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作如是观
1
我在想怎么说这部电影。
喜欢的东西,怎么写都觉得写不好。
索性干脆讲讲里面的故事。
所以提醒,会有剧透。
2
肚财是个拾荒汉,一天只吃一顿饭,瘦瘦小小,唯唯诺诺,常被人欺负。
他最好的朋友,也是唯一能让他找到点优越感的人,戴四百度的眼睛,叫菜埔。
菜埔白天在哀乐团兼职打鼓,晚上给人看门当保安,是比肚财还老实还沉默寡言的人。
两个人的关系,就像上学时班里的吊车尾与倒数第二一样,没什么原因,自然不自然便腻在了一起。
菜埔守夜时,肚财就偷偷来找他,两个人一起翻破旧又黏糊糊的色情杂志,吃便利店扔掉的没什么肉的过期便当,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有一天,肚财突发奇想,让菜埔偷偷去拿工厂老板的行车记录仪来看。
然后引出了整个故事。
他们身边,还有几个不声不响的人。
没人知道来历的流浪汉释迦,整部电影里几乎就讲了一句台词。
便利店兼赌博游戏机店的服务生土豆。
大家的共同点,就是都比较穷也没什么用,一群废柴罢了。
是的,这部电影在讲一群底层的穷人,蝼蚁一般被别人所忽略所轻视的穷人。
你看着黑白影像,总以为导演又是副悲天悯人的态度,想要煽情地讲一些底层人的痛苦和无奈。
可是没有,电影松松散散,漫不经心,只用小幽默感牵引着你,渐渐进入这些人的生活。
偶尔会有片刻伤感,孤独的气味,随后又被那种怎样都好的无所谓态度冲涤得一干二净。
对了,导演也是不甘寂寞地直接把评论音轨拽到了正片里,用我经常会反感那种所谓打破第四堵墙的间离手法。
但在电影里,黄信尧时不时不请自来地吐槽一下,有时候调侃角色,有时谈谈人生。
好像有个朋友,坐在你旁边,絮絮叨叨的,却感觉蛮好。
又好像,肚财和菜埔两个人毫无意义地聊天。
3
行车记录仪里的影像大部分时候都很无聊。
无聊到肚财会看睡着。
偶尔看到老板Kevin与女人乱搞,也只有声音,看不到画面。
谁知冷不丁会见证一桩谋杀案呢?
两个人也不知道如何是好,病急乱投医居然跑去问乩占卦。
占卦对穷人也是草草应付,讲了点忠孝爱国的空话,三言两语就打发了。
连冷清无比的蒋公庙都不想理他们,从他们身上实在赚不到钱。
也只能不了了之。
杀人的故事在电影里重要么?
也许吧,毕竟可能是肚财和菜埔这辈子遇见的最大件的事了。
但其实好像也没什么,哪怕最后肚财莫名奇妙地以夸张的姿态醉酒摔死在沟渠里, 哪怕菜埔心惊胆颤地等待老板来灭口。
等了半天,想起家里漏雨,又去补屋顶。
死的死了,活的活着。卑微的生命,发不出什么声响。
4
电影是真挺好笑的。
也不算喜剧片,没有很用力地搞笑,就是不停地吐槽,或是生出些黑色幽默。
“美国那个纽约啊,在港口站一个女的,手拿着火把,戴一个浴帽”;
“干你娘……这个工厂大家都很关怀对方的老母,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议员有了女秘书后,红木办公桌前就加上了挡板”;
“男人骑什么粉色摩托车?难怪你交不到女朋友……这电影是黑白的,你不说别人是看得出来么?”
“人家有钱人是三分靠作弊,七分靠背景,你呢,有背景么,你后面有什么?……我后面有凤梨、香蕉、芭乐(然后菜埔回头看了看背后的水果挂历)”;
“有人拜蒋公么?……猪八戒都有人拜了”;
议员与女信徒一口一个阿弥托福地吵架;
连最后送葬肚财的遗像,都是他被警察逮捕时的视频截图。
然后笑啊笑,又会觉得有些心酸。
用被捕的截图当遗照,是因为肚财生前连张证件照也没有。
释迦会想,肚财这么死了,也没什么不好。起码在他死的时候,在地上还能画出一个人形。
菜埔在肚财死后,去到他家里,看见那个飞船一样的容器里,整齐地排布着娃娃和剪下的美女人像,突然觉得对死去的好友无比陌生。
“虽然现在是太空时代,人类早就可以做太空船去月球,但永远无法探索别人内心的宇宙。”
“对于他们来说,出太阳和下雨都很困难,但他们没办法去想生命的困难,因为光是生活里面,就有解决不完的困难。社会常常在讲要公平正义,但在他们的生活中,应该是没有这四个字,毕竟光是要捧饭碗就已经没力了,哪还有力气去讲那些有的没的。”
看着肚财在雨中骑摩托;看着菜埔拉蜷坐在肚财的小空间里发呆;看着口哨循着麦田把镜头引向一地狼藉的沟渠,一个人形以搞笑的样子栽倒,镜头不动声色,导演还喋喋不休地调侃,突然就被打动了。
5
如果丢掉了文字的修葺,把无声的画面构建出诗意,大概就是《大佛普拉斯》这样吧。
我其实对佛的隐喻,宗教的讽刺,权钱勾结的批判都不是那么感兴趣。
也并不在意导演的旁白,裸露的镜头,开放性的结尾,高反差的黑白影像,以及电影独特的表达方式。
我只是觉得这样好似闲扯一般讲起几个陌生人的事,说说笑笑,仿佛亲眼所见。
到最后,忽然有一丝心酸和孤独在漾开的欢乐中微微泛起,就像是流云片刻遮住了日光。
那样的昏暗或许稍纵即逝,却只因为那须臾间的失色,我就已经完全陷入了虚幻的谵妄之中。
等回过神来,便觉得,这或许就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了。
它无关任何技术指标或叙事方法,只是借由某个独特的机缘,探入了我的内心。
一如那年,看到《路边野餐》。
心有回响,于是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