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张国荣的这部电影,很多人等了28年

  文/韦小宝

  2016年,因为欠星爷的一张电影票,他的《美人鱼》卖了33亿,一举创下当年的票房冠军。

  其实“欠xxx一张电影票”包含着观众对过去经典的怀念和对现在影视作品的不满。

  就星爷的新作来看,观众怀旧绝对不是矫情——经典确实远远超过新作。

  所以,十分幸运的是今天墨镜王的《阿飞正传》将在艺术院线上映,而不是他的新作。

  影片重映的消息一经传出,网友们已经纷纷做好了抢票的准备。

  如此经典的影片重回荧幕,实在是观众之福。

  在兴奋之余,也有些网友表示影片内容乱七八糟,根本不值得看。

  更有夸张的网友表示,“观众看不懂的电影都是导演在装x。”听到这样的言论,一向站在观众这边的小宝淡定不了了。

  虽然没有必要说服所有人拥有相同的观点,但基本的观影常识还是要有的。

  墨镜王的很多电影都不是很“清晰”,像《重庆森林》《东邪西毒》是这样,《阿飞正传》也是如此。

  他的电影显著的两个特点就是情节破碎和台词诗化跳跃,因此,王导的作品都带着那种恍惚迷离、挣扎抉择的个人风格。

  所以这样的电影看起来非常困难,因为破碎的情节需要我们大量的脑补。但是“看不懂”不代表影片的质量就不行。大多数人看不懂相对论,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的物理意义。

  那看这样的影片究竟要看什么呢?

  我想是气氛和格调,是人物和情绪。

  《阿飞正传》充满了一种挣扎矛盾的情绪,昏暗的色彩里,人物飘忽游离,忽远忽近。

  明暗对比中,人格撕裂在两个极端,左右摇摆。而争吵破碎里,则是人的逃避和固执。

  1990的《阿飞正传》以60年代为背景,拍出了一代人的心灵失落。好的片子不仅展现自己,更东西整个世界的发展方向。熟悉历史的人都清楚,60年代是理想破碎的年代,是革命退潮的岁月,是信仰崩塌的时代,虚无主义单刀直入,意义被消解。

  《阿飞正传》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中诞生,所以每当回过头去,都会发现影片敏锐的触角和广阔的艺术空间。

  细品影片中的人物,每个角色都充满着生命的躁动和固执。

  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想要给爱情买一份保险,却反而失去了爱情。她想要通过婚姻给爱情带来安全感,这本身正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虽然被旭仔抛弃,但仍然无法自拔。女之耽兮,不可脱也。明明是旭仔先招惹了她,但她却着了爱情的魔。

  旭仔说,“我这一辈子不知道还会喜欢多少个女人,不到最后我也不知道最喜欢哪一个。”

  她的爱情被困在了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时之前的一分钟。

  这就是苏丽珍的爱情,仅有一分钟,但也可能是每一分钟。

  另一个被旭仔招惹的是刘嘉玲饰演的LULU,她是一个漂亮而又精明的舞女,为了另一只耳坠,她坠入爱河。

  但旭仔并不确定LULU就是真爱,面对质问,他选择逃避。这让LULU痛心但却没有死心。于是她越陷越深,江河湖海追寻他的踪迹。

  两个惊艳美人为何被旭仔牵着鼻子走?

  原因是他爱的既深又浅。

  爱之深,他虽然游走于花丛,不肯轻易落脚,但面对红颜心痛时,他也是情难自已。

  拒绝苏丽珍时,他故作潇洒的捋头发。当她离开时,他又小心翼翼的打开百叶窗。

  因为爱的深,所以他让爱变得浪漫轻盈,让人着迷。但他也是冷酷的,他不愿意全心全意的去爱一个人,他需要的是一种距离感——享受爱情但不负担爱情。

  他是一只无足鸟,他不能停下来。

  世界上有一种没有脚的鸟,它的一生只能够一直飞翔,飞累了就睡在风中,这种鸟一辈子才会落地一次,那就是死亡来临的时刻。

  当然,所谓的飞翔可能只是一种想象,就像《阿飞正传》中从来没有真正的阿飞。

  “以前我以为有一种鸟一开始就会飞, 飞到死亡的那一天才落地。其实它什么地方也没去过,那鸟一开始就已经死了。”

  这便是超仔的不同之处,起飞后,他从来没有想过要落地,但真相是他可能从来没有起飞过。

  他害怕这个世界,怀疑这个世界,所以他一直不敢起飞。而歪仔、超仔、养母都是努力寻找落点的人,他们需要一个点停靠,需要一个人安慰,需要一段情来寄托。虽然这个支点有时缥缈模糊,但他们都在盲目地追着。

  说白了,王家卫的电影始终在处理的都是人和人之间微妙的关系,这种微妙的心理关系表现为电影,就形成了幽微深沉,昏暗斑驳的风格。

  杜琪峰曾说,王家卫实际上只拍了这一部电影(《阿飞正传》)。

  后来影片中的人物都能在其中找到原型,而主题永远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疏离与亲近,拒绝与接纳,追求与失落,忘却与铭记,逃离故土与寻找自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