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初见秦》篇的创作背景|《初见秦第一》解读03
在做完这些铺垫之后,文章开始进入主题。
韩非首先分析了当下的局势,说:
【韩非子】臣闻: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韩而成从,将西面以与秦强为难。臣窃笑之。
【战国策】臣闻,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余韩,成从,将西南以与秦为难。臣窃笑之。
依据元代为《战国策》作注的学者鲍彪及今人郭沫若的推断,文中提到的这次合纵,很有可能发生在秦昭襄王五十一年,长平之战结束的四年后,也即公元前256年前半年。
当年史料记载的合纵行动共有两次,一次是韩魏楚三国联合救援赵国、围攻被秦国占据的宁新中;另一次则是由西周君主导的出伊阙攻打秦国的行动。
这两次合纵行动都发生在战国末期,距离秦统一六国只剩下了三十多年。此时的东方列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内耗,大都伤筋动骨选择了躺平,唯一还存有抵抗意志的赵国,也因长平战败而实力大损,即便是想要折腾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了。
因此,就算是东方六国果真联合起来,再搞一次合纵攻秦的戏码,也不过是灯草打老牛,不会对秦国构成什么致命的威胁。
但是,由于在刚刚过去的邯郸围城战中,战神白起预料这次的战争难以取胜,因此拒绝上阵带兵,结果遭到秦昭襄王的嫌恶而被降罪自裁。
秦昭襄王为跟白起赌气,源源不断派出大军增兵邯郸,却没料到还是被众志成城的赵国人坚决阻遏。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在自己的一再威胁恐吓之下,魏楚两国仍然派出联军,与赵军一起合击围城部队,致使秦军丢盔弃甲、仓皇败退,被人一路追打退回汾城,场面别提有多难看了。
面对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败局,秦国朝堂之上阴云密布,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股难以言说的恐慌,不知道究竟该何去何从。
秦昭襄王更是怒不可遏,但又因为念着范雎的恩情不好过分发作,最后也就只能一个人生闷气了,因此也就没有心思去考虑对付东方合纵联盟的事儿了。
这就是《初见秦》一文写作的基本背景。
以当时的形势而论,秦国面对的最大的对手,应当是同为嬴姓的赵国。不过,文章开头的这段话,先后提到了燕、魏、楚、齐、韩,却唯独把最主要的赵国给漏掉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因此,张觉《韩非子译注》在翻译这段话的时候,就把赵国补充到了主语当中。这段话的意思相应的也就变成了:
当今天下,各国以赵国为中心,向北与燕国暗中勾结,向南与魏国沆瀣一气,他们与楚国频繁联络,大力巩固与齐国的关系,同时纠合(残余的)韩国势力,打算再成串联南北的合纵联盟,准备面向西方强行与秦国对抗。
对于这件事,我个人以为十分好笑。
韩非这样说,也算是给正垂头丧气的秦国君臣,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他们不要执迷于眼前一时的失败,更不要被自己幻想出来的困难吓倒。
俗话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以秦国当前强大的国力,对付那些早就已经躺平摆烂的东方列国,根本就没有什么悬念可言。
当下遇到的这点挫折,充其量只能算是前进路上的一点小波折,只要我们坚信,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秦国,就没有什么坎儿是越不过去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