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赏析 | 约旦河畔,哈希姆约旦

  约旦哈希姆王国(The 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西北部。该国西与巴勒斯坦、以色列为邻,北与叙利亚接壤,东北与伊拉克交界,东南和南部与沙特阿拉伯相连,西南一角濒临红海的亚喀巴湾是唯一出海口,陆地总面积为8.9万平方千米,首都安曼。

  注意,约旦是世袭君主立宪制国家,由哈希姆家族统治。该家族原先是附属于古莱什族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后诞生了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其后的发展多以“先知”后裔为名。近现代时期,哈希姆家族曾统治过汉志王国(沙特外部)、伊拉克等国,但均已被推翻(与约旦“君主”属于近亲)。

  约旦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约的国土大部分为阿拉伯高原的延伸,海拔650—1000米。其西部多山地,东部和东南部为沙漠,沙漠占全国面积的八成以上(西部的约旦河谷、死海洼地和阿拉伯谷地,地势多低于海平面)。约的境内(边界)主要河流是约旦河(最终注入死海)。

  注意,约旦河的下游河段,比降(落差)较小,流水作用以侧蚀及沉积为主(三角洲),最后注入著名的内陆盐湖——死海,湖面海拔﹣430.5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湖水盐度过高,寸草不生”。死海(构造湖)湖盆夹在两块断层崖(东部断层崖坡度较大)之间,死海有“世界的肚脐”之称。

  约旦大部地区属于(亚)热带沙漠气候(介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及热带沙漠气候之间),西部高地属于(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约旦地区年均温为22.5℃,其西部山区和约旦河谷地区年降水量在380—630毫米之间,而东部沙漠地区气候恶劣,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

  公元7世纪初,当地系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公元1517年,归属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21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一分为二,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建立外约旦酋长国。1946年3月22日,英承认外约旦独立。同年5月25日,改称“外约旦哈希姆王国”。

  注意,巴勒斯坦,古称迦南,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祖先都曾在此居住,主要范围包括今约旦、以色列、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等地区(巴勒斯坦在西亚,巴基斯坦在南亚,二者并无直接关联)。耶路撒冷(阿拉伯语,意为“圣城”或“圣地”)位于巴勒斯坦中部,四周群山怀抱,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城。

  1948年5月,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约占领了约旦河西岸4800平方千米的土地(巴勒斯坦“分治”计划中由巴勒斯坦人居住的地区之一)。1950年4月,外约旦同西岸合并,改称约旦哈希姆王国。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西岸。1994年10月,约同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并陆续收回失地。

  约旦的总人口为1105万(含多国难民),全国98%的人口为阿拉伯人。约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国教为伊斯兰教(92%的居民属逊尼派),少数人信奉基督教(主要属希腊东正教派)。2021年,约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5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合4417美元。

  约旦系小体量的阿拉伯国家,但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较为稳定(且在伊斯兰国家中相对开放)。约旦资源较贫乏(淡水资源缺乏,石油资源不丰富),可耕地少(多集中在约旦河谷),依赖进口,其国民经济主要支柱(及主要外汇收入)为侨汇(劳务输出)、旅游和外援。

  约旦的工业多属轻工业和小型加工工业,主要有采矿(磷酸盐及死海海水提炼的钾盐)、炼油、食品加工、制药、玻璃等。约旦的农业不发达,水资源缺乏是其发展农业的主要障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蔬菜和橄榄等(农产品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粮食和肉类主要依靠进口)。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黑门山海拔2814米,被称为“中东水塔”,山顶终年积雪,是约旦河的源头之一。雪水流出山地,在约旦河谷深处形成了众多水温超过60℃的天然温泉。

  材料二:加利利湖的东岸为戈兰高地,湖岸地势陡峭,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米,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该湖在较长历史时间水量比较稳定,近年来湖区周边开发导致水量减少,甚至达到危险的低水平。图13为加利利湖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分析黑门山山顶终年积雪的原因。(2分)

  (2)简述约旦河谷地温泉的形成过程。(2分)

  (3)推测加利利湖的补给类型并说明理由。(3分)

  (4)简述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3分)

  (1)分析黑门山山顶终年积雪的原因。(2分)

  答案:

  冬季盛行西风,受地形抬升,降雪量大;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大气运动较弱,少有低纬度热空气影响,积雪融化慢;海拔较高,气温低,蒸发弱。(任答二点得2分)

  解析:

  黑门山海拔2814米(海拔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其次,该山地位于中纬度地区,且临近地中海,冬季受南移西风控制,在地形抬升后,形成地形雨(雪)。最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虽然整体气温较高,但是下沉气流营造的大气环境较为稳定(少有低纬度热空气影响),另有较高的地势(较低的气温),积雪融化慢,故而黑门山山顶可以终年积雪。

  (2)简述约旦河谷地温泉的形成过程。(2分)

  答案:

  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多裂谷、峡谷;来自黑门山融化的雪水和地下水,被地下熔岩加热形成温泉。(2分)

  解析:

  温泉地下多有热源(多由地球内部岩浆作用的热能)的存在,然后经地表(深长)裂隙(含水)岩层(或受地表水渗透循环)共同作用,冒出地表形成高温的热水。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约旦河谷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板块)运动活跃,多裂谷。然后,约旦高原(高山)多积雪和地下水,下渗后经地下熔岩加热形成温泉。

  (3)推测加利利湖的补给类型并说明理由。(3分)

  答案:

  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有河水补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有雨水补给;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地下水补给。(3分)

  解析:

  太巴列湖主要补给源是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其次受雨水补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此外,该湖的地质构造,与地壳(板块)运动较为密切——当地断层发育,受地下泉水补给影响,湖水的年际变化较小。因此在“有进有出”的水系特征加持下,使得该湖是干旱地区难得的淡水湖(与其南侧的死海性质不同)。

  (4)简述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3分)

  答案:

  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增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3分)

  解析:

  随着湖泊“缩水”,当地将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生物多样性减少,风沙灾害增多。而水量的减少,将导致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枯竭。值得注意的是,“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最终影响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即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图文丨中国外交部官网、《辞海》、百度百科等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南? ?璃

  审核 | 利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