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且调皮,机智又忠诚,《白鹿原》中白灵的性格分析
《白鹿原》的故事触动了很多人,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如剧中类似的人物,仿佛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冷先生等就在我们身边。
每每看到一些悲伤的情节和动人的画面,我们都会触景生情,生发感慨,思考人生。为什么在那个时代会有那么多悲剧,为什么那里的人们是如此的愚昧和无知,为什么很多人甘于受压迫和剥削却一忍再忍,不敢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作家没有做正面的回答,却为我们塑造了白灵这个新时代的女性形象,让我们在她的成长故事中慢慢寻找答案。
01
《白鹿原》的故事逐渐地进入尾声,村里的人染上了瘟疫,白嘉轩的老婆香草在祠堂里照顾病人,不幸也被传染。在弥留之际,她最想念的就是孝文和白灵,双双被白嘉轩赶出家门的孩子。
而另一边革命队伍中出现叛徒,白灵被暂时停职接受调查,可能是因为疲劳,更多的是因为自己为革命付出那么多,却被无端怀疑而感到心力交瘁,也病倒在卧榻之上。
这时候她对哥哥白孝文说了一句感人的话:“当自己生病的时候,才感到有大和娘的地方才是自己的家。”
也许是母女的心灵感应,也许是经历太多有同样的人生感悟,同时在自己的危难时刻想到的一定是自己最最亲爱的人。
02
白灵从小就得到父亲白嘉轩特别的爱,这个白鹿原的族长,可能对自己的儿子要求很严格,对白鹿原上的村民管理也很严厉,但是对自己的宝贝女儿却格外的虐爱。
白灵小时候曾经被白狼叼走,却捡回一条小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之后白嘉轩就更加疼爱她。吃饭捡好菜给她,睡觉也拉着父亲的手,老太太要给白灵裹脚,白嘉轩也心疼她。
后来老太太趁着白嘉轩不在家,强行给白灵裹脚,黑娃把他藏到祠堂里。白嘉轩回来后,裹脚的事情也在白灵的抗争下不了了之。白灵虽然还小,但却知道了一个道理,斗争可以为自己谋取权利和幸福。
白灵的叛逆精神从这一时刻开始萌芽,之后鹿兆鹏被家里人逼婚,白灵又受到教育,坚决抵制父亲为她订下的婚约,将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拼死抗争,为自己又争取到去省城上学的机会。
03
白灵与鹿兆海的感情也是一波三折,他们是青梅竹马,鹿兆海对白灵是爱在心里,也落实到行动上。白灵逃婚,他为她在省城上学做好了准备工作,又经常去看顾她,陪她玩耍,千方百计哄她开心。
虽然刚开始白灵是崇拜鹿兆鹏,喜欢看他编写的革命期刊《秦进》,但是鹿兆鹏结婚后,加上鹿兆海不断的追求,两人也在革命斗争中结下了生死情谊。
如果故事这样发展下去,鹿兆海与白灵的爱情之花就会结出果实,故事也就演变成才子佳人的俗套了。之后鹿兆海脱离了共产党,又参加了国民党,而白灵因为目睹了很多白色恐怖,与鹿兆海之间的感情逐渐发生了隔阂,而且随着两人之间的争论不休,最终走向爱情的破灭。
白灵对鹿兆鹏的爱情,也由崇拜、敬仰,逐渐地演变为喜欢、迷恋到大胆地追求,最终变为爱情和亲情。鹿兆鹏也由之前的压抑、躲避,转变为喜欢和接受她。
04
白灵的反抗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她的生活经历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同时也是白嘉轩和母亲、哥哥,及鹿家兄弟的启发、帮助下逐渐形成的。
作家塑造白灵这个人物形象,通过与田小娥、冷秋月悲惨人生的强烈对比,让读者更加憎恨那个吃人的封建婚姻和宗法制度,痛骂白嘉轩、鹿子霖、田福贤、岳维山等虚伪、奸诈、贪婪的本性。
白灵对革命斗争从刚开始的好奇,到目睹它的残酷,再到后来主动加入,最后陷害又视死如归,充分表现了她对革命认识的不断加深,也是她可歌可泣的庄丽人生的不断升华。
白灵的性格中除了叛逆和胆大,还有机智勇敢。无论是他刚开始读书时因为伙食问题与教导主任斗,还是上师范时与特务斗争,包括后来鹿兆鹏的住地被特务监视,她暗地里投出石子救了鹿兆鹏,都充分表明白灵聪明,善于思考。
05
面对鹿兆海的离去,革命的低谷,家人的不理解,同志们的不信任,她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一直坚定着自己的信仰,坚持着自己对鹿兆鹏的爱情。
这种忠诚和坚持,一定也是作家刻意要给读者和观众展示出来的,她既是白灵的性格优点,也是民族之魂,是华夏儿女历经磨难始终不屈不挠的真实写真。
很多读者为白灵的结局而惋惜,她被革命队伍里的人迫害致死,临死时,她大骂残害革命青年的毕政委是“一个纯粹的蠢货,一个穷凶极恶的无赖,一个狗屁不通的混蛋”。
白灵是白鹿原上的精灵,她出生时就带着凛然的傲气。她拥有一段轰轰烈烈,而又极富激情的短暂生命,但是却是极其光辉而璀璨的一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