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种》

  有一种人,他们天生缺乏怜悯和愧疚的能力;没有人类道德的概念;无法去爱任何人。他们是真正的、天定的罪犯,无论施以多么良好的影响都是一样,既无法后天改变,也无法得到纠正。

  《坏种》1956这是一个令人打血液都感觉冷得快要凝固的故事,因为它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儿童的犯罪,更是挖掘出观众对“人性”的深深绝望和最原始的恐惧。

  《坏种》作者威廉马奇,他的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文笔暗黑唯美。由于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两次精神崩溃,精神状况一直不太好,加上此书出版后的一个月威廉马奇便去世了,这更给此书增添了一抹诡异癫狂的色彩。

  《坏种》在1956年被拍成电影,堪称儿童犯罪题材电影的鼻祖,后世涌现出的许多恶童电影,多多少少都受到其影响。其中经典恐怖片《孤儿怨》便是改编自《坏种》、《安娜贝尔》中的鬼娃娃造型也是致敬《坏种》里的双麻花辫萝莉。

  影片一开始就可以看出,小女孩罗达生在一个完美的家庭,不仅条件优渥、充满爱的氛围,连邻里之间也异常和睦。而小罗达是乖巧伶俐、人见人爱。

  这天,罗达的母亲克里斯汀正在邻居太太家悠闲喝着下午茶,广播里传来罗达的学校有孩子淹死的新闻。克里斯汀惊慌失措,在得知死去的是个小男孩而并非罗达后才松了口气,但仍十分担心年仅八岁的女儿会不会有心理阴影。

  可是很显然,罗达亲眼见到同学的死而丝毫未受影响,甚至心情特别好。

  学校老师和小男孩母亲造访,克里斯汀得知了小男孩的死可能和罗达有关。

  所有的疑点和矛头都指向罗达,无奈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罗达是凶手。小男孩母亲还提到,得找到小男孩尸体上丢失的奖章。

  尽管诸多疑点串联在了一起,单纯愚钝的克里斯汀仍心怀幻想:“罗达只是个单纯可爱的八岁的孩子啊!”

  几天后,克里斯汀的幻想终于还是被粉碎了——她无意间在罗达的抽屉里找到了小男孩丢失的奖章。

  在克里斯汀的逼问下,冷静的罗达丝毫没有败下阵来。

  甚至还牵扯出一条更早之前的人命,克里斯汀怀疑以前房东太太的死是不是也和罗达有关,也就是说她第一次杀人时还没有八岁。

  罗达非常冷静,因为,越是问,她越是有自信,越是确定她的母亲对实情知之甚少,更有可能是完全不清楚;于是乎,罗达走到母亲身旁,用惯用的手段撒娇,母亲不得不心软屈服。

  电影开始探讨犯罪儿童的恶之源头,是后天环境影响?还是先天基因所致?

  克里斯汀和一位来访的犯罪小说作家探讨起犯罪儿童心理。得到的结论是颠覆性的并且令人毛骨悚然。

  小说家提出了“很多人觉得儿童犯罪是受后天环境影响,但忽略了遗传这个主因。有些人生来就是坏种”的理论,这让克里斯汀更加确定了心里的答案。

  说到遗传,有趣的是,影片利用角色的对话引出了“贝西登克(Bessie Denker)”这个关键人物。

  贝西登克虽只是《坏种》原著里一个小人物,不过这个人物对后世恐怖、刑侦题材电影影响巨大。

  而这个贝西登克不是别人,正是克里斯汀的生母,即罗达的外婆。

  看看这位狠人的虐杀史:

  7岁毒死弟弟;同年妹妹帮她打水时落井淹死;11岁开枪打死爷爷;20岁将父亲推进打谷机绞碎;21岁毒死母亲;后来嫁给城里的一个有钱人,结婚后让丈夫去买了一份巨额保险,第二年毒死丈夫,获得了巨额遗产和保险金;不久后又嫁给一个农夫,因为农夫有很多有钱亲戚。她花费无数精力研究农夫的整个家族,保证自己把这些富亲戚杀了后,遗产会落到自己丈夫手里。十年之后,丈夫全家便被她斩尽杀绝。使用的作案工具包括匕首、毒药、斧子、来福枪、散弹枪、伪装成自杀等,种类繁多的杀人手段、高超的作案手法、不留蛛丝马迹的杀人作风,完爆职业杀手。家里一个女佣知道了真相,被她用斧头砍死,为了嫁祸又砍死自己的全部孩子,再把女佣的头砍了下来,给尸体换上自己的衣服,然后把房子烧了。但是她没有瞒住警察,因为她最小的女儿没有被她砍死......

  这个幸存下来的小女儿,正是克里斯汀。

  接下来罗达想要毁灭证物——那双在小男孩尸体上留下月牙形伤痕的踢踏舞鞋——谁知证物被聪明狡诈的仆人发现了。

  之前这位仆人就三番五次挑衅和恐吓罗达,并称自己和罗达是同一种人,早就看穿了彼此是什么货色。这次这位面目可憎的仆人终于作死满级,彻底激怒了罗达。

  第二天,罗达说要出门买雪糕,走时偷偷拿了一把火柴,克里斯汀看见后制止了,却还是被罗达顺走了三根。

  罗达出门没多久,脚下就传来几声沉闷恐怖的惨叫声,克里斯汀正和邻居太太聊天,以为听错,直到门外浓烟滚滚、救火车的笛声不绝于耳,这才发现地下室失火了。

  人们凿开地下室的门救出被反锁在内的仆人,克里斯汀眼睁睁看着被烧得不成人形的仆人冲了出来,痛苦地嘶吼着,然后倒地而亡。

  克里斯汀忍无可忍,决定和她的“可爱”女儿一起结束这一切。

  她骗罗达吃了安眠药,然后举枪自尽。讽刺的是,午夜的枪声惊动了邻里,因邻居赶来及时,母女获救。

  克里斯汀尚在危险期,罗达却很快康复,并且活蹦乱跳没事人一样,和赶回来的父亲一起回家了。

  出院当天夜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但是并没能阻止罗达的贪婪。

  等父亲睡去后,罗达便穿上雨衣拿着手电筒,迫不及待地去往她淹死小男孩的码头。因为克里斯汀自杀之前告诉罗达,奖章扔进小男孩淹死的地方,还给小男孩了。

  罗达拿着码头上的网子在水里试探,结果一阵惊雷过后,正在捞奖章的罗达被雷劈中身亡。

  《坏种》20182018年,《坏种》被重新翻拍。

  新版里,罗达的名字改成了艾玛,和单亲爸爸生活在一起。

  艾玛漂亮懂事、成绩优异,有着超越年龄的冷静。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有一天,学校里的小女孩带着一块好看的手表上学,迎来了其他同学的赞美和羡慕。艾玛装作不在意,却在玩耍的时候故意绊倒这个小女孩,然后又在假意扶起小女孩的过程中,顺利偷走了这块表。

  这一切都被在一旁照看孩子玩耍的老师看在眼里。

  艾玛在学校里一直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每年学校里颁发的类似于“三好学生”的奖章理所当然是她的,艾玛和往常一样盛装出席颁奖礼。

  但这次见到了艾玛阴暗面的老师,却将这个奖颁给了坐在艾玛旁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卷毛男孩。艾玛眼神一下阴暗了下来。

  就在所有人都忙着庆贺的时候,艾玛将小卷毛骗到了悬崖边,并且在抢到奖章后将小卷毛推下了悬崖。

  艾玛知道自己的这块奖章不能见光,所以她将自己的这份“战利品”一直都隐藏得很好。

  但就在这个时候,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前位保姆因为不得艾玛欢心被推下了楼,而这次艾玛父亲为她找来了新的保姆。

  这位不省油的保姆,居然在艾玛的床底下发现了那枚奖章,断定是艾玛杀害了同学,有意将奖章放到艾玛父亲的房间里。

  父亲发现后,这奖牌不就是那个掉下悬崖小男孩的么?

  艾玛随口扯了一个谎称这是小男孩玩游戏输给他的,她就是暂时拿来戴一下。

  学校老师前来调查,艾玛生怕事情败露,将自家屋檐下的马蜂窝偷偷放进老师车里,导致老师在回去的路上发生车祸惨死。

  车内的马蜂窝、和家门口屋檐下消失的马蜂窝,还有“奖章游戏”......这一连串“巧合”让艾玛的父亲疑虑重重,最后决定带艾玛去看心理医生。

  这段有个彩蛋,那就是恶趣味的导演找来老版《坏种》里罗达的扮演者,在这部新版《坏种》里出演心理医生。

  这张图便是亮点:新老两代坏种心有灵犀的一刻。真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传承。

  最后艾玛凭借着经年累月高超的演技,成功骗过了心理医生。

  看完心理医生后不久,一直盯着艾玛并想做她继母的保姆就在仓库里抽烟,然后把自己活活烧死了。

  这起火灾很快就被查出是有人故意纵火,父亲知道艾玛所做的一切,出于对女儿深沉的爱,他希望女儿可以向自己坦白,但他等来的却是女儿接二连三的谎言。

  父亲绝望了,决定亲手除掉女儿,但艾玛早已洞悉了他的行动。

  她率先打开了煤气并将父亲反锁在了家中,父亲经过一番挣扎很快就逃了出来。

  父亲发现女儿已然就是一个杀人恶魔时痛苦不已,将女儿带到一处僻静的湖边小屋,想安乐死女儿,却早被艾玛看破偷偷换了安眠药的杯子,更在夜晚趁父亲熟睡时欲开枪杀死父亲,还好父亲惊醒躲过一枪。

  他知道女儿已经无药可救,决定枪决了女儿,谁知就在这时邻居赶来,看到瑟瑟发抖的小女孩和举着枪的父亲,果断朝父亲开了一枪。

  唯一的亲人姑姑赶来了,抱住楚楚可怜的艾玛。看着父亲的尸体被警察抬走,艾玛趴在姑姑肩上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如果说老版《坏种》运用了大量对白探讨“是否人性本恶”的问题,虽然没有对于犯罪过程和死亡的直白展现,都是通过对话陈述,但内涵上更丰满、信息量更大。甚至追溯到了“坏种的根源”。

  那么新版的优势则是更简洁紧凑,着重描写了犯罪过程,快、爽、狠,也更符合现代人的观影习惯。而且新版萝莉颜值和演技真是逆天。

  你更喜欢哪一版本呢?

  文/本变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