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这部电影《纽约的一个雨天》,不仅仅是因为甜茶
她姣好的面容和讨巧的做派,很快获得了知名导演的信赖。这位大学校报学生记者,接连结识了制片人和男明星,沉浸在声色犬马的娱乐圈里不能自拔。她全然忘却和男友的约定,一心陷入和他们的甜蜜约会中。
第二条线索是:不断被鸽的盖茨比。
所幸,纽约的是他出生及成长的城市,他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他一个人漫游在纽约的大街小巷里,拜访着亲戚好友和同学。被女友遗忘的他却意外邂逅昔日女友的妹妹,两人随即作伴同行,擦出了些暧昧的火花。
这对情侣状况不断的“甜蜜之旅”,将会以何种形式收场呢?
《纽约的一个雨天》是一部非常伍迪·艾伦的电影。作为一名作者导演,他总能在不同的电影作品中插入相似的元素,打上风格化的个人标签。
男主角通常是彻头彻尾虚无主义者,他们熟读文学经典,对艺术电影如数家珍,拥有不俗的音乐品位,但从来都持有悲观保守的虚无价值观。
甜茶扮演的盖茨比也不例外,这个充满梦幻色彩的名字不难让人联想到菲茨杰拉德笔下最知名的男主角。两者也有相似之处,都把恋人无限美化,爱上的只是一个虚妄的影子。
电影中的爱情观一反常规,却符合伍迪·艾伦做派。这对年轻的情侣分别在纽约遇到了更好的选择,于是一个精神出轨,一个肉体出轨(但未成功)。
两性之间传统的责任感与道德观,在伍迪的电影里荡然无存。他从来只对爱情本身感兴趣,着迷于表现脆弱的关系与易逝的激情。
对比之前的作品,《纽约的一个雨天》所表现的亲密关系中的背叛,已经是比较温和的形式了。几十年前的《曼哈顿》《丈夫,太太和情人》早已把爱情中N人的纠葛描绘得淋漓尽致。
另一个经常被他使用的元素是“运气”,作为无神论者的伍迪·艾伦却特别信奉人生的机遇。他曾说:“我一直以来都坚定地相信一点:生命中有那么几件事你是没法与它们正面交锋的,你再怎么努力也没用。比方说,运气。你确实需要好运。我无所顾忌地把它们放到我的电影里——我无比相信运气。这一点在我所有的电影里都有体现。”
于是,我们看到《赛末点》中野心勃勃的网球教练躲过了谋杀情人的法律制裁;《魔力月光》中的灵媒大张旗鼓地骗过了她的观众;《独家新闻》中的女学生犹如天助达成心愿。
《纽约的一个雨天》中的盖茨比也是绝对的幸运儿——他总在赌局中疯狂赢钱。这一支线对剧情主线影响不大,但可看出伍迪·艾伦在塑造主角形象时从来不忘加入一些好运。
“城市”同样是伍迪·艾伦热衷表现的空间,他电影中的人物总游荡在城市的街头,等待着下一场奇遇。而这座城市,时而是纽约曼哈顿,时而是伦敦、巴黎、罗马、巴塞罗那。
《纽约的一个雨天》把故事带回了他的故乡——纽约。盖茨比逛过的美术馆、步行过的中央公园、进入的上西区豪宅,全是纽约的知名景点。
而话痨式台词+幽默的讽刺,则是贯穿伍迪·艾伦每一部电影的元素。不管是无厘头喜剧片,还是两性爱情片,他都能展现自己金句王的天分,写出让人或捧腹或深思的台词。
讽刺的利刃,从不对任何阶级手软。这一次,他黑了一把纽约的上流阶层和电影圈。寻找缪斯的男导演、老婆出轨的制片人、见人就约的大明星、依靠姿色向上爬的投机者(艾什莉)……
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金玉其外的影视圈。
盖茨比的亲戚则代表纽约的上流社会,他们热衷于举办各种文化沙龙。盖茨比那优雅得体的母亲,无疑是其中的代表者。但她的隐藏身份,足以推翻一切虚荣的矫饰。
最后,是爵士乐。伍迪·艾伦挑选的古典爵士乐和复古的片头片尾(永远是仅留字幕的黑屏)足以让人一眼认出。其标志性就像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执着使用的“麻布底”的出片名方式。
同时,《纽约的一个雨天》也体现了伍迪·艾伦在千禧年之后的风格转变。
最明显的就是:对电影的探索变少,好莱坞模式增强。
遥想他早年的荒诞喜剧,把戏仿玩到了极致;拍两性关系片时,又玩转了伪纪录片的形式。在主流电影领域,不能不算是新颖先锋的尝试。
千禧年之后,伍迪·艾伦逐渐在文艺性和商业性之间找到了平衡,习惯把自己的哲学套入好莱坞式的故事中。
从斯嘉丽·约翰逊(《午夜巴塞罗那》)、艾伦·佩吉(《爱在罗马》)、凯特·布兰切特(《蓝色茉莉》)、艾玛·斯特(《魔力月光》)、凯特·温斯莱特(《摩天轮》)到《纽约的一个雨天》中的甜茶、艾丽·范宁、赛琳娜·戈麦斯,伍迪·艾伦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能扛起票房的明星演员。
有妥协也有坚持,有商业元素又有作者元素。这亦可视为伍迪·艾伦风格的成熟。
放在他整个创作生涯的坐标系里,《纽约的一个雨天》显然不是第一梯队的作品。但大师的玩票之作,依旧是一部观赏性极强的爱情片。
待纽约的骤雨转向天明,当片尾的爵士乐悠然响起,你还是会收获久违的惬意与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