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大太监小德张,为何能得以善终?细节决定成败

  历史上有诸多出名的太监,这些太监中,有人得以善终,有人却死于非命,处于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可以说他们大多也是身不由己,能够得以善终的,绝对是智慧与能力都极高之人,比如清末大太监小德张就是其中之一。

  小德张身为清朝最后一个掌握大权的太监,在慈禧太后以及隆裕太后时期备受恩宠,要是按照当时的正常历史发展来看,小德张的结局可能也会很凄惨,可是他却能够得以善终,究竟靠的是什么呢?

  

  小德张原名张兰德,河北静海县人士,因为父亲早逝,所以小德张从小生活就特别困苦,和母亲以及哥哥相依为命,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这种穷苦日子给年幼的小德张上了一课,让他对穷苦生活更加记忆深刻。

  1888年,小德张已经12岁,在当时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可以挣钱补贴家用了,小德张受到亲戚的打击,在自尊心的驱使下离开家乡前往北京,以异于常人的意志力自宫加入太监行列。

  从小德张入京自宫的行为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小德张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为了能够出人头地,他宁愿忍受屈辱,宁愿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也要向着理想的方向前进,这样的人,不管在什么时代,只要不走错路,必然是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

  入京之后,小德张并没有迅速得到重用,而是去到一个旗人家中打杂,在这里经过三年时间的锻炼之后,小德张才正式被分配到茶坊跟随名为“哈哈李”的师傅学习专业知识,谁曾想这个师傅为人小气、生怕小德张会抢走自己风头,故而处处为难小德张。

  此时小德张年仅15岁,面对师傅的各种欺压,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始终如一地坚持工作,终于上天也看不下去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小德张获得慈禧太后重用,从此平步青云。

  

  说起来这个偶然的机会还是拜“哈哈李”所赐,因为师傅一直看不惯小德张,处处为难他依旧没有将其吓跑,最后只能痛下毒手,将小德张送到南府戏班当学徒,传闻这个戏班要求特别严格,一旦不听从安排,将会被毒打一顿,轻则伤残,重则丢了小命,不得不说“哈哈李”用心险恶。

  可他绝对没有想到的是,小德张能够忍受自宫的屈辱与痛苦,自然也就能够忍受在戏班的各种训练,再加上小德张也想学习一技之长,所以在戏班中格外努力,经过一番刻苦学习之后,小德张已经学有所成,可以上台表演了。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有趣,当你准备好迎接机会的时候,机会自然就会到来,小德张的一技之长很快就帮助他获得慈禧赏识了。慈禧向来喜欢听戏和看戏,当看到小德张表演的节目之后,慈禧很是高兴,得知小德张还是宫里的太监,慈禧立即就将其调到自己身边工作。

  小德张因祸得福,从此以后平步青云,短短四年时间,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太监升级成为御前首领太监兼南府戏班总提调了,估计“哈哈李”知道这些事情后,一定会后悔莫及,可是人生很多事情从来也没有后悔药啊。

  从小德张得到慈禧重用的过程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小德张是一个意志力坚强的人,他能够吃苦耐劳,在遇到挫折和不公的时候,自己不会抱怨,反而是努力改变自己,为自己赢取在逆境中改命的机会,一个人倘若能够拥有这样的精神,想必人生就算不富贵,也能够保证衣食无忧吧。

  

  对于普通人而言,能够得到慈禧重用并且平步青云,已经是人生的巅峰了,可是对于小德张而言,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他的大智慧早已决定了自己的人生能走多高。他在全心全意伺候慈禧的同时,也尽量为自己留后路,这就是一种大智慧。

  比如最简单的就是慈禧针对光绪那段时间,当时光绪皇帝被慈禧软禁起来,小德张每天负责给光绪送饭,按照慈禧的要求,只能给光绪吃一些粗茶淡饭,小德张在送饭的时候,都会先拿粗茶淡饭给慈禧查验,随后再将其换成光绪喜欢吃的东西送给光绪吃,靠着这个细节,小德张深得光绪以及光绪皇后隆裕的赏识。

  也就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举动,保证了后来小德张的荣华富贵,慈禧和光绪都去世之后,年幼的末代皇帝溥仪登基,隆裕皇后成为隆裕太后摄政辅佐溥仪,小德张迅速得到隆裕的重用,逐渐走上人生巅峰。

  隆裕的政治能力其实一般,所以在掌权期间很难服众,更难稳定朝中政局,这个时候小德张开始发挥自己的政治智慧,不断帮助隆裕稳定政权,终于保证了隆裕的最大利益,并且促使自己成为大总管,权势达到只手遮天的地步,得罪的人自然也不少。

  隆裕时期,小德张的权势达到了人生巅峰,可也就是这个时期,小德张得罪了很多人,因此在隆裕去世后,小德张就必须为自己寻求后路了,当看到朝中大臣以及其余妃子都对自己虎视眈眈之际,小德张明白是时候功成身退、明哲保身了。

  

  想要在这种关键时刻离开,必然会遭到大家的反对以及限制,为了能够顺利撤离京城,小德张使用了一个金蝉脱壳的办法,他一边命人大张旗鼓地将自己行李送到东华门准备离开,另一边又悄悄从西华门坐车前往火车站,等到那些昔日和自己有恩怨的人都集中在东华门想要阻拦小德张之际,他早已经乘坐火车逃之夭夭了。

  单纯从小德张的这个举动来看,我们就足以看出他的聪明所在,但凡没有绝对的聪明智慧,想必此劫小德张就很难逃脱,靠着这种大智慧,他不仅能够逃过此劫,后来的很多事情自然也是可以巧妙解决的。

  离开京城之后,小德张先去徐州投奔张勋避险,在徐州待了一段时间,确定没有人来找自己报仇之后,小德张才离开徐州前往天津建造楼房供自己居住,他在天津建造了好几所楼房,有的卖给别人挣了一笔钱,有的则是租出去收租金,不知不觉间,小德张又在房产行业站稳了脚跟,挣得盆满钵满。

  你看,小德张就算是离开了京城,依旧可以靠着自己的智慧在商场上抢占一片天地,这就更加充分说明小德张不简单,经商之后,小德张还坚持了一个绝不过问政事的原则底线,靠着这个底线,小德张才顺利从那些特殊的历史时期生存下来。

  

  比如他在徐州避难期间,张勋就曾多次邀请小德张一起筹划复辟之事,小德张深知其中危险,婉言拒绝了张勋,后来张勋的复辟笑话仅仅上演十天就草草收场,沦为一个历史笑话。后来还有很多人寻找小德张参与政事,他始终坚持原则,不仅自己不参与,就连自己的继子(哥哥家过继来的)都不允许参与任何政事,这就是小德张的高明之处。

  处于特殊的历史阶段,风云变幻莫测,小德张在朝中任职多年,早已经对这一切十分清楚,他已经逃离苦海,哪有再返回其中的道理呢,再说了,一旦返回,将会坠入万劫不复之地,他何苦呢?

  靠着后期不问政事,低调生活的处世态度,小德张得以顺利过渡到新中国成立,当时国家也没有追究小德张,对其采取宽大处理,因此建国之后小德张的生活一样是怡然自得的。

  小德张从离开紫禁城之后,就一直过着比较惬意奢侈的生活,他有钱盖房或者投资,保证了自己晚年的生活以及子孙的繁荣,他坚持淡泊名利不问政事,保证了一家人的安危,靠着这些智慧,小德张活到了1957年,享年81岁,也算是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从小德张的为人以及智慧而言,他能够得以善终其实并不奇怪,不管什么时代,一个人只要始终能够认清现实以及自己,不盲目自大、合理利用自己的财富,那么这个人必然是不会陷入困境之中的,小德张的人生看似偶然,实则已经在诸多细节中注定了结局!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的思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