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剑雨》?
一直认为《剑雨》是部好片,当然如果挑刺我自己都能挑出二三十个,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杨紫琼的选角问题,她,太老了......可是这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裹着武侠外衣的爱情故事,比那些动辄投资几亿的狗血特效CG看着带劲多了,尤其是戴立忍饰演的彩戏师连绳,我心中的大爱!
强敌环伺之下,张人凤独坐磨刀那段,是近年来我见过最具武侠意境的一幕。
【下文写于2010年09月28号。完全是因为我很喜欢《剑雨》这部电影,偶尔看到了这个问题,就把当年发在豆瓣的影评搬过来再发一遍。下文写的有些笼统,因为发表时电影还没公映,不能剧透,所以没有涉及到具体剧情和细节。】
作为一部同时是“吴宇森作品”和“苏照彬电影”的影片,如果我们不去理会影片背后的那些江湖纠葛,单就《剑雨》这部电影而言,它可以说是继《卧虎藏龙》之后最好的中国武侠片。就故事层面而言,《剑雨》可以说是一部古装武侠版的《变脸》,因此影片最后字幕中标注的“吴宇森作品”也还算是师出有名。但从影片整体风格来看,作为《诡丝》的导演和《双瞳》的编剧,导演苏照彬在《剑雨》中仍然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烙印,《剑雨》仍然是一部名正言顺的“苏照彬电影”。作为一部武侠电影,《剑雨》不但在传统的动作场面上保持了高水准,而且在剧作结构和人物塑造方面,为中国武侠片的叙事变革创出了一条新路。作为一个几乎和中国电影同步发展起来的影片类型,武侠片对于华语电影的重要性,就如同西部片对于美国电影一样。如果说中国电影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影神话,那么武侠片就是当仁不让的类型。中国武侠片从最早的剑仙片开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通过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的互动,很早就已经建立了一套基本叙事规则,其中的主要元素就是江湖、夺宝、争霸、复仇、奇情。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香港电影的重要种类之一,武侠片在叙事方式上就已经达到了顶峰。如《金燕子》、《侠女》、《独臂刀》等武侠经典所开创的故事模式,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都没有发生什么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的武侠电影一直在叙事结构上有一种先天缺陷,就是剧情线索和动作场面在电影叙事过程中相互脱节,不能互为助力。大部分武侠电影的剧情,都会在发展到动作场面时陷入停顿,等待对阵双方完成打斗场面后,影片剧情再继续发展。除了少量里程碑式的武侠电影作品外,作为商业类型片的武侠电影一直过于依赖贩卖视觉奇观,因此武侠片的动作场面一直在不断革新,但在故事层面的进步却微乎其微。即使在中国武侠片的两种亚类型(拳脚武侠和枪炮武侠)中,这种过于依赖视觉奇观性的动作场面而忽视电影故事本身的剧情张力的倾向也一直存在。但是由于此类影片在市场上一直受到观众的欢迎,因此武侠电影在叙事结构上的革新也一直缺乏动力。国内电影评论曾经有一段时间流行将武侠片和动作片中的场景分为“文戏”和“武戏”两种,其实就是这种剧情和动作脱节所导致的观众趣味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01年由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确实是对中国武侠片的一次革命性改进。作为一部融合了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和中国武侠片传统元素的影片,《卧虎藏龙》一片中所有的动作场面,都直接参与了人物塑造和剧情推进。虽然由于时代所限,片中仍然留有传统武侠片所带来的固有痕迹,但就整体风格而言,《卧虎藏龙》确实是对中国武侠片进行了一次断代性质的革新。中国武侠片的上一次创新浪潮,就是以1992年徐克导演的《新龙门客栈》为首的新武侠电影。但新武侠电影对于传统武侠片的贡献,更多的在于动作的创新而非叙事模式的革新,影片剧情和动作场面在电影叙事过程中脱节的问题,并没有在这一次的武侠片创新浪潮中得到根本性解决。而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如果究其本质,其实在故事类型上已经和传统概念上的武侠片相去甚远。但正是这种远离,造就了本片在武侠片叙事类型上的一次突破。伴随《卧虎藏龙》的票房成功和奥斯卡奖的认可,中国电影也掀起了一股武侠片风潮。但是从2001年的《英雄》开始,到2006年的《夜宴》结束,在诸多作品中,没有哪部武侠电影真正能够对武侠片在叙事结构和手法上做出实质性的创新。而在《剑雨》这部武侠片中,人物性格、剧情张力以及动作场景三者的结合,可以说是近些年来中国武侠片中做最平衡的。即使没有片中那些古装侠客的刀剑格斗场景,这部电影凭借紧凑的剧情张力,仍然能够吸引观众去关注影片中的人物命运,并被片中人物所营造出的情感氛围所打动。作为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称为“古装武侠版《变脸》”的故事,《剑雨》通过一个结构复杂但线索明晰的故事,结合中国传统武侠电影的叙事规则,融合了经典好莱坞叙事类型,完成了一次中国武侠电影的继承和创新。作为一部武侠类型片,《剑雨》的故事对江湖、夺宝、争霸、复仇、奇情等所有武侠片的典型元素都有涉足。而这一点对于中国武侠片来说,其实也算是一个创新。江湖争霸、群雄夺宝,以及江湖儿女的恩怨情仇,三条故事线同步推进的同时,主次分明,营造出了紧凑的故事节奏,整个故事忙而不乱,所有人物的情感动机和故事动力都明确清晰,观众在跟随银幕上的故事推进的同时,还能深入到电影角色内心的情感世界,可以说已经超越了观众对于一部武侠类型片的期望,满足了另一部分观众对于一部好电影的渴望:在一个浪漫离奇的银幕故事中,触摸到了自己内心的世界。
感觉这话很丢人但还是要说。。。剑雨里的豆皮是我在电影里见过最诱人的食物!没有之一!
以下内容摘选自微信公众号:温暖的理智。正在更新《剑雨》深度影评系列,全文请自行去公众号阅读。作者已同意搬来此处。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Mjg2MDc1Nw==&mid=2247485296&idx=1&sn=1d8d0355586da3fc46b5807e6844ceeb&chksm=fccb374acbbcbe5ce6587d3595ec4d8690515b15fae1f7bafb94d36c240e12acb80fc9ad3a36&token=1149478751&lang=zh_CN#rd故事时间
影片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时间节点都以非常隐蔽的方式进行了交代。
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明初。
线索1:曾静墓碑标注的时间是大明洪武十八年,洪武是明太祖的年号。
线索2:曹锋工作的地点查言司,是于明初短期存在过的机构。
线索3:由片头字幕推算,梁武帝时期(502年-549年)向后推800年,与明太祖时期(1368年-1398年)基本吻合。
故事地点
明朝的京城是南京。细雨、张人凤、黑石的故事都在南京展开,并非偶然。
张人凤的父亲是首辅,所以张家必在京城。转轮王的另一个身份是太监,他的居所也必在京城。
张人凤成为江阿生后,要报杀父之仇,跟踪线索重回南京。
而细雨之所以选择住在南京,是因为陆竹。陆竹死前让细雨将遗体交到南京的云何寺。没有任何亲人的细雨,留在南京,是保有她和陆竹的交集——云何寺与见痴师父。
云何寺在南京城外 陆竹死前明确交代了云何寺位于南京,而张人凤在与转轮王约战时进一步明确了云何寺在南京城外。
李鬼手的小船在南京郊区 无论是受伤的张人凤还是受重伤的细雨,都被送到了李鬼手的船上救治,这说明小船离城区很近,当不会远过南京郊区。
隐藏剧情及细节解析
隐藏剧情1:细雨计划好在拿到遗体后离开黑石。
细雨带走的八十万两当是黑石的财产(很可能是细雨替黑石挣得的),若属自己日常所存,黑石不会知道具体数目。所以细雨当时已计划好拿到遗体后,带着银两离开黑石,具体动机后续篇章中会分析。
隐藏细节2:夜袭张家发生在洪武十五年。
片头字幕写明夜袭张家是壬戌年,在明初最接近洪武十八年的壬戌年是洪武十五年。
隐藏细节3:陆竹出现在南京的原因。
陆竹之前是在少林修行,与细雨初见时还背着包袱,加上张口第一句说的“还是来晚了”,可见陆竹是有目的的远道而来,绝非偶遇。
罗摩是得道高僧,遗体在江湖上又引得杀戮一片,所以陆竹作为佛门弟子(还未剃度)若能找到遗体并悄悄安置,当是两全其美的一桩善事。陆竹死前对如何处置遗体也做了交代。所以陆竹当是知道了黑石要前往张家抢夺遗体的消息,所以匆匆赶来想要拿到遗体阻止杀戮。
而陆竹为遗体而来,也为他缠住细雨三个月以冠冕堂皇的外在理由。
隐藏细节4:细雨行踪的内在逻辑
细雨和陆竹打斗中,破庙的空中可见雪花飘落,二人前往了北方。后来细雨让江阿生独自逃走时,也是要往北走。
黑石作为最神秘的杀人组织,在通缉细雨之时,肥油陈提到了黑石一个据点在洛阳大名明府通合钱庄,而后续追查罗摩遗体时,也提到了“来自河南的飞马传书”。
也就是说河南(至少洛阳附近)是黑石势力范围。所以,细雨和陆竹向北的路线避开了黑石的势力范围,固有行踪中的“自陕”。
陆竹死后,细雨要受托去云何寺,被黑石发现了行踪。从路线看,徽州离南京很近,细雨是从陕西一路是奔着南京方向去的。
隐藏细节5:陆竹要细雨把遗体送往云何寺的原因。
住在少林27年的陆竹之所以没有要把遗体送回少林,而选择了云何寺,因为云何寺乃一简陋小寺,无人注意,避开了锋芒也避开了黑石的势力范围(陆竹并不知道转轮王住在京城)。
隐藏剧情6:江阿生藏剑
这个镜头交代的非常隐蔽。江阿生在修整地面(曾静身份曝光前的唯一一次)后与曾静有段简短对话(买米),下一个场景就是陈记油坊,肥油陈已死。
江阿生在半年内杀四人,平均一个多月出手一次,若他一直将剑藏在地下,总要修整地面比较容易引起曾静怀疑,所以他当是杀完肥油陈后出于某种原因决定将剑先藏在地下,短时间内无行动计划。
隐藏细节7:曾静二人遇上劫匪有偶然也有必然。
曾静和江阿生存钱的钱庄是张大鲸的通宝钱庄,之前江湖上已有消息张大鲸可能有遗体。而劫匪匪首则是在黑石下追杀令时提出罗摩遗体归属问题的蓝袍络腮胡,早就铺垫了他对于遗体的关注度非常高,所以在得到消息后会去钱庄找遗体。
隐藏剧情8:雷彬杀了蔡大娘
从蔡大娘铺位前散落的食物,趴在铺位上身影的衣服颜色、周围人驻足这些细节上判断,雷彬应当是当街出手杀了蔡大娘,为的是通过曾静在意外事件下的反应确认其细雨的身份,试探成功。这也是为什么细雨与雷彬相见后,细雨要追着雷彬的原因。
隐藏细节9:转轮王答应放过曾静夫妇的原因
根据后来转轮王对叶绽青的叮嘱来看,转轮王根本没打算守约,至少他不会放过江阿生(因为他知道叶绽青一定打不过细雨)。
至于细雨是杀是留,他藏了四招避水剑招,武功更胜一筹,主动权都在他手里(我倾向于他会选择杀了细雨)。所以,当细雨提出要拿遗体换自己和丈夫二人之时,转轮王比较轻松的就答应了。
隐藏剧情10:曹锋没有从紫禁城退休的原因。
曹锋到了年龄本可出宫却被“上面”留在了宫里,因为黑石并非简单的江湖帮派。
“黑石乃朝廷黑暗之基石,官员任命要通过黑石”,这句话点明了黑石的政治属性。
不仅如此,原本是受害者首辅张海端的住处,后来变成了凶手转轮王的住处。以转轮王在宫中的太监职位来看,是不可能住在这样一个“豪宅”里的,这个宅子后来的主人应该就是他背后的政治势力(冯国公?)。这是一个鸠占鹊巢寓意非常明显的设计。
黑石应当是朝廷中某股势力的江湖力量,夜袭张家,抢遗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极有可能是因为政治斗争前去灭门。所以曹锋本人是黑石帮主,亦是棋子,背后的政治力量自然不能让他自由地离开紫禁城。
而且,在片头水墨动画片里,黑石4人的背后,有着使用同样兵器的千军万马,政治属性的暗示非常明显。
隐藏剧情11:张人凤的复仇进展。
张人凤应当在细雨被重伤前就已经探知了转轮王的真实身份,所以才能在细雨被重伤第二天就准确的找到了转轮王和所藏的遗体。之前没有动手,一来是杀了肥油陈后因为某种原因暂停了行动;二来知道自己可能不是转轮王的对手,此时去迎战也明白是凶多吉少,所以还交代了李鬼手要对细雨隐瞒自己的身份。
隐藏细节12:细雨得知张人凤的心脏在右胸。
不论李鬼手是否告诉细雨,细雨都早已得知了张人凤心脏在左侧的秘密。因为她曾多次趴在将江阿生身上听过心跳,自知君心在右。况且,她曾刺过张人凤左胸,既知其未死,这一细节便可更加确定。
微信公众号:温暖的理智(首更)
微 博:温暖的理智2019(稍后更新,可评论)
爱生即境,难解我心——《剑雨》观后
===================================
《剑雨》要表达的,不是江湖之中的风刀剑雨,而是说自困,是说“监狱”。
剑雨者,监狱也。
这非是一座普通的监狱,从影片开头序曲中的“罗摩遗体”四个字开始,就说明了这座监狱是一座困住人心的监狱,可以说是心魔之狱。因而《剑雨》中人,都是狱中人,都是受困者,都在求解脱。由此可以看看这本电影的别样意境。
都说是江湖困住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往浅了说是人情世故,入其深处是命运对人的困锁。但《剑雨》表达出来的困境,则是人自己困住了自己。从来不是什么江湖,也不是什么人情,甚至不是命运。从武侠片的类型来说,这是进入了一种新的探索角度,武侠电影也可以走入人性和存在的探讨。一如电影《僵尸》,展现的不是僵尸鬼怪,而是探讨执念!
人情可断,命运可降,但是要躲过自己,该向何处?
故事的前情是从罗摩的故事开始,但分明就是达摩故事的变相。一切是从一个故事开始,生动具象,吸引人心。一个超越平凡的故事,一个超越平凡的人留下一具遗体开始,留给后人一个超越平凡的可能。当旧事已成之际,便是开始新事之时。称霸江湖也好,满足愿望也罢,与其说引动了众人的向往,不如说开启了众人的妄念。
妄字奇妙,亡女也。古时以“女”通“汝”,亡汝就是代表丧失了自我。分明是自我的追求,却因为这种追求而丧失了自我,本末倒置,如入迷途,最是吊诡,方称为妄。其中的颠倒,就如罗摩之名一样,本是从“摩罗”二字,颠倒而来。
摩罗,是魔的意思。佛祖成道之前,有魔来扰,这个魔的名字就是摩罗,即为波旬。据说此魔能够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破坏胜事。为了阻挠佛祖成道,派遣了三个女儿来实施诱惑,这三个女儿分别叫做爱欲、爱念和爱乐。
一切的妄念,来自于有求;一切的有求,来源不出一个爱字。但世人的追求往往并不是爱,而是一个自认为的爱的实现形式。于是,在不经意之间,我们自以为在爱之中,却早已落入诸欲、执念、求乐而不自知。这就是为什么分明是自我的追求,却会因为这种追求而丧失自我的根本。
因爱生诸欲,由爱成执念,以爱求其乐!
从影片的设定来看,黑石组织的结构就表达了这样的寓意。说黑石是黑暗的基石,但世上真正的黑暗是什么,是无常、是轮回,是永无出期不得解脱的困局!所谓黑暗的基石,也就是轮回的基石!
一个转轮王,带领着三大手下,细雨、彩戏师连绳和雷彬,其实就是象征摩罗和他的三个女儿。转轮的意思是轮转不休、轮回不止,沉溺其中受苦,始终被困其中,如在监狱,无法解脱。细雨等三人,皆受困于转轮王而无法解脱。那转轮王之无法解脱是为何呢?恰恰就是因为三个手下象征的寓意,关键就在细雨等三人的名字之中暗藏!
细雨、彩戏师连绳和雷彬,三人的名字不是随意取来,寓意深沉。
如雷彬,谐音“累病”,连累之病,因爱家人而生挂碍,执念为行,所以受病。
雷彬显然很爱妻子和孩子,呵护家庭,却也受到家人的牵累,呈现出一种痴相。正如他对泡不烂的面条的研究和追求,月夜之下上屋顶阴干面条,如此受累,是为了面条可以泡不烂。面条为何要久泡不烂呢?即便实现了,又有什么用呢?面条熟了,吃了就是,为何要一直在汤水里泡着呢?如此无用的功用,岂不是荒谬?
这是痴中执念。所谓执念,就是无理性、无目的,自己也不知为了什么,却一定要去做,一定要完成。人受到执念所累,就会奔波不休,难得喘息,却又偏离事实,一无所成,空忙一场。
如连绳,谐音“怜生”,他爱怜己命,因此贪求生欲。
连绳则是个彩戏师,一身如幻,解开衣服身上都是旧日伤痕,所以尤爱其生。他有神仙索的绝技,如其连绳之名,能够联系真幻之间。但是这神仙索本不过是一种古彩戏法,既是障眼法,焉能当真,并非真能上天,更不要说成为自己最后的一线生机了!到最后人如其名,生死所系,只是区区一绳而已。一线生机,既仗之以生,又因其而死。这根绳子,就是他的怜生之念,因怜生而生,也因怜生而死。
两个人,可以说一个爱念执著,为雷彬;一个爱欲求生,为连绳。作为黑石组织的首领,转轮王就是由此去控制他们的,不必有别的方法,就是利用他们自己的弱点。二人虽然都有反叛之心,却始终无法摆脱。
爱欲、爱念和爱乐,说是三者,其实名三实一。这三种是导致轮回的原因,既从爱而出,那么往往就是有其一,就有其三。
即从雷彬和连绳来说,爱念的同时也有爱欲,爱欲的其中也含爱念。雷彬难道没有生之欲吗,连绳对于戏法的执著,不也是一种痴念吗!
此外,正如摩罗和他女儿所象征含义,之所以是女儿,是意味着从其所出也。也就是摩罗本身,就会包含着爱欲、爱念和爱乐三重。因为是他自己的所有,所以才能以此攻击佛祖。
转轮王也是如此,其所以能控制雷彬和连绳,正因为他自己也存在爱欲和爱念,所以轮回不休。生欲和执念,都是从爱而出。一个人求生有什么错呢?一个人执著坚持,又有什么错呢?根源都是来自爱啊!
但,求生和执著并非爱本身啊!
剩下一个细雨,表达的是爱乐也。因有所爱,所以求乐。
人生充满了诸多苦处,而人则是厌苦求乐的。因有深爱,所以求乐,是最自然不过的。如情侣之间,有爱还是不足,要于日常生活之中得乐,因对方而得乐,换了其他人则不乐。如果不得乐,甚至会反伤两人之爱,损及根本。
《剑雨》故事,罗摩遗体只是个引子,真正的开始应该是细雨的叛逃。
在张海端的府内抢夺了罗摩遗体,细雨突然选择了叛逃,剧情却始终并未直接交代为什么。和传统武侠电影桥段不同,细雨的叛逃不是有什么外因,既不是良心觉醒,也不是与爱人私奔,显得突兀离奇。但影片用了一个较为高明的方式陈述了一切,用了一个人,那就是叶绽青。
看叶绽青是如何与转轮王互动的,就知道当初的细雨也是如出一辙。无论是亲手教的一套辟水剑法,或者是男女之私的纠葛,显然细雨是早知道了转轮王一切真实的人。正因如此,她离开的原因就变得不言而喻了。简单而言,如叶绽青说的,其他人是不行,但转轮王却是“没有”!
在一个可能已经产生了爱的对象面前,却发现一切只是荒诞,竟永不能得乐!那么继续跟随转轮王身边,只能是苦,因苦而生厌,所以生出离之心。
既有所爱,必然求乐!
介绍一个角色的过去,不是以其自身,而是用另一个人。这不是追求表达新颖,而是表示在转轮王身边,没有真情互动,不会因人而异,永是一种不变的处境,再换一个人,也是一样。
细雨的名字是什么寓意?
转轮王下三人,之所以单独提出细雨,是这个名字颇为复杂。既为“系狱”,表示在转轮王身边,如同囚禁于狱;也是“细语”,有着自身的诉求,却是细语,无人听闻;也为“惜遇” ,代表在选择之后,如何面对自己的境遇,如遇见陆竹、遇见江阿生,当如何珍惜之!
还有一层则就是“细雨”,人名为雨,却练习一套辟水剑法。既身为雨,如何能够避开水呢?既为人,如何避开人世命运;既然是这样的自己,又如何能够避开自己?既然有了爱,又如何能够避开爱!有了所爱,却不能得乐,这才是苦处啊!
从剧情现实来看,也是细雨受到被自己杀死的埋伏者的临死一语惊醒,虽然武功高强,但问题是你在江湖路上,如何能够全身而退呢?既然是细雨,怎么能够辟水呢?岂不是自相矛盾么?手中的辟水剑法,看起来是在保护自己,其实不正是连累自己的真正帮凶吗?
于是细雨成为了曾静!
曾静者,曾经也。
曾经,就是过去。虽然已经成为曾静,但其实现在的一切,仍然是曾经。眼前的一切样子,不过是曾经的一个结果,是心还在过去,始终没有进入现在。不过是一次改头换面,并非是脱胎换骨,本质上是什么还是什么。心中的自己,并未顿悟升华而改变,只是悄悄掩饰躲藏了起来!
真需要改变的,不是面目;改头换面,只是为了躲避过去!
但这一次改头换面,是人改变的开始,也是允许人有了一个改变的时间和可能。这一切的可能的外在,是因为李鬼手。
鬼手二字,说的是医术高明,如同神鬼;更重要的是说,是推动人命运的改变的鬼手。鬼手就是暗手,只是变化于暗,不能昭示于人。只是变化在表相,没有顿悟在内心,那就只是鬼手,而不是神工!
真正驱动曾静放下曾经的,是另外两个男人,一个是和尚陆竹,一个是江阿生。
陆竹是个有意思的名字,所谓陆竹者,露珠也!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金刚六如,露珠是其中之一,此六如表人生有为之法。梦以喻其不真,幻以言其无实,泡以示其易碎,影以揭其非主,电以表其速逝,至于露珠则是明其危脆。
人生就如露珠一般,处于极为危险的处境,太阳一出露珠就要消失,其易灭也如此。当细雨遇见陆竹,其实是一种对于自身的返照。所谓一场细雨,其实质不过是一滴又一滴的露珠罢了。看似绵绵,其实和露珠一样,太阳一出,就立即蒸发消失不见了。
陆竹和尚带给细雨的是一个禅机!
这个禅机,就是见痴和尚口中说的,死者乃为生者开眼。天地之间,万物的离散就是死去,这无常的一切,正是为生者揭示一切事物的真相。光阴易逝,人命速朽,若不早及早领悟,岂不是糊涂,永入轮回而没有出离的一日吗?
陆竹纠缠了细雨三个月,不杀不放不离不弃,无疑是一种情,已经产生了爱。但是陆竹的情不是占有,而是点化,不是私欲,不是因爱求乐,而是一种成全。所谓令其了悟能断,离了这条道,其实就是离开这条轮回之道。
这是哪条道?就是转轮王的那条无法解脱的苦道,轮回不休之道,也是无爱妄求之道。但看
细雨对陆竹的用情,你若在哪里出家,我就杀光了那里的和尚。这是爱一个人吗?不是的,这是占有。
何为占有?占有仍然是从爱出发,但却不是爱,只是占有。可以说是渴望爱,想要获得爱,希冀保存爱,但不是爱!
我爱,所以要属于我,这就是妄,因求爱反离爱。
细看陆竹的爱,就是成全。爱你,是为了让你能在爱之中,而不是属于我。即便真的属于,也需要你是在爱之中,而不是眼下如此。一般人看这陆竹会无法理解,是不是装过头了,一个女孩子都举着剑要杀人也要和你在一起了,你却在装什么?
但陆竹恰恰是爱细雨的,这三个月的纠缠,不为别的,就是爱。只是爱一个人,却明明知道对方尚未真的爱自己,只是被感动而生出亲近和占有心,你会如何呢?一个女人要和你在一起了,就是爱你了吗?爱一个人,是为了对方爱自己,而不只是表面的在一起啊!
反过来问一句,你愿意和一个不爱你、不懂爱你的人在一起吗?
大部分人求得是在一起的得到,所以不介意对方是否是爱,所以迷乱颠倒,丧失自我,是为妄念所左右!
细雨的问题是什么,拥有爱的渴望,但是她不会爱。一个不会爱而追求爱你的人,假如你接受了,是欺骗自己呢,还是欺骗对方呢?假如真的如此了,陆竹就不是高僧,而是装成高僧诱拐女杀手的神棍了!
在普通的人,尚且无法和知道对方不爱自己的人在一起,何况智慧如陆竹。一个女杀手,渴望爱,却不懂如何是爱,只知道接近和以杀强占,这才是问题所在,这才是转轮王带来的问题,不是人身的限制,而是人心的限制!
让一颗心不懂爱,而只求快乐!
影片是有隐喻的,这隐喻是为了呵护观感而处理的暗场,却也阻碍了我们直接理解细雨。我们看见叶绽青,会觉得是一个荡妇,但是不要忘记了她其实就是开始的细雨。后来叶绽青之离开转轮王,是因为知道在转轮王那里永远得不到自己需要的快乐。细雨和叶绽青一样,也是渴望快乐的。
假如她不离开转轮王,结局就如叶绽青一样,会被活埋!
为什么转轮王不是直接杀了叶绽青,而是活埋了她。这不是简单情节,只是为了突出转轮王的凶悍,而是隐喻。隐喻在转轮王身边的生活,就是一种活埋。将自己活活埋在一个无法得到快乐的处境之中。所谓活埋,就是憋死!就好比现代社会之中,有一种可怜的处境,叫做同妻。
叶绽青的名字有趣,谐音“也沾情”,这一个也字,就表出了当初细雨的处境;这一个沾字,就是求快乐。其快乐的追求,也沾其情,但不是情本身,本质在追求快乐!所以叶绽青被问,是不是什么男人都可以!
转轮王和手下三人,就是天魔波旬、也就是摩罗,和其三个女儿的象征。爱欲、爱念和爱乐,三者本为一体,因此细雨爱乐,是离开于爱,追求快乐,这才是她的心魔之狱。
什么是追求快乐?
很多人说我在追求爱,其实不是的,只是在追求快乐。两个人在一起不快乐,就会吵架和分手,这就是追求快乐。爱是可以容忍不快乐,转化不快乐的,不会稍触即溃。
爱乐所以厌苦,比如叶绽青一发觉转轮王是太监,立即就逃走了,之前的亲密欲态全然消失。她立即感觉到了苦涩,所以逃走。对比剧情,就会知道,当初细雨的叛逃,也应该是如出一辙!
陆竹和转轮王,其实是一种对称和对比的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陆竹就是转轮王,因为陆竹是和尚,也无法让细雨获得快乐。细雨剑指陆竹就是在此,只是撩却不上道,岂非让人着急恨极。但陆竹又不是转轮王,因为陆竹毕竟是真的男人,是可以做到却不去做到。电影更为细腻的表达是,陆竹是个未曾剃度的和尚。
什么是未曾剃度的和尚?意思就是说,他还可以不遵守戒律。明明可以还俗不守戒律,但是陆竹却没有和细雨成为露水姻缘,为何呢?因为他是真的爱细雨,不是只求露水。
他是陆竹,是真的智慧高僧,早知露珠危脆,带给细雨的也是这个智慧之眼。所以陆竹终究不是转轮王。他给了细雨一个禅机,是为了让她离开心魔之狱。
可以得到,却不得到,因为对方所给的,不是我想要的,因此拒绝,是为爱。今天的人狡诈,觉得时光短促,要及时行乐,不想过后就悔,所以不管得到的是什么,就先得到,哪怕对方所给的,不是真的想要的。此为黑暗的基石!
此等人,难解陆竹!
另一个男人,是江阿生。这个名字真是平平无奇,一点儿也不像是男主的名字。但是这个名字也藏有寓意,所谓江阿生,是于江而后有生的意思。
此前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问的是“如何才能让一滴水不干涸”?
回答是,将之放入江海。
陆竹只能给细雨一个禅机,让她看见自己露珠的本质,不过是一滴水,风吹日出,瞬间就蒸发消灭了。如何才能不干涸呢?
这就需要江阿生。这一滴水只有到了江水之中,才能得生得活。
当埋藏过去,化为曾静的细雨来到江阿生面前的时候,江阿生其实却也是当初的张人凤埋藏过去,在此等候。这不是如电影后面江阿生说的,是早已开始一场阴谋,其实那时候说的都是气话,是得知真相后的难以面对,是逼对方离开自己,不爱自己。因为什么呢?因为自己离不开对方,放不下、不舍得,只能逼对方离开啊!
曾静遇见江阿生,其实是禅机的展开。这个禅机是什么呢?
当陆竹说禅机已到,其实是不是别的,恰恰是自己的死,以唤醒细雨,真爱不在占有和得到,当爱开始,不求而得,一切已然自足。一切所爱,不是因求而得,而是自然而得。求是出手的利剑,只能让刺死你所爱的,而不会得到。
放下辟水剑的意思,就在这里。
不要用剑去爱,那会刺死对方,而是用爱去爱。一串佛珠挂在辟水剑上,却被锋利的剑挑断,散落满地,细雨由此而领悟。珠串是在轮回圈内,断线落珠,化一为万,是化珠为雨。以后的禅机,就是从一场场落雨之中而来。
一滴水终究会干涸,进入江海,不是说就看不见蒸发了,而是说是从一滴水融入千万水。是将一个自己,化为万千的自己。爱也是如此,不是把对方变成自己,这将是一场杀戮的占有;而是与对方融合在一起,彼此成为一体。
细雨要入江。
这一个禅机,表现在了江阿生和曾静,就是随着一场场风雨而来的联系。剧情如此安排,道理也如此娓娓。
是什么将一滴滴的水送入江海,是风雨。
影片这一段表现的浪漫而轻快,随着一场一场的风雨,彼此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地的缩短。江阿生每一次都在下雨的时候现身,也是表现出了这一点。对于曾静来说,她其实就是细雨,当一阵风雨来,其实就是禅机到来。
风雨所至,是曾静化为细雨,也是人回归到了心动的爱意本初。不是为了别的,也没有其他的目的,欢喜之心就如此跳跃在自己的身躯之中、胸腔之内。
在云何寺,当曾静问“人生可以重新来过吗?”她之所以问这句话,是因为她对江阿生动了心,却放不下过去。这过去里不只是包含自己的过去,更包含着陆竹。假如当时爱上陆竹是真,那么此时爱上江阿生又算什么?
爱,是可以见一个爱一个的吗?如此,还是爱吗?她害怕自己仍然在求快乐,辜负了陆竹的点化。既然爱可不求,那么何必在一起呢?这才是曾静要问的。
这也是曾静之所以叫曾静,是因为她想记住过去,活在过去。当然不是作为细雨的过去,而是爱着陆竹的过去。也是她在开始拒绝江阿生的原因,因为她心里有陆竹。
但是她又无法否认自己爱上江阿生,在心底她觉得这是一种背叛。自己仍然还在追求快乐吗?
所以见痴和尚有这样的一句话“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来已成现在,现在已成过去,随心而去,看,能得否!”
所谓三心不可得,意思就是人的心始终都是随着变化的事情而改变,都由所遭遇的感受而变化。要说过去的感受是我的心,那么现在的境遇算什么,未来的又算什么?因此,不管执著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不可得的。
无论一个人的主观意愿如何,哪怕过去曾发生很强的悲伤,但是到了现在仍旧是会笑的,因为过去心终究过去。强调自己一定要守住过去,其实只是一种妄想执著,反而会丧失自己!
爱陆竹,但是陆竹已成过去,执著过去,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所以见痴和尚说,未来已成现在,对于过去而言,总被将来代替。假如陆竹活着,那就没有什么未来。而陆竹成为了过去,这个江阿生就是从未来而来,从下一个变成了眼前的一个。
而现在已成过去,则是说曾静分明已经成为曾静,却还要因此执著和计较自己的过去,和陆竹相处的那个自己。岂不是让现在成为过去吗?假如是这样,岂不是要从和陆竹在一起的细雨,退回到和转轮王在一起的细雨吗?
所以最终的答案只能是,不要执著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分别,但随心而去,看能否得到。此时是无求而得,真实自然,只是做好了自己,也未辜负禅机!
这就是见痴和尚的点化。当一个人只为过去而活,那么曾静就是细雨;当一个人只为现在而活,那么细雨就是曾静;当一个人只为未来而活,那么曾静就只是曾静。当一个人随心而去,此时她不是任何人,也不需要是任何人,只是一个拥抱爱的人!
这才是真正的滴水入江,永不干涸!
唯心解脱,是真解脱;因心解脱,无求解脱。
假如只是到此,那么影片也就可以结束了,指明道路,接受了江阿生,曾静也从此过上了平凡而又平静的日子。
心至于此,似不在监狱之中,摆脱魔障,生命也不成困局了。
但人生往往如此,所有的一切内心,终将要面对考验,以求明诚实。当你想要舍弃过去的时候,过去就会萦绕而来,当你想要守住现在的时候,现实的一切忽然不再安稳,当你想要获得未来的时候,未来似乎永不再来。
所有的内心,终将接受考验。此刻已经领悟的,如何应对变化而不变色;此刻已经得到的,如何应对变化而不动摇。
万事既然有了开始,必然会有一个相应的结束,这是无法逃离的。也就是说,所有的过去都会造成现在,所有的现在都将欢呼迎接未来,这不是别的,就是最简单的因果。曾经所有的一切,都将席卷而来,冲击现在,破碎你想要的未来。
人生的无常就在于此,你想要得到你想要的现在和未来,但是就要看过去。过去无法修改以适应现在和未来,就要现在的行,如何才能够抵挡过去的冲击,未来的憧憬,不离于爱!
曾静的问题,就在过去始终不曾解决。只要她叫曾静,就代表她有曾经。过去以一种最难以想象的方式,不请自来,似乎是一种别样的弯道超车,突然就在前方等待!
我们在这里终于又不得不解释到一个伏笔。江阿生出场的身份,是一个送信人,以此活口。这一个设定,居然和转轮王真实生活之中的身份,是完全一致的。转轮王真名叫做曹锋,是皇宫之中的一名九品太监,表面上也是靠送信而活的!
陆竹和转轮王有共通之处,江阿生和转轮王也有共通之处,既然如此,就可明白这不是什么巧合,就是影片设置的一个表达。这个共通之处意味着什么?影片要表达什么?
很简单,这是考验!
细雨代表的是爱乐,求得快乐!陆竹是和尚,和转轮王一样,不能让他得乐,而江阿生是正常人,是可以让细雨得乐的。如何判断细雨是真的爱上了江阿生,学会了爱,进入了爱,而不只是爱乐呢?
考验由此而来,考验也由过去而来!
爱,总要实现的是超越,比如超越仇恨。不是说所有的爱都要由仇恨的超越来证明,但是在细雨的身上,就有和江阿生的灭门之仇。相反从某个角度来说,转轮王是给细雨一种新生的恩赐和培养,如同转轮王救出叶绽青。一者为恩,一者乃仇,如何跨越这心上的千山万水,而实现真正的爱的获得,又是心上另一重的枷锁,一间迈不出的监狱啊!
哪怕心念已改,容颜已变,但是身上所背负的因果却没有消失,所以这监狱还是跨不出去。说放下恩仇,何止那么简单呢?
当彩戏师连绳提议雷彬和细雨一起对抗转轮王,得钱的得钱,得自由的得自由,过小日子的过小日子,但雷彬是观望者,而细雨是拒绝者。为什么呢?很简单,细雨惦念的是转轮王对自己的恩,所以不能背叛针对,以此偿恩。
毕竟求乐从爱出,不能从快乐之不得而忘记爱!
那么自己尝试放下,我的心已经解脱,走向一条释然的道路,但是因果随身,岂容人逃避呢?所以江阿生就会变回张人凤。江阿生也好,张人凤也好,都是人,区别何在呢?从本质上来说,不是容颜,也不是身份,而是身上的因果不同。
江阿生身上的因果和张人凤身上的因果是不同的,由此和细雨的联系就会不同,一个是老婆,一个是杀父仇人。当两者合在一起,人心的困索才会产生。世上真正的监狱是什么,不是恩仇,也不是伦理,更不是命运,而是因果!
命运之中因果流转,两者混无缝隙,但是又截然不同,又有多少人可以参透。譬如转轮王真实的身份是个九品太监曹锋,真的是莫大的“嘲讽”!暗中王者,与现实之中的卑微低贱,重点不是努力改变了什么,而是这种努力搅动起来使自己背负的因果,会让命运有怎样的荒唐一笑!
这个角度,从细雨而言,就是过去的因,现在的果,极度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可以称之为参差不齐,两端都不对应,自然是错。但是有趣的是,不管是江阿生,还是张人凤,所惯用的兵器,恰恰叫做参差剑!
惯以参差,以应因果,所以张人凤可以接受细雨!也可以超脱命运和因果。
但细雨呢,她要面对的因果复杂而简单,其实就是如何面对转轮王和江阿生。她之于张人凤,是张人凤如何面对的问题,张人凤如何接受的问题。而她之于转轮王,是她如何面对的问题,如何摆脱转轮王。因为转轮王于她,其实是个施恩者。
细雨之摆脱转轮王,是根据陆竹的点化。陆竹的四招剑法,叫做“藏拙于巧、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这不只是剑法,也是面对转轮王这种“恩人”。
所谓藏拙于巧,不是藏巧于拙,世人皆逞巧,希望找个办法解决问题,但谁能于巧之中藏拙呢?也就是一切的巧妙的办法,比如改换容颜就是一种巧妙,但不能离开真心。真心笃定,所以往往笨拙。但离真心,百般机巧又有何用呢?
用晦而明也是如此,人的面目可晦暗,人的行为可掩藏,但是真心光明不可掩,爱恨真实,是人生最大的光明。倘若连真心爱恨都失去了,那就是真的丧失了明白。同理寓清于浊和以屈为伸也是如此,真心不求人知,是自清而不妨浊相误解;所谓屈伸,只是回返真心本来,而不是自求张扬,以其所求而丧其所来!
如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如何面对妄念,因自我的索求而丧失了自我的悖论困境,不惑因果。恰恰就是在拙、明、清、屈四字之中。
一如影片之中那段话,“我愿化成一座做石桥,经受五百年的风吹,五百年的日晒,五百年的雨打,只求她从桥上走过! ”
如此求爱,真可谓拙之最矣,明之深矣,清之至矣,屈之极矣!
何故呢?因为一切所求于人的,都行之在己,没有直接作用于人、逼迫于人、威胁于人,就不会以爱的名义,进入自私之途,也不会以爱的名义,生欲、成念、求乐,所作所为只是为了自己,乃能时刻不离于爱,不丧于己!
由此可以知道转轮王为何要将叶绽青埋在石桥下,因为他自己不愿意去爱,去做那座石桥,却强要别人去做等待自己的石桥。转轮而自命为王,莫过于此了!
所以云何寺的见痴和尚听见陆竹对细雨说了石桥的故事,不由得深深叹息了一句,
“那他很爱你啊!”
===========
ps:补充一句,关于最后一句台词,其实电影原本台词应该是“那他对你很好啊!”但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就听成了“那他很爱你啊!”所以我更愿意写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