《惊天魔盗团》剧作模式浅析

  《惊天魔盗团》剧作模式浅析

  大家好,今天看了电影《惊天魔盗团》,对此剧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首先,我将此片类型归为“侠盗+悬念”模式,这样,也就不难拆解其中的剧作模式了,接下来,我将一步一步地分析此种模式的一些特征。

  “侠盗”片的叙事特征:在侠盗片中,一般会有一个侠盗或者侠盗集团,处于动荡的乱世或者政府官方无法保证正义伸张的时代,百姓无力将社会的公平正义寄托于法律或者统治集团,而不得不依靠一些江湖义士,而这些江湖义士便运用自己的力量劫富济贫、伸张正义,此类电影在中国有《水浒传》、《七侠五义》《黄飞鸿》等武侠片,等等,国外有《罗宾汉》、《佐罗》等一系列影片。

  人物设置上——

  侠盗片一定会有代表公平正义、劫富济贫的侠盗一方-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黄飞鸿中的武林高手-黄飞鸿、红花会等、西方的佐罗、罗宾汉等,其所对立的一方一般都是代表官方上层阶级的警察、朝廷、富商等,一般来讲,侠盗一方都是技艺超群、智勇双全的一方,并且还有着许文强一般的亦正亦邪的气质,这在魔盗团成员中也有所体现。

  如果说魔盗团中的成员们是利用自己的“魔法”来劫富济贫的话,那么,过去的侠盗一般都是运用自己的超强武功,当然,也还有侠盗们的聪明才智,在水浒传中108将个个身怀绝技、黄飞鸿和红花会成员都是武林高强、佐罗剑术高超、罗宾汉射箭精准,而魔盗团有着惊天的魔术才干和聪明的智商。

  与侠盗所对应的是一系列的官方执法集团-北宋朝廷、清末政府执法者、以及罗宾汉中的约翰王子、佐罗中的韦尔塔上校,代表官方一边的都是愚蠢无知之辈-水浒传中的北宋官员常被英雄们耍得团团转,要不是宋江主动被招安,梁山泊的英雄们几乎不可能被朝廷降服,佐罗、罗宾汉中的朝廷势力也是被英雄耍得团团转,在《惊天魔盗团》中警察和富商一方也总是被侠盗戏弄,直到最后也没有抓住侠盗。

  确定类型和人物设置之后,接下来我将一步步分析如何将悬念片的特征和侠盗片混合在一起。

  情节设置——

  开端 设置总悬念-即每次在魔术表演出现的戴帽子的人是谁?他有什么阴谋?这个牌到底有什么秘密?东伊凡街45号到底有什么秘密?那奇怪而高超的室内魔术是怎么一回事?

  开端的悬念设置下之后,剧情并没有沿着解密这一系列悬念而展开,而是将总悬念搁置,留到高潮段落来揭开,这是这部电影的一个悬念特征-总悬念的揭开留置高潮处与影片递进部悬念一起揭开,在开端设置了影片的总悬念之后,即进入影片的叙事主体-围绕猫捉老鼠式的警察围猎侠盗展开,而暂时搁置影片的总悬念。

  第一次演出(第一次劫富济贫)

  影片随即转入一年以后,进入影片叙事的展开部-展开部的第一个场景便是四个魔术师的第一场闭幕演出-抢劫巴黎信贷共和银行,这是侠盗们的第一次劫富济贫,在本片中,与以往的侠盗片不同的是侠盗们采用的手段和方式是利用“魔术”这一表演形式,这是影片别具一格的地方,魔术本身具有表演性,同时也带有亦真亦假的色彩,这位影片增加了观赏性,同时又设置了他们是如何得到这些钱的这样一个谜题。

  警察的第一次审讯

  紧接着魔术表演之后是警探迪伦洛兹的案件侦办以及国际刑警艾尔玛的加入,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的迪伦并不是很想接收这一案件,他的加入似乎是勉为其难的,而在高潮部我们才知道原来迪伦是魔术团的大老板——这样的人物设置即“最不可能的人就是那个人”是悬念片、解密片的一大特征,无论是办案型悬疑剧《少年包青天》、《名侦探柯南》或者是侠盗片《佐罗》都有这样一种人物设置-即最后的凶手却是那最不可能的人(如《佐罗》1975版中佐罗是戴着面具的侠盗,当佐罗的身份揭晓的时候大家才知道——他居然是浑浑噩噩的新总督假扮的)

  那么,既然有了这样的人物设置,剧作者必然会将观众往这个方向引导——即在片中迪伦总是那样的愚蠢和乌龙,他总是犯错、总是被侠盗们耍,他似乎是片中最笨的一个人,他抓贼积极、他是最希望抓住侠盗的人,却又是最笨、每次都是到手的鸭子飞了的人...。

  这样,观众就怎么猜也猜不到迪伦居然就是侠盗的头头...。

  新人物-布雷德利的加入(官方智囊团加入)

       片中的布雷德利的人物是官方力量实际上的头头,在片中高潮解密之前的情节中看起来似乎是警方和侠盗四人组的角力,但实际上是迪伦和布雷德利的角力(只是不到最后我们不知道而已),请注意——片中每一次对侠盗们的魔法的解密都是布雷德利实施的,没有布雷德利的加入,警察和我们观众是不可能知道侠盗们是如何盗得这样一笔笔巨款的,所以片中侠盗们的实际主要对手是布雷德利,而布雷德利解密魔术的动机也很简单——为了能使他的DVD卖钱(与侠盗劫富济贫的目标相背离)。

       在侠盗片中这样的人物也是很多的-如水浒传中的高俅、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中的纳兰元述、新龙门客栈中的甄子丹饰演的曹少钦,在电影叙事进程中,侠盗们的行侠仗义行动必须遇到越来越强的阻力,从而驱使侠盗们进一步地开动智慧并使得影片张力提升。而警察或者差官们的智力又是那样的愚钝,那么谁来提供这样的阻力并且使得侠盗们需要进一步地开动脑筋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计划呢?能办到的就只有“布雷德利们”了,因此,“官方智囊团”这一人物的设置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影片整体的大反转之中的“小反转”。

     在本片中,电影最大的反转是高潮部对一系列疑问的解密,进而颠覆之前情节中所设置的一系列观影期待,但在大反转中一定还要有小反转,这样剧情才好看、才有张力,否则电影就是平铺直叙了、就没有看头了,那么怎样设置小反转呢?接下来看下面的情节...。

  5.第二次表演(第二次劫富济贫)。

  在第二次表演之前,电影有一系列的场景和情节设置来迷惑观众——对亚瑟.特莱斯勒与天启四骑士的温馨和睦的生活的一系列渲染,甚至亚瑟还去找布雷德利警告他不要曝光侠盗们的魔法。

  可谁知道——

  侠盗们要处理的正是他——亚瑟。

  而正是这样的反转所产生的惊奇效果才使得观众们对影片的观影兴趣大增,他们越来越感兴趣-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件呢?

  第二个要注意的是——片中在一系列的细节场景中—比如第二次表演之前的艾尔玛和迪伦以及迪伦和布雷德利的对话中见缝插针地穿插关于莱昂纳尔史莱克的故事前史,以使得影片在高潮部的解密显得顺理成章、可以被观众所理解,在悬疑片中往往是告诉观众一部分,留一部分不告诉观众、让观众去猜,在本剧中的“麦格芬”(悬疑剧中的名词,指代实际上不存在但可以引导观众去观影的某个人或某物等,如《精神病患者》中的母亲)正是侠盗四人组,而真正的侠盗却是迪伦...。

  接下来回到剧情...。

  第二次表演-侠盗们将亚瑟的钱转给一场灾难的受害者,而这场灾难的投保公司正是亚瑟的公司,是亚瑟克扣了他们的保金,如果说第一次表演的抢劫银行还使得观众认为侠盗是一群喜欢捉弄警察的无耻之徒的话,第二次的抢劫亚瑟已经让观众把同情心完全倒向了侠盗的一方,侠盗仿佛是现代罗宾汉的化身,将恶商亚瑟的不义之财捐给贫苦的受害者,使得观众开始越来越认同侠盗。本片的大部分叙事视角是采用迪伦探长的叙事视角,这样的叙事视角的选取是比较容易使得观众认同迪伦的,但对于人性本身善良的天性和劫富济贫的认同使得观众显然越来越倒向侠盗一边,甚至越来越不希望迪伦捉住侠盗们了...。

  警察第二次追凶失败。

  同样的,接下来是警察的第二次追凶,笨警察的第二次追凶当然是失败了,第二次追凶中艾尔玛放走丹尼即是为后来的迪伦怀疑艾尔玛(更多是让观众怀疑)做铺垫,而编剧用艾尔玛来引导注意力显然和魔术所做的如出一辙——最后解密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迪伦才是真正的侠盗,而为了迷惑观众,则需要用魔术师身边的小助手来吸引注意力-这个小助手便是艾尔玛,不管是艾尔玛显现出的对魔术的兴趣还是两次放走侠盗,亦或者是布雷德利说艾尔玛很可疑,这一切的设置都是为了误导观众的注意力,编剧甚至还让迪伦因怀疑艾尔玛而与之发生冲突,这就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艾尔玛的误解(认为她是侠盗那边的人)。

  7.警察的第三次追击。

  从迪伦深更半夜睡不着爬起来看书、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侠盗们的作案手法开始剧情就进入了递进部,紧张态势进一步加强、警察们越来越努力地搜寻侠盗,而侠盗这一方也有更多的新信息透露出来,以增强在递进部的节奏感。

  迪伦从电话中定位到了侠盗们的位置,而侠盗们在东伊凡街45号6A房间的对话也将很久没出现的影片总悬念再度提起,以此吊起观众的胃口-提醒观众开场时的悬念并没有解决。

  即——1.魔盗团显然是在为某个集团效力,那么这个集团到底是谁呢?2.他们还有一件事要办,什么事?3.彩虹末端的那一桶金到底指的是什么?4.他们集体有一个计划,什么计划?5.他们从东伊凡街45号6A房间走出,这一房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当初是谁将他们引到这个房间的?有什么目的?

  ——因为以上的悬念,再次吊起观众的胃口(电影已经进行了一大半了,若此时不提醒观众,观众很可能都忘了...),并且成为统领递进部的悬念。

  接下来是三位侠盗的逃脱和杰克与迪伦的打斗,我们可以看到,杰克与迪伦的打斗同样也印证了侠盗片的特征——即警察总是那样的笨拙,而侠盗总是显得很智慧、机灵,虽然在接下来的从唐人街到大桥的追车大战中杰克不幸身亡(假死),但无疑在打斗场景中杰克就像罗宾汉一样,而迪伦却显得那样的愚笨...。

  警方与侠盗第四次的斗智。

  在警方从杰克手中找到埃尔克霍恩的文件并且得知侠盗的下一个目标是埃尔克的现金仓库的时候,警方开始了新的追捕,我们从高潮处的解密可以知道其实这纯粹是侠盗为警方设下的一个套,接下来警方又再一次扑空,影片进入最后的高潮段落。

  高潮-最后一次表演

  高潮段落无疑是影片最为好看、视觉效果最为炫目的阶段,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特效的展示无疑是一部电影所必须的,但我们从好莱坞电影也可以看到-特效的展示需要影片叙事文本的铺垫才能显得言之有物-即特效一定是为了故事的展示而存在,不是单纯为了展示特效而存在,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剧本故事作为铺垫,这样炫目的特效才不是空洞的电脑特技的展现,如果缺少了一个好的故事,特效只能是像宣传片或者电脑游戏片头动画一般-缺少故事性和叙事内涵...。

  侠盗们的最后一次表演完毕,高潮中的视觉效果段落结束,影片正式进入揭秘阶段。

  随着布雷德利的入狱以及迪伦进入狱中与布雷德利的对话,影片逐渐为我们揭开了表层故事之下所隐藏的一切故事信息以及真相——幕后真正的侠盗其实是一直执着地追踪侠盗的迪伦,此处的大反转因为前面情节中见缝插针地叙述莱昂纳尔史莱克是如何被布雷德利揭秘所害进而水下魔法失误导致的身亡的这一事件而可以被观众所理解,但此时仍然有一些谜题未解,而接下来迪伦接纳四位侠盗加入魔眼以及尾声部分迪伦告诉艾尔玛所有的真相——迪伦是莱昂纳尔的儿子,则向我们解开了影片的所有谜团,从布雷德利的入狱以及四侠盗到公园见迪伦的平行剪辑开始故事进入了揭秘阶段——这是所有悬疑片必备的阶段——即高潮处展示所有没有告诉观众的谜题,不管是诺兰的《跟随》、《记忆碎片》还是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眩晕》或者是侦探片《七宗罪》、悬疑科幻片《少数派报告》、亦或者是《少年包青天》、《金田一少年事件薄》、《名侦探柯南》皆是如此,悬疑片在前期所设置的一系列谜题在这时得到解答,而设置悬疑片的关键则在于如何向观众展示一些细节使得观众知道一部分剧情信息但是又无法得知全部的真相,在本片中前面剧情告诉了我们魔眼的秘密以及莱昂纳尔的死等等信息,甚至在艾马尔与迪伦在第二次表演的时候告诉我们莱昂纳尔似乎没有死——这些都是为观众释放的烟雾弹(让观众去想会不会是莱昂纳尔没事,莱昂纳尔是幕后老大),我们在写悬疑片的时候一定要为观众释放足够的烟雾弹,再穿插一些真实的事实(这样揭秘才显得合情合理),这样观众才有参与的快感(观众才会开动脑筋,去思考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决不能也不可能告诉观众全部的信息,而最为关键的信息——即此片中迪伦其实是莱昂纳尔的儿子是不能告诉观众的,你也可以释放一些细节用于暗示(诺兰就是这样做的),只要你相信你的编排足够可以迷惑观众...。

  那么,最为关键的信息就要等到高潮部分一步步揭秘,《跟随》中的珂布其实与女人是情人,并且珂布是想要陷害比尔、《记忆碎片》中最后一个彩色阶段也是揭秘阶段,《眩晕》步步揭秘—先告诉观众朱迪就是玛伦,但并没有马上告诉观众朱迪和加文艾斯特的关系(这在最后一个场景两人跑上塔尖才告诉观众),揭秘的过程可以是步步揭秘,也可以是快速的大反转,不管怎样,影片的真相和我们释放的烟雾弹——“麦格芬”一定要是不一样的。

  此片的类型是侠盗+悬疑,那么,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哪些典型的特征呢?下面,我简要地列出此片的典型特征,以便能够抓住其精髓,从而指导我们的创作——

  人物设置:

  侠盗片的人物设置,即对立的两方——侠盗一方和警察一方,侠盗一般是聪明的、机智的,警察是愚笨的、老是出错的。

  悬疑片的人物设置——足够的人物前史,并且不能将人物前史过多地展现给观众,《魔盗团》中前史最为丰富的是迪伦这个人物,但在影片高潮揭秘之前几乎没有提及迪伦是莱昂纳尔儿子这一事实,而恰恰这便是解密的关键。

  而大反派布雷德利也有足够的前史——与莱昂纳尔的纠葛。包括巴黎信贷共和银行、亚瑟、埃尔克霍恩与莱昂纳尔的纠葛也是放在没有告诉观众的前史部分的,正是在高潮及结尾部对这一前史的陈述才让观众得知了全部真相。

  影片的情节设置是按照侠盗片的情节设置来的:即侠盗劫富济贫——警察围捕侠盗。此片围绕此进行了三个回合的侠盗与警察的交锋,并且构成全片的主要叙事段落。

  随后悬疑片必备的解密段落在警匪交锋的第三个回合结束以后开始展开,紧接着影片所设置的一系列谜题在此得到解答,影片圆满结束...。

  本片的视觉效果炫目、特技迷人,故事结构精妙,然而对于我们编剧来说则一定要拨开迷雾见真相,看到隐藏在眼花缭乱的技巧之后的本质,通过对类型的分析以及对类型叙事的特征的分析拆解故事叙事,这样才能看到真相之下的编剧技法,进而吸收他人优秀作品的精髓,然后为我所用!

  本片的侠盗片与悬疑片的结合是一大特色,悬疑片一直是票房宠儿,不论是早期的希区柯克式的悬疑片还是当下的诺兰式的悬疑片,亦或者是本片,悬疑片都能够依靠出乎意料的突转和误导观众的烟雾弹来迷惑观众进而吸引大批票房,但不同的悬疑片具有不同的特征,《精神病患者》是惊悚+悬疑,《白夜追凶》是破案式悬疑+双雄对决,诺兰喜欢用结构的碎片化来迷惑观众,而此片的创新则在于将悬疑片与侠盗片结合并且将故事背景放在现代,而且加入了魔法这一本就具有足够迷惑性的元素,吸引住了观众让观众大呼过瘾则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