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心慌方(异次元杀阵)》这部电影?
刚看完。这个剧以2015年来说,其实真没什么特别的。去掉装神弄鬼的设定。(不知由来的杀人机器和神叨叨的解密思路)(其他答案也提及它的迷题是有硬伤的)
核心就是 一群人在困境中如何脱困。编剧选择了黑化路线,也就是内斗。毕竟看一群人解密,你会跟不上思路然后脱戏,而看一群人如何被机关一个个的干掉看90分钟也很无聊而且成了录像带电影。撕逼展现人性才显得我编剧的功底和立意高深。但我觉得他撕逼撕得不咋地。需要我看完电影去翻影评才能硬套上某些深刻的内涵。
你看,其实美剧或者电影都喜欢这个套路。像电锯惊魂 迷失之类的。
我个人是觉得这剧不值得那么高的评价。除非在这部剧以前,从未有任何一部小说电影展现了冒险团队的内部矛盾,那么它会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不过这不可能吧
另外让我想打差评的是结局的硬伤。他们通过了渡船来到边缘,那警察是怎么追上的?渡船在移动到出口的过程中警察是不在渡船房间里的。之后为何会突然出现,这是不可能的。这完全是编剧为了凑bad ending硬编的
我认为第一部和第二、第三部完全应该分开看。
第一部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一个社会学模型,也是一个基督教寓言。
第一部的角色的几种职业:越狱专家、警察、医生、数学学生、建筑师、白痴 ——分别代表了人类社会中的几种身份。
而这个不知名的、充满未知且极度危险的空间,就是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乃至宇宙。
电影用讲故事的手法表明了自己对这几种身份、思想的态度。并指明的人类的方向。
越狱专家——技术人员
技术专家通常都有一种不受约束、藐视权威的性格,比如黑客。用越狱专家来代表技术人员正是这个用意。影片中我们也能看出这位越狱专家很瞧不起组织,对警察及众人很不屑。
不过,很显然电影认为技术人员虽然身怀绝技,但最远离“大道”的也是这些雕虫小技。所以最先死的就是这种人(开篇的牺牲品除外),还要让他死的很丢脸、死后被警察臭一番。
他唯一的作用就是教给团队嘴含衣服扣子刺激唾液、用丢鞋子的方法探路,这两项小技巧。然后他就可以去死了。
警察——政府
电影对警察的塑造是先扬后抑。警察最初的时候表现出了领导者的冷静和组织能力。将一盘散沙惊慌失措的众人团结成一个团队。
但是越往后发展,警察越展露出自己的本质 —— 统治者。
最后警察杀死医生、企图强奸并杀死学生、攻击建筑师……
很显然影片绝对不认为政府是人类的希望。
医生——仁爱
医生这个角色在团队里几乎是没有贡献的。她只是一直在保护那个白痴。
团队的其他人,尤其是警察坚决认为应该丢下那个白痴,他明显是团队的负累。可是医生坚决反对。屡次挑战警察的权威。最后警察终于找个机会把她杀死了。
但是医生(仁爱,类似于环保和动物保护主义者)真的没用吗?影片告诉我们,是有用的。虽然她本身并不是最终答案。
数学学生——理性(科学)
数学学生是团队的“核心科技”,没有她的计算,团队寸步难行。但是她也只是个工具而已。被警察用完就扔。最后她也没能走向光明的出路。
建筑师——信仰(宗教)
建筑师这个角色是最奇怪的。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无比消极,从一开始他就不愿意离开最初的那个房间。由始至终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但是,他声称自己参与过这个空间的设计。但他仅仅设计了外壳。里面具体情况他不知道 —— 这就和宗教解释宇宙时一样。
同时他不断的表现出“要赎罪”的态度。比如影片最后,他有机会走向光明,但是他主动拒绝了。数学学生问他外面有什么。他说“无限愚蠢的人性”——这与基督教“赎罪”无比契合。
虽然他自己并没有最终走向“出路”。但是影片认为他是对的。(容后面说明为什么)
白痴 —— 答案
白痴这个角色,开始时没什么用,大家都想抛弃他,只有医生一直照顾他,没有放弃他。
到最后,他才表现出自己卓越的天赋,有如一部超级计算机。最后得以成功走向光明未来的,只有他自己。
其实,他就是指基督教教义中,没有吃过禁果的那种人。
他的卓越天赋,就是他自己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学习、不需要后天塑造。后天塑造的都是错的。不吃禁果、不变“聪明”才是对的。你本来就很美。
为什么影片认为建筑师的态度是正确的呢?
第一,建筑师最后阻止了警察对白痴的迫害。
第二,建筑师从一开始就反对离开最初的房间 —— 还记得吗?数学学生通过艰辛的计算、团队冒着生命危险一路过关,没想到的是,学生踩到了一片碎玻璃,那片碎玻璃正是学生在最初的房间中留下的眼镜碎片。所以,过关是毫无意义的,是瞎折腾,正确的做法就是留在原地别动。
所以整部电影,表达的不过就是基督教的原罪思想。
认为只要原地不动,上帝自然会给心地最单纯的人一个出路。
政府、技术、科学、宗教、仁爱……不过是助推单纯者最后成功“登月”的分级火箭而已。
Cube 这部电影讲述了警察昆汀、监狱专家兼传感器专家伦尼斯、医生霍洛威、建筑师沃思、数学系的大学生利文和痴呆的卡赞,六个素不相识的人合力逃生的故事。他们一觉醒来后发现一同身处于由一个个形状相同的立方体组成的结构复杂的高度精密迷宫中,唯一的出路只有逃离这座迷宫,然而,一个个立方体尽管外貌相同,里面的机关却各不一样,复杂异常。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不但能激发出人类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真实的自己,剥掉平时在人前的面具,彼此坦诚相见,同时还能扩大人们的负面情绪,变得更加敏感、易怒,甚至是歇斯底里。所以,我们才能在电影里看到也许是稍微用点艺术夸张的我们每个人的影子,人类应有的样子,无论好的和坏的。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人的本性暴露无遗。正如尼采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所说: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越是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越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
越狱专家,经验行事,最后却败给了经验。他是个从事研究的人,有些讽刺一些仗着自己专业就独行并且自视甚高却因此自食恶果的人。
警察,他经过过良好的训练,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清醒的头脑,可以稳定大家的情绪,是个很好的首领,在这种环境下,有个领队的人是很重要的。但是,他的心胸太过狭窄,又独裁,无法容忍一点点反对的声音,再加上特殊的环境,激化了他的负面情绪。人性的贪婪在他身上表露无疑,怕别人(他从一开始就有意识的控制了这个小团体,明确了他的领导地位)、挑战自己(开始率先走进新的房间),充满了对权力(开始时便表明自己的立场,领导大家)、性的强烈欲望(将女学生单独带走,并要求发生性关系),当得不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便逐渐变得疯狂,完全忘了自我的本质和自己的目的。最后找到了出口的时候他没有忙着出去,而是忙着杀女学生,然后想把智障拖回来,他忘记了自己的终极目的,完全陷入了人类自身的争斗,死亡是可以预见的。他的角色代表了现行体制的维护者,国家机器。他偏狭地理解“适者生存”,以器质的延续为唯一目的,为此可以不惜一切手段。现行体制是极端唯物论者,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但凡极端者,霸权、专制,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者对于善恶的界线都十分模糊,常常可以轻易跨越。
关于女医生,也许是有一点神经质,但是她敢质疑权威,会温柔地对待和保护弱者,总体来说,是个好人,但她不太恰当的言行还是激化了矛盾,走向了死亡,而她的死不能完全归结到警察身上,她自己也是有问题的,感情用事,敏感,刻薄,个体意识泛滥等。在险境面前,她只会怨声载道,对当权者咒骂,而不懂得切身投入到困难当中,解决问题。即使她走到了立方体边缘,无比的接近“彼岸”,却发现自己的“绳子”不够长,还是要继续尝试,注定不能到达。
关于女学生,开始有普通人有的反应,惊恐、不知所措,但是后来,适应了之后,她的勇敢、她的细心、她的智慧对团队起了很大的作用,是她带给了大家希望。但她善良懦弱,在警察变相抛弃智障时没有提出反对,也体现了她对愚昧无知的人性的逆来顺受,最终讽刺地死在愚昧的人性下。她缺少谦恭的心,缺少一种纯粹的真,心力不专,能力自然达不到像天才白痴那样的程度。她是现行体制教化下的一群人,充分信仰当权者,唯物观念已大量的侵蚀她的“原初”,她依靠警察建立起信念,并渐渐向他靠扰,有些方面的行为已经与警察如出一辙,比如对待天才白痴的态度。她失去了纯粹的真,所以她也渐渐失去了善,她在关键时刻对警察态度的转变十分冷酷,想想影片开始时她一把抱住警察时的样子吧,她在这件事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天才白痴那轻抚着警察脑袋的手形成鲜明的对比。女大学生本来已经无限接近“光明”,但死在哪里?死在她说“我对人性的阴暗和愚蠢无所谓”的那一刻。显然很多人是无可挽救的。
关于建筑师,开始无动于衷。待到影片后半段,警察暴走,他挺身而出。在关键时刻发挥能力,处事果断,能屈能伸,能做出最佳选择和行动的人,同时是善良的,有行为准则的,没有泯灭人性的,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小缺点,但无妨,还是一个优秀的人,或者可以说是个真实的人,善良勇敢,厌恶愚昧的人性,宁可留在立方体中。 当所有人都盲目跟从着警察时,他一语中的,警察说:“总要有人领导”,他嘲笑,“于是你当仁不让。”同样当女医生无理性地激烈指责政府和高层集团时,也是他指出:这并不是刻意的恶,而是人性的贪婪、麻木等众多小恶在无形中造成的,是一步一步走到眼前这个地步,而且他还指出,在这一步一步当中,谁也不是干净的,所有人都参与了,谁也没有资格推卸责任,苛责别人。
天才白痴是所有人中唯一留有原初的纯真的人,不去伤害,保有善意,尽管警察一再对他恶言相向,甚至动粗,但是当警察落泪时,他依然象对待医生一样轻抚他的头。虽然他具有特殊的才能,而他并不妄加使用,只在正确的地方适时的运用他的才能。那是始终怀有谦恭的心的人才能具有的行为,天才白痴是拥有天赋却仍知自己渺小的人。正所谓有得必有失,大智若愚,看似是个无一用处的累赘,却在最后发挥了莫大的作用,也成为最后唯一的存活者。
影片中第一次争吵背景是白痴的到来让警察感到十分地不愉快,因为队伍中多了一个需要别人照顾的傻子,而且警察厌恶着建筑师,他认为女学生可以找路,医生可以照顾白痴,只有建筑师一路上什么都不做,情绪消沉,不可信赖。警察的反感情绪在女学生的失误导致他受伤之后而爆发,将愤怒失望情绪发泄到建筑师身上,紧接着剧情发展到建筑师说明自己参与了建造,而且并不希望走出去的想法,这是一个设计者和使用者都没有目的与方向的空间,它代表人类的发展,其实是自我毁灭。后来警察让建筑师探路不再自己冒险,并提议丢掉团队的拖累——白痴,警擦的思想符合功利主义,相信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的价值是有其效益决定的。包括后来警察只留下可以为走出cube做出贡献的女大学生,杀死医生,都反映出警察是极其功力的。但功利主义也违背着一些“常识”的道德,我们每个人不应该为了一些人的幸福而牺牲其他人的幸福,即使牺牲他们的幸福可以带来更大的的“效用”。
第二次争吵出现,当走在最后的警察也快要成功通过含有声音触动机关的陷阱房间时,白痴发出了声,结果触发了机关,警察差一点命丧。 在惊险中保住命的警察揪过白痴暴打,女医生勇敢的站出来保护白痴,大喊“放开这个无辜的孩子”,在女医生与警察间出现了火山爆发一样的争吵,警察用恶毒的语言辱骂和诋毁女医生,女医生则对警察进行了无情揭露,这深深地惹怒了警察,在医生自告奋勇发为大家探路时候,警察放开了女医生的手使她坠落深无止境的深渊,并伪装成一场意外。女医生一直保护白痴,显示出了她的善良意志——面对道德相关情景时,依照道德原则的要求而去选择一种承诺或者态度。善良意志是指的是行为者在从事行为时的动机。而且它是无条件的善良,不会因为结果的好坏而影响选择。女医生不管结果如何,坚持挽救白痴的生命,强烈的体现了她的善良意志。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自由和个性,人生活在无意义的宇宙当中,人的存在本身也就没有意义,但是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的精彩。我们要将人当作目的而不能当作到达目的的手段,影片中的警察将所有人都当作逃出cube的手段。存在主义的核心是自由,人在选择自己行动的时候完全是自由的,人在这个是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每人个人的自由,面对各种环境,采取何种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都可以自由选择。因为存在先于本质,所以人不能永远参照一个已知的或者是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动,决定论不存在——人是完全自由的。从这个角度来看,cube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存在主义。但是自由也要受到道德的束缚,人要对自己的选择,行为承担责任。而且萨特讲述,他人即是地狱,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判断,那么他人的判断就是自己的地狱。他人的判断只能参考,不能依赖,不能看作最高裁决,更不是自己行为的最终目的;如果人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那么自己也是自己的地狱。萨特呼吁“争取自由,杂碎地狱”就是唤醒人们不应作恶,以免扭曲与他人的关系;就是唤醒人们,不要依靠别人的判断作茧自缚,制造樊笼,成为“活死人”;就是唤醒人们,严肃认识自己,超越自己,鼓励人们以自己永远自己的自由权利为武器,去砸碎这种精神地狱。
电影《异次元杀阵》是存在主义的经典作品,即“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Cube的恐怖之处在于:在没有一个人具体知道这是什么,既没有敢详细调查以求究竟,又没有敢贸然停止,而它并没有带来福利或者别的,只是在一直在进行,即使走出了cube,外面的生活也充满了未知。在这个“主观性林立”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冲突、抗争与残酷,充满了丑恶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Cube里面的六个人,从一开始团结,信心满满到后来本性暴露,争吵不断发生,小团体四分五裂。人只是这个荒谬、冷酷处境中的一个痛苦的人,世界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闷、失望、悲观消极,人生是痛苦的。建筑师是具有大智慧的人,他看到即便走出这个立方体,外面的世界又何尝不是一个更无边无际,更绝望的“立方体”,他颓然倒地,“我恶倦了人性的阴暗和愚蠢。”在这里与在那里又有何不同?也正是建筑师的消极心态,阻止他在最后时刻跨出那一步。为什么不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呢?即使外面仍是“立方体”,我认为建筑师何妨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如果大家能够走出这个立方体,又怎知终有一天不能到达真正的理想状态。也正是他一贯的消极态度,才导致了之前面对“恶行”时的不作为和从恶如流,而成为了建造立方体中的一员。
影片最后指出,人类正行进在错误之途,我们正在远离“原初”,只有当我们绕回到原点,才是最接近成功的时候。女大学生看到自己跌破的镜片哑然失笑:“我们绕了一大圈却回到一开始的地方,早知道就呆在这里不走开了。”Cube可以看作是一个实验室,用来考察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人类天生具有对孤独和未知的恐惧,他们会本能地聚集到一起寻求安全;经历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血的教训后,人类组建了基础的社会模型并产生了领导和制度;为了在险恶环境中求生存,人类又被迫去探索自然规律,积累知识,并由此产生了科学;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人类认识到优胜劣汰的规律,他们必须要变得自私以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可是人性的脆弱本质和犹豫不决常常牵袢住了人类发展的脚步,于是人类抛弃了人性;但同时制度显露出的野蛮本质和丑陋嘴脸又遭到了科学的唾弃,人类放弃对社会学的期待转投理性主义;可是科学终究也不是万能的,它让人类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却无力完成最后的进展,这时竟然是人类自身的本能和潜意识发挥了关键作用;人类的认识无法想通这一点,甚至对科学的前途发生了怀疑,社会学的政治乘机死灰复燃,妄图把人类纳入控制的棋盘之中,但是科学发挥了最后的力量与丑陋的政治同归于尽――最终人类文明的出路是回归初生婴儿一般的简单,一切纷杂的勾心斗角都成过眼云烟,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发展本质得到了深刻体现。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大的惩罚往往不是消灭他的肉体而是限制他的自由。于是很多悬疑电影开始在故事情节中加入这一极端的方式来制造恐惧,试图通过营造小空间来对冲突、矛盾、谜题、杀戮来做大文章,以达到用负面精神刺激并娱乐观众的目的。
这部「心慌方」便可以称之为密室类题材中“元老级别”的影片,并非单纯的加入不断找线索而进入一个又一个房间最后成功逃脱这样一个类似“密室逃脱”游戏的情节,而是用独特的设定以及人性的思考将这种封闭压抑的情绪更为戏剧化的展现出来。影片豆瓣评分7.9,看完有一种憋屈到无法喘息的feel,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点一下赞然后默默离开,不过毒毒保证你会后悔滴。
特立独行的加拿大导演+五位风格各异的“幸运儿”
文森佐·纳塔利(Vincenzo Natali)是一位擅长设计独特场景,喜欢把胶片洗印成冷色系,但严重缺乏喜剧细胞的加拿大导演。本片延续了他新奇的影像,很酷的布局,但节奏单调且气氛压抑的一贯风格,荣获Fantasporto奇幻影展最佳影片。不过此片中远没有一些克服彼此之间的矛盾、失望的情绪,极力刻画杀人机关的血腥残酷,以及渲染恐怖气氛,也没有在逃脱过程中加入英雄主义或是爱情因素等明显“好莱坞式”的情节,反而更侧重于对官僚极权社会以及人性的思考上有着深刻的理解。
影片中大前提设定是一些人被困在一个包含许多六面体小房间的高度精密的魔方中,房间的每一个面都有一个通向不同的房间的暗门,然而这些房间并不都是安全的。如果哪个冒失鬼进到了一个装着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和陷阱的危险房间,则会必死无疑。当然,影片并非宣传“单刀直入”的理念,因此五个幸运儿通过各种巧合有了相遇到一个房间的机会。
尼基?瓜达尼(Nicky Guadagni)饰演的中年女医生以及尼科勒?德搏尔(Nicole de Boer)饰演的数学专业女大学生是影片中两位女性,分别在闯关过程中施展了爱心与智慧。莫里斯?迪恩?温特(Maurice Dean Wint)饰演了一位高大威猛的中年警察,在逃亡过程中从最初帮助大家一同逃出去到最终慢慢黑化甚至暗害他人。
维尼?罗宾逊(Wayne Robson)饰演一位号称是越狱高手和神偷的小老头,凭借经验带领大家“蒙混过关”,可惜没活过“三集”。安德鲁?米勒(Andrew Miller)演绎了一位有着极强天赋的智障者,虽然在大部分过程保持着痴痴傻傻的状态,但最终却成了最幸运的人。胸无大志的青年建筑工程师则由戴维?休利特(David Hewlett)演绎,角色看似平凡但几乎所有最重要的台词都出自他之口。
魔方版的“密室逃脱”
影片开场就奠定了全篇血腥的基调,路人男睁开眼睛就发现身处于一个高度精密且结构复杂的正立方体组成的房间中,奈何选错了出口导致刚走了几步就被暗藏的机关切成了无数肉块。也是在这种设定下,警察、医生、数学系高材生、越狱大师以及建筑师相遇在了同一房间。看设定很容易让人联想成一个组团打怪的故事,比如会在不同时间、不同节点发挥出各自的特长,中间有内讧吵闹、也有团结牺牲,最后成功自救,不过这个故事并非如此。
五个人中发挥作用的恰恰只有个别人,越狱大师+神偷的小老头以“绝不坐以待毙”的原则率先行动,他通过独立逃脱七所监狱的经验采用扔靴子的方式检测机关为众人找到一条路,并坚信自己会逃离这个鬼地方。然而凭借经验成为了前期核心的“老司机”虽也像传闻中一样“神通广大”,但没出两个房间就因被其余几人的追捧信奉而变得过于自负,在一个暗含化学传感器的房间中不幸挂掉,当大家七手八脚把他拖回来时便只剩下半个脑袋了。
好在失去老司机之后,女大学生在警察的鼓励下发现了房间里的一个规律:在通往另一个房间的六扇门的六组数字中,只有一组数字不含质数。于是众人用非质数组的数字通道所指向门是安全的外加此前老头的“扔靴子”经验法,成功穿越了无数安全房间。直到来到了一间所有的通道数字都不符合安全条件的房间,并意外从房顶的门中收获了一枚弱智模样的少年。
然而自从智障少年的加入开始,起先一直起保护大家作用的警察便因队伍中多了个需要人照顾的“傻子”而感到非常不愉快,甚至因建筑师不光一路上什么都不做还总是情绪消沉而心生反感,这种反感情绪最终因一件事而爆发成为愤怒。天才少女找出的含有质数的通道竟然是有陷阱的,而没有抛鞋子就跳进去的警察在救援及时的情况下才捡回一条命。于是,警察把对方法失效的失望和伤痛情绪全部发泄到建筑师身上。
在被“无所作为”“胆怯无能”等词语的攻击下,建筑师失口说出了魔方“永远走不出去”的秘密并坦言“我是创造这个魔方的人员之一,负责设计了最外面的一层。”原来魔方的设计者和使用者并非单出拿活人来做实验或取乐,而是都没有目的与方向,建筑师也因忏悔而自愿呆在魔方中。
与此同时,天才少女顿悟了“质数探路法”的失效原因,并猜想通道中的每组数字其实代表将要去往的房间的“坐标”。然而5个人在只要再通过便可以到达魔方边界的房间中又发生了争执,建筑师与心理医生强烈反对警察提出的因智障少年是累赘不带其通过声控传感器房间的决定。但也因智障少年按捺不住喜悦心情而发生的声响让警察再次险些丧命,而爆发了全员的第二次争吵。也是在这次,警察因心理医生透穿人性的语言而屈服于羞愧感之中并为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然而,边缘的房间并非阳光而是深不见底的黑暗,心理医生自告奋勇试探能否荡到对面,无奈在想要返回时被警察以“失误”为借口在关键时刻松了手而随即坠入深渊。然而警察的黑化还在继续,不光趁大家熟睡之时绑架了天才少女并劝说其与他两人“私奔”,还将建筑师当“试验品”一般随手丢入另一个房间试探险情,岂料此房间其实原先已经来过。
就在众人被“重回原处”而深感绝望之时,天才少女又在建筑师的提醒下发现了另一个秘密:这些房间是随时间移动的,而且通道中的数字也并不是不含质数就表示安全,而必须是质数的幂才安全,但其计算量却已经超出了人类的计算能力。而就在天才少女都无法得出正确结论时,一直疯疯癫癫的智障少年却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而众人也在“建筑师被当作鞋子探路,警察押着三个人”的阵容下前往边缘房间。
影片的结局喜忧参半,众人虽找到了通往外界的大门却只有智障少年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成功出逃。建筑师以“外面是无限愚昧的人性”而自愿留在魔方,警察残忍的杀死了一直帮大家逃跑的天才少女,不料自己也因逃离时房间开始移动而被墙掩成两截,在心理医生所坠入深渊对面的那黑暗的墙上,留下了一缕血痕。
蕴含的人性和一些“大道理”
当然,影片的寓意并非是手把手教大家如何玩“密室逃脱”,也并非通过解谜来一场烧脑训练,而是用每个参与者代表的不同寓意来说明其中蕴含的人性,以及一些经验主义没用的“大道理”。代表权力、支配、驾驭的警察无疑在影片中充当了反面角色,他设计害死了与自己有利益冲突的心里医生、妄图XXOO女大学生,甚至最后试图对所有成员进行一场“大清洗运动”。这也正是团队中失败又失势的当权者典型的悲哀,而这样的人物与事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少见。
那位监狱逃脱术专家也在片中实力演绎了一把“经验主义不靠谱”,他聪明地用靴子诱探陷阱多次均获成功后,却终于还是栽了跟头。当然,这也并非是自作聪明下场的真实写照,有些经验确实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但盲目崇拜和过于经验教条也终将难成大器。
善良的女医生在影片中更多代表着人性与爱心,会在警察多次提出抛弃弱智时挺身而出,并本着职业操守与人道主义精神制止了这一行为,只是这位在关键时刻起到调解争端作用的人物最终还是“被意外”了。看来纯粹的善良是不靠谱的,不要得罪一些爱面子、要报复、不把别人生命当回事还计较得失的小人才是正解。
影片中最平凡普通的无疑是那位默默无闻还抱着消极的态度的建筑师,他不光经常拖后腿,还因打击士气而不招待见。他做过探路的人肉沙包,在几次争吵中被警察殴打,却也在关键时刻救下了险些被警察强暴的女大学生,并最终为剩下的人创造了短暂的逃生时间,甚至把警察永远留在了黑暗中。正可谓没有多大的雄心壮志以及并不聪明的人,却会因为“没觉得自己能逃出去”而能给整个团队做出最突出的贡献。
数学系女大学生无疑是智慧的化身,她发现了房间编码的意义并找出了逃脱的通路。但智慧的功效需要通过不断尝试与验证而不是一蹴而就,甚至有些时候也并非万能而是很容易受到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发展深度的制约。最终费劲周折却发现终点原来就是起点并丧命于警察手中,也印证着“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
被很多人都认为只会增加麻烦的弱智其实代表了灵感和天赋,虽表面看起来与世无争、低人一等,却往往也能在关键时候助你一臂之力。所以永远不要轻易用主观对他人作出判断,即便是白痴也有强大和老谋深算的一面。
就说到这了,还敢不敢在玩一局“密室逃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可删除)
金融界不务正业的电影发烧友一枚
专注于各式影片毒辣点评
关注“金融毒舌女”微信公众号,来一起玩儿吧!
很多人都从电影的内涵包括思想、立意和人性来分析这部电影。
还把各种人物设想为权力,爱心,智慧,天赋等等,
我觉得这些不过是很主观的过分解读而已,显得差强人意。
相反,我认为,这部电影好看的主要因素并不是这些,
而是它运用了恐怖片里一个很重要的技巧:
创新性地用一系列激起观众好奇心的事物或道具来淋漓尽致地表现血腥、死亡。
其直接结果就是让观众大呼过瘾,大呼恐惧,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肾上腺素分泌,身体异常紧张,释放生活中的压力。
但凡是运用这个技巧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是恐怖片或者惊悚片中的经典。
(这个是不是一种“技巧”有待商榷,更确切地说是我总结的经典恐怖片的一个特点)
举几个经典电影的例子来说明:
电影例子一:异次元杀阵(心慌方):
1.六面开孔会移动的空间(这个道具可以说是史无前例!观众会想,卧槽!这魔方还能四处移动,能六面开门,如果里面有人的话,会是怎样呢,你能说这不满足观众的猎奇心吗?而且1里面结尾的那个移动房间向下轰隆隆地移动过去的场面,轰隆隆地移动就已经让人恐惧了,还把那个警察给碾死了!真是令观众有深入骨髓的恐惧,堪称经典。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技巧的特点:用从未见过的道具将人致死!)
2.机关(冰冻机关、铁丝网机关、神经毒气、化学腐蚀强酸等等,观众看了肯定会觉得大饱眼福,因为这些东西完全没见过啊,颠覆我三观好吗,各个还都致死,要被吓死了好吗)
电影例子二:生化危机:
1.丧尸(具有人形但异常恐怖,能致死,而且有传染性,人死了就是死了,活着就是活着,怎么会有活着的死人?)
2.实验室(高端的生化实验室,各种试剂瓶、针管、病毒制剂以前从未见过啊,大饱眼福!好奇心泛滥,猎奇心蠢蠢欲动。。。)
3.生化丧尸狗(极大地颠覆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只能见到的宠物狗的一般形象,电影里的狗居然浑身是血还特么是活的)
电影例子三:僵尸世界大战:
1.丧尸(居然能叠罗汉爬入围墙,还有飞机上的咬人情节)
2.实验室(电影结尾的密闭实验室、监控、复杂错综的过道。监控!监控!监控!重要的技巧说三遍。你就别说电影了,单纯一个商场或者小区里的监控你想不想看?想不想看看它能拍下什么不为人知的瞬间?给那些刚拍恐怖片的导演一个好的提议,你要是不会拍了,直接放点监控上去让观众看,保证让观众的小心脏紧张起来,哈哈。全片都是监控的电影?也有的,请搜索:灵动:鬼影实录)
电影例子四:无名女尸:
1.女人完美的肉体(我们通常所见的美女都是活物,性感的,但这里面的美女居然特么是尸体!而且还是裸体!你能说这不满足观众的猎奇心吗?)
2.解剖学(我们普通大众是根本没有机会去窥见如何解剖一个人体的,但是这部电影,让你看到了解剖的全过程,让你学习到了大量的医学和解剖学的知识。让你看到了停尸间的全貌,你能说这不满足观众的猎奇心吗?再恐怖也要看!)
运用这个技巧的恐怖片还有很多很多。。。
所以,探究人性的丑陋和其他的道德预设只是本片的剧情需要,在我看来,人们之所以会对这部电影过目不忘,那就是它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设计出了一系列前所未见的致死道具,配合音效和氛围的渲染,加上画面上的血腥点缀,让人肾上腺素急剧分泌,释放压力。
为什么国产恐怖片很难出优秀的作品?你可以说是因为上面某局的监管。
但我觉得根本原因是因为,很少有编剧能自创一些事物或者道具来让人们大饱眼福!
而是反反复复地去玩人性、玩感情、玩心理。说实话这些东西玩多了挺没意思的。
因为这些东西毕竟都是很主观的,玩多了给人一种道德绑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