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读懂苏明成对苏大强的恨,就能看透亲情中最恶的部分

  #都挺好#

  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倾诉哦

  让我做你最好的倾听者,聆听你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作者:花语迟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 原著与电视剧有出入

  天底下有一种最不能违逆,却也最难在纠缠中解释清楚的感情,便是“亲情的存在。”

  无论何种时候,这座大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背负”的存在。

  

  很多情况下,我们经常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

  父母不是孩子唯一的答案,但亲情却是最难“割舍”的存在与谜题。

  便如《都挺好》中苏明成之于苏大强的感情,其实是很难说清楚的。

  苏母当年的死因,而自己的身上又流淌着他的血液体,那么多年的忽视……一切的一切,其实都在苏明成的脑子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疑云,面对苏大强的存在,苏明成总是处在一个“无能为力”的状态。

  何况,他自己也在内心承认,他无法将对赵美兰的那份爱施展给苏大强,更无法在这份关系上形成对等。

  

  将自己活成一个矛盾体,不是每个人都想要的结果。

  于苏明成而言,最后能够找回自我,选择真正去成长,便已经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原著里,苏明成曾对苏大强有一段“折磨。”

  

  在同朱丽离婚,失去一切后,苏明成曾蓄意找上苏大强,来了一段挑衅,在喝醉酒后,开始了他的无能狂怒。

  而同样的,不同于肉体,苏大强打心底里更怕的,其实对这个小儿子的存在,是“异常恐慌”的。

  在赵美兰未曾去世之前,苏大强一直都是个“应声虫,”更是家中最为虚无的存在,而且,对于苏明成这个儿子的存在,他一直都是存有“恨意”的。

  赵美兰的重男轻女,是家庭分崩离析的重要因素,而她对苏明成的偏宠,更是这个家中最为荒诞的存在。

  

  对于苏明成每次回来“啃老”的举动,苏大强都是异常鄙视的。

  对于苏大强而言,苏明成的存在,一直都是这个家中最为奇葩,也是最为触犯他利益的孩子,对于这个孩子,从赵美兰当宝贝娇养的那一刻开始,苏大强便已经对其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同样的,苏大强对这个儿子的恨意,自然也是有来源的。

  是人便都会争,争来争去也无非是一个“利”字,而苏明成每次从赵美兰那里拿钱的时候,都会被苏大强知道,而这每一笔钱,其实也有属于他的一部分,从个人利益的角度来看,对于侵犯利益的人,苏大强都会在心中狠狠记上一笔;而从亲情角度来看,苏明成其实也并不是一个好儿子,即便是他对赵美兰好,可那份好多多少少都是带有目的性的,真正算起来,也真的如苏明成所说,亲情中所裹挟的一些东西,其实是“算不清的。”

  

  而同样的,对于苏明成而言,苏大强也是一个更为矛盾的存在。

  对于苏明成而言,在赵美兰去世前,苏大强一直都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存在,只是生活中的一块背景板,真正等到赵美兰去世后苏大强这个父亲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苏明成不能说是不矛盾的。

  说到底,“亲疏有别”这个四个字,更像是艺术来源于现实的真实生活写照。

  与他们双方而言,他们都是对方的最为触碰不得的“矛盾体。”

  而这一切的因果,其实还要从赵美兰对这个儿子的“溺爱”开始。

  

  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的父母在满足自己的想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而变得仿佛不可指责。

  

  看不得自己的吃苦,习惯性对苏明成溺爱,其实是一直都是赵美兰自己的问题,对于苏明成这个“客体”来讲,当时的他,其实是无意识的。

  赵美兰对苏明成的溺爱,更像是一个披着蜜糖的陷阱。

  实际上,苏明成不光是赵美兰这段亲情的受惠者,更是一个受害者。

  心理学者武志红曾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指出:

  一般而言,看不得孩子“受苦”的父母,是自己的童年比较苦,他们对此很不甘心,于是有了孩子后,就拼命照顾孩子,发誓不让孩子吃苦。看起来,他们是不让自己现实的孩子吃苦,其实是不想让自己“内在的小孩”吃苦。

  

  这是一种投射,是父母将自己内心的东西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因而忽略了对孩子真实的成长需求,而导致这种“爱”变得畸形了起来。

  对于苏明成而言,不是所有的爱,都适合于这个“巨婴”的。

  试问天底下真的有爱是没有条件的吗?

  其实并非如此。

  人性,毕竟是不可挑战的。

  

  实际上,过度溺爱,会令孩子既依赖父母又恨父母。

  原著里,苏明成到最后对赵美兰不是没有“恨”的。

  

  但真正等到在赵美兰的墓前哭完,表达完自己的真实感受时,苏明成回到家,真正“恨”上的,反倒是自己的父亲,苏大强。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畸形的仇恨已经开始了转移。

  事实证明,一个习惯了溺爱的孩子会无法在学校和社会上靠自己去实现他的愿望,这就不只是受挫感的事,而是他切切实实地无法实现他的目标。 如果遇到的挫折太多,自己就会恨自己的父母,对父母产生一定意义上的“仇视,”这个时候你也就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孩子开始“变了。”

  实际上,不是他们变了,而是你把他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成了这个样子,或者在这个进程中,你自己都没想到罢了。

  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求,并帮助孩子实现他的需求,这便是真爱。

  

  而反之,你最终所得到的,所呈现的结果,都是与之相反的。

  对于赵美兰曾经给予自己的这份爱意,苏明成不能说是不感激的,可真正等到他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这一路走来的荆棘之路,是不带刺的时候,其实是带着悔意的。

  实际上,爱之恨之,最终走上的路,都不过是过往的路罢了。

  

  实际上,苏明成显然是打算将这份爱进行到底的,然而,在苏大强那里,苏明成的这份爱意显然没有得到更好的反馈,更多的,则是想要更多的索取。

  

  “索取”和“反馈”从来都不是一个定义的。

  苏明成“爱”到最后,只余畸形。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其实这种想法是存在错误的。

  天底下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适合成为父母的。

  实际上,真的等到那些感情撕扯完了,就那么剜开一个血淋淋的口子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很难说清楚了。

  不是所有的爱都是有好处的。

  真正当苏明成将原本“属于”赵美兰的爱意选择转移给苏大强的时候,一切的性质,便都变了。

  

  原著里,到最后,苏明成对赵美兰所给予的爱,早已造成了畸形的定义,对于家庭这两个字,他永远都没有属于自己的“救赎。”

  从前苏明玉尚且能自救,而如今呢?像苏明成这样病入膏肓的人,只能是“一切从头再来了。”

  作者:花语迟,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专注女性成长与情感方面的写作,一个欢脱热爱阅读的女汉子。

  热爱文字之美,卖字为生,相信有一天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目前文笔浅薄,尚在磨砺中……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