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神榜·杨戬》:从青年失意英雄的平凡故事开始

  文化元素的融合,视觉奇观的盛宴,世界观的野望,当然还有极为浓郁的朋克风。 在《哪吒重生》里,我们可以称之为 蒸汽朋克,而在《杨戬》里,蒸汽风格变成了交通工具的视觉特效,我们或可以用一个更加准确的词来形容:丝绸朋克(silkpunk)。因为在故事中,穿梭于神界各遥远地方的中转站里,存在有大量的迷幻光带通道,结合到该片里我们就能感受到。

  不过本回答并不是来说国潮风的,而是来说别的。

  

  ”一开始是声名显赫的二郎真君,再到云游四方的赏银捕手,现在又是蓬莱仙界的逃犯“。

  这日子过得确实是非常逍遥,通观整个故事,我们能了解到杨戬其实没有真的遇到难以解决的困境,他能以一种非常自然、洞察和达观的心态去处理即将发生的所有事,从被误解关进天牢,到戳破婉罗的陷阱,以后是召唤元神之后将开山斧拿起来,他都游刃有余。

  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上古战乱,他都经历过,也都对世间纷争感到厌烦。故事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如果不是驱动飞船起飞的混元气快要用完了,杨戬也完全不会想要去接赏银。在蓬莱酒肆里,被四大天王、野猴子、海老大他们挑衅,他也完全没有任何热血反抗的感觉,任凭其羞辱。在废旧船坞里,被四大天王误会,他也只是逃离并不反抗,被抓了也完全不介意。

  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青年失意英雄形象。追光塑造了一个非常少见的形象,虽然大部分追光的人物都是青年,也都有恋爱线,但这些都不是组建家庭之前的青年。他们的热血、冲动、冒险,都洋溢着正红色的热情或者是粉红色的泡泡。

  换言之,就是没有遭到过社会的毒打,即便遭到了也可以很快振作起来。

  但杨戬就不是这样的,虽然从他的视角去看整个蓬莱仙境,确实足以让人有极为明显的视觉震撼感,但杨戬在其中穿梭的轻车熟路,对这奇观视若无睹。

  那么一般这样的失意青年,故事里一定会给他配一段感情线——至少西方好莱坞故事里一定会配,但在本片里,莫得。杨戬最多就是和沉香有感情线(还蛮想看到少年杨戬和沉香的CP文,应该会有意思),这还是亲子线。

  说到这里,有没有想起那部相似的作品呢?恭喜你猜对了,答案就是《第五元素》。

  科尔本达拉斯就是这样的青年失意人,有一个唠叨的他者主体母亲,有一个不会再出面的离婚前任,在面对所有外星人来袭时,他都克服得轻车熟路,不慌不忙。借他的眼睛展开的高耸入云的地球大厦,和层楼毗邻的蓬莱仙境也没有什么区别。蓬莱展开了各种其他地区的景观,科尔本也去往了地球其他地方或其他星球的景观。

  不过最大的不同就是,科尔本和一个完美的女人Lilu谈恋爱了,而杨戬身边的女子,是他的母亲和妹妹——还有他的姨妈,婉罗。三代血亲,谁都不能和他谈恋爱,实在是可惜呀。看看隔壁哪吒李云祥,两个姑娘一个男CP,怎么吃都很香;再看看隔壁青蛇,姐姐的百合、性转小白、司马大官人,还有一个法海,不能说不够丰富。

  而杨戬这么做,也带来结尾不够燃的感觉,因为他知道的信息远比观众多,他理解的轮回循环,也远比观众阐释的多,所以他看沉香声嘶力竭地叫妈妈,也就是看看,毕竟当年救母埋妹的大事做得太多。

  上个世纪的观众喜欢看这种肌肉英雄营救羸弱美少女的戏份,甚至可以说科尔本就是重写了好莱坞美式神话叙事——具体可以参考戴锦华的电影批评(知乎链接:)——但是杨戬呢?

  和《哪吒重生》(我们可以含混的说,哪吒发生在民国)不一样的是,这次的故事明确了发生的时间,那就是魏晋南北朝。当杨戬通过偷渡到人间的时候,地点提示赫然写着:骊山·长安·晋。

  这个晋的故事有很多细节需要展开,不只是文化元素的复写,什么敦煌、洛神赋、亭台楼阁,不只是这些。

  最重要的,其实是魏晋风度。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曾经评价过魏晋南北朝,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这听起来很撕裂,却是一个事实。看过鲁迅写的《药与酒》和田余庆写的《东晋门阀政治》的朋友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其中的来龙去脉就不解释了,简单说,杨戬的青年失意除了是一种新的人物形象外,同时也非常符合魏晋时期的中上层士族的精神感觉。他们不是不想,也不是没有能力改变魏晋门阀,但时局不允许,向外进行社会改造会被彻底打压,能怎么办呢?只能是当一个逍遥人了,世事变化别问我,我不过是一个归隐的故人罢了(想想何晏这辈子怎么活下去的)。大家都很熟悉的陶渊明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当然混元气如果只剩半桶,还是得当个赏银捕手,哪怕只有二十贯呢。

  这二十贯抓的人是谁?当然是小葫芦仙,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假药吗?不不不,有名字的,名字叫做五石散。吃了五石散,就会有某种飞升感,仿佛可以腾云驾雾,羽化登仙。我们再回过来看看杨戬故事里的神仙们,能飞吗?不能飞,只能依靠各种交通工具(颇具丝绸朋克感)在神界穿梭,但这交通工具也需要混元气才能启动,而混元气的本尊,又是宝莲灯的灯油。此处按下不表,后面展开。

  或许也可以学学申公豹,做一个放浪形骸的酒仙——不知道大家看申公豹有没有刘伶、阮籍和王羲之的感觉。从故事走向上看,申公豹手上没有任何人命,他也是全身心要保护沉香取回宝莲灯,哪怕是生命危机时刻,也是用自己的元神阻挡了四大天王和玉鼎真人的攻击。

  我觉得两句话很重要,一是沉香问申公豹为什么要喝这么多酒,申公豹用了一句诗回复(记不得了),大概意思是要在当下行乐。二是杨戬看到奄奄一息的申公豹,申公豹说沉香是他的衣钵传人。这就是非常精分的一面,一方面装作自己完全不在意事态变化,扪虱而谈、袒胸露乳、狷介狂傲,但另一方面又重情重义、洞察时事、哀其不争。而这些人物在《世说新语》里其实是大量出现的。

  要么你是杨戬,做一个散仙归隐。要么你是申公豹,做一个狂傲竹林君子。但不管是哪一个,他们都洞察整个时局的变化,却难以改变。

  追光深怕我们看不懂,给了很多镜头。首先就是让婉罗专门唱了一段《洛神赋》,不过你一个巫山神女唱颂自己的赋,真不觉得是大型社死现场吗?然后就是把镜头给到晋朝时的长安,那时长安已经不在晋的实际控制里,长安被五胡所破之后,西晋灭亡,东晋在建康建立,中国进入十六国时期战乱不已。最后让杨戬变成的样子,在三国时期东征西战。

  说明什么,说明压不压玄鸟其实大劫早就有了。婉罗说:玄鸟被压制得越久,反噬力量就越强。其实就是在预言之后的朝代变迁故事。这个玄字,其实也是呼应魏晋时期的玄学清谈。因为曹魏政权全面秦制化,搞得所有人都只能做玄学清谈,过一天算一天,但这个问题不解决,之后带来的破坏一定就越大。

  有的朋友会觉得,怎么《杨戬》这个那么”白又娘“,不好意思,这还真的很写实。当年魏晋时期的男子就是长这样的,因为也只能这样了。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有问题的当然是楚王了。

  具体还可以看看《秦制两千年》这本书,就不再赘述。

  ”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乃宝莲灯也。

  

  让我们回到宝莲灯上,之前已经说过了,在杨戬故事里的神仙,是不会飞升的。如果要以是否能飞升来判断,那么全片只有一个婉罗(巫山神女、洛神)才是真神仙。

  那么如何衬托出神仙与人间的不同呢?答案是向未来借科技,向神话借能量,也就成为了电影中非常有隐喻意义的混元气。看完全片的观众都知道,混元气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宝莲灯的灯油。在四分五裂之后,灯油被蓬莱拿走,用来变成了交通工具所能用的”汽油“,可以说是维持神界稳定的最重要法宝。换言之,如果宝莲灯灯油被”万物如意盏“吸走之后,会怎么样呢?当然是神仙过得生不如死了,在电影里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但我们依然能看到,故事进入后半段,已经没有其他飞船的痕迹了(甚至连背景也没有了),只有杨戬的大小飞船还在飞。

  而宝莲灯的灯罩,成为了用作启明的灯塔,向各处指引方向——虽然就在废旧船坞旁边,但一个灯罩、一个灯油,根本上说就是取代了交通最重要的两个元素:源动力和路线。

  如果宝莲灯复原了,那么这些东西就都没有了。神仙总不能一直开大,用元神让自己飞升吧。这种超级萝卜机也开不了太远,最多就是走短途罢了。当然,没有混元气也不是哪里都不能去,还可以通过具有迷幻色彩的通道穿梭到其他地方,这个穿梭费应该也是非常昂贵了。小葫芦仙自己摸了2块银元,将大部分的前都给船夫之后,杨戬才能顺利偷渡到人间去的——须知小葫芦仙自己就只值二十贯。顺便提一嘴,小葫芦仙说他总是去人间偷渡,真不是去偷五石散吗?

  这个穿梭通道,适用于超远程路程,看起来非常像时空隧道,当然也和互联网空间很接近,不仅是很像互联网的电缆,本身也非常之迷幻——当然魏晋时期的人服用朱砂丹药,也能产生迷幻效果,全都串起来了。

  就援引过迷幻药物和互联网的关系的内容。

  计算机评论家约翰·巴罗(John Perry Barlow)作为赛博空间(cyberspace)的使用者第一人,在其设置过程中就将其看作“迷幻剂实验”(巴罗本人就是数字技术神力的皈依者、神秘主义和LSD的长期践行者)。作为记者、评论员和信息源,他开始把他在怀俄明州潘代尔的个人经历、由迷幻剂引起的神秘主义体验、在WELL上的体验先与虚拟现实结合起来,而后再与计算机网络通信结合起来。对这些早在大约20年前就亲身经历过“迷幻之旅音乐节”的人来说,LSD似乎为脱离身体的经历提供了一个冒险元素,一个在人群中体验与他人灵魂合一的机会。在赛博朋克看来,数字假体为其用户提供了一个脱离肉体进入赛博空间的机会。即使赛博空间是个充满危险与威胁的地方——在《神经唤术士》里确实是这样——它也可以是美丽的、奇幻的、迷人的。时下最著名的相关刊物《Mondo 2000》也很快成为“迷幻剂、控制论、文化、文学和艺术的完美融合”。所以站在这个角度说,玉鼎真人讲错了吗?完全没有哦。不是说镇压玄鸟才能迎来和平,而是说宝莲灯恢复原状,和平就没有了。如果你是玉鼎真人,你也只能说,就算是错,那也只能一错到底了。

  四分五裂的又何止是宝莲灯呢?晋朝时的十六国战乱是四分五裂,仙界蓬莱也是四分五裂。很多朋友都惊艳于不同地方的奇绝中式审美风格画卷,忘却了和《哪吒重生》的区别。在哪吒故事里,所有景观都存在于东海市内,他们在地图上画不出来,但是依然是在一个市内。这次追光整灵活了,既然地图咱们画不出来,就整天图吧。蓬莱、金霞、仙界各式各样的世界里都是各种半空悬浮的岛组成嘛,那就随便我怎么画了,不需要考虑气候、地理原因的掣肘了。

  但换言之,也可以认为仙界已经变成无数个分裂的板块,没有交通工具就不能互通有无了。让仙界不能四分五裂的办法,就是让宝莲灯四分五裂——一个替换式隐喻带来的中式恐怖送给大家。

  

  之前其实已经详细论证过了,这个劫难已经在发生了,而这个部分就浅谈一下杨家人的宿命。首先还是要说,杨戬对自己外甥沉香哭母的态度,其实就和阮籍丧母差不多。自己内心非常悲痛,但就是哭不出来,因为已经流干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流过,他在挥向玉鼎真人的开山斧时,眼中噙满了泪水。我怀疑玉鼎真人这话也只是说了一半,他就是想一心求死,在太极图里也或是在激发杨戬对他进行”欺师灭祖“的行为——很奇怪吧,没有做过的事,被安上了罪名,实现了这个罪名,也就没有了执行的人。

  很多观众都会非常奇怪,玉鼎真人何等聪明的人,怎么会不知道杨戬拥有了一身法力之后,总能探明真相呢?而且玉鼎真人也说了,女人填山、男人劈山是他们杨家人的宿命,说明他也是知道沉香怎么都会完成劈开华山救母的故事——当然他更加知道的是,只要山还在,母亲的形象就一直在那里,不会化为”万物“,但只要山不在,母亲就会变成天地之间——这又是一个替换式隐喻。

  那么为什么,玉鼎真人要将杨戬视为己出,用尽全力去教杨戬法术呢?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问问范伟。对,就是《断·桥》里的朱方正,他不知道闻晓雨会发现自己的父亲的真相吗?那他为什么还要视如己出呢?我们再说远一点,《雪国列车》里的威尔福德不知道柯蒂斯最后会取代他吗?为什么他还要想尽一切办验他,给他希望呢?再说远一点,《这完美的一天》里,终极电脑背后的人是魏立春,他没有找身边的人做继任者,而是找了奇普这个反对者。

  这其实是一个流传很久的原型问题了,听起来匪夷所思:反乌托邦的统治者一直在培养自己的掘墓人做继承者。

  杨戬会不会有新的想法,追光肯定是不会说的。但一边是自己的外甥沉香,一边是神界的交通工具再也不能飞行,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想?如果你在魏晋时期,你又会怎么做呢?

  最后还不是成为魏晋风度,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清静无为,洒脱倜傥罢了。

  就像陶渊明提出的桃花源想象,这个想象在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里到底能维持多久呢?说不定也会如玉鼎真人所说那样,能维持一日是一日吧。

  ”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