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结尾什么意思?
电影结尾处,我以为魏成功在码头枪决完米兰后,电影就该结束了,没想到又出来拍戏的情节,拍戏的情节什么意思?难道整部电影是戏中戏?结尾没太看懂,求大佬告知!
就是,假装杀手的那档事已经翻篇了。
哈维重新投资了一部电影,由魏成功和米兰来演,还之前电影亏本欠下的债。
最后一幕就是新电影的一个镜头。
先声明:本人没看过原著。今天去看了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全场看下来,嘴里忍不住冒出来了两个字,浮夸。没有去看电影的类型,只知道是喜剧片,看的时候总有种话剧的感觉,不知道原著是不是话剧形式的喜剧,整部电影的剧本有get到,剧本顺畅;可有些地方总觉得有些尴尬,你说他不好笑吧,全场也有好几次的笑点,你说他好笑吧,感觉充斥着话剧的表演形式的幽默,不知道是改编的问题还是我个人的问题,很微妙,感觉怪怪的,说不上来的那种感觉。但是不得不说,演员的演技是有的,魏翔的演技深深的get到了,相比于这部剧,更像是魏翔为这部剧锦上添花了。
中途有一段玛丽用自己的婚姻换取了魏翔的生命,让魏翔拿着钱走,吉米像看傻子一样的嘲笑魏翔,魏翔含着泪附和配合着吉米,然后一边配合着表演一边装傻的拿着钱走了;这段着实让我有很深的感触,是我心目中整部剧的亮点,最后的营救玛丽姐弟,用灯光,纸牌车,假人,道具,去诈唬黑帮,让我也在深思(可能跑题了)——电影的力量有时候真的很“强大”普通人最怕的黑帮,电影却能震慑到黑帮,就好像生活中,电影在我们眼中是很生活化的东西,随处可见。可是它在某些时刻却拥有很“可怕”的力量。
以上仅个人观点,不喜勿喷,第一次写感受,写的不好的地方,请狠狠的指出~
我没看过原著、完全就是当作一部普通的电影去看的、有很多人说是喜剧、为啥我总看出一部悲剧的感觉、男主为自己的角色那么执着、到最后知道是被骗、又跑龙套、让我想起了赵丽颖、及普通的打工人、还有可能是我心理黑暗、比较变态、感觉结局应该是魏杀了玛丽、杀了剧中所有人、然后自己跳海、深陷演员不自拔、魔怔了、这样从商业营销的角度去分析、电影要有槽点、要有让观众吐槽跟意犹未尽、后劲很大、就如同现在看综艺节目、为什么很多35线网红做评委、评价老戏骨、引起观众愤恨达到节目效果、但是剧中魏把卡尔的父母当中自己父母挺感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我的观感……..
结尾的意思我放在本文结尾了
讲真我蛮喜欢这部电影的,也在过年期间看了
先说说这部电影本身吧,它改编自日本喜剧电影《魔幻时刻》
《魔幻时刻》是由三谷幸喜编导的一部喜剧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假扮杀手的三流演员,受骗跑到黑帮汇聚的港口小城拍电影而引出的一连串滑稽误会。该片于2008年6月7日在日本上映。影片获第3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提名。故事的内容也是蛮有趣的,主要讲的是小人物龙套演员魏成功得到当红女星米兰“赏识”,被邀请出演男一号神秘杀手,却没想到这一切竟是一场危机四伏的“戏中戏”、“局中局”。被蒙在鼓里的魏成功数次凭借自己的演技和好运化险为夷。
看《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过程真的就像看曾经春晚的语言类节目,真的做到几乎每句台词、每个场景都搞笑。
5分钟一小梗,10分钟一大梗,如同放鞭炮一般输送笑点,电影院里笑声此起彼伏,远超预期。
看完后仔细回味了一下片中密集的搞笑桥段,发现这些笑点不仅类型丰富,而且不是依靠过分的卖惨、贬低、苦情和讽刺博取观众同情的笑,而是在适当荒诞的风格下把人物笑点和情境笑点结合起来。
全片运用了一套非常高明的搞笑组合拳,既能达到喜剧效果,又不会让观众产生“低级趣味”的反感。
同时,在名字上十分巧妙的蹭了《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知名度,看似情节与其无关,实则处处相关。
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中最突出的人物笑点当然就是第一次演电影男一号的魏翔。
他饰演的被骗十八线小演员魏成功,把一个喜剧角色所能集中的全部元素集中了起来。
影片中还有很多通过人物自身制造笑料的桥段,例如魏成功名字的谐音(谐音:未成功),小辫子造型,说话的语气,魔性的笑,夜里练绕口令,还有在车上学《教父》马龙·白兰度说话和撸猫……这些都是人物带来的基本笑点,也是魏翔所擅长的。
魏翔饰演过很多喜剧角色,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在舞台领域,每次都是角色不大却印象最深。
他最大的特色就是通过夸张的造型和夸张的表演,制造出一种反差感,带来“笑果”。
每次的角色虽然很出彩,但因为总出演配角戏份不多的缘故,对他的表演总是看得不过瘾。
情境笑点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中比比皆是,是这部电影之所以能一直给观众输送欢笑的根本所在。
从大的层面看,全片剧情的驱动和搞笑的桥段就在一个巨大谎言带来的“意外性”情境之中。
只要撒一个谎,接下来就要用无数的谎言来圆这个谎,《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就遵循了这个逻辑。
米兰、米勒姐弟对渴望主演一部电影的魏成功扯了一个谎,并扯上了危险的黑道商会,为了防止露馅,圆谎过程中充满的“意外性”就可以不断地迸发出笑点。
从小的层面看,电影中的很多小桥段之所以搞笑,也都来源自情境中的“意外性”。
例如上文提到魏成功夜里练绕口令吵到米兰睡觉的简单对话,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米兰对魏成功说现在几点了,其实观众明白她是被吵得睡不着觉,但魏成功却回复“你表坏了?”
接下来米兰又进一步强调这么晚了不应该这么大声练习,但魏成功又意外地回复“是不是我发音有什么不标准?”
魏成功这两句回复出人意料,既带来喜剧效果,又体现出这个角色有点轴的性格,虽然简单但经过了巧妙的设计。
电影中魏成功以为他们是在拍戏,所以他在第一次见商会老大哈维哥时重复表演了两次,导致哈维哥说“我是不是产生了幻觉”。
这处由重复带来的笑点,可以说是电影前半段最搞笑的一个桥段之一。
片中魏成功有很多“模仿秀”,比如前文提到的模仿《教父》,模仿西部片,还有对很多经典电影的模仿。
在这部电影里最大的夸张,就是魏成功对表演事业近乎愚蠢的痴迷。这种夸张像卓别林的很多作品,主角有着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执拗,这种坚持既好笑又让人感到悲凉。
马丁·斯科塞斯《喜剧之王》《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中的魏成功,其实更像马丁·斯科塞斯《喜剧之王》(The King of Comedy)里的鲁帕。
身为脱口秀爱好者的鲁帕一心想成为专业脱口秀演员,但他真的没有表演天赋,也没有幽默感,而这种痴迷使他渐渐偏离了正常人的轨道。
影片中的魏成功也一样,他对演戏夸张的痴迷让他的行为处处与常规逻辑不符,产生冲突,但实际上他也是一个演技并不突出的演员,只够做一个替身。
除了这些笑点,无论是原作《魔幻时刻》还是本片,都体现出主创对电影的热爱以及给同样热爱电影的影迷留下的彩蛋。
在我的记忆中,《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起码出现了三处比较明显的致敬,分别是《教父》、《雨中曲》和意大利西部片“镖客”三部曲。
对《教父》的致敬发生在魏成功前往和意大利人交易的车上,他不仅在车上模仿了马龙·白兰度在《教父》中特别设计的说话语调,甚至还抱来一只猫,还原了《教父1》中第一场戏一边撸猫一边体现教父威严的即兴名场面。
电影的第二处致敬桥段还原了经典歌舞片《雨中曲》中最经典的那段雨中唱跳。
而且《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选择《雨中曲》,并选择复刻这段歌舞的时机都很巧妙。
因为《雨中曲》讲的也是一位演员面临电影从默片向有声片时代转变时遇到的变故,期间他爱上了一位唱跳俱佳的不知名女演员,这段唱跳就出现在主人公从所爱的人家里出来。
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也是一个小演员自我挣扎的故事,其中这段复刻的唱跳出现在父母来探班之后,也是在主人公小得意的契机下出现的一段抒情镜头。
所以《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对《雨中曲》的致敬也深得这部经典的精髓。
最后,电影在魏成功做吉米哥翻译,和意大利人交易时,背后墙上贴的海报是著名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昂内执导的“镖客”三部曲,分别是《荒野大镖客》、《黄昏双镖客》和《黄金三镖客》。
这类意式西部片是意大利人想象中的美国西部,带有一种欧洲人对美国西部世界、犯罪、黑帮、正义的遐想。
当《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出现这三张海报时,也正好是在一个西部片风格的酒吧,并和意大利人进行交易,不得不佩服导演思考的细腻。
另外电影还有很多彩蛋,比如最后的教堂大决战也致敬了很多电影名场面,欢迎感兴趣的知友补充。
总结来说,《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用戏谑的外在表现,讲了一个励志的内在故事,被骗的演员魏成功回到现实生活中后,依然是一个不成名的群演,但他最后勇于回到现实,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虽然他一直是一个戏里的配角,最后却能蜕变成人生的主角,这是电影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人生不就是扮演好我们要扮演的角色,无论大小,无论主配,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影片分析完了,我们来说说结尾。
结尾呢很巧妙,是属于“戏中戏”一类的。
是魏翔与米兰在“港口”飙戏。这其中有几个点,就是米兰向魏翔表白遭拒,最后魏翔成为杀手做掉了米兰。
首先就是呼应一下标题《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毕竟是杀手,杀人稳准狠。在观众以为两人有一个完美结局时,来一次反转,最后再说明是拍戏,再度反转。造成一个戏剧性的局面——开始让观众以为是HE,结果是BE,最后一看诶,果然是HE,豁然开朗。
接着就是呼应魏翔之前对导演说的:我的第一个男一号还没有演完,作为一个暗示,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最后终于成为男一号。
最主要一点就是告诉大家:哈维原谅了他们
其实我觉得这部戏我最喜欢的一幕是这里
以后他就是我的座右铭啦~
真正的社恐到底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