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的四种解决方法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的时候,万有引力常数还没有被测出来,只知道物体间的相互吸引与两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具体数值在哪一个基准点,还没有定,因为万有引力常数没有定,直到卡文迪许用扭秤测出万有引力常数,万有引力公式才找到了应用的平台。

  太阳的万有引力吸引行星但万有引力的机理是什么?问题一直困扰着牛顿。地球是怎样伸出无形的大手,与月亮、太阳们手拉手的?而且,多年以来,由于万有引力的理念的引出,把这种相互接近的趋势一直看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力,即使一个自由落体的物体本身分子间非常松弛,浑身找不到一点受力的任何痕迹,造成概念上的混乱。而且,没有把在地球表面静止的物体与自由落体的物体的受力状况区别开,造成混乱。

  而且,万有引力仅仅指发生在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真的是这样吗?在大质量物体周围光线为啥会弯曲?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解释了这种现象,认为是时空弯曲造成的,显然是进了一大步。首先是万有引力不再是力,而是一种运动现象;其次,不再是有质量物体之间的作用,有质量物体与无质量物体之间也是可以作用的,比如,无质量的光可以被有质量的物体吸引。

  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弯曲但是,在没有解释什么是时空的前提下就提时空弯曲,时空是什么?时空怎么会弯曲?怎么弯曲?这是人话吗?不排除有些人凭借自己无与伦比的智商,提出惊世骇俗的理论。也没有解释为啥时空弯曲就可以吸引别的物体或光线。

  时空弯曲的说法晦涩难懂,而且难于描述。有一个时空弯曲的示意图,这示意图只是描述类似效果,但距离我们形成概念还相差甚远。如果把时空弯曲改成时空不均应该更合理些,把时空看成无边无际的介质,弥漫在宇宙之间,而在质量物体周围,时空的密度被改变了,改变的程度随着与该质量物体的距离接近而变大。而其他物体或光线,当接近该质量物体时,依然保持自己的步伐走,原来每秒走多少个格现在还走多少个格,在大物体上看来,就是走得快了。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以太风法,在迈克尔莫雷实验之后,以太一词就被弃用了,改叫时空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对以太再认识,重新描述它的特征。以太对匀速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也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以太对静止物体和匀速直线物体的作用是一样的、等价的,这是狭义相对论的存在基础。一格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都感觉不到以太风,但加速物体就可以感觉到以太风,所以以太风的风速要用米每秒平方来表示,与加速度单位一样。

  以太风以太对加速度物体有阻力,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有阻力就有以太风,所以只有加速物体才可以感觉到以太风,而加速度又有真加速度和假加速度之分,假加速度物体浑身松弛,分子间没有挤压。真加速度物体不松弛,分子间有挤压或拉伸。其挤压或拉伸得力的大小找不到对称轴,就是不对称应力。

  地球周围的以太风物体和光线都是随风飘荡的。也就是说,在物体不受外力支撑的时候,都保持对以太的零风速。比如自由落体物体没有任何支撑,所以相对以太风是零风速,而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因为受到地面的支撑,阻止了其继续下落,就可以感觉到以太风,其风速是:9.8m/s2,也就是与重力加速度数值一样。其数值与其所在的球面面积成反比,把地球看成是无数孔的球面,而球面里永远注不满,就有气体不停地注入形成风,其风速就符合球面面积反比性质。

  以太风法是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最好方法,在下一篇我准备用以太风法计算潮汐问题,大家可以看到其方法的优越之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