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极到人类血液,微塑料的发现意味着什么?

  央视网消息(记者/王卓婕):近期,科研人员从南极洲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沿线的不同地点采集了19个雪样本,每个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不仅在环境中,在人类血液、肺部甚至母乳中也已经发现了微塑料的痕迹。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汪磊一直在关注并从事微塑料研究。为什么普通人也应该关注微塑料?汪磊教授接受了央视网记者的采访,作出解答。

  1.微塑料是什么?

  汪磊:微塑料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从狭义上说,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从广义上说,科学家往往将微塑料视为一个复合体,既包括塑料聚合物颗粒本身,也包括塑料中包含的化学添加剂,如塑化剂、阻燃剂、抗氧化剂等,还包括微塑料在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污染物以及在其表面附着的生物膜。

  2.为什么我们应该关注微塑料?

  汪磊:其实极地和珠峰等区域的微塑料污染并不一定来自其他区域,因为这些地方也存在人类活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免不了使用塑料制品。塑料制品在使用之后如果被随意丢弃,就会产生塑料和微塑料的环境污染。但在一些无人区,例如马里亚纳海沟,也会检出微塑料的存在,这说明微塑料具有很强的传输能力,它们的传输距离和方式可能超出我们原来的想象。微塑料可以进入大气层随着气流传输,也可以在海洋中随波逐流,可以说微塑料在地球表面已经无处不在。微塑料的传输使人类排放的塑料污染的影响范围更加宽广。

  3.环境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汪磊:环境中的微塑料分为一次微塑料和二次微塑料。

  一次微塑料也称初级微塑料,是人类活动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微塑料,比如化纤衣物洗涤过程中释放的纤维,以及牙膏和磨砂洗面奶中添加的塑料微珠等。当这些微塑料随同市政污水管网系统被排放到环境中,就成为人类直接排放的微塑料污染物。

  二级微塑料也称次级微塑料,是指尺寸较大的塑料废物在环境中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逐渐破裂分解形成的塑料微颗粒。

  4.科学家已经在人类血液、肺部、母乳中检测到了微塑料,那么微塑料是如何进入人体的?

  汪磊:通常化学品进入到人体的途径分为经口摄入、呼吸摄入和皮肤吸收。对于微塑料来说,可能通过皮肤吸收摄入比较困难。但通过摄入食品和饮用水,人体就有可能直接完成微塑料的经口摄入。这些微塑料通过胃肠道消化系统后,最终大部分塑料微粒会通过粪便排出。

  此外,人体呼吸也会使塑料微粒进入呼吸道,一部分微粒会被上呼吸道“截留”,在黏膜和纤毛的作用下,重新经口进入到消化道中。但也有一些更细小的颗粒会进入到下呼吸道,甚至进入肺部,并有可能沉积下来。

  5.微塑料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

  汪磊:从现有研究来看,微塑料中的纳米级别的塑料确实会对人类健康产生风险。在人类消化道和呼吸道中,可能有纳米级别的塑料颗粒会被吸收,从而进入人体血液,再通过内循环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

  尽管有些研究证明微塑料可以进入人体内循环,但是在人体目前的暴露水平下,还没有在人类体内观察到微塑料引起不良健康效应的直接证据。

  科学家在一些动物实验中已经发现了一些与微塑料暴露引起的不良健康效应,但那通常是在实验室中很高的暴露剂量下取得的数据。当这些结论推及到人类时,就要非常谨慎,因为在常规情况下,人类是不会暴露在那么高剂量的微塑料中的。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微塑料可能载带有多种化学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比如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的化学增塑剂、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致病菌和耐药基因。它们可能随同微塑料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释放,对健康构成危害。

  6.在其他生物体内,微塑料是否普遍存在?

  汪磊:关于海洋生物体内的微塑料在几十年前已经有所报道。因为每年都有大量的塑料通过河流输送到海洋中,在海洋中逐渐沉降、分解并扩散。很多海洋动物会在捕食时误食这些塑料。对于鱼类来说,这些塑料纤维还很可能在其呼吸时缠绕在其鳃部,甚至黏附在它的表皮上。

  微塑料对海洋动物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健康风险。我们在实验室内观察到,当纳米塑料高剂量暴露在斑马鱼幼鱼体内时,会诱发炎症,并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海洋生物体内的微塑料主要存在于它的消化道中,而人在吃鱼的时候,往往会把肠子等内脏清理干净,所以幸运的是,微塑料污染最严重的那部分组织,人是不吃的。

  7.微塑料能否在环境中自然降解?

  汪磊:其实对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来说,塑料还是一个新物质,生态系统特别是微生物系统还需要逐步进化出处理塑料的能力。人们逐渐发现,有一些微生物具有分解塑料的能力。例如科学家曾在涤纶废弃物堆场中筛选到对于涤纶(即聚酯塑料)具有较强分解能力的微生物。而人类也在积极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比如目前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一次性餐具都使用了生物可降解塑料,这些塑料在回收后可以通过微生物降解实现无害化处理。

  8.塑料几乎无处不在,生活中如何防“微”杜渐?

  汪磊:可以用玻璃或陶瓷等材质的容器替代塑料材质的餐具、水杯。在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时,尽量不要盛装过热和油脂性的食物,也不要将塑料盒放进冰箱冷冻。如果盛放温度较高、含油量较高的食物,容易使塑料餐盒变形;将塑料餐盒低温储存会使塑料变脆,从而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释放更多的微塑料进入到食物中,这些微塑料往往用肉眼难以发现。经常打扫、保持室内环境清洁也可以减少微塑料通过灰尘摄入进入人体。

  人们可以选择减少塑料用品的使用。但需注意的是,减少塑料用品的使用,可能会让大家的生活在经济成本和便利性等方面受到影响。大家还是要理性判断,不能因为微塑料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就畏惧塑料甚至完全否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