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财政,白银帝国

  明王朝立国起,朱元璋就定下了农业思想的国本。他对百姓好,就好在农业政策,他对老百姓耍坏,也是农业政策。朱元璋攻打张士诚,怨恨苏浙百姓支持张士诚,就把苏浙两省的佃租和赋税涨了几十倍。结果却是逼得当地百姓弃本逐末,出了不知多少巨贾,商业的繁荣直接拉动了教育的兴盛,终明一代,仅苏州府就有状元三十五人。

  和尚、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并不懂经济,但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就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天才。定下了一堆奇怪的规矩,用是用子孙后代不得更改的话给命令结尾。在崇尚孝道的明代,这无疑给后来君主的改革带上了枷锁。明帝国的保守仪态,基本上是自始而终。突破这些枷锁的,恰恰是那些亦官亦商的士大夫和商人阶层。他们利用政府低下的行政效率钻着空子,因为薄俸制,明代的官员贪腐几乎是历朝历代最严重的。恰恰是这些反腐,成了那个时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润滑剂。

  明代立国不久,扣扣索索的朱元璋就觉得纸币是个好东西,随便就能用一张纸把老百姓的物资买到手里。可是没有准备金的纸币就是废纸,大明宝钞很快就引发了通货膨胀,铜币高昂的制作成本让行政效率低下的政府望而却步。白银,天然的货币,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中国是一个贫银国,流通的白银主要来自美洲和日本。这就使得闭关锁国的政策只能是政府的一厢情愿,因为政府就是该项规定的最大违禁者。但是,西班牙帝国的崛起是依靠白银的,它依靠出售白银而生存,美洲的白银几乎一半流入中国。这种天然的货币有些天然的信用,政府也不能胡来。加上政府税收部门的无能,可谓藏富于民。明代的中兴得以出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