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变形记》:成长不是颠覆自我,而是守住真我

  坚定青春信条

  当然,青春期的女孩难免敏感,妈妈也曾经历过这样的青春期,或许并不美好(妈妈的红熊猫非常具有破坏性),因此在这件事情上妈妈对MeiMei总是有一些过度保护:对女儿青春期的萌动如临大敌;对一切她计划外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抹杀;对来月经的女儿跟踪监视……不可否认,她的一切行为都是出自于爱,但这也让青春期的MeiMei倍感难堪,从而在课堂上控制不住变身红熊猫,一路狂奔回家!

  在对待红熊猫的态度上,MeiMei和家人行为也清楚的表明了移民族群新旧不同的世界观。母亲、姥姥、阿姨们都选择封印红熊猫,她们压抑自我,更多的为家庭付出;而MeiMei则拥抱红熊猫,她拒绝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她选择做自己。这是移民家庭在新国家一定会遭遇的冲击。这种巨大的价值观差异直接让妈妈的情绪崩溃,这意味她从前坚守的信条可能是错误的。从而有了演唱会现场的对峙,这是全片的高潮。这场斗争也可以看做是子女和父母之间争执的具象化。即便父母具有强大力量,弱小而坚定的新生力量也会取得最终胜利。MeiMei的选择虽然和父母的期待大相径庭,但在精神世界中妈妈也做出了妥协,她对MeiMei说:“Don't hold back for anyone。The farther you go, the prouder I will be.”(不要为任何人踌躇不前压抑自己,你走得越远我越会为你骄傲。)

  拥抱爱与忠诚

  MeiMei是幸运的,因为对于一个成长在儒家文化的小孩,想要忠于自我,最难的一步可能就是冲破父母放在自己身上的期待。这种矛盾几乎是所有亚裔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在很多亚裔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有非常紧密的情感关联。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件非常积极同时也很难把控的事情。

  电影主创人员之一的亚裔演员吴珊卓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中的许多人都跟父母绑定在一起,这种绑定是带有巨大的精神压力的。有时候你甚至不知道你自己想要什么。因为爱和忠诚,因为你看到了父母的付出牺牲和努力,你想爱他们,想报答他们。”

  这种情感在电影中的具象体现就是MeiMei家的宗祠。MeiMei一家很虔诚的守护并供奉着宗祠并以此为傲。因此,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妈妈选择妥协也是因为宗祠,这里传承着爱与忠诚。

  

  因为在亚洲文化中,宗祠不仅仅是一种祭祀礼仪,也是一个家族精神的载体,是家族文化传承的体现,能够增强对家族的认知感,增强族人之间的凝聚力,从而形成一种集体情感和共同记忆。在异国他乡这也是亚裔家庭的一种团结,家族给予庇护同时族人也会时刻守护家族。

  

  当MeiMei和妈妈因为演唱会发生巨大冲突时,妈妈说:“我从没有去过演唱会,我把我的家庭放在第一位,我努力做一个好女儿。”经历传统文化的她,一切选择都是以家庭为先,并也以此要求着女儿。因为这是家族、是文化的传承。

  

  虽然MeiMei最后并没有选择剥离红熊猫,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在抛弃家族、而是在传承家族文化的同时去接受新的文化,这也是新一代移民家庭的选择。他们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汉语、孝道、忠义仁爱等,也开放自己接受新文化,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MeiMei来说,红熊猫是她生命不可剥离的一部分,坦然接受比压抑更适合自己。

  青春期永远是人生路上不可避免的课题之一,往往伴随着无所适从的焦虑。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电影,和传统讲述亲情的故事不同,它用一点点奇幻的因素把亲子矛盾、青春期叛逆、忠于自我、成长等主题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用一种新奇的视角进行探索挖掘,鼓励人们面对真我,找到真我,不要犹豫,不要迟疑,不要徘徊,勇敢一点,冲动一点,恣意一点,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