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临终前不得不舍去全部家财 果报却大相径庭

  佛说:布施持戒现世得福。

  布施:是佛陀给普通大众最先阐述的修行法门。

  布施:是一切善行之源。

  布施:是大乘菩萨六度之初。

  布施:是大乘菩萨四摄之首。

  换言之,布施是修行第一法门,是学好一切善法的基础。然而,大多数人觉得布施非常简单,不就是把财物散出去吗?哪怕是久学经论的老居士,也忽视对布施法门的深入闻思。

  因此,要学好这修行的第一法门、重要的法门,不经过长期的“正闻熏习”是难以熟练驾御此“布施大法”的。

  应大家要求,我们开辟《如何学修布施》专题,以期通过本专题的正闻熏习,把“布施”应用到工作生活中,积累进一步学修的资粮。

  1、求施者是菩萨的大恩人

  《大丈夫论》中说:

  “菩萨思惟。因彼乞者得证菩提。我当以此菩提回与一切众生。以报恩故。我今因施众生得无比乐。因此乐故得成菩提。如此菩提我当施与乞者。我今因施乞者得于快乐胜解脱乐。因中施乐犹尚如是。况无上菩提。我当舍之施诸乞者。如是乞者其恩甚重无以可报。如此乞者乃能与我作大乐因。若以财宝不足报恩。当以所得无上菩提而施与之。”

  菩萨会这样思惟:因为求施者我才能证得菩提。我应当依此证得菩提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以报答他们的恩德。我今天因为布施众生而得到快乐,也因此而成就了菩提。这样的菩提之果要布施给求施者。我今天因布施求施者而得到的快乐胜过解脱乐,因地中的布施之乐尚且如此,何况无上菩提呢?这些求施者的大恩无以为报,他们能给我大乐之因,用财宝不足以报答,应当用所证得的无上菩提布施给他们。

  2、没有悲心无法布施

  《大丈夫论》中说:

  “不念恩人无有悲心。若无悲心不能行施。若不施者不能济渡众生生死。”

  不念恩人就没有悲心,如果没有悲心就不能布施。如果不布施就不能广度众生。

  3、有悲心才有亲友

  《大丈夫论》中说:

  “无悲心者无复亲友。有悲心者能有亲友。”

  没有悲心的人也就没有亲友,有悲心的人才能有亲友。

  4、哪一类人才救济众生

  《大丈夫论》中说:

  “计我者以爱为体。救济者以悲为体。”

  执著自我的人以贪恋世俗为体。救济众生的人以悲为体。

  5、一件事看人 有无慈悲心

  《大丈夫论》中说:

  “若见苦厄者能行大施则知有悲心。”

  如果见到苦难的人,能立即行大布施,可知此人有悲心。

  6、贪者与悲者的三种相

  《大丈夫论》中说:

  “悭心多者正使所亲从乞则成怨憎。悲心多者假使怨家亦如亲友。悭心多者虽施泥土重于金玉。悲心多者虽施金玉轻于草木。

  悭心多者丧失财宝心大忧恼。悲心多者虽有财宝无施处时心怀悲苦。”

  悭贪习气重的人让需要救济的亲人变为冤家。

  有悲心的人能让冤家变为亲友。

  贪心重的人虽然施泥土,却重如黄金美玉。

  悲心多的人虽然施黄金美玉,却轻如草木。

  贪心重的人失去财宝会心生大忧恼。

  悲心多的人虽然有财宝,无处布施的时候会心怀悲苦。

  7、人都舍财,果报却大相径庭

  《大丈夫论》中说:

  “舍财物者。凡有二种。一者命终时舍。二者布施时舍。死时舍者。一切都舍无有毫厘至后世。布施舍者。舍于少物得大果报。”

  舍财的人有两种:

  第一种:命终的时候舍去。

  所有的钱财都舍去,一分一厘都无法带到后世。

  第二种:布施的时候舍去。

  舍去少量的财物,却能够获得大果报。

  感恩您每天和我们一起,深入经藏、正闻熏习、开启智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