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猖獗,明军不能打仗,屡战屡败

  明中叶,我国防务重北轻南,废弛防守,朝廷的国防政策是:平时募兵,但募来的兵由太监管理,平时不操练;军官平时不掌兵,没有兵权,官兵不相识,军事素质低下。战时募将,这些临时招募来的将军叫游击将军。

  

  由于平时士兵不训练,官兵不相识,导致明朝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国家防务空虚。早已觊觎我富庶之江南的日本倭寇,乘机屡屡入侵东南沿海。

  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四月,日本倭寇徐海部,陈东、叶麻部,洪东冈、黄侃部联合大举入侵江浙地区,所到之处横冲直撞,明军、江浙、山东兵望风逃遁。嘉兴、崇明、苏州、崇德相继沦陷,东南沿海数千里同时告警。国难之际,由于奸臣当道,明朝廷却束手无策。奸臣们患起了恐倭症,提出“御倭十难”的奇谈怪论,不敢抵抗,使倭贼倍加猖獗。

  

  盘踞在苏州到松江一带的倭贼,不断向北推进,很快就逼近留都南京。在这严峻的形势下,给事中王国祯、贺泾,御史温景葵等官吏,纷纷上疏乞调兵给饷,推举能将。

  时任兵部尚书兼抗倭总督的南京大司马半洲张经,深知明兵无能,南方壮族俍兵强悍能战,于是上疏请调广西田州、归顺、南丹、那地、东兰等地的俍兵御倭。明世宗准旨并征调原贵州总兵白泫、广西都司都指挥邹继芳充任游击将军至江浙御倭。

  

  因田州世袭土司岑大寿、岑大禄兄弟俩年仅六七岁尚不能带兵,故曾祖母瓦氏夫人请缨,代重孙挂帅出征。张经准之,授瓦氏女官参将总兵衔,统兵赴江浙抗倭。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