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自己选择要相遇的——《我想吃掉你的胰脏》简评
1月18日晚上,我和姐姐看了这部作品在大陆的首映,这篇漫评我拖延了半年。
真人版电影《念念手纪》和《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动画电影对原著小说改编各有不同。本片讲述了女主角山内樱良罹患胰脏疾病将不久于人世,但天性乐观,偶遇性格孤僻的男主角志贺春树,从而展开的关于“死亡”与“成长”的故事。乍一听是不是很像《四月是你的谎言》,但《胰脏》讲述的却是一个与《四谎》截然不同的故事。
影片开头便是女主角葬礼的场景,“丧”是该部动画电影的整体基调,但与此不同的是,整体的故事内容却是在自发的散播积极的态度,因此,该作品用明快锐利、丰富饱满的画面和色彩处理方式,平衡电影压抑的氛围。另一处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男女主角的性格特点,为故事戏剧冲突服务,在看似冗长平淡的前期剧情铺设后,在剧情戛然而止的那一刻,迸发出积蓄已久的情感能量。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是日本传统“物哀思想”下的产物,物哀不单单是“哀”,而是一种对物、对事的由衷感叹,是在特定环境或事物下,情感真实而自然地流露。志贺春树曾不止一次询问樱良:——你真的会死吗?——会死的。影片刻意强调死亡,恰恰是在淡化死亡氛围,在平淡的日常中突出男女主人公所做出的改变与选择,以及他们因此而流露的真情实感,比如第一次吃烤内脏时樱良的愤怒,假期旅行中春树发现樱良包内大量的治疗药物,山顶上夏夜的烟花,以及在樱良出院后,春树在短信上发的那一句“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最终,在影片两次明显暗示后,樱良以另一种方式与世界告别,将影片中每个角色的思想情感彻底激发。这是真实,是物哀美学的“胜利”。
个人之见,《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一共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贯穿全片的世界著名文学作品《小王子》,另一条是男配角宫田一晴的口香糖。《小王子》中的小王子与飞行员分别映射了影片中的樱良与春树,樱良就像小王子,追求冒险与美好的事物,然后平静地死去,或许依然还在星空中翱翔,造访每一颗星星;春树就像飞行员,独立孤僻,但并不拒绝小王子的帮助和带给自己的改变。男配角的口香糖则更像是樱良离世后,对春树的成长与改变的见证。
在思想内涵上,本片中并不存在“谁帮助谁成长”或“谁改变了谁”的概念,而是一直在强调“自己做出的选择”。樱良对春树说:我们的相遇不是偶然,也不是宿命,是你自己做出的选择,和我自己做出的选择,使我们相遇。你知道樱花为什么会在春天开放吗?其实樱花凋零了以后,新的花芽大概三个月就长出来了,但他们会一直等到冬天过去,然后在温暖的春天,一口气盛开。樱花一直在等待着她应该开放的时节。其实我们都是靠自己的选择走到现在的,没有谁对谁的依赖,都是自己的决定罢了。
——樱良和春树的关系并不是恋人或朋友,樱良希望春树吃掉自己的胰脏,因为:“这样,自己的灵魂就会在别人的身体里活下去。”
——“我想成为你”也是男女主人公自己做出的选择。
活着是什么?活着就是和某个人心意相通。比如,认同某个人、喜欢某个人、讨厌某个人,和某个人在一起、牵着他的手、拥抱他、错过他,这就是活着。自己一个人就没办法感受到生命。又喜欢又讨厌,虽然开心也觉得烦,就是这些说不清的感受,还有和别人的联系,这就是真正活着,来过这个世界的证明。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Ps:半年来,我重读了《小王子》,涉猎了《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原著,看了真人版的《念念手纪》。然后当我终于下定决心写这篇漫评的时候,我自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