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之囚

  自公元前931年,古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三任君主——所罗门王死后,以色列国就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太王国。两个国家在内外矛盾的斗争中,国力消耗殆尽。

  公元前722年,强大的亚述征服了以色列王国,毁灭了它的都城撒马利亚。被俘的以色列王和很多以色列贵族被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以色列王国灭亡了。

  犹太国一见形势不妙,便以重金投降亚述,这样才免遭生灵涂炭。但这并没有改变犹太王国灭亡的命运,只不过把时间延迟了一些。

  又过了100多年,即公元前583年,新巴比伦王国在它的杰出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率领下,向犹太国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犹太国抵挡不住,除了耶路撒冷外,其他国土均被巴比伦人占领。犹太人坚守耶路撒冷,巴比伦军队一时也难以得手,便把它围了个水泄不通。

  耶路撒冷被围困整整3年,到公元前586年,这个犹太国的都城、犹太人的宗教圣地终于被攻破了。

  犹太国因为与埃及联盟反对巴比伦并拒不向巴比伦纳贡,所以在首都被攻陷后遭到了巴比伦军队残酷的报复。王室化为废墟,圣殿被付诸一炬,城中财物被洗劫一空,而犹太人崇拜的耶和华神的圣物——约柜,也不知被扔到哪里去了,所罗门时代建立起来的圣城耶路撒冷荡然无存。从此,犹太王国不复存在。

  巴比伦人以他们的习惯做法,把耶路撒冷全城的居民,包括平民、工匠、贵族,甚至还有已被弄瞎双眼的犹太王,随着一车车掠夺来的财富,一同押往巴比伦。他们在那里度过囚徒生活达半个世纪,这就是著名的“巴比伦之囚”。

  到了巴比伦,沦为囚虏的犹太人在巴比伦难民营中终日服役,苦度时光,最后一代犹太王也悲惨地客死他乡。直到尼布甲尼撒二世去世,犹太人才获得人身自由。他们感到重归故里已经无望,因此就在巴比伦寻找各种可以谋生的职业。

  这时,巴比伦城是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有上百万人居住。巴比伦城内,有四通八达的街道,街道两旁有许多雕塑、市中心坐落着被希腊人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和马尔都克神圣殿。

  巴比伦的街道上总是熙熙攘攘,商贩们高声叫卖着。作坊里叮叮当当,来自各地的人们说这个不相同的语言。

  在这样的环境中,犹太流亡者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有些人通过经商、放高利贷,成了富有阶层,社会地位大大提高。还有很多人在共同的生活中已被当地人同化,然而更多的人对故国、家乡仍是念念不忘,而且思乡之情越来越重。

  这些人聚居在一起,他们保持着犹太民族从亚伯拉罕以来的风俗传统。逐渐地,一种新的思想在犹太人中蔓延,他们相信,犹太人苦难的日子快要熬出头了,不久上帝耶和华一定会派救世主降临,来拯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犹太人,让他们重返家园,复兴犹太王国。

  一直到公元前539年,犹太人重返家园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了。这一年,新兴的波斯帝国征服了新巴比伦王国。

  波斯人出于进攻埃及需拉拢人心的战略考虑,把犹太人送回巴勒斯坦,允许他们在耶路撒冷再建圣殿、恢复家园,这使得犹太人更坚定了犹太教信仰,认为上帝确实照顾他们这个饱受苦难的民族。

  这一历史演变对犹太教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在苟存之际,犹太人把摆脱苦难的愿望寄托于宗教信仰;在奴役生活之中,借助上帝坚定回乡复国的信念和决心;在波斯人允许他们回归后更以此动员群众,维护民族生存。

  于是犹太教便成为犹太民族的护身符和汲取力量之源泉,至今犹太教的一些规仪仍然弥漫着历史的回声:

  如犹太婚礼最后一项必让新郎将一只酒杯猛摔于地,以纪念耶路撒冷圣殿的毁灭和犹太人的流亡;每日晨昏祈祷之前必先念诗篇第137首,以纪念巴比伦之囚;安息日及节日祈祷前先念诗篇第136首,以纪念重返家园,谢神恩典……这体现了犹太教信仰与民族生存之间的血肉联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