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电影《饮食男女》的视听语言分析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这句出自《礼记·礼运》的儒家经典,向我们揭示了人生在世最基本的需求和欲望。生长在中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又接受过西方文化教育的导演李安“作为台湾新浪潮电影的主将之一, 将新浪潮电影平实的纪实风格与戏剧性巧妙的结合起来”,创作了《饮食男女》这部优秀的影片,并让它时至今日仍被我们称赞,为我们所欣赏。

  影片开场就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调动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以近景和特写为主通过不同景别快节奏地展现了男主角老朱在厨房做饭的场景:杀鱼、炖鸡、包包子······每一帧都体现着老朱娴熟的手法,同时在做饭过程中发出的洗菜声、切菜声、剁肉声、热油与水碰撞后的滋滋声等也把观众深深地引入老朱的厨房中,背景音乐中的中国传统音乐与画面剪辑声画结合、相得益彰,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审美感受。

  图源百度

  在影片中,电话作为重要元素向观众交代情节、埋下伏笔,在人物电话交流的过程中,大量的信息通过声音和画面传递出来。在影片开场做饭的过程中老朱接到了一个电话,观众可以隐约听到电话中有女性的声音叫“爸”,在接下来的场景中,女主角老朱的二女儿家倩也在打电话,根据视听信息对应的心理效应,很容易的就将观众引向是父女在通电话。此处的声画处理为后来的戏剧性变化做足了铺垫。

  在老朱做饭过程中,女儿们也通过平行蒙太奇剪辑依次出场。伴随着一段变调的宗教歌曲,大女儿家珍出场,单调保守的穿着、老气的发型和不加修饰的面庞,暗示着她现下无味且游走在崩溃边缘的生活和内心对改变和爱情的渴望。在后来的几次家珍性格变化的片段中,也多运用声音加以表现,如在遇到体育老师周明道后受邀登台唱歌,在阳台上听到屋顶发情的猫叫,搬出自家的音响向对面唱歌的男女大声播放音乐等桥段中,都是通过声音和配乐来体现转变的。

  聚餐作为影片中发生人物矛盾冲突的主要场面,在服务情节发展变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次聚餐,父亲和三女儿围桌而坐,距离都相隔较远,没有两人同框的画面出现,体现出家庭关系的疏离与隔阂。在之后几次的吃饭当中,一些像老朱给女儿夹菜之类的温情画面出现,也有父女同框的镜头,家庭关系逐渐弥合。在第五次的聚餐中,“亲如一家”的九口人围桌吃饭,镜头先是让老朱和梁伯母同框,将观众引导向之前情节发展中一直在明示的老朱和梁伯母组成老伴的方向,之后又将老朱和锦荣同框,这是剧变前的最后一次暗示。镜头的运动暗示着这三人之间仿佛即将要发生什么。在最后一次的聚餐中,只剩下了老朱和家倩父女二人,镜头切至两人同框的近景,尽显父女间的温情,最后,电影在两人执手相望中结束。

  作为兼贯中西的导演李安,运用丰富、生动的视听语言,用饮食讲出了男女之事,创作出了这部他导演生涯中最优秀、经典的影片之一,为我们感受家庭、体验人生和理解社会打开了新的思路、开辟了新的角度。

  参考文献:

  [1]徐影.《饮食男女》的镜头语言分析[J].视听,2019,0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