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拿不拿影后,汤唯都已经赢了

  第75届戛纳电影节即将于当地时间28日落幕,最终的获奖名单将于北京时间29日早些时间公布。

  今年几项最高荣誉的角逐分外激烈。其中,最牵动国内影迷内心的,便是韩国导演朴赞郁携新作《分手的决心》入围主竞赛,这也意味着,影片的女主角,汤唯有望戛纳封后。

  

  从戛纳前方公布的场刊分数来看,《分手的决心》评分最高,领跑主竞赛单元,尽管同台的女演员大多出自戛纳嫡系,是欧洲三大的常客,但目前来看,汤唯的呼声仅次于伊朗国宝级女演员塔拉内·阿里多斯蒂,是本届戛纳影后的强势争夺者。

  除了开心和力挺,观众对汤唯能不能拿影后比较看得开,毕竟关注欧洲三大的都知道这个奖项的含金量有多高,大家普遍达成共识:有作品入围最高奖已足够,拿不拿奖不必苛求。

  

  没错。

  无论从近十年入围欧洲三大的华人身影上来细数,还是从导演朴赞郁作品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抑或从汤唯自身的职业履历来反观,无论拿不拿奖,她都已经超越了时下闭门造车的创作环境和内娱争奇斗艳的浮躁氛围。

  下面,就浅聊一下这部新片和汤唯。

  《分手的决心》的海报上,汤唯饰演的妻子凝视镜头,血丝若隐若现的眼眶中,流露出以往作品中从未有过的情绪。大多数影迷们看到这张海报,第一反应是疑惑——

  这明明是汤唯,为何竟如此陌生?

  

  汤唯以往的银幕角色,外露而积极。

  是《月满轩尼诗》里,一笑一朵花的甜心女孩;

  是《北西》浪漫欢快的海外小妞;

  是《黄金时代》《色·戒》里拥有超越时代独立性的文艺女作家、女学生;

  这些角色是阳光的、开朗的、正直的、是亟待浇灌的。

  

  到了《分手的决心》里,这幽怨、仇恨、自带三分惊悚、瞪的人发虚的眼神是怎么回事?

  

  熟悉导演朴赞郁的则会心一笑,这是典型的朴式眼神。

  几乎他的每一部作品里,都有表面不动声色,却能把人心里凿穿眼神。其信息量和穿透力,绝不亚于库布里克凝视。

  

  《老男孩》

  

  《我要复仇》

  

  《亲切的金子》

  

  《斯托克》

  

  《蝙蝠》

  从影30年,朴赞郁的电影叙事如迷宫般复杂,影像像钟表般精细,最大的情绪特点,就是悲观。

  无论是引发伦理争议的《老男孩》,还是将暴力呈现到极致的《亲切的金子》和《我要复仇》,朴赞郁的电影中,始终不缺乏“人的本性之恨”。

  

  因此“怨气”“恨意”“敌意”“复仇”“对抗”等剧情元素,也是最常见的元素。

  知乎上有网友总结了朴赞郁每部电影的悲剧之路,呃,满屏都是负能量。

  

  电影的角色们,敏感,神经质,情绪化。

  亦正亦邪,不能单纯以好和坏来区分,是游走于道德边缘的小人物。

  Ta们被生存的压力所激发,用蝴蝶的翅膀扇动了一场台风之后,发现最大的阻力还是来源于自己。

  最后,近似于作茧自缚地走向悲剧。

  镜头下的女性角色,具备东方特有的柔弱感,但表层之下,是强烈情绪的暗涌和出格行为的酝酿。

  以《亲切的金子》为例,身在狱中的金子,表面诚实守纪,但内心的复仇之火,足足燃烧了13年,最终,以近乎毁灭的方式了解了往日的恩怨。

  

  所以问题就成了,汤唯的表演,适合朴赞郁的语境吗?

  殊不知,除了主流商业片,汤唯的部分艺术电影中,也有过暗黑、蛇蝎、阴损的表演经历。

  就说《色·戒》。

  王佳芝是个女学生,是地下党,本就见不得光;

  她接近易先生,犹如一只兔子去接近豺狼,做戏、伪装、挖坑、下套;

  

  一句话说错,就是灭顶之灾。

  王佳芝只谨小慎微、察言观色,嘴上不说话,脸上全是戏;

  因为通风报信,刺杀易先生的任务失败,王佳芝连同她昔日的战友死无全尸;

  刺杀前夜,王佳芝叛变之前,苦闷、压抑、自我怀疑、被爱情吞噬。

  

  汤唯的表演,生动而准确:

  

  再来说一个,汤唯拿下青龙影后的《晚秋》。

  一个弑夫的女犯,因为母亲去世,假释三天;

  邂逅吃软饭的情场骗子,渐生情愫;

  这段朝生夕死的爱情里,女主明知没有结果,却还是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心,汤唯的脸上全是灰暗,心里一片雀跃。

  

  软饭男因丑事败露,错过了与女主的约会;

  女主独坐在咖啡厅一角,好似愣神,又像在沉思;

  她在取笑自己假戏真做?还是飞速思考男人爽约的理由?

  

  我们不得而知。

  最后,平稳地呼出一口霜气,苦笑。

  

  这一幕,完全诠释了何谓「死如秋叶之静美」。

  《地球最后的夜晚》中,万绮雯曼妙多姿,心里埋藏着无数秘密,周璇于三个男人之间,拿捏男主游刃有余;

  

  《黄金时代》中,萧红一生坎坷,终成名家,在日复一日的颠沛流离中,她也曾有过对时代的失望和对生命的怅惘;

  

  这些阴暗、消极、幽怨的角色,构成了汤唯的B面;

  它们不为观众熟知,却是汤唯最精华的部分。

  光看故事梗概,都觉得B面汤唯太match了——

  刑警海俊(朴海日 饰)接手一宗登山失足案,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了坠崖者的妻子瑞来(汤唯 饰)。与身边亲人们的反应大相径庭,瑞来对丈夫的死很平静,于是被警方列为主要嫌疑人。在审讯的过程中,刑警海俊渐渐发觉,自己对她产生了兴趣。

  

  简介字数越少,演员空间越大。

  戛纳现场采访,记者问与朴赞郁合作有什么困难,汤唯想都没想——

  “几乎没有。

  所有的困难都变成了享受。

  虽然我不会韩语,但是我可以学习到一些东西。”

  这绝对不是场面话,汤唯的B面,几乎与朴赞郁的风格完美咬合,她以前那些转瞬即逝的阴郁片段,被朴赞郁捕捉、挖掘、放大。她太适合这个语境,因此对别人而言的困难,到她这儿成了享受。

  

  这两年,韩国电影的进步大家都有目共睹,早已突破本土,成为世界影坛不可忽视的一只生力军;

  朴赞郁作为领军人物,从影30年,这是第5次入围戛纳最高奖项,并在好莱坞制作了多部电视剧,夸一句世界级电影人绝不为过。

  而能在海外的世界级电影中担任绝对女主,能与一位作者性极强的艺术导演合作,汤唯的成绩,十年之内,我从内娱找不出第二个。

  上一位获此殊荣的,还是2004年,张曼玉的戛纳封后之作《清洁》,值得一提,此片也是张曼玉彼时的丈夫作为导演,为其量身打造的角色。

  

  这几天,汤唯打脸内娱成了热门话题。

  有人借此揶揄内娱不争气,只能在滥觞的创作环境中内卷;

  有人嘲讽国内电影人,又是无缘三大主竞赛的一年。

  其实大可不必,文娱圈这么多年,谁都知道作品为王、内容为王的道理,演员能接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本子,绝非轻而易举的事。不过汤唯的确用行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范本:提升技能,放眼全球。

  从影迷角度而言,看到汤唯一身清爽脚踏运动鞋,在红毯上落落大方,用实力而非博眼球的方式赢得掌声,作为影迷,发自内心的骄傲;十年前,戛纳上的华人身影,还是那些被煤老板和暴发户塞进剧组的十八线野鸡演员们。

  

  也是因为汤唯,戛纳电影节再次与国内影迷产生了强关联,更多的人可以关注到有别于商业片之外的作者电影,再次燃起对电影的热爱。

  最后做个预告,《分手的决心》将于6月29日韩国上映,不出意外的话,8月初我们就能看到了,先来一波预告片感受下,我们8月详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