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六欲天》:找不到出口的人,“放生”不了的灵魂
「加七君」个人公众号 第56篇原创推文
期待您的关注、转发与点赞~
在《少年的你》的余温尚存,且《终结者》与《天气之子》接连而至的11月初,有一部很小众的影片以上映首日的1%排片占比迅速隐没在了电影市场之中。
这部电影名为《六欲天》,是演员祖峰的导演处女作,在上映前曾入围过七大国际电影节,其中便包括了戛纳的“一种关注”单元。
与此同时,它还是国内首部聚焦抑郁症群体的犯罪悬疑兼心理文艺片。
与以上这般丰富的履历不同,正式上映后的《六欲天》的表现则显得十分挣扎,低排片量带来的结局便是它的票房成绩注定走向了惨淡,而观其口碑,也仅是在豆瓣拿到了5.8分(约3000人评价)。
但加七君还是想将这部电影仔细的探讨一番,因为在我看来《六欲天》绝非一部“鸡肋”之作,它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与温度。
何为“六欲天”?
这是一个佛教用词,佛经有言“欲界有六重天,即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
关于这句话的具体意义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过多追究,因为对于解读影片而言,我们只需抓住其含义中的两点核心就够了,即“佛教”与“欲望”。
电影中对于“佛教”概念的表述分为了直铺与隐喻两种,前者通过李雪弟弟的“皈依”行为和遗物中的佛珠进行了串联,而后者则是依靠那两场“放生”戏码在观众的面前默默演示开来。
在这充斥着压抑与紧张的城市里,有些人即使能轻易地放生那水中的生灵,却也一直无法“放生”自己,片中的两位主角便皆是如此。
警察阿斌因其患有重度抑郁的前女友的自杀而陷入了无尽的愧疚与悔恨之中,他无法正常地回归生活,他开始只把自己当作一台工作机器,每日在犯罪现场与家中奔波,依靠药物对抗已在心中不断滋长的压抑。
而受害人的姐姐李雪也亦是如此,她因自己几年前的一次意外痛失了爱女,尽管女儿早已被查出患有很难活到成年的“法洛式四联症”,但李雪依然为自己的疏忽自责不已。在她的眼中,这与“她亲手杀死了女儿”并无差异。
两个孤独而陌生的灵魂因为一场“碎尸案”而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他们从彼此好奇,到猜忌,再到相互吸引,直至愿意一同赴死。
《六欲天》有一个极为值得被肯定的地方在于,虽然影片的核心是聚焦抑郁症群体,但却没有将镜头固定在抑郁症患者身上,而是把目光移向了他们的家人、朋友和同事。
而我想这也应是祖峰安排秦蕊(阿斌前女友)姐姐这一角色出场的本意,只可惜刘天池的演绎显得有些用力过猛,使得这份积攒在亲属身上的悲痛感反倒是在整体格调趋向压抑的影片中,成了一种十分突兀的存在。
不过这种祖峰颇为追求的效果倒是在阿斌与李雪共度一晚的那段戏里,通过两人间的几句对话表达了出来。
“好像已经没有人再记得她了,就好像这世界上在乎这件事的只有我一个了”。
“不是所有人都跟你一样坚强的”。
是啊,当一个抑郁症患者选择了用自杀的方式了断一切之时,这份痛苦与绝望并不会凭空消失,而是顺延着转移到了那些爱他的、还活着的人身上。
而李雪的痛则无疑要更多一些,不仅因为她同时失去了女儿和弟弟,更因这两者的离去皆是以一种非正常的方式。
当女儿离开之后,李雪选择了去做那位专研心脏病的医生同事的情人,来以此寻求一种慰藉和提醒。她不停地给自己催眠,似乎只要她还在不断努力地寻找着治疗方法,她的女儿就还不算被人完全的遗忘,就还能以另一种方式“活”在这世上。
可弟弟的死亡无疑给了她当头一棒。
梦境可以带她找到弟弟的部分遗体,却始终无法找到那颗人头。当阿斌驱车带她前往疑似“人头所在地”的垃圾发电厂时,她只是怔怔地看着不远处冒着浓烟的厂房,就足以哭到泪流满面。
她终于意识到,原来医生带给她的只是肉欲的暂时满足,她的精神依旧匮乏,她对于生的渴望早已消耗殆尽。
原来她心中的“欲”,早已化作了“郁”。
“我没有力气重新开始了”。
“我也是”。
于是阿斌带着李雪来到了那梦境里最开始的地方,两人摇上车窗、打开暖风、躺在放平的座椅之上,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
不断打击在天窗上的雨滴似乎成为了两人生命最后的奏鸣曲,影片的美感与力量感在这一瞬间同时达到了饱和。
但可惜,不知是为了过审还是为了使影片的故事脉络更加完整,亦或是为了传达一种希望,祖峰还是为影片又续上了一段结尾。
略显拖沓,颇为煎熬。
我很喜欢祖峰导演在影片中的几次空镜运用。
在阿斌与磊哥顺着李雪梦境的指引果真挖出装有尸体的皮箱之后,有大概2-3秒的时间,镜头只是静静地拍着一棵枯树。
宛如一种对于李雪弟弟正式死亡的“宣告”。
在阿斌被李婷以“怀孕”为由“骗”去了一张银行卡之后,电影同样分出了数秒时间给予布满白云的天空,随后才是阿斌与磊哥携手继续探案的描写。
宛如一种对于案情真相即将浮现的“预兆”。
而在全片最令人动容的那场“相约自杀”的戏中,祖峰再次将镜头对准了那棵枯树,不仅完成了空镜使用上的前后呼应,还将两人“哀莫大于心死”的状态进行了一次有力地诠释。
就像陈凯歌在《演员请就位》中曾依靠一束鲜花和一缸金鱼来彰显影片人物对于“生”的向往一样,祖峰所设计的这棵枯树的作用也亦是如此,只不过它象征着的是一种“死寂”的状态与“凋零”的结果,它映衬着的,是两位主角心中的那片抑郁。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这三处空镜当做是影片的三条分隔线,分别划分出了“探案”、“寻根(人头)”和“逃离”这三幕主题。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惊喜,在于“天气”。
整部影片的服饰与台词都在向我们传达着“热”这一概念,而天气情况也基本是以晴天为主,仅有三次例外,两场雨与一场雪。
祖峰利用雨来凸显人物心理变化的“转折”,两位主角在第一场雨中敞开心扉,在第二场雨中下定决心选择离世。
而雪则无疑是映射着“希望”。
它掩盖住了两人内心的伤痕,使得女子可以如愿地逃离,而男子则听到了那尚在母亲(李婷)体内孕育着的新生。
这一点令我想起了那部同样以天气来反射剧情的犯罪片,《暴雪将至》。
影片几乎从始至终都只是被一场场大雨尽情地覆盖着,“暴雪”一词则似乎只存在于那天气预报中的一声声提醒。
余国伟在入狱之前终究也没能看到那场暴雪,将他逼上绝路的也恰恰并非“暴雪”,而是“将至”。
他一心想要融入体系,却最早被体系抛弃,真相将至不至的状态,令他失去了所有可以扭转命运的机会。
当影片步入尾声,一切尘埃落定之时,这场雪才姗姗来迟的到了,镜头对准了余国伟不再伟岸的身影,讽刺而又无奈。
与《暴雪将至》那般靠天气来营造深刻感略有不同的是,祖峰选择了利用天气来推动影片的内在情感对比。
在炎热的环境之中,人心却密布着阴霾和冷。
而在大雪的寒意之下,曾徘徊无措的灵魂却感到了阔别已久的安定与温暖。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加七君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