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36】南京有群90后,在最美年华,他们修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 都市 | 品质 | 生活 | 分享 |
这是一个为你打造的平台
相信你会深深地爱上这里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刷屏挑战传统阅读的今天,各地图书馆、书店等纷纷创新阅读方式,让更多爱书人享受不一样的书趣。
有人看书,也有人修书。古籍不同于一般的图书,它凝结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结晶,但时间的流逝让大量古籍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
南京有这样一群90后,在最美的年华,安安静静地坐着修书,修一张纸,也是修中华民族的历史,延续文化命脉。
2018南京书展现场上专心致志修复古籍、雕版的90后教师让人印象深刻。近日,紫金山记者来到了孙凯和尹宗雯工作的莫愁中等专业学校非遗学院探访“指尖上的绝技”背后的故事。
△毛笔、喷壶、镊子、糨糊都是修复古籍的基本工具。资料图。
有种选择叫,“无心插柳柳成荫”
95后的孙凯已经在学校里工作两年多了,混在学生堆里,依然分不清谁是老师,谁是学生。南京书展现场,在学生的指引下,记者才找到孙凯,他正埋头做雕版。
雕版是古籍修复专业里的一门课程。古籍修复技术,过去是师徒传承、口手相授,从2001年始渐渐走上了正规教育和训练之路。“过去主要就是学古籍修复、书画装裱、绘画、古汉语等几门课程,现在拓展了很多内容,雕版、剪纸、篆刻等等都要学。”如今,孙凯在学校里传授雕版技艺。
辅导学生雕版。受访者供图。
孙凯曾经也是莫愁中专的学生,但当初来此上学却是意料之外。“中考之前,我非常自信,我觉得一定可以考上普高,志愿书只填了一所高中和一所中专。”
中考失利“被迫”来此就读的他,却有着与同班同学不一样的家学。“爷爷爱好收藏字帖、书画,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教我一些装帧的术语,金镶玉、蝴蝶装、金折装……”爷爷只是埋藏下种子,但真正让孙凯明白这些术语的意思,还是在莫愁中专的课堂上。
孙凯说:“这一行要有绝对的耐心,能静下来的人不多。这也是很多人毕业后不再从事古籍修复的原因。”专注,是古籍修复师重要的素质之一。古籍修复中的一招一式都有规范和标准,这既是对古籍修复师专业修养的考验,也是对精神意志的磨练。
“古籍修复的工序看似简单,实际上很费时间和精力。”孙凯回忆他读书的时候,曾去南艺后街买了一张缺损严重、画心都快没了的国画,自己尝试修补。“前前后后修补了一个学期才修好。这都不算什么,有些破损的字画、古籍修好几年的都有。”
△等待修复的古籍。受访者供图。
有种自豪,叫“我是教师”
毕业那会儿,孙凯可以去兰州博物馆这样的文博单位,而且还入编。但因为家庭缘故,他留在了南京。对教书育人念念不忘的孙凯,两年前,当得知可以回校任教,立即回到了学校。
之前在专业公司修复古籍,除了基本工资,还有提成,到手的工资自然也不会少,回到学校任教拿的是“死工资”,但这丝毫不影响孙凯对职业的热爱。
△莫愁中专学生的雕版作品。
每周除了上课,孙凯还要另刻1~2块雕版作品,既是练手,也为学生提供作品示范。他说:“现在还年轻,想多刻作品留给学生。跟木板朝夕相处,比跟人打交道还多。”也许有人会说,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工作,女人做最合适,男的恐怕坐不住。但孙凯已埋头工作了几年。有时候拿起刻刀,一刻就是一天,全然不知是白天还是黑夜。
与孙凯不同,尹宗雯与紫金山记者聊得更多的是学生。从到莫愁中专读书时算起,尹宗雯在“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专业浸淫多年,她对学生的就业、发展都着深刻地思考。
中专毕业后,尹宗雯选择到南京晓庄学院继续深造,她说:“如果是大专生,想要去一些不错的文博单位工作,大专学历是比较尴尬的。但学校有专接本、专转本的考试,通过考试读大学,拿到本科文凭,再想要进文博单位工作,相对好些。”
尹宗雯修复古籍。
有种“指尖上的绝技”,叫修书如治病
据国家图书馆2012年的统计,全国包含图书馆、高等院校、博物馆等在内的公藏单位有3800多家,拥有古总量超过5000万册,其中一半以上需要修复。与庞大数量的古籍相比,能够修复古籍的技术人员却极为稀少。
△尹宗雯正在修复古籍。受访者供图。
因此,尹宗雯们作为往社会输送人才的把关人,相当关键。既要慧眼识人才,又要把现实告诉学生:你也许不适合这份职业!“这个行业对手工技能是有一些先天性的要求的,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修复古籍不仅要练就一双巧手,还要借助喷壶、毛刷、镊子、锥子、大针之类的简单工具。修复一本古籍,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对古籍修复师素质修养和操作手法的要求近乎苛刻。
古籍修复,有种静谧的神秘感。从业者仿佛医生,“患者”可能重病却不会讲话,你依然要心如静水并怀揣敬畏。
△破损的古籍。资料图。
拿到一本泛黄古朴的书册时,首先要进行纸张无损检测,鉴定纸质酸碱度、白度等参数,根据古籍的破损情况确定修复方案;然后将书分解开来,拆书、洗书,根据原书的纸张规格,找到从纸质、颜色到装订线都相同或相近的修补材料;接着进入修补阶段,一般采取“湿补”“加固”等技法,要让修补的部分与原书融为一体;最后压平和复原。古籍修复不是想象中的糊糊补补,若要做到完美,需要克服很多难以预见的实际困难。
而且对于一名合格的古籍修复师来说,不仅要熟记历朝各代的典籍版本与装帧形式,还要了解各个时期的典籍纸张、书皮和各地区的装帧风格,懂得一些化学知识、熟练掌握古汉语,等等。
》》》链接
南京古籍修复专业的学生尤其多
一直以来,古籍修复人员青黄不接是制约古籍保护工作的瓶颈。古籍修复师是件苦活、细活、安静的活,它和传统手工艺一样,有着失传的隐忧。
学校的专业化教育为古籍修复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南京有三所院校(南京艺术学院、金陵科技学院、莫愁中专)开设了古籍修复专业,为培养修复人才做出了巨大的努力。2001年,莫愁中专在全国率先开设了三年制中专古籍修复专业,十多年时间里,中专升格为高职,现在更是成立了南京非遗专业学院。
尹宗雯告诉记者,与全国其它城市相比,南京在古籍文献修复人才队伍建设上有示范作用。“南京莫愁图书保护修复中心有22人专业从事纸质文献的修复,大都是90后。此外,南京各大图书馆、专业文献修复公司都有古籍修复队伍。”
来源:紫金山新闻 记者 翟羽
----------END----------
让阅读成为享受
如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