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观音给唐僧找的三徒弟,为何都触犯了天条?看看他们各自代表什么

  原标题:观音给唐僧找的三徒弟,为何都触犯了天条?看看他们各自代表什么

  《西游记》是一本充满了隐喻的小说,历代书评者都认为,书里藏着“金丹大道”。表面上写的是降妖伏魔,其实故事中的主角,个个都是心怀“魔胎”。因此,唐僧取经的过程,既是降妖过程,也是度化三个徒弟和自身,让大家都成佛的过程。

  唐僧在书中的三个徒弟,分别有三种不同的性格,恰好对应了“佛教三毒”——嗔、贪、痴!嗔的是悟空,冲动易怒,动辄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人;贪的是八戒,贪吃、贪色还贪睡;痴的是沙僧,看似个老好人,其实迷迷糊糊和稀泥。

  一、冲动易怒的孙悟空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受大家欢迎的角色,他聪明、勇敢而忠诚。另外,他还有一对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幻化的人形。假如西行的路上没有他,唐僧早就化作白骨了。但是,孙悟空在佛家看来,却有很大的一个缺点,就是“嗔怒”。佛教三毒中的“嗔”,是指“嗔恚”。而“恚”字的意思就是,因恼恨而发怒。世上的一些事情,无分大小,只要不衬心意,他就要发怒。

  孙悟空是一只猴子,最初从菩提祖师那里学了点儿法术,回到花果山当起了“山大王”。本来当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玉皇大帝就说要封他一个官做,工作是在天上养马。猴子最初并不知道“弼马瘟”的工作低贱,还四处跟人说这个官职,以为很有排面。事实上,最初他干得也很开心。但是,当他发现这个官太小时,就造反了。他大闹了天宫,结果被压在五行山下,最后被迫跟和尚去取经。

  佛家认为,人的一生不过是“如露亦如电”的梦幻泡影。刹那光华过后,一切都会归于沉寂。所以并不主张人与人争,也不主张人与天争。因此,在我们看来这么勇敢、忠诚,这么完美的孙悟空,观音大士还是让他跟着唐僧去经历八十一难,好好地修行,消除身上的“嗔怒”!

  二、贪吃好色的猪八戒

  猪八戒是《西游记》小说中最接近普通人的形象,在他的身上有典型的小农意识,爱占小便宜、爱打小报告、贪吃多占、贪财好色。最为可恶的是,他经常在唐僧被捉、孙悟空作战不利的情况下,提出分行李“回高老庄”。不过,他虽然小错一直不断,大错却从来不犯。因此,在读者中也很有人气。

  也正是因为如此,猪八戒犯了佛家的“色戒”、“妄语”。他喜欢挑拨离间,外加胡说八道;时不时拍拍唐僧的马屁,跟猴子“争风吃醋”。原来,他在当天篷元帅时,因为调戏嫦娥被打落凡间,从人变成了猪。到了人间还不思悔改,又被黎山老母和文殊菩提等人吊在网兜里戏耍了一番。接着,他又因为贪吃“人参果”,挑唆猴子一起去盗果子,结果差点惹下大祸。至于搬弄是非,那就是他最拿手的事情了。

  “三打白骨精”时,就是八戒一直在唐僧的耳边说坏话,才赶跑了猴子。最后唐僧被妖精捉走,他还得亲自上花果山,低声下气地求着猴子回来。八戒小缺点太多,所以观音大士也要把他送到唐僧身边做徒弟,把性子好好地磨一磨,消除身上的“贪”!

  三、愚痴无明的沙和尚

  沙和尚这个人,大家一直认为他的优点是“忠厚老实”。全书中,除了在流沙河当妖精的时候吃过人,后来就没见沙和尚害过别人。猪八戒多次要求分行礼走人,他也从来不附和。四师徒取经,猴子在前面开路,八戒在后面压阵,唐僧自己骑着白龙马,就沙和尚一个人挑着沉重的行李箱在最后。看似这么忠厚老实的一个“老好人”,却也犯了“三毒”中的“痴”。

  “佛教三毒”中的“痴”是指“愚痴无明”,意思是对一切事情的来由,都不甚明了。糊里糊涂的,找不出一个头绪。沙和尚是一个“老好人”,但是相对于八戒和悟空来说,他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悟空想要权力与自由,他想在花果山上称王,逍遥自在;八戒想要安逸的生活,想回高老庄娶高家小姐,然后每顿都能吃上几十个大白馒头;而沙和尚,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网上有一个笑话,说的是沙和尚只会喊几个简单的句子,不是“大师兄,不好了!师父被怪物捉走了”,就是“大师兄,不好了!师父跟二师兄都被怪物捉走了”!他除了这个,似乎就不会干别的了。佛家希望人们有信仰和有明确的人生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普度众生的“彼岸”。沙和尚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看不见“彼岸”在哪里。所以,观音大士要让他跟随唐僧,消除身上的“痴”,找到“彼岸”!

  结语

  唐僧的三个弟子,分属三种不同的性格。对应“佛教三毒”嗔、贪、痴。在佛家看来,三毒是伴随普通人一生,必须克服的毛病。事实上作者这样的安排,是还原了历史上唐僧取经的真相。真相就是取经途中,从来都只有唐僧“一个人”,这“一个人”也就是普通人,而他的三个徒弟,只不过是他“一个人”身上的三种毛病罢了,他取经也就是为了消除身上的这三种毛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