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蛇:缘起》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的非专业科普 第五篇
电影《白蛇:缘起》重映了,我和大家一样又重温了一遍这部电影。为了纪念这次重映,我决定把第五篇写出来。本篇主要是对之前观者提问的一些问题的回答,依然是侧重传统文化方面的,也依然是对之前四篇没有写到的地方的补充(白蛇缘起怎么给我一种无尽藏的感觉)。
什么是御子?御子就是两块板,一般为竹子制成,相声演员演唱太平歌词的时候当作伴奏工具。“御子”正字应为“御赐”。相传恩绪(相声八德之一马德禄的岳父)入宫为西太后表演太平歌词,没有伴奏乐器,只以掌击大腿相和。西太后遂差李莲英去御花园砍竹两片手掌大小的竹片,赐予恩绪用来伴奏。后便以“御赐”相称。再后来,人们叫差了,都称为“御子”、“御板”。
御子由来的传说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我觉得这个传说就跟咱们国家大江南北的小吃特产大多乾隆都吃过都是御用的传说差不多。其实御子的历史应该更悠久。它的前身就是狐妖所执的乐器——拍板。
拍板,中国碰奏体鸣乐器。又称檀板、绰板,简称板。用于戏曲、曲艺和器乐合奏。古时由西北传入中原。唐代用于散乐(百戏和杂戏),宋代用于民间说唱、民间器乐、教坊大乐(宫廷饮宴的歌舞燕乐)和马后乐(御驾仪仗鼓吹乐),元代用于宫廷音乐和杂剧,明、清用于宫廷和民间音乐。
拍板流传至今,适用于很多艺术表演形式。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用不同的拍板,不同的材质,不同的板数,不同的名字,不同的演奏方法。拍板的板数有二、三、五、六、九不等,材质有紫檀木、红木、花梨木或其他硬木甚至竹子。比如说,南音拍板就是五块板,用荔木制作。上端用绳穿系在一起,绳端有彩穗为饰。演奏时,双手持拍板,三块握在左手,两块握在右手,互相撞击发音。看过国家宝藏的朋友应该有留意到在国家宝藏第二季第3集河北博物院-奏汉唐华章介绍彩绘散乐浮雕时,就介绍过这件乐器,只不过在国家宝藏里是六块板。
拍板虽然有很多种,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鼓板、书板、坠板。鼓板多和板鼓一起用于奏乐,书板和坠板多用于民间说唱艺术。鼓板多是三块板,书板和坠板多是两块板。
那狐妖拿的那两块板是什么板呢?这里要讲一个可能大家都听过的故事。俞文豹在《吹剑录》里说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残风晓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个幕士说的很妙,柳永的词就是婉约词,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橘里橘气的。苏东坡的词就不一样,豪放派要关东大汉弹铜琵琶,敲铁绰板,气氛瞬间就哲学了起来。这里的红牙板和铁绰板,都是拍板,唱歌的时候打节拍用的。一般或句首句尾或重音或节点或始末拍击。铁绰板就是金属制的。红牙板就是红色檀木做的,样式精美。尤其是教坊歌妓用的红牙板,往往雕刻绘制的非常漂亮,上面还要彩线系穗。
狐妖拿的就是红牙板,但是从动画呈现的材质纹理色泽来看,好像不是红木的。不过仔细看动画,真的可以说是纤毫毕现。拍板材质的纹路,上面的雕刻彩绘,旁边狐妖的青丝和美甲上的反光。画面细节处真的是做到了极致啊。
永州历史上又叫零陵,明洪武元年,永州府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零陵古城坐落在潇水河边。在明万历甲申年,有个零陵人吕藿,官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有一次回乡听到这么一个传说:零陵常年水患,是因为潇水河里有一条暴虐成性的孽龙在作怪。又有一位风水先生说,永州是一块龙头宝地,但这条孽龙使永州这块宝地不得安生。若要永州太平,必须在河边建一座宝塔,镇住孽龙的这股邪气。吕藿作为本地人又是大官,一听有这种事赶紧就捐资建塔,于是有了这座
座北朝南,外貌凝重、庄严、挺拔,砖石结构,呈八角形,外观七层,内实五层,构造独特。内无神像,纯粹为了封印妖魔,据说可以登上去。不知道有没有永州本地人去过。我没去过
至于塔里封印的妖怪嘛,原型应该就是历史传说的这条孽龙了。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嘛。不过电影里那具全程观看宣白不可描述的妖骨,真的是妖怪要素过多,完全辨别不出纲目来。难道是长了翅膀的蛟?进化线选的是应龙,然后进化失败了开始兴风作乱,为祸人间。然后被吕藿用钞能力加对妖宝具——
本文是对前面未写到的部分的补充,但依然只是电影《白蛇:缘起》所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由此可见白蛇在传统文化方面是多么的用心和热爱,希望大家都能看到这份用心和热爱。由于鄙人并非专业人士,如有遗漏谬误之处,请多指正。
暂时先写到这里吧,感觉写这个系列真的变成了一件没完没了的事情,啊!好幸福!好痛苦~不会以后还要更新吧。如果咱们国家每一部跟传统文化有关的国漫都能做到像《白蛇·缘起》一样,那该多好啊。
接下来该期待《哪吒之魔童降世》了,7月26日上映,据看过点映的人说很值得一看。同样是传统神话题材,我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