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处理不完的问题?那是因为你不懂“上游思维”
小李刚刚晋升为公司的部门主管,信心满满的他觉得自己肯定能管理好自己的部门,但新官上任了一个月就有些力不从心,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作为部门主管,规划、部署、主持整个部门的工作应该是小李每天的工作内容,但实际上,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小李几乎都用来处理各种棘手的技术问题,偶尔还要处理一些员工之间的矛盾,遇到了跨部门协作沟通的障碍,还要亲自出面去解决。
所以,只有下班之后,利用加班的时间,才能安安静静地做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时间久了,不仅会觉得疲惫不堪,还会觉得总是忙不到重点上,总是没法做该做的事情。
可能很多人都和小李有一样的遭遇,明明岗位有分工,有既定的工作职责,每天的工作都提前做好了规划,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常常被突发事件、临时增加的工作任务等琐碎的事情打乱节奏,不得不充当救火队员,先处理眼前棘手的问题,而后再完成计划列表中的任务。
久而久之,这种工作状态会让人感觉疲惫,总觉得有做不完的工作、处理不完的问题,即便加再多的班,也没法把工作干完。
于是,很多人开始抱怨工作量太大,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但其实,这并不是工作量大小的问题,而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人对待工作的思维,尤其是处理问题时的思维主要有两种:一是下游思维,即时刻做好充当救火队员的准备,哪里着火就扑向哪里;二是上游思维,即寻找问题的源头,从源头解决问题。
显然,要想高效工作、告别忙乱,就要不断培养自己树立上游思维,因为只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问题才能真正的解决。
有一个故事很生动地解释了上游思维的重要性。从前有两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桥下的河里有人喊救命。他们看到有个孩子快要淹死了,就赶紧跳进水里营救。等到好不容易把这个孩子救上岸之后,河里传来了另一个孩子的呼救声,他们只好又跳回河里救人。紧接着一个又一个孩子接连溺水,他们俩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就在这时,其中有一个人上了岸,往远处走去。他的同伴感到很诧异,心想:人都救不过来了,你要去哪儿?他说:“我要到上游去,看看到底是谁把这些孩子扔进水里的。”
从故事中不难看出,如果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下游思维,那么问题会反复出现,或者一个接着一个出现,最后不仅让自己筋疲力尽,还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但相反,如果你能拥有上游思维,寻找问题的根源,那么就能很好地避开“头疼医头”的误区,也能很好地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就拿小李的遭遇举例,每天“不务正业”是当管理者最忌讳的事情,但作为小李,遇到了棘手的技术问题、人际矛盾、跨部门沟通等问题,视而不见是不行的,因为这些问题的发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部门的工作进度,不出面解决不行。
但认真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就会发现,棘手的技术问题不能解决一定是因为手下的技术人员经验不足,专业功底不扎实,所以开展培训、技术交流等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部门内部总是出现人际矛盾,那么一定是因为团队建设做地不到位,或者团队的氛围、文化没有建设好,所以应当试图通过一些活动或方式,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跨部门协作沟通总是出现障碍,那么一定是因为手下员工的沟通方式不对,或者不善于沟通协作,所以提升员工的沟通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如果小李能把“救火“的时间和精力用来从源头解决问题,那么问题一旦被解决了,后面的工作就会很轻松,自己才能不再需要充当“救火队员”,才能回归自己的主业。
简而言之,下游思维是见招拆招,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一两次可以,但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让人消耗掉所有精力,还治标不治本。上游思维则恰恰相反,它是一种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的思维方式,它能帮你提前预判问题,主动出击,让你的生活更加从容。
上游思维虽然很好理解,很多人也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1、沉溺于解决各种紧急问题
“没时间”是现在几乎所有职场人的口头禅,而“没时间”的背后是工作生活中紧急的事情太多,比如家里的水龙头坏了,必须马上找人来修;再比如,突然来了个客户,必须马上放下手头工作去接待。
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思维的默认功能是关注眼下紧急事项的关注。所以,人总是会不自觉地选择处理眼前的棘手问题,而不再试图解决其他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什么最紧急,就先做什么”的习惯。
但上游思维所倡导的是先处理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应付紧急的事情。只有这样,你的工作节奏才能被你自己掌控,而不会每天陷于被动的处理棘手问题之中。
2、思维僵化导致看不到问题的存在
思维僵化会让人对存在已久的问题习以为常,不再当作问题去思考和解决。比如,在上述营救孩子的故事中,如果你去问那个一直在下游营救的人为什么总有孩子溺水,他一定会说“这条河水流湍急,常年就是这样,没有什么稀奇的”。
再比如,很多人都抱怨加班太多,但很少有人用上游思维去探索和寻找导致加班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而只会一边感叹,一边默默接受。
3、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和意愿
从上游解决问题治标又治本,但很多时候由于这是出于完全自愿的行动,导致责任难以明确,最后不得不放弃。比如,当你发现某项工作的效率很低是因为流程不合理,而要优化流程不仅涉及多个部门,还要经过公司高层的商讨和同意,所以此时你即便发现了问题的根源,也可能会打消解决它的念头。
一般来说,下游行动出现问题,责任是非常明确的,但越往上游走,牵扯的人就越多,问题的范围就越大,基本上没有明确的责任人。所以,这就导致很多人明明有解决上游问题的能力,但因为要规避风险或害怕承担责任,不愿意采取行动。
认识到了上游行动的障碍,能帮你良好的避开一些陷阱,但要掌握上游思维,还需要以下两个方法。
1、提前找到信号并作出干预
解决问题的最佳时间并不是问题爆发的时,而是问题刚刚出现苗头的时候。因为越早发现问题,问题越好解决,而问题一旦变的严重,往往就很难解决了。所以,提前找到信号,在问题露出苗头时,就做出干预,不仅可以防患于未然,还有助于做好长期规划。
比如,当你发现自己的工作时间被很多琐碎的事情占据,那么最好立刻停下手头的工作,开始思考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及时调整工作节奏。如果不及时这样做,碎碎的事情会不断冲击真正的重要的工作,导致重要的事情越积越多。
2、从系统变化的角度思考问题
要想让问题得到根源性的解决,避免“按下葫芦浮起”“头疼医疼,脚疼医脚”的情况,就不能从局部看问题,而要站在更大的视角思考问题。
比如,平时加班很多,但总还是觉得有干不完的工作,如果从局部看问题,那么一定会把原因归结为工作量太大、工作效率太低等。但如果能站在全局的角度看,或许导致加班过多的原因是工作部署的不合理,或者流程太过繁琐。而只有从源头解决问题,加班多但还不出效果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忙碌,是今天几乎所有职场人的工作状态,但仔细看看,工作中的很多忙碌都是无效忙碌,即大把的时间和精力都被用来应对紧急、琐碎的事情,而真正重要的事情却被忽略,于是,总是感觉有做不完的工作、处理不完的问题。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上游思维,只顾着解决眼前的问题,忽略了寻找源头、解决根本、长期规划。
所以,要想把工作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且让自己的工作有条不紊,掌握上游思维,经常性开展上游行动非常重要。只有学会带着上游思维看问题,问题才会真正被解决,一切才会变得顺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