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之文化篇|云中谁寄锦书来

  如今情书已渐渐走出人们的视野。然而,在过去的年代,蝇头小字,鸿雁千里,一纸情书,寄托无限思恋。

  △宁夏岩画

  情书从来就活在我们的认知中

  执笔行书笺,洒落思念万千。曾几何时,情书是寄托我们炽热情感的最佳载体。

  你知道最早的情书源于何时吗?它甚至比文字的出现还要早。

  宁夏中卫大麦地,一望无边的荒漠丘陵。1989年4月10日的傍晚,已经开车寻找了一天的学者李祥石终于碰到个牧羊人。一年前,地质局的同志在这里发现了岩画。大麦地岩画的发现曾引起国内外轰动。其中就有一组岩画,后被文字学者破解。

  “我的图画使我成为神明,请听我的鼓声我的歌声。我坐在她的身边隐去身形。我们手臂相连,如同一人。即使她在一个孤岛,即使她在另一半世界,我的歌声也能传到她的心中,我可爱的新春的紫罗兰。”

  这是一首用文字画表示的恋歌。用来通信和备忘的图像,学者称之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这组岩画问世后,曾有人感叹:谁说中国人不浪漫?在文字出现之前我们就会写情书了!

  情书从来就活在我们的认知中。

  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开篇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通常认为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情诗占据了《诗经》很重的篇幅。《关雎》表达了君子对淑女的追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描述了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的心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现代学者认为《静女》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采薇》描写了戍边将士对家乡和爱人的思念。《诗经》中的情诗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

  有人说,雎鸠,是离爱情最近的鸟;蒹葭,是离爱情最近的草。

  孔子评价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诚然!《诗经》虽由孔子编订,可大都是来自于民间的歌谣,朴实真切。炽烈如爱情,粉身碎骨浑不怕,如何能够掩饰隐瞒?

  从此之后,用情书来抒情达意成为一股经久不衰的文学风潮。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有“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之句,既然情人不得见,便期盼情书到来。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句,期待情书到来可谓望眼欲穿。

  △林觉民《与妻书》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古往今来,许多传奇爱情故事中都有情书的身影。

  汉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凤求凰”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后司马相如官场得意,久居京城,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卓文君写给丈夫一首《白头吟》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其中“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之句,表达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成为一段绝唱。如今,学术界对《白头吟》的作者存在争议,可是对《白头吟》中表达的女子独立、执着的情感是毫无异议的。

  宋代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道尽了对亡妻的思念。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苏轼是绝大的打击。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也是给亡妻的情书。

  南宋文学家陆游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写道:“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读来令人不胜唏嘘。这首词记载了陆游与原配夫人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合的恩爱夫妻。而陆母恐陆游儿女情长,荒疏功业,时迁怒唐婉,责骂不已。不到三年,棒打鸳鸯。再次重逢,时易世变,就连情书都不能写了。

  爱情不分种族,不分国界,古今中外,情书的故事举不胜举。

  马克思写信给燕妮:“诚然,世间有许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丽。但是哪里还能找到一副容颜,它的每一个线条,甚至每一处皱纹,能引起我的生命中的最强烈而美好的回忆?”

  “我鲜明地记得,过去我经常在那些湿漉漉的青草中散步着,或者在那些几乎深可没膝的野草中间‘淌’过去,那时头上有阳光照耀,一阵风吹来使得周围一片青翠明亮起来,或者暗下来……”这段话摘自巴特莱小姐写给白朗宁先生的情书,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春天般的幸福。两人热恋期间,写了上百万字的情书,后以《白朗宁—巴特莱书信集》为名出版。一百多年来,这本集子一直被认为是情书文学中的顶级佳品。

  1911年4月24日深夜,革命党人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挑灯写下两封遗书。一封是给父亲林孝颖的《禀父书》,另一封是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海角七号》剧照

  似水年华的回忆

  感人的情书故事也屡屡被创作成文艺作品。

  电影《不二情书》,以情书为引子,讲述了澳门少女以赌场为家,遇上洛杉矶房产经纪人,千百次错过,终换来一见钟情的故事。电影《海角七号》用画外音读出的情书,钩沉出战乱年代一段被尘封却极感人的跨国之恋。

  日本电影《情书》令许多人潸然泪下,讲述了一封原本出于哀思而寄往天国的情书,却大出意料收到同名同姓的回信,并且逐渐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却始终沉静的纯真单恋的爱情故事。整篇故事成功吸引人之处,就仿佛呼应了片中那本男藤井树借的书《似水年华的回忆》,诉说着大家心中都曾经可能有过的似水年华的回忆。

  说到以情书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不能不提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高尔基评价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2005年,徐静蕾将这部小说搬上了大银幕,她以女性视角重新诠释了这部经典著作,电影中以女主人公的声音读出了她写给心爱之人的情书:“你不会明白的,在这一刻,在你家里,过去的岁月犹如一股洪流,劈头盖脸向我冲了下来。我的童年,我的梦想,我的整个一生都在这里。这是我千百次望眼欲穿盼着的一扇门。现在,我迈进来了,被你搂在怀里,这就是我的梦,一个终于变成现实、醒了也不会消失的梦。”影评人说,(这部电影)不仅使茨威格笔下那饱满内敛的暗恋变得柔和了起来,变得更为具有东方爱情的意蕴,同样也将原著中那执于一生的爱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爱是一个人的事,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所以,我爱你,这是我自己的事,与你无关。”这一温润忧伤的爱意直入人心。

  情书记载着爱、记录着青春,是许多人终其一生的宝藏。

  2016年8月8日,北京市文物局向中国人民大学下达了《博物馆备案通知书》,同意人大家书博物馆备案。这意味着诞生了全国首家以家书为藏品的专业性博物馆。其中就有一个珍贵的收藏——千封情书诉相思。两位普通的小镇青年,经历了包括初中、高中、大学在内的长达12年之久的恋爱,于1953年在北京参加工作后结为夫妻。恋爱期间,他们相互以情书传递信息,共留下互通的情书1700封左右、180万字之多,通信地点有兴宁、广州、汕头、桂林等地,经历了抗战胜利,广州、桂林解放等重大事件,其中既有离别之痛、相思之苦,也有重逢之喜。

  克罗地亚首都萨格热布有一个“失恋博物馆”,博物馆的创始人——艺术家欧琳卡·维什蒂查和德拉仁·格鲁比西奇曾经也是一对恋人,分手时,有人劝他们扔掉一切能勾起回忆的东西。但经过一次长谈,他们更希望能够保存那些物品。于是,他们从保存两人珍贵的物品开始,设计并装修了失恋博物馆。现在这里存放数千件全世界各地征集而来的“失恋遗物”,如今这个博物馆已经来中国展览数次,其中最令人着迷的就是那些传情达意的情书。

  春风十里,不如你。情书,是青春的见证。

  (燕赵都市报 记者 孙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