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个话题确实是十分严肃的,也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首先我不想写成无病呻吟的鸡汤,网络里最不缺的就是心灵鸡汤。但是又经常思考而且想写出来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唤起更多人对生命的热爱。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是幸运的,由于拥有合适的环境,逐渐演化出了简单的生命,最终进化出了万物之灵的人类。既然是生命,有生就有死。记得鲁迅文章中有关婴儿诞生的话,不吉利的话主人自然不愿意听的。不过,从生命过程角度来说并没错。但问题是,人活一世,到底有何意义呢?

  有时候仰望夜空,浩渺的苍穹闪烁着一颗颗小星星,其实那都是一颗颗巨大的恒星,就像太阳一样。而我们的地球母亲带着这些生灵绕着太阳不停地狂奔,对于宇宙和地球来说,我们的生命太渺小了。连地球在宇宙中也只是一粒尘埃,更何况尘埃上的人类呢?更何况,人类生命如此之短,地球就围着太阳绕了几十圈,人就给绕没了!但是既然来到世上一遭,就要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才会持久地感觉有意思,否则会经常感觉没意思。

  我们现在虽然会为环境的恶化、疫情的扩散、自然灾害突降等现象而担忧,会因生活中各种困扰而烦恼,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是值得庆幸和珍惜的时代。现在如果说谁“你就知道吃”,那肯定是觉得这个人不求上进没有人生的追求。可是当初我们的祖先还在野蛮时代,到处是野兽出没,甚至是野兽比人类多,随时会面临死亡的威胁。原始人一天从醒来到睡觉之前(如果还能活着回来)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吃,得到处找食物,当然还得避免被吃。所幸的是他们会制作简单的武器——木棒和石器,后来拥有了火把,再后来会饲养小动物和种植粮食,食物和安全让他们不断延长生命。他们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活下来能吃到食物,肯定没有人会想到自绝于世界。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思想越来越丰富。在原始社会,部落之间争斗抓住的俘虏是要吃掉的,同类也成为了食物,所以称为野蛮时代。后来有了多余的食物可以养活俘虏,俘虏就变成了奴隶,这是一种进步。但既然是奴隶,那生死就由不得他(她)了,生命都是主人给的,那么主人就可以随时结束她(他)的生命。所以身为奴婢的人左右不了自己的生命。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特殊的阶层——士,算不上贵族也不是普通百姓。但身为士,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所以流传下来“士为知己者死”的豪言。对于生死,儒家学派的大思想家孟子有一篇文章,说“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即“生”和“义”不能同时拥有,则“舍生而取义也”。就是说,宁可牺牲宝贵的生命也要守住心中的“义”,就是要活得有尊严有意义,那么必须面对死亡的时候,也要死的有价值。所以就有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成语。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近代那些先烈先贤。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本来是可以逃走的,他却选择了向死报国。他是想用自己的死来惊醒世人,推动社会变革是需要付出生命代价的。但我个人认为他还是应该逃走以图来日东山再起。否则孙中山被清廷设计诱捕扣押就选择坐以待毙岂不可惜?但是在推动近代社会进步的历程来看,戊戌六君子的死,绝对是死得其所、可歌可泣、值得敬仰的。

  陆皓东,被称为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林觉民牺牲前给怀孕妻子的一封信,表达了自己为革命赴死的决心也诠释了生死的意义。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安阳人贠宝山,肠子都被打出来了,还忍着剧痛抢救了3名伤员。林州人孙占元,和杨根思、黄继光一样的五大烈士之一。特别是最近又看了《长津湖》,壮烈的场面再次震撼着心灵。他们都是刚刚年过20的青年,连自己的血脉都没传承下来。还有《我和我的父辈》,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特殊年代,痴迷于研制“大孔明灯”的人,他们活着的时候忍受常人无法体会的苦,一次次冒着死亡的危险去接近实验成功却因某一次失败而失去生命。我常常想,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他们有权好好地活着,他们的家人有权选择天伦之乐。但,他们是因为大家能有天伦之乐才选择了放弃自己的权利。有的人说就怕让写观后感,那么如果被震撼心灵之后难道就没有一吐为快的写作冲动吗?

  

  这些好像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安逸太久了。前不久在边境线对峙中牺牲的士兵陈祥榕才19岁啊!刚刚成年,生命就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年。我可以想象他的父母该多么的悲痛欲绝,他们是用白发人送黑发人来换取了大家的安宁。那么,生活在安逸之中的人们又有何理由去作贱自己的生命呢?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成功者。每一个胚胎的形成,都是长跑冠军问世。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奇迹。甚至连一片叶子,也能孕育出一株新苗。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为什么不去活得更有意义呢?或许有的人说,你没经历过别人的痛,别站着说话不腰疼。是的,站在成年人的角度看,有些孩子无法承受现实的苦恼产生轻生念头,简直是无法理解。这么好的生活条件,为什么想不开呢?大家知道,一根稻草的重量微乎其微,可是一根稻草能给人以生的希望,也会压垮一个人活下去的意志。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是否快乐呢?或许只有深陷于抑郁之中的人,才会更理解抑郁。没有遭遇绝望的人无法理解什么是万念俱灰。

  

  我突然想到了治水的大禹。衮是失败的,因为只知道堵。禹是成功者,因为疏导。水是柔的,但淤积多了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水往低处流,有了宣泄的河汊,让它欢快地奔向大海,就是平安无事。俗话说,话是开心的钥匙。打通任督二脉,一切豁然开朗。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呢?有的孩子说,她就知道问成绩,而且在考试完了唠叨个没完,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不帮我呢?我又忽然想起一幅漫画——《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终于找到了青蛙,高兴地说可找到妈妈啦!可是,青蛙问:你写完作业了吗?小蝌蚪失望地说,咱们走吧,她不是妈妈!可以想象,妈妈此时此刻是多么地伤心啊!在学校,关心学生最多的应该是班主任了。可是不少的学生很难说得上敬爱,因为他(她)总是管得太多,任课老师不没收的班主任会没收,还经常叫家长。这就是所谓的青春期叛逆。

  

  无论是妈妈也好,班主任也好,都需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她(他)的想法,才能去帮助他(她)排解困扰,防止被一根稻草压垮。妈妈不能说孩子是我生的,我最有权打骂。班主任也不能说,我的地盘我做主。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成长中的生命。与未成年人打交道,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懂。那么,作为未成年的孩子呢?也应该懂得生命的意义与自己的责任。我有时候给学生开玩笑说,将来医学条件更好了,你可以活到100多岁呢!你可以见证到第二个一百年更美好的中国。很多时候,挺过去之后发现,当初的坎儿也只不过是小松鼠面前的小河罢了。

  2021年11月7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