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流泪,流泪的作用是什么?

  在人类的发展史中,我们很多本能,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下来。为什么流泪这种本能保存下来?其他的比如哭,是因为我们受到伤害,或者身体不适,哭是为了引起注意,寻求帮助。包括,我们的知觉痒,是为了避免昆虫类的动物,咬破皮肤,造成感染。流眼泪是可以缓解情绪,还是排泄体内悲伤,所产生的化学元素?还是让同类看到流泪这种情景,产生怜悯之心,给予帮助?

  眼泪是一种弱酸性的透明的无色液体,其组成中绝大部分是水(98.2%),并含有少量无机盐、蛋白质、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等其他物质。

  流泪分两类:反射性流泪和情感性流泪。

  在情感性流泪中含蛋白质比反射性流泪多,并且情感性流泪有一种类似止痛剂的化学物质。眼泪中的乳铁蛋白、β-溶素等都具有防卫功能,能抑制细菌生长。此外眼泪的分泌会促进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不让其形成肿瘤。

  眼泪对身体的最大益处,在于眼泪有助于排出人体的某些毒素。眼泪的形成除泪腺外,还有几十种其他腺体参与。这样,眼泪的成分就相当复杂。强烈的情绪刺激能使眼泪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人体内一个神经原与另一个神经原之间,传递兴奋要靠一种媒介—中枢递质来完成。如果这种中枢递质过多,会引起过多的神经冲动。为此,体内要产生一种相应的酶来分解过多的中枢递质,一旦中枢递质过多,分解酶又不能全部分解,就要靠眼泪来把它排出体外,否则,如果不能顺利排出体外,眼泪中这些过多的中枢递质对人有害,使溃疡病和肠炎发病率升高。美国生物博士福雷研究,因动感情而流的泪中的蛋白质,比因受洋葱刺激而流的泪含量高。这也就是我在上面提到的情感性流泪中蛋白质比反射性流泪多。而且眼泪中还含有能改变人体情绪的蛋白质,即苯邻二酚和胺作用的盐类,只能通过流出眼泪,才能排出这种有害的化学物质。

  想哭就哭吧,别压抑自己的天性。

  一、人的眼泪分三种

  1662 年,丹麦科学家 Niels Stensen 发现,「泪腺」是眼泪的发源地。他认为,我们流泪仅仅只是为了保持眼睛湿润。如今看来,这只能部分地解释「基础性眼泪」的功用。

  (一)Basal Tears 基础性眼泪

  基础性眼泪可以平衡眼部蒸发的水分,保持眼球湿润。这种眼泪不会流出眼睑,主要通过鼻腔排掉。人每天要分泌 150 至 280 克的基础性眼泪,差不多有半听可乐那么多。

  (二)Reflex Tears 反射性眼泪

  在眼睛受到外界刺激时,就会分泌放射性眼泪来「摆脱刺激物侵袭」。例如:

  切洋葱误食芥末抽油烟机不给力给列祖列宗烧纸(三)Emotional Tears 情绪性眼泪

  伤心难过的时候会流的泪。当大脑被某种或喜或悲的情绪绑架,内分泌系统释放激素至眼区,泪腺随即分泌情绪性眼泪。已知物种中,只有人类、大象和大猩猩会因为情绪波动而流泪。(会笑的动物远不止这么多啊~)

  二、人为什么会流泪

  (一)水猿假说:人为什么保留了「流泪」功能

  1960 年,英国生物学家 Alister Hardy 提出了「水猿假说」,他认为在人类曾有过一段海洋生活。我们的泪液约含有 0.9% 的盐分,而陆上进化发展的动物不会保留这种「浪费」盐分的生理现象。

  也就是说,流泪帮助我们祖先的祖先适应海底生活,这种功能遗留至今。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水猿假说」一直存在争议。

  (二)眼泪排毒

  1985 年,生物化学家 William H. Frey 提出,哭泣有助于缓解压力,因为眼泪可以带走人体内因精神压力而产生的有害物质。 这个过程类似于呼气、排泄、流汗带走身体废料,男人之所以比女人哭得少,就是因为他们流汗更多。

  「排出毒素一身轻松」 的理论被大众广泛接纳,但仍有不少学者认为此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纯属 YY。

  (三)眼泪与求助

  跳出遗传学、生物学框架,社会学、心理学视角的观点似乎能更好地解释人类「哭泣」动机:情绪性眼泪是人类社会化的产物,可以促进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和情感联结。

  泪水是一种肉眼可见的信号,帮我们获得同伴的帮助支持。心理学家 Jonathan Rottenberg 指出,眼泪可以让你自己以及周围的人意识到「我所面临的困境,已经超出承受范围」。

  「排毒理论」的提出者 William H. Frey 发现,相较于反射性眼泪(剥洋葱),情绪性眼泪(看悲情电影)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研究者的假设是,较高的蛋白质含量的让情绪性眼泪更为粘稠,更缓慢地从脸颊往下流,更牢固地粘在皮肤上,更容易引起同伴的注意。

  部分科学家认为,对于情绪性眼泪的成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下定论。Ad Vingerhoets 曾两次尝试复制 Frey 的「洋葱泪和情感泪」实验,都没能成功。

  可以确定的是,这种咸咸的液体确实能传递出某种「信号」,让我们乐于向泪人儿施以援手。

  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向被试展示了两组照片:第一组是带有泪水的脸部特写;第二组照片中,人物面部的泪水被 PS 掉了。实验参与者认为,脸上带有泪水的人看起来更难过。

  蒂尔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重复了这一实验。相比脸上没有泪的人,实验参与者表示更愿意给那些脸上挂着泪珠的人提供帮助,即便只是短短一瞥。

  (四)眼泪与操控

  对于「人为什么会哭」,另一个主流理论侧重于「利用眼泪操控他人」。虽然略显邪恶,但我们的确是生来就会。

  眼泪是婴幼儿的沟通工具。刚出生的小宝宝,主要(只能)通过哭泣提出自己的需求,饿了哭,困了哭,尿了还是哭。研究表明,新生儿会改变哭声的音调来表达不同的诉求。10 个月左右,宝宝们就开始懂得,可以通过「哭」达成超越吃喝拉撒的其它目的。

  一些研究认为,女性比男性更擅长用泪水操纵他人,借此获得想要的东西。只不过,小时候是求抱抱,长大了可能变成要包包。

  三、哭泣的好处:哭过不一定心情变好,憋着是真会得病

  哭泣可以让人身心愉悦,很多人都这么认为。一项研究分析了近 140 年有关「哭」的媒体报道,发现其中 94% 都提到,哭泣有益身心。在日本,甚至有「哭泣俱乐部」,会员们为了释放泪水,聚在一起看催泪电影,阅读悲伤逆流成河的书籍。

  事实上,「哭泣」的正向作用可能被夸大了。Randy Cornelius 等研究者在实验环境下向被试播放了一部悲情电影,随后检测被试的情绪。结果是,那些哭了的人比没哭的人心情更差。不过,Ad Vingerhoets 和他的研究团队却发现,哭泣可以舒缓情绪。他们在给被试播放电影后没有马上检测情绪,而是 90 分钟后再测,发现哭过的人心情比看电影前要好。

  Lauren M. Bylsma 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见解:哭泣对情绪有助或有害,与哭的原因有关,与陪伴有关。如果因为积极事件而流泪,或者有一位亲密好友陪在身边(人太多会适得其反),哭泣更容易让人获得情绪改善;如果是因为痛苦折磨而哭泣,又或者周围挤满了冷眼看客,则会令人感到尴尬和羞愧,让心情更糟。

  哭过不一定心情变好,但憋着不哭是真会得病。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同,压抑情绪是危险的。一些研究表明,强忍着不哭,会增加患心脏疾病、肠胃疾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关于「人为什么要在葬礼中哭泣」,可以看看回答 为什么在葬礼中一定要悲伤甚至哭泣?这种行为是怎么留下来的? - 周古月的回答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人们因为情感而主动流出的眼泪,比因为受到洋葱刺激而被动流出的眼泪,多了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以及脑啡肽复合物。

  儿茶酚胺这种化学物质会引发心血管病,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塞。

  脑啡肽复合物会使得情绪压抑,无法自拔。

  而这些泪水流出来之后,就好像排毒一样,把让人抑郁和心脏不适的毒素都排出来了,人也会感到舒畅很多。

  广泛的实验证明,女性的寿命比男性长的原因,除了生理、激素等方面的优势之外,善于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哭泣后,情绪强度就会减低40%,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因此,就算命运不相信眼泪,想哭还是要哭。否则压抑出病来就不好了。

  维小维,微信公众号:趣撩成长(Missweixiaowei)主笔。擅长用最深入浅出的语言,带你用趣味好玩的视角看世界。想要了解更多情感心理学,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趣撩成长(Missweixiaowei)

  2008年夏天,德国明斯特动物园的猩猩妈妈Gana生下一个雄性宝宝,只是三个月后猩崽不幸离世。接下来的几天里Gana都将已经去世的孩子留在怀里舍不得放下,动物园说这在猩猩当中并非罕见,有可能是一种哀悼的形式。几天里,这篇故事和照片被媒体大量转载,整个德国几乎都在为她的不幸而哀悼。很多游人来动物园里探望Gana,有的甚至流下难过的眼泪 —— 只是Gana一滴泪也没有流。

  很多动物都有流泪的能力,只是除了人类之外,其他动物的眼泪多与身体的疼痛有关,只有人类才拥有因为情感因素或审美体验而流泪的功能。当然动物也会感到悲伤,只是他们并不会用眼泪的方式来表达,而为什么这一标志强烈情感活动的行为只有人类才具有?进化神经学家Michael Trimble在他的书《为什么人类喜欢哭泣:悲剧、进化和大脑》中进行了一个追本溯源的探讨。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婴儿从呱呱坠地起就开始哭泣,而有意思的是带着眼泪的哭泣一般都在四个月左右的时候才会开始出现。眼泪的成分中绝大部分是水分,并含有少量无机盐、蛋白质、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其他物质。 美国生物博士福雷研究发现,因动感情而流的泪中的蛋白质,比因受洋葱刺激而流的泪含量高。另外,眼泪中还含有能改变人体情绪的蛋白质,这种有害物质只能通过流泪才能排出体外,所以有些学者认为流泪本身是一种情绪上的自我净化体验。

  反射条件下的眼泪和情感触发流的泪成分不同 ? AsapSCIENCE

  当Trimble在课堂里讲述关于哭泣的话题时,他通常先让同学们举手示意谁有过因为艺术作品流泪的经历。通常90%的学生因为音乐流过泪,而提到诗歌数字大概降到了50%,再提到绘画、雕塑、建筑时数字进一步趋向于零。在他看来,情感 (Emotion) 的七分之六是motion,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一种状态的流动。情感可以被感受为身体状态的改变,亦或一种大脑中特有形态的再次表现,一种从过去经验中习得而变为记忆并可以被重新唤起的状态。然而并不是说静态的艺术形式无法让我们得到强烈的感动,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在欣赏古画和雕塑时,我们往往对他们的象征意义和背景不甚熟悉,没办法自发带入一个流动的叙事情节当中。

  Trimble认为,和动情流泪息息相关的是一个叫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的概念,它所指的是我们拥有自我意识并能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人类共情的能力远早于语言的诞生。在还没有办法用语言描述我们内心状态的时候,眼泪就已经担任起了表达难过和寻求支援的情绪。如我们所知,语言是我们逻辑组织的媒介和产物,由理性的左脑支配,而情绪、抽象思维和对审美体验的管理,通常由右脑来掌管。也正因如此,眼泪拥有自己独特的逻辑和语汇。甚至可以说,眼泪的表达能力可以超过语言的极限。 眼泪往往让信息的传达具有真实性:它代表诚实,用最少的信息表达了再多语言也不能代替的内涵。

  关于眼泪所赋予的真实性,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第三卷里有一段有趣的描述。在柏林有这样一位老考古学家:

  “他在亚述古建筑物前会恸哭不止。但遇到假文物和赝品,他就不会流泪。因此,当你想知道一件文物是真货还是赝品,你就拿去给老考古学家鉴定,他哭了,你就替博物馆把它买下来,如果他的眼睛是干的,你就把它退回给商人,还可对商人起诉。”而另外一个Trimble执着于描述的情景,是我们在观看悲剧情节时所流的泪。他将这种感受称为tragic joy,一种悲壮的美。当我们观看电影或戏剧作品时,因为其中悲剧情节而感到的遗憾,和真实个人体验当中的焦虑不同。这种在紧张矛盾过程中建立的共情体验,最后在故事画上句号时得到和解。这个过程当中个人和他人的界限通过共情被模糊,而变得清晰的是一种对未来的警示,对个人潜在命运和生命极限的反思。这种敬畏长久的留存在我们的进化过程当中,很早就被宗教通过"来世"或"另外一个世界"的方式被表达出来,并逐渐绽放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将个人和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联系在一起。

  "一个微笑,或许,还有一滴眼泪" ? 卓别林对他首部长片《寻子遇仙记》独到之处的自述

  一滴清泪,没想到如此珍贵。突然觉得,下次看悲剧看到哭时,是不是也应该感慨一下人类进化到今天能留下感动的泪真是来之不易...

  关于宇宙的孩子: 宇宙的孩子 Cosmos Kids 是一场文化实验,我们关注超越时空和文化边界的话题,希望让更多人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力量。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Cosmos_Kids),期待与你相遇,一起共同成长 :)

  

  PART 1 冲洗和稀释作用

  眼睛眯入灰沙或崩进异物时,大量眼泪就会从泪腺分泌出来,好像汽车前面玻璃窗上的“刮水器”一样,起到冲洗和稀释作用,以保护角膜和结膜不受损伤。

  PART 2 润滑保湿作用

  泪液在角膜表面形成一层6微米~7微米厚的平滑的液体薄膜,它不但可使眼球表面保持湿润,滑润眼睑与眼球的接触,使眼球转动灵活自如。

  

  它还可以湿润眼球表面,使角膜表面更加光滑细腻,湿润结膜囊,改善其光学特性。所以有时候我们打完哈欠,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时会觉得暂时看得更清楚了。

  泪液的脂质层就像一层保护膜,覆盖在泪液表面,让它的蒸发变慢,为眼睛保湿。

  PART 3 杀菌作用

  泪液的pH值在6.5-7.5之间,含有多种特殊的杀菌物质——溶菌酶,能够破坏细菌的胞壁,使细菌溶解死亡。

  另外,泪液中还含有乳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都具有抗菌和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