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开工之际,看一本好书吧

  在枯燥的高中,lili曾经藏一个MP3在被子里反复听《追风筝的人》,那是除了听力和人民日报社评之外,最频繁被打开的音频。

  开工之际,看一本好书吧。

  初读是在初中,懵懵懂懂,模模糊糊,再读仍是,意难平。

  山平在聊天时提起,于是我决定写点什么,纪念哈桑。

  

  这是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用英文写就,让世界听到了阿富汗。

  之后,胡塞尼荣获联合国首届人道主义奖,并担任美国驻联合国难民总署亲善特使,通过他设立的卡勒德胡赛尼基金会在阿富汗提供人道援助。

  这也是lili看的第一部阿富汗裔作者的书,地理学得粗糙,在此之前我都不知道阿富汗在亚洲还是欧洲。

  书中,最让lili印象深刻的是战争,最让lili意难平的是哈桑的逝去。

  哈桑是真善美的象征,坏人真的有点多,可他记住的一直是那些好。

  山平说,哈桑是一个纯粹勇敢的存在,但他的善良,确实被践踏背叛。

  那几个混混强暴哈桑的时候,哈桑知道阿米尔在看着。

  虽然说“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欺骗的好”,可是有时候我真希望,哈桑不知道这一切,不知道他的少爷阿米尔看到了这场暴行的发生,他的少爷头也不回地,颤抖着小腿逃跑。

  “懦弱、欺骗、盗窃”,这三个词斩断哈桑的脖颈,但他直到死,也还护着少爷,守着少爷的家,最终自己和妻子都被杀死了。

  如果没有哈桑的存在,纯粹的故事可能撑不起这本书。

  少爷的懦弱让人气愤,他也深知自己的懦弱,“懦弱、欺骗、盗窃”,同样折磨了阿米尔少爷一生。

  “而我假装没有听到他喉咙的哽咽。就像我假装没有看到他裤子后面深色的污渍一样。也假装没有看到从他双腿之间滴下的血滴,它们滴下来,将雪地染成黑色。”

  山平说看到这里很气,我也是。但她也说,“懦弱是天性。”

  被保护在温室里的小少爷,懦弱很正常,我们理解,但并不妨碍我们为此感到悲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没有无缘无故的恶行,孩子本能地对身边人释放善意,阿米尔少爷与哈桑也是如此。

  “爸爸常说,甚至连伤害坏人也是不对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还因为坏人有时也会变好。”

  好坏,善恶,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少爷曾高高站在他的阶级,尽量做到对哈桑好:他温和亲昵地对待哈桑,他带哈桑看电影,他和哈桑恣意地奔跑在暮色四合中,他给哈桑念书,带哈桑来到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

  这背后,是哈桑献出的无限忠诚和濡慕。

  “哈桑跟我喝过同样的乳汁。我们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同一片草坪上迈出第一步。还有,在同一屋顶下,我们说出第一个字。我说的是'爸爸'。他说的是'阿米尔'——我的名字。”

  在绝对阶级压制面前,一切感情都像是过家家,因此lili认为,少爷对哈桑好,更是因为,少爷的父亲,就是这么对待哈桑的父亲的。

  少爷的父亲给了哈桑父亲一顶鲜绿的帽子,然后用尽全力从对方手里赎回,也就是说,他一直以赎罪的心态、施舍的姿态、温和不失庄严的柔态,对哈桑一家施加恩宠。

  在这种失格状态下长大的少爷,其实是分辨不清,仆人与朋友,这个界限的。

  有时候他认为,哈桑是情同手足的伙伴;有时他认为,哈桑是可以随意东西,从不恼怒的狗。

  所以当父亲给哈桑做兔唇手术时,少爷模模糊糊地感觉,父亲的宠爱似乎被分走了,他嫉妒。

  这个时候哈桑就完全沦为了奴隶。毕竟,“战争,让父亲变成了稀缺品。”

  从失去少爷的信任开始,哈桑变成了另一种阿富汗儿童。

  胡塞尼所写,“在阿富汗,有很多儿童,却没有童年。”

  因为被打骂,被强暴,被屠城的炮火,从睡梦震醒,真的算不上是童年,只能说是童年阴影。

  对lili来说,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不是阿米尔少爷与哈桑长达数十年的羁绊,而是大国争霸下,被牺牲的那些普通人,悲催的命运。

  胡塞尼选择用英文写下这本小说,也正有此意:让世界听到阿富汗的声音,他曾经古典辉煌,如今满身是伤。

  冷战热战,均已成为历史,只是可怜哈桑,在历史呼啸而过时懵懵懂懂,天真微笑。

  哈桑已经足够卑微,少爷的抛弃让他的世界彻底坠入黑暗。

  孩子的善与恶都不加修饰,因此格外深刻。

  他能带哈桑读书,带哈桑进入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就能一脚把他踹回深渊。

  人们会攻击可能威胁到自己的事物,如果一个人永远在夸奖你,在对你释放善意和同情,不是觉得你一无是处,就是对你另有所图。

  但凡想你好,都避免不了去做一些,让你暂时不舒服的事。

  可怜哈桑,他被动地接受了世间无数善与恶,却只顾释放自己的能量,照亮每个见不得光的角落。哈桑站着,风筝就永不落地。

  无论如何,他永远在悲剧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勇敢者的姿态。

  “我骗过你吗,阿米尔少爷?”

  刹那间我决定跟他开开玩笑:“我不知道。你会骗我吗?”

  “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他带着愤愤的表情说。

  “真的吗?你会那样做?”

  他疑惑地看了我一眼:“做什么?”

  “如果我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我说。我知道自己这样很残忍。

  “如果你要求,我会的。”

  “你是否会让我这么做。你会吗,阿米尔少爷?”

  我勉强露出一个笑脸,“别傻了,哈桑,你知道我不会的。”

  哈桑报我以微笑,不过他并非强颜欢笑。“我知道。”他说。这就是那些一诺千金的人的作风,以为别人也和他们一样。

  他一直是那个,“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可当阿米尔少爷长大,只能感叹,前途似锦,但惜无君。

  对现在的lili来说,这本书,一是让我关注阿富汗战争,进而阅读《喀布尔女孩》等书,了解阿富汗的文化,二是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恶之可怖,任性的代价可能是一生的遗憾。

  爱太难得,尽量不要去伤害它。

  

  每个人都想有哈桑这样的朋友,但另一方面lili希望,我永远不会伤害我的“哈桑”,哪怕他并不完美。希望细心又温柔的人能够过得很好,希望和善的人不要被当成傻瓜。

  去爱一个发光的人,他永远在你梦里追风筝。

  “这里,有你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最后为大家送上fcy 的祝福:

  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