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的影视盘点
迷幻的2020年就要过去了。
疫情汹汹,名人陨落,亚阿战争,美国大选,蚂蚁缓市,澳洲三光。要不怎么说故事永远比不过现实呢?连美国《时代周刊》都受不了了,要给2020打叉。
这一年感觉过得特别快。
其实可以理解,一般没干啥正事儿的时候都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因为空虚:学生还没返校,一学期就过去了,甚至学生时代就过去了;打工人上班几天居家几天,来来回回沟通还没沟出什么东西,大半年就过去了;至于我,还没去几趟电影院,就要写这篇玩意儿了。
不过,今年看电影跟电影院有什么关系?大人,时代变了!虽然我是电影院的强烈支持者,但我也要承认流媒体在电影普及方面做出的贡献。历史的车轮是无法阻挡的。
那么盘点一下今年的作品吧。今年的形式改版了!题目从“我的电影十佳”改成了“我的影视盘点”。因为今年的文章比往年又有所不同,主要是分成了两个部分:“最佳非IP电影与限定剧”,也就是我前两年评的十佳;以及“最佳大IP”。
为什么要这么分呢?看过前两年十佳的人可能知道,我一直是特别强调“同类相较”的,因为我觉得跨类型比较电影是没有意义的,那样的话只有主观好恶,没有客观标准。而IP电影与非IP电影的差别是很大的,特别是创作思路与目的。所以把它们区分开来很有必要。
“最佳非IP电影与限定剧”和往年差不多,主要是从我今年看得比较多的十个类型中,每个类型挑一部片。唯一与过去不同的是,把限定剧(Limited Series)也加入了评选,即艾美奖所说的特点是“两集或以上、超过150分钟的完整、不重复的故事,而且续集中不会有连续的故事线和主要人物”的剧。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今年疫情影响,电影少了;另一方面是因为,限定剧做得越来越像加长版电影。所以,索性让它们同台竞技。
“最佳大IP”,什么叫“大IP”呢?我主观界定为有十年及以上开发历史、有三部及以上电影的系列。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就不算“大”,还是要去前面那个类别参评。这个奖是颁给某个IP的,而不是颁给某部特定的影视作品。它是通过考察某个IP在这一年中的综合表现颁出的,包括作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它们是否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另外有几点针对“最佳非IP电影与限定剧”的老生常谈的说明:
第一,类型划分的依据基本采用了比较通用的商业片类型,大多数来自维基百科;
第二,很多作品是混合了多个类型片元素的,这里只以它最突出的那个元素作为其所属类型。
第三,对我比较了解的类型,有“入围影片”展示,这都是在我基本上看尽了当年该类型的电影的基础上挑选出来的;而没有“入围影片”这一栏的话,就说明我还不了解。
第四,所谓“2020年的电影”,指的是中国大陆观众通过各种方式(院线、网络)在2020年能看到的电影。所以可能会包括其他国家2019年的电影。
动作/冒险(Action/Adventure)《惊天营救》(美国)入围影片
《从邪恶中拯救我》
《拆弹专家2》
《狩猎》今年的动作片,绝望!
我在今年4月份看到锤哥的这部Netflix流水线作品《惊天营救》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基本就是今年的动作片巅峰了。
动作片其实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打就完了”。一部精彩的动作片至少包括四个要素:出众的动作(包括设计与执行)、流畅的运镜、自然的剪辑、有逻辑的剧情。可以看到,这也是很考验电影工业各环节配合的。特别是“有逻辑的剧情”这一项,很容易被忽略。正如我一直强调战争片离不开讲政治,动作片也离不开讲逻辑。精彩的动作片都包含大量的智斗成分。
可惜今年没有哪部动作片能在这四方面做到特别出众。勉强东拼西凑了几部,先说入围的吧。
《狩猎》自身定位不是冲着动作片去的,低成本也拍不出多精彩的动作,但这部电影的立意倒是很巧妙,有兴趣可以去看我之前写的影评。
《拆弹专家2》,情节与第一部没联系,不过都跟“拆弹”有关;主题与第一部类似,来自于被现实击垮而产生的反英雄主义,这个在好莱坞常见,近年在港式警匪片中是不常见的;故事完成得比第一部要好,可以娱乐一下;但是这个悬念在另一部港片《紫雨风暴》中用过,创新稍逊。
《惊天营救》和《从邪恶中拯救我》非常类似,几乎是一个模板套出来的:一个有着黑暗过去的美国雇佣兵(锤哥)/韩国杀手(黄政民),来到一个充满异域风情但罪恶横行的国家(印度/泰国),拯救一个孩子,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剧情都比较敷衍,仅起到串动作戏的作用。《惊天营救》打得稍微更好一些,因为用上了一个长镜头。
已经堕落到仅靠一个长镜头取胜了,挺惨的。
科幻(Science Fiction)《环形物语》(美国)入围影片
《信条》
《开发者》
《饥饿站台》今年的科幻片,绝望!
其实自打我写这个盘点以来,2018、2019、2020连续三年,科幻片都非常少,特别是投资巨大、技术过硬、探索世界或人类的“纯”科幻片。
我不禁回忆起2009年,光那一年就诞生了大手笔的《阿凡达》《2012》《守望者》《星际迷航》,和小成本的《第九区》《月球》《无姓之人》《深空失忆》等。
再看看今年,都不得不拿限定剧来凑数了。科幻片的衰弱是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与现实越来越让人没心情仰望星空有关,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说说今年的科幻片。
《饥饿站台》实际上是2019年电影,今年年初才能在国内看到。它是典型的反乌托邦题材,用垂直监狱里面人们自上而下依次获取食物的设定,隐喻了残酷的社会阶级分化。总体而言,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小寓言故事。
《开发者》是执导过《机械姬》和《湮灭》的科幻圈著名神棍导演亚历克斯·加兰( Alex Garland)的新作,8集限定剧。它设想硅谷的高科技公司研发出一台能模拟并预测万事万物的量子计算机,结果使程序员们陷入疯狂(恶意满满)。剧集用迷离的光影、神秘的音乐,将先进的科技打造成新时代的宗教,还影射了中美俄三国的政治(有客观也有偏见),颇值得玩味。不过有一点,这个科幻设定并不算新鲜,刘慈欣的《镜子》也用过。
《信条》就不用说了,今年唯一一部科幻“大”片,我也写过评论。它做到了“三个基本”:基本交代清楚了设定,基本保持了逻辑自洽,基本做到了结局令人意外;缺点是:动作戏敷衍,剪辑和镜头的节奏感缺失,情感弱化。但这唯一一部大片,我却不想把它放第一,因为总的来说它只是把一个简单的科幻模型给复杂化了,创新性还是不太够。
写到这里你可能也发现了,我在评价科幻片时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创新性。毕竟,科学就讲究创新,科幻怎么可以不讲究呢?所以把《环形物语》放第一多少也是出于这个考量。它的创新不在于设定(事实上设定都很老套),而在于主题和风格。它是一个带有科幻复古主义和淡淡的北欧忧郁风的关于人生的故事。
本剧改编自瑞典视觉艺术家、插画师西蒙·斯塔伦海格的同名图像小说(这下知道北欧忧郁风是哪来的了吧)。
“科幻”与“复古”这看似矛盾的元素结合,有着出人意料的美感。剧集的美术对原著高度还原。
而忧郁,则主要来自故事。在剧中,“环”(The Loop)是一个探索宇宙奥秘的设施,建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小镇地下。这个小镇因“环”兴起,也受到“环”的神秘影响。
不可言说的巨大沉默物体俯瞰小镇。
不知用途的机器四处散落。
正如同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未知与无法解释的东西。
全剧共8集,前7集相对独立但彼此联系,是关于镇上某个人生活中的无常或是遗憾,被“环”放大至极限;最后一集将所有故事串联起来,观众将发现人与人的联系竟是如此巧妙,悲与喜的相互作用不可捉摸。纵观全剧,人生无常,遗憾常在,人们的抑郁不得排解,只能默默承受或尝试与自己和解。时间也许能带走一切,也许带不走一丝一毫。从这种不可知性上说,人生就像“环”试图破解的宇宙一样。
在历经坎坷的2020岁末,再观看这样的故事,大概也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历史/传记(Historical/Biopic)《南山的部长们》(韩国)1979年10月26日,韩国,汉城。
在钟路区宫井洞中央情报部官邸中,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在酒席中被时任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用手枪射中两次,当场死亡。
都说韩国总统历来难善终,但遇刺身亡的也仅此一位。《南山的部长们》便以这次暴烈的刺杀为高潮,向前探究了这起韩国历史上极为惨烈且疑点重重的政治事件的前因后果。
作为一部政治戏,尽管没有激烈的动作戏、战争戏,但它仍然把政治斗争的紧张惊悚演绎得淋漓尽致。李秉宪对金载圭心理状态的拿捏与外化表演,基本又是冲着韩国青龙奖影帝去的。
当然,作为历史题材,它更重要的意义是用一种令人信服的逻辑,重现了那段迷雾重重的历史。
剧情(Drama)《科米的规则》(美国)在这个类别下本来想选一些更偏当代日常生活,或更富有艺术性——简单来说就是更“奥斯卡”——的作品,如《无依之地》(美国)、《女人的碎片》(美国)、《加加林》(法国)、《太阳之子》(伊朗)、《200米》(巴勒斯坦)等,但可惜这些冲奥作品目前大多都只在电影节上映,所以没有资源。
所以只能转头列一部2集限定剧了:《科米的规则》。也是政治题材,跟《南山的部长们》有点撞车,但也没办法。
那么,谁是科米?
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美国共和党人。
2013年,他被奥巴马任命为联邦调查局(FBI)局长;
2015-2016年,他领导了对希拉里“邮件门”的两次调查,虽然最后均决定不起诉,但由于第二次距离大选过近,被认为一定程度上直接促成了希拉里败选;
2016-2017年,他领导了对特朗普“通俄门”的秘密调查,始终没有结果;
2017年5月,他在给联调局员工讲话时,在众目睽睽之下,从电视上得知自己被特朗普开除。
结论:科米是一个倒霉蛋加受气包。
本剧基本上就是由这四段重要事件组成的。它改编自科米本人被开除后的自传《至高忠诚:真相、谎言和领导力》。说实在的,本剧的情节十分流水账,而且也只是一家之言,它进十佳多少是有点忝列其中。
但它至少还是提供了一个角度,让大家了解美国有史以来的最混乱的四年是怎么来的:希拉里处理邮件大意了,没有删;川普上台不讲武德,不仅搞小朝廷弄得乌烟瘴气,竟然还有里通外国的嫌疑。而科米的悲剧就源于此:先调查希拉里,得罪了民主党;又决定不起诉希拉里,得罪了共和党;最后调查川普,得罪了当选总统。那当然只能卷铺盖回家,耗子尾汁,好好反思。
本剧并不仅仅是对特朗普及其手下一票小弟的炮轰(当然炮轰也是重头戏),对希拉里及其支持者不遵守程序正义也多有不满。本剧目的在于称赞剧中塑造的科米这种抛弃党派、政治,忠于真相、法治的诚实的技术官僚(这是不是真实的科米我们也说不好)。
不过技术官僚就那么完美吗?当联调局众人都因对希拉里的调查可能导致特朗普当选而陷入思想混乱时,科米没有做大家的思想工作,甚至也没有给大家打气,只希望大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最终联调局高层被大清洗。
技术官僚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炮灰。这大概是本剧无意提出的却是最有价值的一点。
恐怖/惊悚(Horror/Thriller)《隐形人》(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入围影片
《一切为了杰克森》
《逃跑》
《砍人快乐》2020年又是一个恐怖片大年,题材、类型极为多样。这一年能看到的比较出彩的恐怖片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个类型:
第一,传统鬼片,如《停尸房收藏》《一切为了杰克森》《黑暗轨迹》《阴声》。
第二,有创新的惊悚片,如《隐形人》《电话》《战争幽灵》《黑盒子》《占有者》。有趣的是,这几部电影或多或少跟科幻沾点边儿。可以说,一旦与科幻结合,你真的不知道恐怖片能玩出什么花儿来(好坏另说)。
第三,政治主题,如《异国阴宅》《索命咒》《内战前》。从2017年《逃出绝命镇》开始,恐怖片成了隐喻政治的绝佳载体,政治又给恐怖片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这是种族歧视、阶级分化、移民问题、宗教冲突时代二者的互相成就——尽管我宁可没有这样的“成就”。
第四,变态题材,如《逃跑》《精神错乱》。今年的变态有点少,可能是变态想创新越来越难了。
第五,喜剧恐怖片,如《砍人快乐》《辣手保姆2:女王蜂》。喜剧、恐怖,两种相反的元素是如何共存的呢?答案是靠解构恐怖桥段达到喜剧效果,最后落脚点还是喜剧,很适合想看又不敢看、不看又心痒痒的观众。
第六,克苏鲁风格,如《星之彩》《同步》。这种云山雾绕的片通常很让非克迷抓狂,我只能说你要用心去体会“未知的恐惧”,不过觉得无聊就算了吧。但!千万不要当着一个真正克迷的面侮辱他的爱好,否则“不可名状”的古神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意外的是,今年没什么出众的艺术恐怖片(我的2018年最佳《遗传厄运》、2019年最佳《灯塔》都可算是艺术恐怖片),可能只有一部口碑崩坏的《失落家庭》,被称为“《遗传厄运》遗毒”。
最后再来特别说一下最佳《隐形人》。它以威尔斯同名科幻惊悚名著为基础,做了非常现代化的改编。“隐形人”既是追杀女主的暴戾丈夫,又代表了如影随形的家庭暴力。它通过巧妙的镜头设计——阴森的空镜头(暗示隐形人静静地看着你)、莫名其妙的横摇镜头(暗示隐形人悄悄潜入)、隐形人主观镜头——营造出前所未有的惊悚体验。
真的只有二位吗?侦探/悬疑(Detective/Suspense)《极地暗杀》(西班牙)《极地暗杀》是一部西班牙出品、多国演员(居然还包括了日本演员山下智久)合作的6集限定剧。
在南极洲的北极星六号国际科研基地,科学家们正为长达半年的极夜的到来举办派对,派对结束后,大部分人回国,只留10人留守在基地。在极夜临近结束时,基地与外界断了联系;而当外界的科研人员返回基地时,迎接他们的是灾难性的景象:留守10人中有7人死去,3人失踪。黑暗、冰冷、与世隔绝的极夜之下,到底发生了什么?
《极地暗杀》属于典型的“暴风雪山庄”模式,也就是密闭空间、连环凶案。该模式的代表作要属大名鼎鼎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了。
这个模式的优势是氛围紧张刺激,因为环境密闭带来三大特征:救援进不来,人们出不去,大家互相怀疑。这一点《极地暗杀》做得不错。
这个模式的劣势是很容易烂尾,因为这就像狼人杀,民死得越来越多,游戏还不结束,那狼会越来越藏不住。《无人生还》厉害就厉害在巧妙地解决了这一劣势,而《极地暗杀》……不仅没解决,可以说开头就让真凶露了相……反正,对经验丰富的侦探爱好者而言,很容易猜到。
但不管怎么说,这仍然是今年最好的侦探悬疑片(限定剧)了。南极的极夜与隐藏的罪恶颇为呼应,而且本剧也很能满足一部分重口味观众的需要(想想为什么英文剧名叫“脑袋”吧)。
爱情(Romance)《真心半解》(美国)2018年选的《爱在记忆消逝前》,讲的是老年爱人面对死亡;2019年选的《婚姻故事》,讲的是中年爱人面对离婚;今年的《真心半解》嘛……讲的是青少年面对什么是爱的问题。
一所白人为主、信奉基督教的美国普通小镇,憨厚的运动健将保罗爱上了书香门第的校花艾斯特,但他实在没什么文化,于是决定雇佣刻薄的华人尖子生艾莉帮他展开追求。三人都不同程度地向彼此敞开心扉,并因彼此的关系感到快乐。然而,三人的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
不过我以直男身份保证,这段“三角恋”并不狗血,也不让人烦。这就是那种平平淡淡的甚至稍微有点俗套的青春故事,会随着青春的逝去,留在昔日的春风里。
本片的导演伍思薇,是一名美籍华人、女性和同性恋。这三个代表少数群体的标签,在今天的美国可谓“如雷贯耳”。有的美国人奉其为圭臬,还有的欲除之而后快。故而这些标签,可能成为一个少数派为所欲为的通行证,亦能成为一个少数派六尺之上的墓志铭。
在刚看到此片时,我以为导演会完全把本片做成一部关于女性、同性的电影。因为导演是女性,而同性是今年爱情片的主流——说实在的,我翻遍今年的豆瓣高分爱情片,十之七八是同性题材。直男需求完全得不到满足(不对,直男本来也没什么爱情片需求)。
不过意外的是,导演没有就着自己的标签大做文章。在她设置的这个戏份势均力敌的三角关系中,保罗是直男、艾莉是女同,艾斯特尚不确定;所以这里有异性爱情、同性爱情和……直男与女同的友情。友情这部分很重要,过去同性恋主题的电影通常强调“自我认同”;而加上这部分,格局更大了,还包含了“与世界和解”。
这样设置的理由,来自于我们最初提出的本片的主题:教青少年面对什么是爱的问题。显然,作为导演和编剧的伍思薇,并不想只因为自己是女同,就只把同性爱情灌输给青少年。影片把性向的选择权交到青少年手里。所以最终,我们也不知道艾斯特是什么取向。出身天主教家庭、信仰上帝的她只是说:“几年之后,我会很确定。”
影片鼓励青少年大胆选择:
“爱是大胆。它不是关于找到完美的另一半。爱是愿意毁掉你的绘画佳作,只为得到杰作的机会。”
“Love is bold. It's not finding your perfect half. Love is being willing to ruin your good painting for the chance at a great one.”
这既是关于大胆选择性向,也是关于大胆爱。
动画(Animation)《心灵奇旅》(美国)2020年是中国和美国的动画片小年(日本应该很棒,可惜我没怎么看)。所以要说最佳的话,大概也不能免俗地选择《心灵奇旅》。
皮克斯的风格大家已经很了解了:老少咸宜、技术领先。
这次的主题是:“生活的意义不在于远大理想,而在于生活本身。”这个主题还是像前几作一样,老少咸宜,对孩子和大人都很有借鉴意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承载主题的剧情设计比《寻梦环游记》更流水线了。
皮克斯每次都能创造一个细节丰富的新世界,这次新世界观的制作技术一如既往地精良——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不如《寻梦环游记》《头脑特工队》那么精良。
皮克斯要注意呀!
战争(War)《无丁之地》(法国/以色列/比利时)入围影片
《血战摩苏尔》
《泪之谷》
《解放者:欧陆决战500天》战争片相对于其他类型和题材,在中国算是小众的东西。数量、质量远远比不上喜剧、爱情这些。
可能有人会觉得说,因为中国承平日久。
久吗?
从现在往回推,中国国内、中国与外国政权间,连续没有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一年?
你可以现在想一个答案,我赌你猜不到。
好了,咱们从1949年算起吧!
1949-1955年,解放战争的战略追歼阶段;
1950-1953年,抗美援朝;
1950-1956年,援越抗法;
1958年,金门炮战(后续作战延至1979年);
1959-1961年,西藏平叛;
1960-1961年,两次入缅追歼国民党军作战;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
1965-1973年,援越抗美;
1969年,中苏珍宝岛战役、铁列克提战役;
1969-1973年,援老抗美;
1974年,西沙海战;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续作战延至1993年);
1988年,南沙海战。
所以答案是1993年。这也不过是区区27年的和平而已。这27年的和平中,大战没有,“小事”不断:1993年“银河”号事件、1996年台海危机、1999年炸馆事件、2001年撞机事件、2008年拉萨“三一四”事件、2009年乌鲁木齐“七五”事件、2014年昆明“三一”事件与香港“占中”事件、2016年南海对峙、2017年洞朗对峙、2019年香港反修例暴乱、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确实影响不到普通人。有的人承平日久,就容易产生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思想:一是居安不思危的傻白甜思想;二是穷兵黩武、动不动就想搞谁一下子的黑社会小混混思想。
所以说,战争片,特别是历史战争片,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窗口.。不过《金刚川》这样的电影除外。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今年别的国家有什么优秀战争片。
还是先说入围的。
《解放者:欧陆决战500天》,关于二战的4集迷你剧,改编自纪实文学《野战团》(有汉译本,重庆出版社2014年版)。这是一部奇怪的作品——真人演出,却做成了动画的形式。原因很简单,没钱。动画可以省下道具和特效钱。看来战争片在美国也境遇不佳。
这是作品讲述的是:美军第157步兵团军官菲利克斯·斯帕克斯(Felix Sparks),是一个“美国队长”式的完人,他反对种族歧视,团结了麾下的白人牛仔、印第安人、墨西哥裔,在解放欧洲的战场连续作战超过500天,为击败纳粹立下汗马功劳。
听上去很“主旋律”,但“主旋律”就一定不好吗?我把“主旋律”分为两种:一种是“我很强大”(所谓“霸道”),另一种是“我践行了普适价值”(所谓“王道”),本剧属于后者。事实上,我更喜欢后一种“主旋律”。菲利克斯在自己的连队贯彻种族平等,与中共在自己的军队贯彻阶级平等,本质上并无区别,都是追求“平等”这种普适价值。所以他们能凝聚起各自的力量,在各自的战场上战无不胜。试问这样的“主旋律”谁不喜欢看呢?把各自做过的好事拍出来宣传有什么问题呢?只不过,看罢美国当前的魔幻现实和中国抗日神剧什么的,再看这种昔日的理想主义故事,只会感到一种历史的莫大的讽刺。
《泪之谷》,以色列剧,讲述了1973年埃及、叙利亚与以色列进行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这部剧虽然烂尾了,但前面还不错。
这是非常左派的一部剧,批判了以色列开战前的官僚主义问题、种族阶级问题,甚至也反思了以色列在战争中的正义性问题(“达扬宁愿为了西奈舍弃和平”)。对阿拉伯人也比较客观,既描绘他们的野蛮,也承认他们遭受过以色列残酷对待。结局以色列要反攻了,士兵们却一脸迷茫。这是个好问题:如果大家都是受害者,那么到底该怪谁呢?
《血战摩苏尔》,网飞电影(但意外的是华谊也出了钱),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的是2016年伊拉克尼尼微特警队与伊斯兰国在摩苏尔的战斗。一个小警察在遭伊斯兰国袭击时被特警队救下,于是跟随他们作战。这些特警声称正在执行一项属于他们自己的任务。
电影格局不大,就是跟着特警拍他们一路打打打,不过胜在真实。连魔改的自杀式无人机这种兴起没几年的东西都有。
更可贵的是本片虽然是美国人导演,却最大限度地去美国化:演员是中东裔,语言是阿拉伯语,美军只活在这些伊拉克人的闲聊里——有的人谈及亲戚被美军所杀,有的人谈及自己朝美军扔石头。能感受到,自打美军开始撤军,他们在伊拉克开始变得无足轻重,只留下一堆不好的回忆。
伊朗圣城旅(老大苏莱马尼就是被川普用小飞机炸死那个)也露了一下脸,不过也没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可以看出伊拉克人对他们的感情也很复杂:既有合作打击伊斯兰国的需要,又因历史、民族原因不能真正互相信任。
归根结底,这是伊拉克人自己的战斗。影片结尾揭示了贯穿全片的悬念:原来这些特警“自己的任务”就是拯救摩苏尔沦陷时没来得及撤出的亲人。这个答案令人瞠目结舌。就这?是的,就这。乱世之中,一切尽失,意识形态、物质金钱,都不再重要。人们的需求很简单,就是与自己的亲人爱人在一起。
瓦砾废墟之上,伊拉克人一边独自战斗,一边寻找自己的亲人。这个简单的故事就此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然后是最佳,《无丁之地》,法国、以色列、比利时合作剧,讲述了2014年叙利亚内战期间,库尔德人与伊斯兰国的科巴尼战役。本剧似乎还有第二季,但实在是做得太好,忍不住拿来说。
关于这部剧有几个有趣的点。一是它的英文叫“No Man's Land”,那为什么不翻成《无人之地》呢?因为本剧的主角是库尔德女子自卫军,所以“Man”指“男人”。二是为什么以色列在歌颂库尔德人的剧里花了很大力气呢?因为在中东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的环伺之下,犹太人和库尔德人这两个人数劣势民族先天地有合作需求。
以色列自己的小心思我们不提,这部剧绝对是震撼力作。为什么选它当最佳呢?因为它采用"视点人物写作手法"(POV),从库尔德人女子自卫军、抵抗伊斯兰国的西方志愿兵、参加伊斯兰国的西方穆斯林(既有阿拉伯裔也有白人)、以色列摩萨德多个视角全方位展现了血腥的叙利亚内战。
这种血腥,不仅仅是战场上血肉横飞那么简单。伊斯兰国的野蛮屠杀、摩萨德对线人的无情利用、西方穆斯林的悲惨生活,挑战着每一个观众的神经。在这部剧中你很难说清谁对、谁错。唯一能确定的是,宗教极端思想、狭隘民族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犹如一条三头恶龙,头颅之间虽然互相撕咬,却是共生于一体。它让有理想的人自相残杀——要么死,要么活着变成恶魔。
纪录(Documentary)《蓝色防线》(中国)纪录片是一个从不缺“精彩”的类型,今年精彩的纪录片也有千千万。但我仍然有私心地选择《蓝色防线》作为最佳。
本片我是写过剧评的。选它做最佳,主要是基于三点:
第一,本片是首部中国维和部队战地纪实(2015-2016年的南苏丹),真实展现了中国军人的世界责任;
第二,本片制作手法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中国大陆纪录片、主旋律片,没有旁白、没有说教,用剧情片的逻辑组织素材,能够带来完全沉浸式、自主式的体验;
第三,本片既向中国观众、也向国际观众成功传递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包括中国军人在内的中国人,在这个世界上寻求的意义是什么。中国人追求中国利益吗?当然是,但前提是不损害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蓝色防线》体现了中国维和部队用实际行动严格恪守的基本三原则:当事国同意、保持中立、非自卫或履行授权不使用武力。为这样的原则,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与某些外国军队的作风有天壤之别。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军队:它确有强大的武力;但它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平。
另外一部值得一提的国产纪录片是《棒!少年》。它与《蓝色防线》豆瓣评分均为8.7,应该是今年国产纪录电影评分的并列第一。
它关注了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群体:贫困少年棒球队。棒球,在国内太少见,没什么群众基础;贫困,这个常见,所以也见怪不怪了。
这些少年被选进北京市郊一个爱心棒球基地,跟着70岁传奇教练“师爷”从零开始学习打棒球。电影选了两个“原生家庭”满是问题的少年作为视角:马虎,惹是生非,但也最具敢打敢拼的体育精神;“元老球员”小双,敏感柔弱,但技术出众。这支队伍克服了重重困难——资金、团队建设、队员上学、球场和宿舍却拆迁等等——最终远赴美国,代表中国登上世界少棒的顶级赛场。
透过片中孩子们的热血训练,在困境中追逐理想,你可以看到一部体育励志片;透过片中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困问题,你可以看到一部现实题材片。
最终孩子们失败了,输掉了比赛。有的继续打球,有的离开球队。他们的未来会怎样呢?伴随着张震岳的《再见》,电影戛然而止。
只剩下我呆坐在电影院里,想他们如今过得好不好。
星球大战“星战”今年敢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因为它今年有两部逆天神作。这两部系列剧都属于同一个故事系列,也是“星战”目前主推的系列,即“正史”(Canon)。
顺便一提,另一个系列叫“传说”(Legends)。可以理解为一些平行世界。
说回正史。《克隆人战争》第七季,同时也是最终季,在豆瓣获得了高达9.6的超高评分。这个始于2008年的动画剧,本意是填补电影前传2和3之间的空白,着力描绘那场使共和国陨落的残酷而又波澜壮阔的克隆人战争。尽管期间由于被迪士尼收购等种种原因它走得磕磕绊绊甚至一度被砍,但最终它不仅实现了最初的目标,而且大大拓展了正史的世界观,创造了一大批人气不输真人角色的动画角色——有的动画角色甚至被反引到真人作品中,实现了反哺。当这一季的最后一集,其故事线与前传3合二为一时,粉丝们都感到一种宿命的召唤——不仅故事中的人物实现了自己的宿命,粉丝们也得到了自己最初想要的东西。
《曼达洛人》第二季,在豆瓣获得了9.5分,这实在是太变态了。这部2019年才播出第一季的新剧,竟然能跟“星战”其他元老同台竞技?不过要知道其主要创作者是乔恩·费儒(Jon Favreau)——这位《钢铁侠》1和2的导演,可是开创了漫威影业第一个十年的男人。他还特别会演,浑身是戏,简直是全能型人才。
由漫威可见,费儒属于那种特别懂粉丝的创作者。这也就不难理解《曼达洛人》为何如此受粉丝欢迎。它把故事设定在新共和国成立的最初几年——新共和国的掌控力尚未触及外环的偏远地区,罪犯与帝国余孽还在这里为所欲为。我们的主人公,一个曼达洛人孤胆枪手,要在这里追求自己心中的正义——这活脱脱是一部科幻西部剧啊。西部题材在全世界观众中都很有市场,西方人喜欢它的牛仔精神,东方人喜欢它的侠客精神。这是难得的东西方有共同语言的故事。同时,费儒极擅长将各种情怀安插在故事中,反复刺激粉丝不断达到高潮……不说了,再说多变味儿了。
总之,就是牛逼。
入围大IP
剩下几位比起“星战”都是各有各的劣势:DC属于走量不走心,漫威属于既不走量也不走心,“变形金刚”属于……真没别的IP了,拿来凑数。
DCDC今年的“量”很大,它一共有三个主要故事系列(也就是三个平行宇宙)有作品:自己搞的两个,DCEU和DC Universe;以及与CW合作的“绿箭宇宙”(Arrowverse)。
其实这么大量的作品里也有非常“走心”的,但是比例太低,整体感觉就是“走量不走心”。
DCEU两部电影:《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5.7),老实讲本片除了女权,我已经不记得讲什么了;《神奇女侠1984》(6.7),有一些亮点,但总体上平平无奇……
DC Universe两部剧:去年播今年完的《泰坦》第二季(6.2),以及《末日巡逻队》第二季(8.4)。前者有很多动作场面但整体给人感觉非常缺钱,而后者专注挖掘人物就好很多。
“绿箭宇宙”七部剧:《绿箭侠》第八季(9.1)、《闪电侠》第六季(6.8)、《黑霹雳》第三季(5.8)、《蝙蝠女侠》第一季(5.7)、《明日传奇》第五季(8.3)、《超级少女》第五季(6.6)、《逐星女》第一季(6.6)。其中《绿箭侠》是最终季了,史无前例地雄起了一下;《明日传奇》属于愈战愈勇;其他剧都属于老剧走下坡路,新剧开局不利,放眼望去都是5、6分。而且这些剧的情节是“打包”的,为了看每年一次的各剧联动要忍受四五部庸俗之作,简直是谋财害命。
此外,还有五部彼此没什么联系的动画:《黑暗正义联盟:天启星战争》(7.1)、《超人:红色之子》(4.8)、《超人:明日之子》(6.1)、《丧钟:骑士与龙》(7.8)、《哈莉·奎茵》第二季(9.0)。其中最出众的《哈莉·奎茵》,是一个玩梗吐槽向的喜剧,换句话说,不是“正”剧。
老实讲,论勤奋DC肯定是第一的,只不过今年运气属实比“星战”的双神作差了点儿,所以就屈居第二吧。
漫威漫威影业主打的故事系列只有一个:MCU。但这个系列今年可谓时运不济:先是疫情导致电影延期、剧集延播,后面“黑豹”查德维克·博斯曼又去世了。所以也不是漫威不想走量走心,是真走不动了。
于是今年只剩下三部作品,其中一部是货真价实的MCU,剩下两部我都不知道该算什么。
真·MCU:漫威娱乐(不是漫威影业)与ABC——母公司都是迪士尼——合作的《神盾局特工》第七季(9.3),也是最终季。像《克隆人战争》第七季、《绿箭侠》第八季一样,大结局拿高分,没什么好说的。
《新变种人》(4.5):惨,惨不忍睹。在福斯手上时就翻来覆去地改故事、改档期,命运多舛(亲娘不要);后来福斯卖给了迪士尼又被插一杠子(后妈不爱);后来疫情来了又一杠子(无妄之灾)。看到这片烂我都不生气,甚至充满怜悯。毕竟人生绝望起来就是这个样子,大家都是同病相怜,这就是所谓的兔死狐悲吧。
《地狱风暴》(6.5):漫威娱乐与Hulu——母公司都是迪士尼——合作的限定剧,中规中矩。而且它俩合作的剧一直处于MCU的边缘地带,名义上是属于MCU的,但实际上没什么联系。
今年的MCU没量、没质,也不是有机整体。不过,现在是艰难时刻;根据迪士尼投资者大会上的消息,漫威明年会更好。
变形金刚“变形金刚”的故事系列非常多,今年有一个新系列:网飞制作的《赛博坦之战》三部曲。每一部都是一个6集动画限定剧,今年播出了第一部《围城》(7.4)和第二部《地出》(暂无评分),关注变形金刚们来地球之前的战争。没有太多可说的,造型很复古,值得粉丝观看。
《时代周刊》在封面写道:“有史以来最糟的一年。”
2021会突然不糟吗?
不会。
因为时间是连续的;2020、2021,只不过是人为的区分。不过这么一区分,倒也像按下了重启键,重新补满了精气神儿,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智慧。
至于未来……正如《环形物语》所展示的,时间也许能带走一切,也许带不走一丝一毫。
新年快乐,2021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