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煽情不造作,看完直泪奔!

  今年五月,《小偷家族》击败《燃烧》《江湖儿女》等强劲对手。

  一举拿下戛纳金棕榈奖。

  

  要知道,日本夺得金棕榈奖还是21年前今村昌平的《鳗鱼》。

  如今是枝裕和登顶戛纳,不得不说——

  这位早就能称作世界级大师的导演,终于将日本电影文化薪火相承。

  他把亚洲电影文化最值得宣扬的真实质朴的情感部分发扬光大。

  

  熟悉他的影迷对他的电影有着深刻的迷恋。

  从早期的《幻之光》到《步履不停》《无人知晓》《比海更深》《如父如子》,

  再到《小偷家族》。

  是枝裕和再次用他高超的讲故事能力,描摹了一幅幅生活艰辛和亲情之殇的图鉴。

  

  很多人认为是枝裕和是继承了小津安二郎的家庭生活衣钵。

  其实不然。

  真要说是哪位导演影响了他,应该是侯孝贤。

  侯孝贤是其精神上的偶像。

  是枝裕和很多电影片段和侯孝贤风格类似。

  两个人吃饭或者一个人走路奔跑的场景会拍一段十足的长镜头。

  说了这么多,我们先说回电影。

  这部润动情于无声处的感人之作——

  《小偷家族》

  

  故事以一个都是小偷的几口人展开。

  父亲在建筑工地搬砖。

  母亲曾是应召女郎,现在是洗衣女工。

  母亲的妹妹从事色情服务业。

  奶奶吃政府发放的养老金。

  还有一个不上学的男孩经常帮助父亲一起偷盗。

  

  而这个生活在底层的五口人,常年挤在破旧狭小的房间里,靠奶奶的维修金为生。

  不够花了就去超市等地方偷盗,偷日常用品,偷衣服,甚至偷钓鱼竿换钱补贴家用。

  

  而故事的转折因一个女孩而起。

  某天父亲偷盗之后在回家路上捡到了一个被遗弃的小女孩,并带回家中。

  一开始家人对陌生女孩的到来甚是抵抗。

  妻子半夜将女孩送回家中,却在小女孩的原生家庭门外,听到屋里的争吵厮打声。

  再看看小女孩身上都是被虐待留下的伤痕,妻子改变主意把女孩留在身边。

  

  而这种善意的“诱拐”,也是人性的闪光之处。

  小女孩也愿意留在这,拥有小偷家族中的妹妹身份。

  这也是影片的前半段,温馨又充满暖意,典型的日式温情风格。

  而后半段随着一件事的打破,电影急速反转。

  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个家族隐藏着巨大的秘密,每个人不堪的过往和辛酸被一一揭露。

  这个家庭的每位成员都没有血缘关系。

  他们都是社会中被原生家庭或亲人遗弃的人。

  但是却各揣目的走到一起。

  

  老母亲被前夫抛弃,留守老人,儿子不孝顺多年未曾探望过她。

  父母亲赡养老人是为了蹭老人的养老金。

  甚至母亲身上还背负杀死前夫东躲西藏的命案。

  儿子是捡回来的。

  妻子的妹妹是老母亲无血缘关系的远亲,被原生家庭抛弃遗忘多年。

  

  每个人靠着功利和算计走到一起,却始终散发着人性耀眼的光芒。

  你说他们偷盗诱拐自卫杀人却逃跑是违法的。

  但是相互之间的陪伴与感情却又是真。

  就像奶奶虽然利用收留小女儿去要钱,但是对小女儿的爱是真的。

  

  父亲虽然当年偷走了还是婴儿的儿子,但是希望儿子叫他爸爸的眼神是诚恳的。

  并且因为想遗弃儿子而心怀愧疚也让人动容。

  母亲虽然爱钱,但对家庭成员充满关怀与爱。

  哥哥看起来讨厌妹妹,却不想让妹妹去偷盗而故意被抓时的复杂心理也是真的。

  

  所以法律与人性上的较量与抉择,孰是孰非呢?

  是枝裕和从来不正面回答,他总是将这些问题抛给观众去思考。

  只用客观冷静的方式记录着家庭生活中的分崩离析,以及每个成员的自我挣扎。

  但却植入了自己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并将这种真实不造作的情感放大。

  这些在很多细节处体现。

  比如曾被前夫家暴的母亲拥抱着小女孩说:

  “那些说打你是因为爱你的人,千万不能相信,真正爱你的人是会这样抱着你。”

  她的眼角流露出疼惜与爱。

  

  还有一家六口去海边玩耍,奶奶深情地望着五口人的背影轻声说出的“谢谢”时的满足与感动。

  

  

  以及父亲因愧疚追逐着奔跑的车辆,儿子沉默半晌缓缓回头小声说出的那句“爸爸”。

  

  

  这些感情看似是内敛与不动声色的,他从不用鲜血淋漓的惨相去煽动观众的悲伤情绪。

  而是于无声处爆发,在沉默中怔地一下直击灵魂。

  底层人民情感的传递,无疑是是枝裕和一直想表达地主题。

  而能让这种感情传递的也正是偷盗的方式。

  而这种所谓的偷盗牵连着彼此形成一种无形的羁绊。

  而羁绊背后不就是爱么?

  影片不也说么:“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

  

  这些面对命运的无奈又不得不卑微苟且地活着的人啊,坚持用爱抵抗这世间寒冷的一切。

  他们一家人晚上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妈妈煮饭,爸爸看报,奶奶织衣,小姨凝望,兄妹玩耍。

  外边高楼大厦灯火通明,繁华中透露着落寞,而屋里逼仄简陋,却是欢愉中处处祥和美满。

  

  而这样的感觉与情意贯穿着是枝裕和的每一部电影中,送来触动心灵又久违的感动。

  与此同时,导演有着对社会现实的某种揭露与批判,以及对底层人物生活的关怀。

  如处女作《幻之光》中女主经历亲人去世,丈夫自杀后的如何重建人生。

  《无人知晓》中四个孩子被母亲抛弃后相互依偎成长。

  《步履不停》中家庭十几年隐藏的矛盾与哀痛。

  《如父如子》中面对抚养成人和亲生孩子的抉择。

  

  无不都是用亲情呈现出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充满了现实的缩影。

  透过这些电影,我们可以看到遗弃和分离成为了生命的底色。

  亲情的缺失与矛盾是生命的常客,陪伴和救赎是生命的意义。

  爱是他们曾经难以企及却又生生不息的希望。

  有人常说是枝裕和将小津对生活与生命的的描述更加现实化与具体化。

  其实两个人对生命的表达截然不同。

  

  纵观小津一生,五十多部电影都在讲述生活的崩溃与对生命前行的迷茫。

  哀怨中带着淡淡的忧伤,像一首苦乐参半的诗,诗人封闭在自我的世界中呓语。

  而是枝裕和的电影虽不直言喜和悲,却是对生活不幸的治愈与生命散发出的力量而赞叹。

  悲情中最后却是无限的希冀,像一个看诗的人虽受社会环境影响却敢于迎面直上。

  

  所以,没有什么小津继承人,他是独一无二的是枝裕和。

  淡然地看待人世与情感,看到生活的真实粗粝。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导演最应该去做的。

  

  不煽情不造作,看完直泪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