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史上最全的《小丑回魂》前史介绍
关于《小丑回魂》这部影片的推送,我一直说要推,但拖了大半个月都没什么动静。上星期不是高清资源出来了嘛,今天搞完作业就想着把这篇推送排个版推出去
原本word里差不多有一万字,想说分三次做推送还附送语音播客多平台推广,不过现在还是算了吧,太难搞喽我已经听天由命了,删减删减直接怼出去得了,然而字数也不会少多少……所以大家耐着性子呀
以下为正文,涉及大量大量的剧透,没看过的,你们可得小心着哇!!!
作为斯蒂芬.金《It》的原著死忠粉,首先表态,尽管有一些小瑕疵,但总体上2017版《小丑回魂》的电影改编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的
而2017年上映的这版《小丑回魂》从一上映就颇受关注,屡屡打破恐怖片记录。由于国内不上映,迫于条件限制也不可能去到国外观看,因此没有在第一时间一睹风采。而看完之后,这部电影对我而言与其说是惊喜,更不如说是惊艳
今天,我就来好好挖一挖这部作品
以下内容我将会结合斯蒂芬.金的原著小说、1990年版《小丑回魂》电影和2017年《小丑回魂》的电影,内容涉及大量剧透,介意的朋友请谨慎阅读。对于已经看完2017版电影不怕被剧透的观众,也要提醒一句的是,由于2017年版电影只翻拍了小说《It》中主人公11岁时的部分,而27年后主角中年的部分则拆分到电影的下集定档于2019年9月6日上映。本文内容则涉及到这一部分的内容,否则故事就没办法讲
Part 1 小镇德里德里镇是美国缅因州的一个小镇子,这个镇子总有一股魔力,它比其他所有的镇子都要怪
在人口相对稀少的缅因州,德里不过是一个发展得不错的小城,这个城却太常发生坏事,而且每隔四分之一世纪左右就会冒出特别恐怖的事件,从古至今一直这样,而且情况越来越糟——可能是因为德里的人口不断增加,也可能是其他因素
德里镇每隔27年就会有一次造成严重人口损失的大灾难,持续时间并不确定,但一般情况是十四到二十个月。而这里从来就不太平静,暴力犯罪率往往高得离谱:强暴、乱伦、私闯民宅、偷车、虐童、家暴和攻击等等,尽管如此,德里的暴力犯罪问题却从未登上全国的新闻,甚至大量的案子官方史料只字不提,更可怕的是,这些恐怖的案件很快就会被人们淡忘,仿佛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1877年,有四起恶劣的命案在城里发生1906年,基奇纳钢铁厂举行复活节找彩蛋活动,结果发生爆炸,102人死亡,其中88人为儿童;同年发生了恐怖的连环动物肢解案1930年,一家叫做黑店酒吧的黑人酒吧发生大火1957年,一系列孩子失踪或被谋杀而1958年夏天,仅仅维持了不到十个月的恐怖事件突然在八月份截然而止了,而这源于七个孩子的联合阻拦。这七个孩子中的六个在这件事以后就离开了德里小镇,只有一个黑人孩子麦克留了下来
27年后的一天,离开的六个人分别接到了麦克的电话,他告诉他们:“它回来了。”挂掉电话以后,这六人中有一个人因为受不了当年的恐惧而自杀了,另外五个抛下了自己的事情马不停蹄地回到了当年生活过的德里镇
而这正是新一轮恐怖事件发生的时间,截止到五个人从外面回到德里时,已确定有九个孩子被残忍地杀害并肢解了,而在其中一起案件的现场,警方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正是28年前遇害的男主角比尔的弟弟——乔治,而这张照片曾经夹在比尔的家庭相簿中,在27年前的一天突然就不见了
Part 2 窝囊废七人组故事的主角是七个年仅11岁的孩子,他们各自身上都有一定的缺陷或存在某些问题,同时各自又有一定程度的家庭矛盾,这些特质使他们容易受人欺负或被人孤立,最后,这七个孩子慢慢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窝囊废七人组”的小联盟,并设置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点
而这七个孩子都分别受过小丑潘尼歪斯的恐吓,最后他们七个联合在一起,打败了它,将它镇压了起来
比尔
这个小集体的老大,就是故事开头在大雨中死亡的六岁男孩乔治的哥哥比尔。他是一个结巴,和弟弟在一起的时候,结巴很轻微,有时甚至完全不结巴,但在学校很严重,几乎没办法跟人交谈,遇到紧张的情况他的脸庞涨得通红。关于他结巴的原因,小说中说他三岁时被车撞了,整个人被甩到墙上,昏迷了整整七个小时。妈妈说结巴是车祸造成的,但爸爸和比尔自己并不是那么确定。为了治疗口吃,他的妈妈经常让他念一句绕口令
他用力一拳砸在柱子上,还是觉得自己见到了鬼He thrusts his fist against the posts and still insists he sees the ghosts.尽管有结巴的毛病,比尔却是整个小集体中最稳重、成熟,具有领导力的孩子。由于弟弟乔治的离奇死亡(17年电影版中的乔治是失踪),比尔承受了巨大的悲痛,同时也怀有深深的自责——如果不是那天比尔罹患感冒卧病在床,他就会和乔治一起去放纸船,乔治的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
乔治的死亡成为比尔的心结。事实上,乔治死后,比尔非常害怕进入乔治的房间,害怕乔治穿着小雨衣,踩着小胶鞋,那只被扯断的胳膊缺口处还在滴着血,从衣柜中出来。有时候比尔觉得,正是因为对乔治的害怕,才让比尔真真切切地觉得自己还依旧思念着弟弟
本
本.汉斯科姆是从外地新转来的学生,身为new fresh的格格不入和自身的肥胖使他成为了标准的被欺凌对象。在一次被亨利等人的追逐过程中,本顺着水流逃到一个浅滩,遇见了正在玩耍的比尔、埃迪等人,他们帮助他逃离了危险
后来,本和比尔他们在一起修水坝,书呆子本.汉斯科姆第一次显露了自己的建筑天赋,大家齐心协力修了一个小小的水坝。这个事件标志着本正式加入到原比尔、埃迪、斯坦、瑞奇的小圈子里来,成为了“losers”的一员,被瑞奇戏称为“干草堆”
本尽管肥胖,却和比尔一样稳重。相比之下,本甚至更加理性,脑子也更灵活。平日里,本喜欢泡在图书馆看书,也就是在那儿他发现了小镇的黑历史并展开调查。这个孩子头脑聪慧,性格持重,勇敢坚毅,是戏份非常吃重的一个角色
电影中有本给贝弗莉写情书的一段,后面他甚至吻了贝弗莉。希望各位颜控不要觉得他只是个想吃天鹅肉的小胖子,因为在下一部中,27年后的本.汉斯科姆减肥成功,身材纤瘦,样貌俊朗,又是成就斐然的顶级建筑师,可谓是标配高富帅一只了。此处小小地剧透一下,小说结尾也是他和贝弗莉最后走到了一起
贝弗莉
她是这个七人团体中唯一的女孩子,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她在学校不收到欢迎的主要原因是流言蜚语导致的恶名声。但在小说和1990年版电影中,她不受待见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家庭贫穷,身为酒吧服务员的生母被人当作妓女,而她的父亲也性格刁钻,为人乖张
事实上,贝弗莉是一个善良自爱的女孩,对她而言最大的困扰不是在外面捕风捉影的言语,而是单亲的家中来自于父亲的骚扰甚至是侵犯。父亲对她管制严格,不许她跟男孩子来往,同时这个男人又有家暴倾向,经常在行为上伤害贝弗莉。在小说和新版电影中,还暗示了父亲对她实施过性侵,但老版电影中却仅仅强调了父亲的家庭暴力
贝弗莉是一个早熟的女孩儿,她勇敢、善良而聪慧,后来成为了团队中沟通其他六个男孩儿的重要桥梁。在小说中,第一次镇压小丑成功以后,贝弗莉与这六个男孩依次发生了性关系,彼此之间搭建起一段稳固而不可违背的关系,这也是后来所有人必须依照约定回到德里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新版影片中,贝弗莉遭遇的”浴室喷血“可以说是全片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新版的血量比之旧版多了不只一倍,无论是运镜还是表演,某种程度上大有致敬《魔女嘉莉》的意味
埃迪
这个一直靠哮喘药和安慰剂过活的小男孩,整日对外界的恐惧和对疾病的担忧中过活。他有一个保护欲过强的母亲,整天限制他做这做那,给他准备大量药物,给他灌输外界的世界有多可怕的思想
事实上,埃迪并没有患哮喘病,他的哮喘是他妈妈编造的谎言,而他所谓的“哮喘药”说白了就是水兑上樟脑的喷雾剂,而他哮喘病发需要用药更是完完全全的心理作用
但正是因为这种从小被母亲强势照顾的影响,埃迪看见的令他无比害怕的是一个麻风病病人,他浑身上下都溃烂腐败,简直是一个行走的病原体——而实际上可能还不只是麻风,更有可能是梅毒晚期,只是埃迪当时并不知道这种病罢了
后来,埃迪战胜了这种对疾病的恐惧,因此他用哮喘药物喷射小丑时,能对他造成极大的冲击。在第二次进入下水道与小丑对决时,埃迪不幸遇难而亡
斯坦
斯坦利是一个犹太人,他性格正直勇敢却又胆小谨慎,始终不愿意相信小丑是真的,更不愿意去直面小丑,就此他与团体中的其他人也发生过分歧。因此,在第一次集体对抗小丑的时候,他是意志最不坚定的一个;但小说和老版电影也都暗示过,斯坦遭遇过比其他人更大的恐惧,他比其他人更早知道”它“的真实面目
鉴于他的这种性格和经历,27年后,当接到麦克的电话时,掩埋在童年的恐惧扑面而来淹没了他。他一声不吭地挂掉电话,然后就去浴室割腕自杀了
也许,这个可能并不那么勇敢坚毅的人物,才更加贴近现实生活。27年后,童年的恐怖记忆与不可违抗的盟约成为了他最大的矛盾。他不愿意再回到那种难以逃脱的恐惧中,又有着童年约定的道德约束,回还是不回?回,没有勇气;不回,这7个人的后半生与那年夏天的德里小镇相牵连而不得解脱。最后,他选择了自我终结
后来剩下的人再次进入小丑老巢的时候,那恐惧的景象也让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难怪斯坦要自杀!
瑞奇
理查德是那种典型的“嘴贱”儿童,他喜欢搞怪,喜欢拿别人开玩笑,喜欢给别人起外号。很多次他遇到麻烦都是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但这并不妨碍他是一个有正义感的男孩儿。而他也经常被人调侃“哔哔,瑞奇”,来表现他的话痨
成年后的理查德变成了一个喜剧演员,他脱掉了幼时被人嘲笑的眼镜,却依旧没有改变自己嘴贱的本性。然而,正是他的乐观和幽默,使得团聚之后的大家在如许高压之下,还依旧能笑得出来
当然,这个新版电影中的瑞奇一看就是从隔壁《怪奇物语》片场给拽回来的
麦克
作为七个孩子中唯一的黑人,种族歧视的问题使得麦克更容易成为亨利所憎恶的对象。实际上,无论是原著还是两版电影,麦克都是最后加入集体的孩子,但他最后却为团体贡献了最多
黑人麦克同样也敏锐地发掘了德里小镇的不同寻常,而自身的肤色也让他对人多了一份敏感。后来,在第一次镇压结束以后,除了他以外的所有孩子都离开了德里,只有他选择留了下来坚守在这个令人恐惧的地方,成为了一名收入微薄的图书管理员,静静等待着新的消息
27年后,也正是他将当年的几个孩子从外面召唤了回来。事实上,他所做的一切都非常危险,因为他随时都可能收到来自小丑的威胁,而他自己也一度被从精神病院出逃的亨利.鲍尔斯重伤,危在旦夕
Part 3 亨利.鲍尔斯“亨利、贝尔齐和维克多是德里小学最坏的三个学生。”
看新版《小丑回魂》的观众可能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上来亨利就要对小胖墩本穷追不舍,还做出了在他的肚子上拿刀刻字这样暴力血腥的行为。究竟是什么仇什么怨让十几岁的孩子恶劣至此?
必须重点提出,这绝对是新版电影的一大剧情不连贯之处。
实际上,亨利.鲍尔斯和他的余党对本穷追不舍是因为暑假前的期末考试时,由于随机安排座位,亨利和本坐在邻座。考试时亨利暗示本让他抄,但是被本拒绝了,这直接导致了亨利期末挂科,暑假要连续四周在学校补课。对亨利来说,期末挂科留级不是最惨的,最多只会被他老爹毒打一顿;但在农忙时期每天有几个小时不能干活儿,会被他老爹毒打六七顿
在小说中,亨利的父亲尽管不是个警察,但变态暴力狂绝对是的
新版电影中由于缺乏合理铺陈,导致一上来观众就看到亨利毫无理由地用刀在本肚子上刻字,这使得两个人的前史和亮相都表现得非常失败
单亲家庭和残暴的父亲,缺乏教育和毫无节制,让亨利.鲍尔斯成为了一个残酷、暴虐、卑劣,以欺负别的孩子为乐的青少年。但是,也正是如此让他后来成为了小丑的工具,它怂恿亨利杀掉了自己的父亲,帮助关在精神病院的亨利逃脱,破坏归来后的五人的行动还重伤了麦克
在新版电影的后面,亨利被麦克推下了通往小丑老巢的下水道,尽管如此我对这个角色还是抱有期待的。亨利是小丑最重要的人类工具,是伤害“窝囊废七人组”的刀。我认为在下一部中亨利这个角色还会回归,并且会有更加吃重的戏份。本集中,亨利作为除了小丑之外最大的反派,在人物塑造上太过于扁平,功能性过强,但实际上这是个很容易出彩的角色。由于27年后的演员会有更迭,希望在表演上能更加有层次性。
Part 4 下水道下水道是IT最主要的活动范围,在德里小镇地下复杂纷乱的下水道中,藏着大量的尸体。而所有的恶性事件,也都发生在下水道联通的地方,比如乔治的死亡(新版电影的失踪)
事实上,主要是由于原本IT 最初到达这里的时候就在德里市中心,而在多年的演变后,地面已经不再方便IT的行动,因此它转向了下水道
而连接所有下水道的交叉口,就是下文中的内波特街29号
Part 5 内波特街29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许多火车职员都住在内波特街上,包括司机、车长、信号员、车场工人和行李员。调车场没落后,内波特街也随之变得萧条。而今,沿着这条街越往前走,房子愈少,愈破旧,也愈肮脏。街道两旁的最后三四栋房子更是空空荡荡,用木条封上了,院子里长满了杂草。柴油火车头发出的轧轧声起来、落下,又起来,街上完全看不到人
内波特街29号曾是一栋科德角风格的精致的红色木屋,如今,红漆已经褪色成浅粉色,剥落得七零八落,看起来和冻疮一样丑,窗户用木条封上了,犹如瞎了的眼睛,外墙的薄木板几乎掉得不剩什么了。屋子两侧杂草丛生,草坪满是当季盛开的蒲公英
在这里,埃迪看到了麻风病人,瑞奇看到了庞大的狼人,而在这栋废弃了的鬼屋里,比尔一行人所遭遇到的小丑的攻击,远比在其他地方要激烈得多。因为在这栋房子地下室的下水道口,是全德里下水道交汇的交汇处。因此,这栋房子是小丑潘尼歪斯重要的根据地
比尔一行人曾多次闯入这栋恐怖的房子。第一次,埃迪摔断了他的胳膊;第二次,七个人一起从内波特街29号的下水道入口进到了它的巢穴,镇压了它;第三次,再下去时只剩下比尔、本、贝弗莉、埃迪和瑞奇,而杀掉它从别处再出来时,埃迪已经死掉了
Part 6 IT 是什么东西及其来源
相信很多看过电影的同学,在没有阅读原著或看过90年电影版的前提下,一开始可能会认为这几个孩子看到的小丑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看到后面才发现原来it的的确确是一个实体,它能够变成孩子们恐惧的东西,然后以人们的恐惧为食,壮大自己
哇,这么厉害的设定,所以 it 究竟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在小说中有着明确的答案
在第十五章《烟洞》中,窝囊废七人组通过烟洞回溯了“它” 的来源。那是百万、千万年前,人类还没有诞生的时候,“它像一团火球熊熊燃烧,几乎没办法直视,而且不停地放着电”,“它坠落地面,引发了森林大火”,“它从天而降,但它不是宇宙飞船,也不是陨石,而是像《圣经》里说的约柜”,“你感觉到它,看它降临,你知道他来意不善,知道它是邪恶的”。
如果非要对此作以解释的话,这个屌到不行的小丑潘尼歪斯其实是一个太古之前就降落在地球的外星邪恶体,它的降落中心就是现在的德里镇。这本来是一个种族,但千万年后,就只剩下了它一个。
而小丑潘尼歪斯也不是它的实体,而是它最常用的形象,用来隐藏它真正的实体——死光。新版电影中,最后小丑张开嘴口中的光点,应该就是它本来的样子;在老版电影里表现它则是一个巨大的发光体。在小说中,最后的几个人再次回到它的老巢,看到的它既不是光点,也不是小丑,而是一个巨大的蜘蛛:
“它从轻飘飘的网上直扑而下。梦魇版的蜘蛛。超越时间与空间,就算住在第十八层地狱的恶徒也无法想象的蜘蛛。
它大约五米高,身体和无月之夜一样黑,足和健美先生大腿一样粗,眼睛犹如发光的红宝石,充满恶意,突出在滴着铬色粘液的眼窝外,锯齿状的下颚开开合合,流出一条条泡沫。本吓得动弹不得,感觉就要发疯了,脑袋却像是台风眼一样宁静。他发现泡沫是活的一落在发臭的石板地面上就开始扭动,有如原生动物钻进石缝里。
但这不是它的真貌,它另有形象,而我几乎可以看见,就像看见正在走过电影屏幕后方的人的身影一样。它是别的东西,可是我不想看见它神哪,求求你,别让我看见它……
不过也没什么差别,对吧?反正他们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本忽然明白它其实被困在这个形体之中,困在蜘蛛的轮廓里,因为他们不约而同看到的就是蜘蛛。”
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蜘蛛这个设定,总觉得与前面有些脱节;更不太接受它是外星生物这个太过于明确的解释,因为这使得前后风格完全不统一,从恐怖小丑吃人作恶到四人大战外星蜘蛛,完全削弱前面铺垫的恐怖感,反而有些B级片的粗糙和搞笑
因此我比较满意电影中不去解释“它”的来源这种处理,如果新版下部决战中不拘泥于大蜘蛛的形象就更好了。在2017版的上部中,最后孩子们直面小丑的时候,小丑也针对不同孩子变化成不同的样子,其中也出现了电影之前没有出现过的木乃伊、狼人、蜘蛛等形象,对抗感较强,非常全面地刻画了它的性质
Part 7 27年后的重聚小说的叙事方式是双线并行的。开头的楔子过后,是引出主角的《六个电话》,这已经是1985年的时间线了。小说和1990版电影的整个主线故事都是从这6个电话开始的
远离了德里小镇的六个人在27年后的某一天分别接到了迈克的电话,电话那头告诉他们:“IT卷土重来了。”
接到电话的几个人反应各不相同,其中,挂掉电话的斯坦利一个人进入浴室泡澡,这一次,他没有像往常那样拿上一罐啤酒。当斯坦利的妻子帕特里夏冲进上了锁的浴室门以后,浴缸里的斯坦利用吉列刀片划开自己两只前臂内侧从手腕到肘部的部分,已经咽气多时了
因此,另外六人在德里小镇的重聚既充满了对IT的恐惧和焦虑,也因老朋友的死亡而蒙上一层感伤的阴翳
当年七个人联手镇压了小丑潘尼歪斯,暑假以后,六个人选离开了德里,最终成为社会上的佼佼者,而麦克留了下来独自承担着重重记忆的魔障和德里的恐惧
而当年离开的六个人,其实他们的生命也失常了,他们也都不是完好无缺离开这座城市的,他们的身上都留有“它”的印记。他们都忘了当时发生了什么,对那年夏天的回忆依然很零碎。而且,还有一件事儿很有意思,那就是他们都很有钱,有名声和社会地位,却都没有子嗣——每个人的身体都没有问题,但他们就是没有办法孕育后代
Part 8 小说与电影改编斯蒂芬.金的小说《IT》在刚引入中国时,翻译是《死光》。相比之下,我个人会更偏爱直译的《它》,因为原版的《死光》也好,还算是电影版翻译的《小丑回魂》也罢,都太过于直白。“死光”是it的真实本体,“小丑潘尼歪斯”是it最常使用的实体形态,小说中的it还有一个形态是个大蜘蛛。所以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能准确地描述it,所以就我看来,《它》会更合适一点
2017年3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又再版了斯蒂芬.金的这部小说,书名翻译为《它》,kindle的电子商店中也有。本文所有引用原文的部分都是出自于这个版本
值得提醒的是,新版小说的翻译上有了比较大的变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原版《死光》和电影《小丑回魂》中的男主角比尔(Bill)在新版小说中变成了威廉(William),尽管在英文中,Bill是William的简称,但是原文中也是Bill,翻译成威廉也是很迷
本书于1986年在美国出版,第一版电影改编是在1990年,而选择27年后的2017年上映新版,也映照了小说中的它每27年一个轮回来德里作祟一次
1990版电影长达三个小时,是严格按照斯蒂芬.金原著小说来改编的。一开始的时间线就是1985年,又一起孩子失踪案发生,德里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麦克在现场捡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30年前比尔意外死亡的弟弟乔治。于是,他打出了六个电话
接到电话的六个人记忆涌上心头,开始回忆11年前的事情。于是,成为中年人的几个人的故事与30年前的回忆开始交织,以平行蒙太奇的方式展开叙事
老版《小丑回魂》电影的投资不高,在恐怖场景的处理上也比较糙,回避了大量的血腥恐怖镜头,有几个镜头由于技术限制,现在看来反而有些搞笑。尤其是最后手撕大蜘蛛的那场戏,一群人对着它的独自硬踹一会儿它就死了,毫无说服力。但是,由于在三个小时里按照小说叙事结构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感的层层推进使得恐怖感也在堆积。30年后的故事明显比童年记忆更加恐怖,尽管缺乏血腥场面,却营造出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效果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新版《小丑回魂》的处理。由于原书的内容冗杂,新版电影没有把厚厚一本书强行压缩进两三个小时中进行讲述,而是将时间线拆分开,分成上下两集故事分别上映
这样既保证了同一时间线上故事的连续性,显得不那么杂乱,又能够更丰富地展示这条时间线上的故事,更加细节化地刻画人物
同时,新版这样处理会让人更加期盼下一部,毕竟童年经历了这样的噩梦,成年以后硬着头皮回来重新面对这种恐惧才更显得勇敢
新版在电影化处理上舍弃了一些糟粕的情节整个故事变得非常紧凑有张力。删掉了原著中“烟洞”的情节,舍弃了最后对抗完小丑之后贝弗莉和每个人都发生了性关系以形成某种关联的行为,强化了贝弗莉父亲的变态性倾向并暗示贝弗莉被父亲侵害等,都是比较好的处理
小说中有很多几个孩子游戏的生活片段,尤其是在荒野搭水坝,是几个孩子建立友情的重要方式。新作中,删掉了搭水坝而改成了悬崖跳水,这一段青春气息浓郁,少女毫无情欲挑逗的年轻胴体与少年迸发的荷尔蒙本身就是一种诱惑。贝弗莉的造型有意在致敬《一树梨花压海棠》,无辜、成熟而充满魅力。总体上,这场戏是整部电影中最出彩的一场戏
虽然剧情紧凑是一个优点,但同时也造成了影片张弛节奏把握不足,剧情掉线等问题。比如前面说的亨利.鲍尔斯追小胖子本的一段戏没有合理的因果联系,影片中还有不少这样因过分压缩剧情而造成的硬BUG
比方说,几个孩子在车库开幻灯片一开一合导致小丑出现这场戏,一开始对车库地点(实际上是比尔家)没有明确说明。原作中的孩子们后来发展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活动据点
贝弗莉被小丑抓走的时候几个孩子去内波特大街9号的房子救她,下井时遭遇亨利有一场恶斗,但这这之后紧接着斯坦遭遇画中女的桥段衔接上太过于突然,明明是他自己先跑却埋怨队友抛下他不管的这种行为在逻辑连贯度上实在说不过去
除此之外,情感方面的处理也略微生硬,整体上惊吓场面虽多,青春的友情戏却略显不足。总之,相比与前作有好有坏吧,整体而言新版还是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丑回魂》被称作本年度最佳的恐怖片也有一定的社会层面的因素在。首先是小说在西方的影响力本来就很大,包括去年火得一塌糊涂的《怪奇物语》,也是导演对本作的一个致敬。另一方面,本片不同于温子仁式的恐怖,它本质上不是为了惊吓,而是为了讲述一个跨越了27年的成长故事,是为了讲述”如何打败恐惧“,因此它原本就是青春向的作品,并不单纯地以恐怖片自居。再有,本片的内容复杂,涉及了不仅仅有青春和恐怖的东西,还有美国的道德滑坡和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反思时代。虽然说是通俗小说,老金在这部作品中的投入也是前所未有
嗯好了,关于这部影片就简单介绍到这里,虽然现在热度都已经过去了但是无所谓啦
啦啦啦我要睡觉啦~
点赞不如关注我微信∑(′△`)?!
小透明想吸粉真的太辛苦了
首发都在微信公众平台,二位数的关注好心疼自己………
微信搜索“电影薯条和秃指甲”
或者二维码在这里
http://weixin.qq.com/r/ljiAmJHEF8xordX7922E (二维码自动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