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戎生:粟裕的儿子,19岁参军,后来被授中将,如今80岁身体硬朗
引言: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的中国也早已成长为“东方巨龙”,社会经济繁华,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对于当代的年轻人来说,战争年代早已过去,那段屈辱的历史似乎也离我们很遥远,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会忘记历史,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我们都会记得曾经的落魄,也会永远铭记那些为了革命而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前辈。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腔爱国热情,还有视死如归,艰苦奋斗的优秀精神品质。时至今日,这些品质依旧影响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建国之后,很多战绩斐然,贡献卓越的战士都被授予了将军军衔,其中还有十位被授予了大将军衔,而粟裕将军则是大将军衔之首。身为“战神”的他,对子女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长子更是继承了他的遗志,成为新中国的一位出色的中将。
正文:
都说“虎父无犬子”,在讲述粟裕长子粟戎生之前,不得不提一下粟裕大将的经历。1907年,粟裕出生于湖南,父母思想比较开明,尤为重视孩子的教育。因此,即便是在战乱年代,粟裕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为他日后在革命队伍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27年,粟裕正式加入我党,后又进入新四军,跟随队伍一起参加抗日战争。由于能力出众,军中领导很快注意到了他的存在,并对他委以重任。刚入伍不久,他便可以指挥一些小型战役,打了很多漂亮的胜仗。
抗战全面爆发之后,粟裕的能力也得到了更大的发挥,战场上的他战无不胜,敌人听到他的名字都要打寒颤,是一位实打实的“战神”,给日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创造了很多战场的传奇,可谓军功显赫。
1955年,在新中国的将军授予仪式上,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并且是十大大将的第一名,可见其能力之强、功劳之大。令人佩服的是,粟裕将军戎马一生,曾六次在战场上中弹负伤,因为医疗手段不够先进等原因,有三枚弹片一直残留在体内,晚年的他也饱受病痛的折磨。
几十年的革命岁月,粟裕经历了太多生死攸关的考验,他也更明白和平地来之不易,也明白“少年强则中国强”的道理。因此,在教育子女的时候,粟裕也非常严格,纵使以他的能力可以让子女们过上安逸的生活,但他并没有行使这个特权,反而觉得子女应该多吃些苦,只有这样才能成长。
粟裕的长子名叫粟戎生,出生于1942年,童年也是在战乱中度过,也明白父辈的不容易。十九岁那年,在父亲粟裕的安排下,粟戎生来到云南的一个导弹分队,跟随部队一起抗美援越,经历了战争的洗礼。
在前线奋战的四年时间里,粟戎生经历了多次生死的考验,个人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历练,靠着在作战中的出色表现一步步被提拔为排长。后来,中苏矛盾升级,珍宝岛冲突不断,粟裕再次安排儿子出征。
在旁人看来,一个父亲总是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多少有点“大义灭亲”的感觉,但只有粟裕知道,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让儿子得到更好的历练,能够更优秀一些,他的父爱永远是最深沉的。
事实证明,粟裕的选择是正确的,在他的严格要求下,粟戎生不断成长,靠着显赫的战功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来又被晋升为中将军衔,成为新时代少有的经历过战争的将军之一。在粟戎生的心里,他始终很感谢父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经历了战争的考验之后,他也更加明白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更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生活,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祖国,奉献社会。工作中的他始终兢兢业业,直到2006年才正式退休。如今已80岁了,身体硬朗
结语:
无论是粟裕大将还是粟戎生,他们都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这样忧国忧民的英雄,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