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背后:逃不开的大国影子

  近期,巴以矛盾持续激化。以色列针对加沙地带的袭击造成了众多平民伤亡,也引发了世界各国对巴以问题的普遍关注。

  巴以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其中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圣城,在宗教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由耶路撒冷的归属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更是成为了伊斯兰教派与犹太教派争执的导火索,也由此导致了巴以之间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冲突。

  

  从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算起,巴以冲突已经持续了七十多年。两方人马的流血牺牲换不来停火和和平,而对于巴以两国的未来,从现状来看并不乐观。

  此次巴以冲突事件以色列警察切断了阿克萨清真寺的扬声器电缆为起点,接着犹太的极端组织对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进行了攻击,随后以阿克萨清真寺为基点,以色列人又同巴勒斯坦人有了冲突,之后相关方面下场,开始采用武器攻击,最终导致了冲突加剧,平民死伤。

  在冲突爆发后,国际舆论都对以色列进行了谴责,但以色列总统内塔尼亚胡却罕见地态度强硬。

  随着中东伊斯兰各国的势弱,以色列的强势崛起,巴以冲突看来已经扯下了最后一层遮羞布,危机一触即发!

  而究其种种,为巴以问题埋下祸根的还是那些有野心的大国。一切还要从犹太人建国说起。

  1、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的历史缘由

  犹太人之所以会选择在巴勒斯坦建国,与其宗教文化是分不开的。

  

  从犹太人的历史和宗教观来说,巴勒斯坦是上帝赐给犹太人的家园,在“大流散”之前,犹太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巴勒斯坦这片区域,他们是这片土地最早的主人,同时,这片土地也是他们的根与源。

  公元前10世纪,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起了统一的王国,并建立了第一圣殿,正式开始了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生活史。直到公元前586年,犹太国被巴比伦攻击,犹太人亡国,沦为了“巴比伦”之囚,自此之后,犹太人失去了对这片土地的绝对控制。

  等到波斯帝国崛起后取代巴比伦成为了这片地域新的霸主,犹太人就又回到了巴勒斯坦并修建了第二圣殿。一直到公元二世纪,“科赫巴起义”失败,犹太人才再一次离开耶路撒冷,从此流亡世界各地,再也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祖国。

  因此,对于犹太人来说,巴勒斯坦的神圣不仅仅是因为这是耶和华的神旨,是迦南,更多的是因为这片土地是先祖定居的地方,是犹太文明的开端。

  身处困顿、居无定所的犹太人渴望能有一个像亚伯拉罕一样的英雄人物站出来,带领他们找到家园,带领他们建国。而耶和华神迹洒满的地方,亚伯拉罕心向往之的地方,无疑比其他地方更合适,也更重要。

  

  但是对于阿拉伯人来说,在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2000多年间,阿拉伯人都是这片土地上的“土著”。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1300多年,期间经历过阿拉伯帝国的兴盛,也见证了伊斯兰教的辉煌。

  据伊斯兰教义记载,耶路撒冷是第一个被朝圣的地方。先知穆罕穆德在带领信众迁徙的过程中按照真主的启示将朝圣地从耶路撒冷转移到了麦加。因此,耶路撒冷虽然不像麦加、麦地那一样充满着浓郁的伊斯兰氛围,但它也同样是伊斯兰教的圣城。

  另外,耶路撒冷至今还流传着穆罕穆德夜游登宵聆听真主安拉神启的传说,这也无形中加深了阿克萨清真寺与麦加、麦地那之间的联系,使得耶路撒冷成为了穆斯林心目中的朝圣之地。

  可以说在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离开耶路撒冷的千年里,耶路撒冷的宗教、文化已经都染上了伊斯兰教派的气息。虽然哭墙仍然矗立,但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也在彰显着伊斯兰文明的辉煌。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难以分辨谁才应该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但这个世界始终是凭实力说话,从目前来看,谁拳头硬,那谁就能拥有更多的土地、拥有圣城。

  2、以色列的建国史

  犹太人的优秀不仅在于其精明、努力,更在于其团结。虽然流亡世界各地千年,但犹太人却始终能凭借着犹太教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构建起了一个闭环式的种群文化。

  在之后的许多年里,犹太人虽然没有祖国,但却以一种奇异的生存方式渗入到了其他国家,且一直保持着民族的凝聚力,而这种特质也使得犹太民族能够闻名世界,同时也为犹太复国埋下了伏笔。

  正如前文所说,在犹太人流亡后,阿拉伯人一直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中期,被奥斯曼帝国统治的阿拉伯人因为母国的衰弱,遭受到了来自犹太人的第一波攻击。

  

  当时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强势崛起,而这些国家中的上层阶级就不乏犹太族裔。

  奥斯曼帝国为了缓解自己的财政危机,出台了允许外国人在奥斯曼帝国境内购买土地的声明。

  这引起了欧洲犹太人的普遍关注,一些有远见的犹太商人开始选择购买巴勒斯坦的土地,并向这片土地上移民,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犹太人在欧洲各国拥有了社会地位和巨额财富后开始潜心谋求其复国运动。犹太裔的奥地利记者西奥多·赫茨尔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理论,并联同其他犹太人主持召开了犹太复国者大会,并在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在巴勒斯坦重新建国。

  当时的阿拉伯人掌握着巴勒斯坦地区94%的土地,且人口占比高达三分之二。因此,犹太人提出要在巴勒斯坦建国,听起来像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但资本的冷酷和血腥就体现在资本是没有感情的。手握数不尽的资金,犹太人在欧洲上流社会游刃有余。

  

  此时,正与法国争夺中东,并与德国进行一战的世界头号强国英国向犹太人释放出了善意。

  为了获得犹太财阀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以及获得犹太复国主义领袖哈依姆·魏兹曼手中的火药,英国政府于1917年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正式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

  英国的此番表态大大扫清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的阻力,也为其之后的建国运动做好了铺垫。乘着这股东风,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开始移居巴勒斯坦,这一运动也随着英国真正成为巴勒斯坦的宗主国发展到了顶峰。

  但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犹太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迁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善于经商的犹太人在德国掀起的金融风暴给予了日耳曼民族沉重的打击,也使得犹太人成为了纳粹德国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迫害,其无差别的杀戮一度演化到了“亡国灭种”的程度,几百万犹太人在这场战争中丧生,犹太民族大受打击,却也引发了世界人民对于犹太人的同情。

  

  因此,在二战结束重新划分世界格局时,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复国梦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赞成。

  在超级大国美苏两国的牵头下,“巴以分治”的议案正式通过,犹太人重返耶路撒冷只剩时间问题。

  3、大国博弈下的巴以冲突

  美苏强行在联合国推行的这一议案看似是为了圆犹太人的复国梦,给他们的生命安全多一重保障。但深究来看,不过是大国博弈的手段。而在这个过程中,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但日渐衰落的阿拉伯人却没有说话的权利。

  美苏两国之所以同意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是因为这从某些方面来说符合他们的利益。

  从美国来讲,二战中美国接收了绝大多数的犹太移民,这些富有的犹太人不仅给美国带来了财富、技术,同样也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美国的上流社会之中。

  而这些犹太财团也同当年影响英国一样在利用自己的优势影响着美国的决策。身处美国的犹太人以自己的方式推动着犹太建国的进程。

  

  而对于苏联来说,它更想通过扶持犹太人建国将元气大伤的犹太民族收为己用,将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存在明显不同的犹太民族插入阿拉伯的腹地,以此来撬开阿拉伯世界内浮于表面的和谐,以便介入中东局势,继而左右世界局势。

  所以,在两国的默契下,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宣告成立。联合国将56%的土地划给犹太人的同时也给予了犹太人在这里同阿拉伯国家一较高下的底气。

  但联合国这种枉顾阿拉伯国家利益,极不公平、客观的做法也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不满。因此,在以色列刚成立不久后,许多阿拉伯国家便联合起来发动了第一次中东战争,攻打以色列。

  此时的以色列在应对阿拉伯国家的联合军队时十分吃力,1000万人口的以色列人与上亿的阿拉伯人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但以色列人口虽少,犹太人却不少。

  在战争开打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开始了对以色列的支援活动。最终在美国犹太财团的斡旋下,美国背后操纵联合国通过了为期10天的停火协议,给了以色列喘息之机。

  

  在停火期内,以色列并没有想着与阿拉伯国家谈判讲和,而是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购入枪支弹药和先进武器,最终竟然出乎意料地扭转局面、反败为胜、一战成名,就此在巴勒斯坦地区站稳了脚跟。

  在此之后,巴以之间的矛盾便越来越深。双方时不时地就要爆发小规模的摩擦,隔几年就会有一场战争。以色列有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做后盾,而巴勒斯坦背后则站着整个阿拉伯世界。

  看似势均力敌的较量却每次都以巴勒斯坦的失败告终,这背后折射出的是阿拉伯世界整体的衰落,同样也反映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东、对阿拉伯世界的势在必得。

  以色列没有成为苏联手中的刀,却成为了美国手中的刀。美国靠着以色列在中东地区合纵连横,一方面制造巴以冲突,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穆斯林内部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分裂,使得阿拉伯国家再也不能团结起来,称霸中东。

  事情发展到如今已经演变成了大国博弈,演变成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霸权。而屡败屡战的巴勒斯坦似乎已经失去了翻盘的可能。

  

  有华尔街做后盾,掌握着世界舆论,同时还与美国政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以色列更有底气。

  而如今的巴以战争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地盘之争。

  从表面来看,这是两国之间就居住权、城市归属的争夺,但从深层次来看,这或许是美国又一次大发战争财,又一次通过民族矛盾垄断中东的石油资源,强化其世界霸主的地位的手段。

  而巴以之间频频交火,矛盾得不到根本解决也正是因为这些大国的介入,使得本就混乱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截止到目前,巴以双方已经在各方调停下通过了停火协议,但就在停火当天,却又再次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这也让这纸停火协议成为了一个笑话。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巴以之间的根本矛盾都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战火仍将常年笼罩这座和平之城。就拿此次冲突来说,哈马斯的自杀式袭击让很多人遇难,而以色列的反击也让众多巴勒斯坦人丧生。

  

  事情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分辨出对错。而在宗教、民族、国家矛盾的裹挟下,巴以之间的激烈冲突已经在两国形成了一股浓烈的思潮,不论是国家层面的你来我往,还是私下民众们的极端情绪,这种尖锐的矛盾对立一旦形成就再难消解,只会愈演愈烈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在后疫情时代,世界各地的局势只会越来越发复杂多变,而在一场场权力交锋背后,可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可能是孩子失去了父母,可能是父母失去了孩子。人类的苦难在战争中毕露无遗,而作为人类的一份子,我们却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