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说《天气之子》三观不正

  回想起在网上看见光线影业引入了《君の名前》,兴奋的喊着二刷三刷,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了。彼时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如今,已往成年人的世界头也不回的去了。

  在这个时间节点看到《天气之子》,不得不说内心总有些恍惚的触动。

  新海诚的风格仍然熟悉,清冽唯美的画风,灵动曼丽的色彩,城市与自然蕴含着脉脉温情,蓝天白云晚霞霓虹,让人一眼便认出来。

  但是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三观不正”的电影,而且还不正的理直气壮。

  《天气之子》讲述了离家出走的少年帆高来到大城市东京,遇见了因偶然契机成为“晴女”的少女阳菜。东京陷入了连绵不断的暴雨,而阳菜却可以利用自身之力让天空短暂放晴。二人以此来实现众人“放晴”的愿望,在偌大的东京相依为伴。但是,“晴女”的力量却是以自身为献祭实现的,在发现了事实真相之后,为了让东京恢复往日的晴空,阳菜牺牲了自己,而少年却因此不顾众人反对,将阳菜带回人间,置东京再次于暴雨。故事的结局,下了三年雨的东京已经汪洋一片,帆高和阳菜终于得以相见。

  在约定俗成的认知里,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换取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原本是毋庸置疑。而《天气之子》所表达的——因为成全了两个少年人的爱情而牺牲了整个东京大多人的利益,将国际化大都市东京淹成大海,就像小孩子过家家般的自私,显得幼稚而无聊。网上充斥着对“爱情至上”的邪魔论调的谩骂,对新海诚的这部作品更是嗤之以鼻。

  毕竟,我也是被锤大群中的最佛系的那一个典型90后。我知道在社会上取得一席之地的艰难,也知道“头秃”“玄学”“996”这些拿来玩笑的词汇,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尝试跟拥有话语权的人对抗,却败下阵来的阿Q精神。

  现实一点,是我们别无所有的选择。放弃无畏的抗争,选择顺势而为,精心计算全盘考虑,这似乎是每个人浸入社会后的必经之路。

  但是,在即将走向2020年的这一个节点,在仿佛应该认清自己的使命,专注于冷酷角逐的27岁之末,我仍然为这部电影而感到欢欣鼓舞,仍然会哭的像个傻子。

  我去过两次东京,印象不算好。作为国家首府,东京和北京很像,都有一种焦急奔跑的气质。下班时分,人群会面无表情的自动分成几队,如训练有素的机器人般迅速行进,他们的面容也惊人一致——戴着口罩,形容憔悴,毫无生气。

  如果你混在队伍中,稍稍慢一步,后面的人都有可能会把你挤到一边,于是你也不敢停步,只能退到稍显空阔的角落左右探看。然而不停攒动的人头和井然有序来来回回的地铁,却始终带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

  

  

  当所有人都在奔跑,就连偶尔停下脚步,都生出罪恶。

  帆高只身来到东京,15岁的少年,找工作屡屡碰壁。住在胶囊旅馆,吃着杯装拉面,睡在垃圾桶旁边。阴雨连绵的东京没有丝毫的人情味,无论店老板还是路人甲,一个又一个唯利是图而又虚伪的成年人充斥其间。弹尽粮绝之际,阳菜赠与的一个汉堡,像晴空里的一道暖阳,打在破旧楼顶上隐藏的神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阳菜这样温暖善良的女孩子,不仅赶走了电影阴沉压抑的气氛,也带来了许多属于人性里非常美好的场景。如促销大卖场负责人给几个少年大方的薪酬,校园里纯真的COSPLAY表演,比赛场炸起的绚丽烟花,晴光里奶奶升起的一缕思念之烟……她正代表了世间温暖纯良的力量,引人入胜,无法割舍。

  为什么新海诚会选择以淹掉大半个东京这种惨烈而决绝的方式来赞颂两个少年人的爱情?他难道不知这会令看客更加鄙夷年轻人的“幼稚”?他原本可以在结局处重申世界原本面目全非,不是因为他俩而变坏,观众的心理也能平衡一些。

  可他就是歪的理直气壮。

  电影的结尾,他倔强地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观点——这个世界被淹了,就是我选择爱情造成的后果。

  你们爱谁谁吧。“现实是一个无法大声说出真实想法的社会,所以在电影中我想要主人公任性的表达。”

  东京缺少的是晴天吗?人类缺少的生存之地吗?

  不,一个拥挤的大都市从不缺住址也不缺避雨的设施,缺的,是那些如晴天般温暖和煦的真情,缺的是晴空之下仍旧不够明朗的环境。

  人类倾尽财力物力,将东京打造成了一个精致的、高级的摩登城市,甚至通过填海改造了自然,建设出一个诸如御台场般的大型高端栖息地。但却又不知不觉将那里变成了一个冷漠的竞技场,胜者为王,精致而利己。

  这个世界早就失控了,只是本末倒置的人类还未意识到罢了。

  这大概是新海诚真正想说的吧。

  前几天,一个三十多岁车房俱全的前辈对我说,你还年轻,尽情享受每一段人生带给你的体验吧。到了我这个年纪,很难再感受到那种年轻的劲头和欢愉。语气里都是对年少的惋惜和怀念。

  成年人的世界里,不再有奋不顾身的投入,不再有为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不再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强……成年人的生活,就像是一场精打细算的生意,因为价值取向渐渐趋同于普世通用的几种满足,而往往变得毫无乐趣。

  当帆高被警察团团围住,手里握着枪,如一只幼兽在孤独却顽强地对抗着试图阻止他的人。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或许我还是很天真,固执地喜爱着浪漫主义情怀,陶醉于虚无缥缈的意识形态,但我从不觉得这是坏事。对某件事的强烈渴望,可以让人逃警局,翻火车道,可以让少年开枪,可以让死人复生……

  那些向往充满生机,充满喷薄而出的张力。

  

  我为这些浪漫的少年气性近乎执著的着迷,并将一直着迷。

  原腾讯副总裁吴军在《见识》中也说,这世上不缺万事周全的薛宝钗,却少了一些“诗人气质”的林黛玉。他自己虽然曾在谷歌担任资深研究员,后又去到腾讯出任副总,可谓光华于一身,但本人却热爱摄影、古典音乐和木匠活,带着一些可爱的浪漫气质。可见这个世界原本就是非常精彩的,人可以在都市里寻求功成名就,同时也可在某些东西里自得其乐,不必为了世故而刻意阉割掉那些纯真善良的想法。

  这大概也是动画电影长盛不衰的缘故。现实已经如此无聊了,动画电影就尽情天真下去吧。如果你愿意相信,天空依然会有一朵积雨云,积雨云上躺着个姑娘。

  再次感谢新海诚。

  有了他,日本东京就显得不那么逼仄,樱花飘落的速度是五厘米,新宿御苑总是微雨霏霏,擦身而过的地铁上名为“泷”的少年发现了少女,六本木的展望台,曾经有个穿和服的晴天少女打开了一片明媚。

  我只想到高晓松的那句名句作结:“愿你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影评、游记、情感,一个向往优秀的年轻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