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军事原则的辩证意蕴及时代启示

  十大军事原则的辩证意蕴及时代启示

  ■许三飞 傅婉娟

  编者按

  十大军事原则是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对人民军队作战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毛泽东同志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用兵如神的指挥艺术的集中反映,它所体现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基本原理和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充满了唯物论、洋溢着辩证法,具有跨越时空的生命力。赓续传承好人民军队的制胜法宝,是我们这代军人的历史责任。当然,一切军事原则都是向前发展的,在智能化战争逐渐成为新战争形态的今天,本文聚焦十大军事原则,总结梳理了9个方面辩证意蕴及时代启示,供读者参考借鉴。

  战略藐视与战术重视

  作战判断是筹划作战的前提。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和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藐视与战术重视是一个完整的思想。首先是要战略上藐视敌人,敢于同它们斗争,敢于夺取胜利。同时,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要采取谨慎态度,讲究斗争艺术。如果看不到敌人脆弱的一面,不能在战略上藐视敌人,那么在战术上重视就可能成了畏敌如虎;如果忽视敌人强大的一面,离开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便成了轻敌。认清斗争的两重性,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就是我军战略上藐视敌人和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胜利,就是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胜利。

  当今时代,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国家间战略博弈更加激烈,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不畏一切险阻,不怕一切困难,把战略上藐视敌人同战术上重视敌人有机结合起来,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既不畏敌、亦不轻敌,敢于斗争、善于胜利。

  周密备战与慎重初战

  作战准备是赢得作战的基础。毛泽东同志强调,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要求慎重初战,认为初战的胜败对战争的全局影响极大,尤其对劣势或处于防御地位的军队更加重要。长期的战争实践告诉我们,越是复杂困难的形势下,作战准备越是要细致地分析敌我友的力量、敌我友的情况,并换位思考分析对手会怎么想、怎么做。特别是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必须预计到最困难最危险的各种可能情况,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一江山岛战役,是我军首次三军联合作战,战役筹划长达几年,战役准备长达2个多月,是周密备战与慎重初战的范例。

  当今时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国,面临的挑战复杂多样。这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战备观念,提高打赢本领,做好随时打仗的准备,真正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谋发展、抓备战;必须预计到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并把这种情况当作一切作战准备的出发点,做充分细致准备,制订一体实施的周密计划,实现不打则已、打则必胜。

  歼灭敌人与夺取地方

  作战目的是实施作战的中心。毛泽东同志要求,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他形象指出,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条件下,歼灭敌人和夺取地方这两个目标,一般不可能同时达到。只有在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之后,才能最后保守或夺取地方。因此,歼灭敌人是夺取地方的手段,夺取地方是歼灭敌人的结果,所以要歼敌为主、略地次之。延安保卫战,党中央毅然撤出延安,在大规模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的同时实现了“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战略构想。

  当今时代,体系破击、精打制胜等正成为现代作战理论的关键词。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歼敌夺地的作战思维,把追求震慑效应、剥夺敌方战力作为作战重要选项,加紧锻造夺控综合制权、占据战场主动的能力手段,达成摧毁敌方作战关键支持要素、剥夺其持续作战的客观物质基础、瓦解其遂行战争意志的作战目的。

  关照全局与抓住重点

  作战指导是驾驭作战的准绳。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的全局与局部是对立的统一物。作战指导的关键就是把着眼全局与抓住枢纽统一起来,“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斗”,如此方能切实推动战局向着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弱小之军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局部入手,不断通过局部胜利的量的积累,以引起质的飞跃,达到全局的变化。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军善于紧紧抓住战略枢纽推动战局发展,紧紧抓住主要矛盾推动矛盾转化,才使我军由被动转为主动、劣势转为优势。辽沈战役,我军通盘考量决定“首打锦州”,有力地推动了战役进程并赢得了胜利。

  当今时代,战争越来越呈现出混合化态势,安全威胁复杂多样多维,并呈现多域联动的特点。战争实践变化要求我们,作战指导要通盘考虑、全局考量,从战场实际出发抓枢纽,统筹好主要战略方向和其他战略方向斗争,统筹好传统安全领域与新型安全领域的军事斗争,统筹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舆论等各条战线,实现作战效果相互叠加、累积,形成反混合战争能力的整体涌现,确保实现全胜的战略目标。

  先打弱敌与后打强敌

  作战重心是实施作战的要害。毛泽东同志强调,要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我军在数量、规模和装备上常常处于劣势,首先歼灭孤立分散、守备薄弱和据守中小城市之敌,则集中强大、守备坚固和据守大城市之敌即变弱了,这就为下一步攻歼创造了条件。若先打强敌,则不仅强敌难以迅速解决,弱敌也易变成强敌,反而使我方陷入被动。当然,有时在确有把握的情况下,也可伺机先打强敌,以迅速削弱敌方战略优势。孟良崮战役,粟裕首打且全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挫败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扭转了华东战场战略态势。

  当今时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体系破击的根本是要打敌重心、要害。作战行动必须紧紧围绕打敌重心展开,所选目标必须是敌整个战争系统中的“关键”“要害”与“关节”。这些敌之目标在传统意义上可能是“强敌”,也可能是“弱敌”,然而一旦被确定为打击重心,就应集中全力摧毁这些重心,以毁瘫敌整个作战体系,快速达成作战目的。

  集中兵力与分散兵力

  作战布势是兵力部署的态势。毛泽东同志要求,作战必须着眼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集中优势兵力的实质是根据作战全局的需要,集中使用兵力以获得对敌之局部优势和主动,确保决战决胜。传统战争中,集中兵力主要体现为人员、武器的规模集中,依靠数量上的优势来弥补质量上的不足。在战役战斗上,集中绝对优势兵力,采取迂回包围战术,各个歼灭敌人,是我军作战的一贯思想。与集中兵力对立的是分散兵力亦或军事平均主义。军事平均主义可能导致既没有全局力量优势,更没有局部力量优势,不能制敌反被敌所制。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六路分兵”“全线抵御”就是军事平均主义的表现。

  当今时代,信息力、机动力、打击力等都空前增强,集中优势兵力要求在更加多元领域中集中和运用己方优势,更多采取“貌散而神聚,形散而力合”的方式,将分布在多维战场的诸作战力量动态集中联合起来,依靠多种战斗要素的质量累聚、效能融合、即时聚优,突然改变与对方战斗力量的对比,形成重锤效应,克敌制胜。

  武器装备与战斗精神

  作战要素是作战实力的构成。毛泽东同志指出,武器装备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人而不是物。他要求部队要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显然,打仗既是敌对双方武器装备等硬实力的对抗,也是意志品质等软实力的比拼。战斗精神作为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战争胜负起着关键性作用。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锋利的刀刃。为什么我军历史上即使在武器装备上不占优势,却总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具有“逢敌亮剑、英勇顽强”的血性胆气,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当今时代,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加速演变,科技成为核心战斗力,武器装备对打赢战争越来越重要,必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军队建设和战斗力发展的贡献率。与此同时,我们要在传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锻造克敌制胜的精神利刃,把先进科技与顽强意志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广大指战员既具备高度的革命觉悟和自我牺牲精神,又掌握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复杂的军事技术,从而形成强大的战斗力量,实现攻必克、战必胜。

  你打你的与我打我的

  作战方法是战略战术的承载。毛泽东同志强调,要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从革命战争全局出发,他先后提出过一系列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比如“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互配合”等等。这一整套趋利避害、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揭示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战争指导规律、作战指导方法,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提高到崭新境界。抗美援朝战争中,针对美军有海空支援以及陆上火力、机动力强的特点,我军强调打小歼灭战,丰富了歼灭战的实现形式;依托坑道实施小规模反击,找到了打阵地战的新办法。

  当今时代,战争将在多域同时展开,网电作战、空天袭击、无人作战等作战行动地位凸显,积极主动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仍然是赢得主动、克敌制胜的利器。要遵循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加紧锻造新质新域的作战能力手段,灵活运用“总体战”“认知战”“跨域战”“智能战”等战法,锤炼降维打击、非对称打击等打法,不按敌人套路打、盯着敌人软肋打、发挥我军优长打,在“以能击不能”中掌控作战制权,进而赢得胜利。

  持续作战与休整补充

  作战保障是维持作战的基石。毛泽东同志始终认为,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长期革命战争中,我军人力物力的补充主要强调取之于敌和依靠根据地的支持,同时利用战役间隙整顿训练部队,提高军政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这些都是实行再战的必要条件。但是,为了不让敌人喘息,给敌连续打击,有时即使在未得到补充休整的情况下,亦须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的作风,实现连续作战。辽沈战役刚结束,东北野战军改变利用三个月至半年时间休整部队的计划,取捷径迅即挥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一举改变了华北战场态势。

  当今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打仗就是打保障。随着国际军事竞争格局深刻变化,国家利益和军队使命任务不断拓展,作战保障时空跨度急剧扩大,特别是战争作战进程快、毁伤能力强、力量控制精、技术含量高,保障的强度、难度和速度空前增加,必须不断深化国防动员,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形成既能战略速胜又能战略持久的强大战争能力和战争潜力。

   点击二维码,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