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FF21丨DAY6圆桌《长大成人》:一首来自“第六代”的冷门歌

  主持人:

  场刊嘉宾:、、 、、

  选片人代表:

  主持人 子夜无人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1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场刊圆桌的第六天,我是本场主持人,接下来讨论的电影是来自内地第六代导演路学长的冷门之作《长大成人》,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3星,被忽视的第六代佳作。“朱赫莱”以精神父亲式的符号形象指引主角“长大成人”,并在虚无荒蛮的世界里坚定理想主义,最终幻觉中成功“复仇”。经由男主的步伐勾连起生动的音乐圈群像,对80年代摇滚乐生态的呈现优于娄烨的《周末情人》。然而明显的删改痕迹还是使影片显得残缺和断裂。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2星,男主长大成人的标志应该是最后控制住自己的愤怒没有去复仇,一群人的成长故事勾连上时代的变迁。可惜对人物的塑造全部都浅尝辄止…..显得多少有些匆忙和粗糙,电影之外男主角消失的故事更加吸引我。

  场刊嘉宾 Leo

  2星,说实话我是很容易跟那个时代的发生的故事产生共情的,但是这部电影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每个桥段都让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疏离感。造成疏离感的原因在于好像那个时代就只有那些事情在发生了,这些事情反复被演绎,纵然再深刻也变得乏味了。整个观影的过程我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局外人,对于我而言,只能说这块儿钢坯没有被练成钢铁了。

  场刊嘉宾 Morning

  1星,我比较简单,就是不喜欢这类电影。在不喜欢的基础上,它几乎没有什么加分项,感觉都是扣分项,所以就低分了。

  场刊嘉宾 大钊

  4星,80年代的暴力与冲动,仁义使者“朱赫来”这名字多有象征意味,我可以在屠杀中完成救赎,也可以在有“朱赫来”的地方再次相遇,旧时代的摇滚已经消亡,让我们在有朱赫来的城市再次干杯。

  主持人 子夜无人第一个话题,是我觉得作为背景信息必须要去补充的(此处感谢@西北化为乌有 提供的资料),就是删改问题。通常来说我是觉得最后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作品就基于它的面貌来看更公平,但《长大成人》经历过的一切本身就是巨大的不公平。该片于1995年杀青,中间经历了11次删改后于1997年问世,最明显的两个改动发生在开头淡化了一些时代背景的描写,以及原本的结尾并不是一场幻想、而是真的付出了行动再坐牢、出狱后继续游荡人间。当然改动还不止这两处,下一个问题还会继续说到。

  所以这里想先让大家谈一下的就是,你自己在观看过程中是否对删改痕迹有所感受?然后听完我的介绍之后,对比改动前后,是否觉得对电影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我其实没有感受到删减….而且我感觉男主角最后没有把暴力付诸实践反而就是我能想到的电影里他唯一一个长大成人的标志。

  场刊嘉宾 Leo

  同样没有感受到删减对原作的伤害。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感觉到了删改,最大的感觉就是我认为终结在复仇就非常好,导演刻意用了一个彩色转黑白的设计来强调那种暴力的突如其来,那一刻就是男主全片最高光的时刻,也是他长大成人的标志。

  场刊嘉宾 Morning

  剧情上不太有,但段落衔接的流畅性来说是有的,在我的角度看来,不算实质性的伤害。

  场刊嘉宾 大钊

  我比较明显的感受是结尾幻想那段,我相信是真的,且因为他这么做有高潮。后面的美化结局也没有说一定让片子拉跨了,我的观感是电影提供了俩个结局,且我都很喜欢。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所以大家觉得结尾是真的发生了更好,还是止于幻想更好?

  场刊嘉宾 Leo

  其实我觉得各有各的好,但是我比较偏向是幻想。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我倾向于真的发生,起码会更有力,情感更顺畅,而幻想结局,至少从电影目前呈现的来看,比较苍白,也比较仓促。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幻想吧。

  场刊嘉宾 大钊

  在不知道删减的情况下我认为那个幻想是有导演委曲求全的感觉,所以俩个结局都去相信。我的排序是这样的,暴力结局>双结局 远> 和平结局 ,我们看到的是双结局。我特别喜欢结尾那句,“让我们在有朱赫来的城市相遇”,满满的象征和理想主义。

  主持人 子夜无人第二个话题就是关于大钊一直有提及到的,田壮壮这个角色,我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他的,我觉得他身上承载的精神寄托非常丰富,有关于父子的、有关于时代的、有关于《钢铁》意志本身的,大家可以展开谈一谈。以及还是延续前面的删改问题,其实在原本的版本里,男主角对田壮壮的寻找只是阶段性的,但在后来的版本里被加重和放大了,也可以说说你们觉得哪种处理方向会更好。

  场刊嘉宾 大钊

  ?朱赫来是田壮壮演的!

  主持人 子夜无人

  笑死。

  场刊嘉宾 大钊

  厉害厉害,真好。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我觉得这一切从田壮壮开始,最后也以他为终结,挺好的。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田壮壮这个角色带着一点上一个时代的那种很可贵的理想主义精神,相信未删减版本在前半段能有更多这种呈现,然后男主角就继承着这种精神力量去对抗下一个时代的虚无和颓废。

  场刊嘉宾 大钊

  我感觉现在的呈现已经是阶段性的了,对朱赫来的寻找。如果再去弱化肯定不好,朱赫来这个线很重要,精神支柱。最开始是主角“失败人生”的一个书写,这角色太过平庸,平庸得像我、像我们大多数人,深深体验到他的那种不甘、愤恨、懦弱,然后在这种成长书写下,朱赫来就活活像书里走出来的。

  场刊嘉宾 Morning

  我觉得这个角色的戏可以再少一点,没有现在这么实,我会更喜欢。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其实我觉得这是这个电影比较特殊的一笔,因为通常这类题材的电影里,帮助男主角完成最大的精神塑造来源一定是女性。《长大成人》里也有两个对男主很重要的女性,但没有田壮壮重要。

  场刊嘉宾 大钊

  你这么一说,我感觉这个片里的女性也很值得研究。

  主持人 子夜无人

  虽然《阳光灿烂的日子》不好直接和它1:1对比,但显然马小军的成长中,最关键的是米兰;《牯岭街》(也不好直接对比),最关键的是小明。

  场刊嘉宾 Morning

  一直是这样,到现在的这类电影都是这样。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盛夏未来》帮助吴磊的是张子枫。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所以我觉得这部是比较不一样的。《兔子暴力》帮助李庚希的是万茜,这里就非常特殊。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这样来看,《长大成人》里我比较喜欢的女性角色,那个兰州女孩,更多像一个与男主同行的人,而不是指引。

  场刊嘉宾 大钊

  人物都塑造的十分丰富,尤其是两位同龄女性。只有那个反派男配比较单一没什么变化,因为这种人物的丰富变化和时间跨度之大,有拍出一种时代变化的感觉。

  场刊嘉宾 Morning

  但我就觉得朱赫来没有写得很好,只是一个设置,这很可惜。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确实,朱赫来在这里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物,太不立体了。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或者说他就是一个符号,如果把朱赫来纯当做符号、精神来看,我觉得就说得通了。

  场刊嘉宾 大钊

  是的,说是一个设置也是有道理,就好像是一个救赎者或者帮助者,完成任务后牺牲,但因为他本身承载了丰富的精神象征,甚至成为理想本身,就像我们说毛、说切格瓦拉。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我觉得90年代的人都是很有理想、但不知道理想在何处的人,田壮壮的性质就是这样。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陈凯歌的《白昼流星》里他也是这样。

  主持人 子夜无人

  他的存在就是注定要被寻找、追逐、崇拜的,可是我们的一切寻找、追逐、崇拜是来源于,我们失去了它,这点要到时过境迁才能发现。

  80年代的人是真真切切地触碰或者至少是以为自己触碰到了理想,可是80年代末发生了那件事……所以我看待这部电影一直都觉得是伤痕电影,我看得非常难受。开头那场地震不光是历史上大家都知道的地震,也是80年代末摧毁了很多人理想的心灵地震,从一开头就建立起了大家都是余震里的孤儿。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主持人开始过度解读了吗?请注意尺度咳咳。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这个解读真的非常棒。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没有罢了,我对90年代的内地电影都非常有感情,甚至90年代的内地电视剧也是。那种精神面貌你不能粗暴地说今天看不到了,而是因为就是不一样了,那种面目模糊的、介于灰色地带的“混沌”,已经被擦掉了,今天国内不同阶级的一切烦恼都是基于具体的物质现实问题的烦恼。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所以暴力版本的结局里,男主就是在和那种精神缺失之后的畸形结果对抗,哪怕对抗的结果也是牺牲自己,还是要用尽一切去对抗。

  还有一个细节我印象深刻,兰州女孩听的那首歌,是罗大佑的《未来的主人翁》,“飘来飘去,就这么飘来飘去”。

  场刊嘉宾 大钊

  这歌名有点讽刺啊,放在那个背景下。

  主持人 子夜无人所以下一个问题就是请大家谈一谈对于这部电影传递出来的情绪的感受。我不觉得它是一种纯粹的消极或者丧,其实它是很踏实、很有力量的。但是结合后来现实世界当中的发展轨迹,男主的演员失踪、女主的演员吸毒至死,好像真的变成了一种很悲哀的情绪。其实这部对我更倾向于一部感受、情绪型的电影,所以我能理解前面有些人不喜欢,因为感受很私人。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这种信仰缺失的悲哀,电影和现实可以对照着看,暴力版的结局里被男主刺死的两个人,蒋朋克和那个餐馆老板,一个所谓的“艺术家”,一个是发财腾飞的成功人士,在现实中可能真的从那个时代走向成功的人,就是他们。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现实和电影形成了对比,现实比电影残酷多了。

  场刊嘉宾 大钊

  所以需要电影来反抗、宣泄。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我们今天的语境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前的“理想”是“我想……”,现在的理想是“我要去做……”,我们今天说我们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全面小康,但恰恰现在这一代是留给“想”的空间最少的一代。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我想做摇滚明星。

  主持人 子夜无人那最后一个话题,我一般最后都是喜欢发散一下其他作品。我自己看的时候最直接产生联想的是《本命年》,因为这两部电影给我那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情绪一模一样,还有一部电视剧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然后如果结合“青春成长”这个主线本身,可能更容易联想到声名大噪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大家都可以谈谈自己的。包括你是否觉得它启迪到了后来一些内地独立电影的创作。

  往前、往后都可以,或者也可以说有没有其他你想推荐的,关于描写90年代的创作。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娄烨处女作《周末情人》,拍的是几乎同时代的上海地下摇滚乐圈子,那里面的人物,也有相似的精神状态。主要是里面有贾宏声,还有小鲜肉时期的王志文,但是那个更多的侧重还是娄烨那种情感关系,也算是第六代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吧。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我觉得很多这类电影,都能让我理解为什么有人想做果儿,我如果在那个时候我也做,笑死。

  场刊嘉宾 DudeLebowski

  我感觉这部电影里男主角的成长相对被动,我自己去想的话,大概是《小孩与鹰》吧,就是被时代推着走的男孩,成长是不自觉的。

  又想到一个我很喜欢的《捕鼠者》,青春伤痛电影,但也不一样,很难讲,我只能说在部分的情绪和情感上,这几部电影有点像。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我还想到一点感受是,那个时代的电影里,你能看到个人情绪和时代情绪是一致的,今天first每年也有层出不穷的新导演,在讲他们的自我情绪、私人情绪,但基本都是非常碎片的、独立的、各自断裂开的。

  场刊嘉宾 西北化为乌有

  所以说第六代之后也不会有第七代了。

  #FIFF21#DAY6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