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1980年代的时髦,爷爷奶奶的康宁太阳镜,四大魔头也喜欢

  “四大魔头”是马志明先生代表作,相声《五味俱全》中的反派角色,其中的光魔的得意武器是一副太阳镜。

  乙:镜是什么镜?

  甲:太阳镜啊。

  乙:哎,好,好!变色镜也来了,这准是那"康灵"牌儿的!

  甲:比"康灵"的质量好。

  这个康灵就是如今的”康宁“,我们日常用的手机、电脑的屏幕还在用这个品牌。

  而说到太阳镜,也就是变色镜,那可是代表着1980年代的时髦。

  

  80年代,我们开始接触各种新鲜的事物,成为第一批与时尚潮流接轨的小年青。穿着拖把一样的扫地喇叭裤,戴着一副蛤蟆镜,身上再扛着一台收音机……

  由此可见,马志明先生当年的相声多么紧跟潮流,要不说人家能耐大呢。

  太阳镜兴起于1970年代末,最初的源头似乎是最初引进的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

  

  加上港台明星的加持,就成为1980年代最潮的穿搭配件。

  蛤蟆镜就是太阳镜的一种,只不过它的形状、镜片的颜色不再是常见的两个墨片,而是两个歪斜的似圆非圆的镜片,却是新时代的新事物,喜欢时髦、喜欢开放的年轻人没有理由不喜欢它。

  

  那时的小伙子没有胖脸,个个轮廓分明,还留着长发小胡子,戴上它几乎遮去了大半个脸,尽管戴着它就是一双活脱脱的蛤蟆眼睛;虽然老年人见了直摇头:“太阳镜就太阳镜,非要弄得个像癞蛤蟆,墨镜就墨镜,非要弄得五颜六色,还说好看。”但年轻人就是喜欢它,用现在的话来讲那是酷、帅。

  

  在口袋里还没有几个钱的时候,要想“潮”一下,只能买个便宜的。事实上,那时也没有豹龙,也没有什么路易,所谓的进口都是从港台过来,或者是广货仿品,敢吃螃蟹的去广州进货,回来就可以赚上一笔,许多人就是从那时起掘到了第一桶金。他们有的直接摆摊叫卖,至于单位中那些借口去广州的,带回来的眼镜则要高档的多,他们也决不会放到地摊上去叫卖,自用和送人是最多的。

  

  1990年代的港片,曾是时髦的源头之一。

  现在路边叫卖墨镜的用一个盒子,盒子装上各种眼镜,叫卖者眼睛上戴一副,额头顶一副,这两种姿势其实也是蛤蟆镜的标配戴法,叫卖者除了这样的形象叫卖外,衣服也是展示样品的道具,口袋也可以挂眼镜,衣服里子也一样,他们尽可能把各种蛤蟆镜都展示出来。

  

  有了蛤蟆镜自然要“显摆”,那种显摆当然不是因为日光的强弱,要的是“回头率”,如果有了咖啡色的,一定会遗弃墨色的,有了变色镀膜的,绝不会再戴那咖啡色的,更特别的是镜片角上的标签是舍不得撕掉,这倒不是名牌商标以显阔气,而是表明“我这又是新款”,好让别人投来羡慕的眼光,或者可以告诉追随者这是最新的流行款式,是哪位明星戴的……

  

  有了蛤蟆镜会耍的人,才能在人群中吸引眼球:将头上的长发一甩,左手将头发往后一捋,右手顺势将蛤蟆往眼睛上一戴,动作连贯,一气呵成,一切搞定,便向四周一扫,其实那不是扫视四周,而是让四周的人来视他,如果有熟悉的面孔,就微微一点头,再用手指在鼻梁上推一推眼镜,或者抬起右手用食指和大拇指捏着镜沿正一下脸上蛤蟆镜……

  

  当然,戴上蛤蟆镜去会女朋友也是一件十分有范的事。女朋友很面子啊,自已的男朋友是一个“时髦”的小伙子,自然不像那些“老土”,一个能戴上蛤蟆镜来“泡妞”的,一定是懂时髦的人,自然会时不时地给女朋友带点广货——电子表、连衣裙,这样的男朋友哪个女孩子不喜欢?即便是带着女朋友去电影院看电影也不舍得摘下,好在这一代人是看惯了黑白电影的。

  

  与很多曾经的流行时尚不同,蛤蟆镜从进入人们的生活开始,它始终没有淡出,只不过戴它的男人们不像初期那么耍帅,更多的就是回归了它的本色功能。

  如今,不少80后的小伙早已有了孙男孙女,当他们的孩子翻出爷爷奶奶的康灵太阳镜,会发现那个迪斯科岁月的痕迹,似乎能看到:

  优雅,总不过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