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西周西戎有殷商后裔?西虢国胜犬戎,标志渭河平原之戎被肃清

  父亲周幽王被杀时,周平王还是不满十岁的儿童,是任人摆布的傀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长大,也慢慢有了自主意识。因此,对外公联合西戎灭西周一事,他开始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在周平王被周王国诸侯孤立的那段黑暗日子里,秦人算是少有的来自周王国内部的支持力量。对于这位不被认同的周王,秦襄公一直甚为恭敬,时常前往朝觐。久而久之,周平王也对秦人产生了独特的信任感。某天,周平王突然对秦襄公说出一段令人震惊的话:“戎人太不人道,侵犯我们周国的岐山、沣水之地,秦国如能将戎人驱赶走,就可占有这些地方!”不但如此,周平王还当场提拔秦襄公为诸侯,并赐予秦人岐山以西的土地。[1]

  要想得到周王国诸侯的拥戴,平王政权势必要与戎狄异族做切割。周平王鼓励秦人去攻打西戎,不仅仅是受够了戎人的轻视,更是为与天下诸侯的和解铺平道路。

  虽然周平王给了秦人一块馅饼,可这块馅饼要想咽下去却很难。

  秦国不过是附庸,常年充当王室马前卒,与西戎搏命厮杀。经历了数代人的浴血奋战之后,秦与西戎早就成了势不两立的仇敌。可不想,西周晚期时秦人被申侯设计,被迫与西戎人合作,站在了同一阵营。这种短期虚与委蛇式的合作,相比于几代人结下的血海深仇,当然根本就不值得珍惜。周平王的这番表态,给秦襄公释放出了一个渴望已久的信号:秦人从此就可以对西戎发动报复了!

  

  然而,如今西戎已经遍布渭河平原;只不过是附庸的秦人势单力薄,又怎么可能战胜他们呢?

  西周覆灭之后,逃过一劫的权贵们纷纷东迁、投亲靠友。但普通百姓大多无法逃脱,被迫滞留在渭河平原之上,遭受到西戎人的摧残。

  在接到周平王命令后,秦襄公手中有了“尚方宝剑”,便以王命在渭河平原内招揽周遗民,为反击西戎积攒实力。周国百姓正期盼着有人能尽快赶跑戎狄,救他们于水火。秦襄公的号召,可谓是“久旱逢甘霖”,立刻就得到了周人热烈响应,纷纷投靠了秦人。

  收留了大量周遗民之后,秦襄公便抓紧训练他们的军事技能。大难之后,百姓人人心怀复仇之火。秦襄公的训练再苦,百姓也能承受得住。数年后,秦国士卒军事技能大大增强。在田猎过程中,秦军已到了秦襄公指哪、就能打哪的程度:“公曰左之,舍拔则获!”[2](大意:襄公命令向左射,野兽应声倒地上!

  

  军队训练有素,向西戎发起反击的时机也到了。

  一切准备停当后,秦襄公果断地向西戎发起了反击:一方面在渭河平原内向西戎发动了攻击,另一方面又向西垂(今甘肃天水)进发,夺回了祖上栖息地。[3]不过,就在秦襄公征伐岐山一带的西戎时,不幸却降临了:“十二年(公元前766年),(秦襄公)伐戎而至岐,卒。”西周覆灭四年后,秦襄公不幸去世,驱赶西戎的大业,不得不暂时中止。

  秦襄公之后,儿子秦文公继位。在秦文公执政期间,周王国局势也发生了巨变。公元前759年,在晋、郑二国扶持下,周平王成功东迁;公元前750年,晋文公杀死了携王,让周平王彻底成为天下唯一的王。形势变化如此之快,让秦人意识到要赶紧兑现当年王室作出的承诺了。公元前750年(秦文公十六年),秦文公亲自率兵讨伐西戎,夺回了岐山周边土地。然后,他又将岐山以东土地进献给了周王室,作为平王政权战胜携王的贺礼![4]

  

  秦文公夺回了岐山,对渭河平原内的西戎人是一次沉重打击。

  不过,此时还有一支身份极为特殊的西戎,依然盘踞在原周王都镐京一带。这支西戎人的首领号称“亳王”,还将其居住地称为“荡社”或“汤邑”(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亳王”之号,历史上就曾是商人部落首领的称呼;“汤”又代指商汤,是商人之祖。殷商遗族的祭祀场所,往往被称为亳社[5];在宋国境内,还有一亳邑(今河南商丘县北)。种种线索综合起来,这位西戎亳王极有可能就是殷商后裔。当年周公二次东征时,有史书记载武庚北上逃窜而走,并未被剿灭。

  这位西戎之王,难道就是武庚后裔?如果是的,那西戎如此积极地参与灭周也就有情可原了。在摧毁镐京城后,亳王就长住在荡社,某种程度上也是复仇情结驱使。不过,亳王没想到,危机迟早都将到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