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动物城》的背后折射
《疯狂动物城》情节扑朔迷离而又流畅自然,引人入胜,画面则延续了《冰雪奇缘》里的精美。更令人惊艳的是生动传神的动物表情。这些表情不仅符合动物本身的特性,也符合他们在剧中的身份。比如狐狸尼克,它那时而半眯着的眼睛里既闪烁着狡黠,也闪烁了是对社会无比深刻的洞见,它嘲笑兔子朱蒂的天真,却又为她的天真所感动,并倾自己之力帮助她寻找真相。又比如狮子市长,它的表情几乎就是一个十足政治人物的脸。我们可以看到《傲骨贤妻》里政客Peter的影子,也可以看到现实中罗姆尼的影子(我正好前几天看了场罗姆尼的演讲)。可以说,仅就这些来看,《疯狂动物城》就不失为一部经典的动漫之作。但是,《疯狂动物城》背后还有故事要说。
《疯狂动物城》不是把动物拟人化来演一个关于动物的精彩的故事,而是把人动物化来演美国的真实社会。它触及了两个敏感的东西,一个是美国梦,另一个是种族。
先说美国梦。从《独立宣言》庄严宣布“人生而平等”开始,美国就成为一个追逐梦想人的朝圣地。许许多多旧世界的人漂洋过海来到这块土地上重新创造了自己的生活,并因此而诞生了一个词“美国梦”。它一直激励着那些怀揣梦想的人,或移民,或求学,亦或偷渡,来到美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人才的涌入,对梦想的追逐铸就了一个强大的美国。但是,从目前已有的历史来看,还没有哪个稳定的社会能逃过阶级固化的结局。这是因为,要阶级流动性大,必要条件是社会赋予每个人成功的机会大。这种机会可以存在于充裕的禀赋资源和不断的技术进步上。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会不断地减少,而技术进步走到一定阶段时会面临瓶颈,创新会变慢,机会也随之变少了。社会的发展渐由增量的竞争变为存量的竞争,阶级固化就发生了。美国也许因为它的独特(它是第一个民选的政府,它是一个新世界,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延缓了这个固化过程,但目前并未看到它可以突破这个结局。《疯狂动物城》就是这样一个固化的社会,虽然从一开始就标榜了每个动物都被创造出来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是当兔子朱蒂来到动物城的时候,所有的现实都在撕扯着她的梦想。她住在昏暗狭小的小屋里,还要忍受吵闹的邻居。她虽然凭着本事成了警官,却被轻视派到大街上贴罚单。而狐狸尼克呢,何曾不是?无论他怎么努力,他都摆脱不了动物们对狐狸贴上的狡猾撒谎的标签。每一种动物都代表了一个阶级,他不应该去幻想跳跃到其他阶级上去,所以兔子朱蒂的爸爸妈妈觉得兔子就应该种萝卜,这也是价值的体现。当兔子朱蒂想要实现跳跃时,她就必然要承受这一跳跃所带来的各种困难。兔子朱蒂最后是实现了跳跃的,但是现实社会中,又究竟有多少人实现了成功的跳跃?《疯狂动物城》用每个动物被创造出来都有无限的可能,无疑是“每个人生而平等”的转化。剧中通过朱蒂和尼克的经历嘲讽了这句动物城标榜的话,恰恰是对“每个人生而平等”,对美国梦嘲讽的折射。
当社会固化,机会变少,梦想又在哪里?许多年前听到过哈佛大学这样一个实验,对一群人达多年的追踪发现,能清晰说出自己的梦想的人基本上进入了社会的精英层,说自己有梦想的人大部分进入了中产阶级,而无梦想的,梦想模糊不清的则落入了社会底层。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梦想对人生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我并不想否认这个结论,而是一个疑问,哈佛大学这个实验是否考虑了被调查者的家庭背景。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它会导致对上面这个问题的不同解答。如果仅是上面这个实验所揭示的那样,那我们应该教导人要有梦想。可是,如果有梦想的人大部分人都来自于家庭背景好的人,那上面这个结论就有待商议了。究竟是梦想导致了他们的成功,还是他们本身的禀赋赋予了他们比其他人更多的成功机会呢?又或者说,如果梦想的作用是确实的,那有梦想的条件在哪?如果是最后一个可能,那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不是教导人要有梦想,而是如何创造条件使人产生梦想。在一个日渐固化的社会里,底层人被剥夺了产生梦想的条件。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接触的东西有限,经历难以丰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他有“非份之想”的时候,或被家人或被外人阻扰。就像在《疯狂动物城》里,即使那句“每个动物生而具有无限的可能”还在,兔子朱蒂和狐狸尼克在自己的梦想道路上都面临了来自社会或来自家庭的压力。
再说种族。《疯狂动物城》里,肉食动物野蛮化的根源是因为一种叫半夜狼嚎的花。但是野蛮化动物引起的恐慌则反应了这样一种真实情况:草食动物与肉食动物的裂痕一直存在。即使当动物城文明化后,动物们穿上了衣服,和睦相处在动物城里,这条裂痕仍然存在,只是没有动物愿意提起。当少数肉食动物出现野蛮化后,无论是市长狮子,还是兔子朱蒂,都潜在地认为原因是动物的本性,而这个本性正是裂痕存在的原因。狮子作为一市之长,它很清楚这一裂痕的存在,这条裂痕会撕裂动物城,会毁了动物城,所以他采取了这种违法的手段把野蛮化的动物秘密抓捕。狐狸尼克因为自身的经历,活跃在动物城里各个阶层,它非常地了解这座城市,也很清楚这条裂痕的存在与敏感,最好不要被提起。羊副市长也很清楚这条裂痕的存在,它要做的就是让这条大家不愿提及的裂痕公开化,引起对抗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兔子朱蒂就没有这样的视野了,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它毫不保留地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想法:动物野蛮化可能是因为动物本性。这一动物本性的言辞让原本动物们选择无视的裂痕凸显,很快我们看到了动物城里出现的各种分裂的景象。
《疯狂动物城》里草食动物与肉食动物之间存在的裂痕,象征着美国黑人与白人甚至有色人(这个人种了解的不多,所以就只讨论前面两个)之间存在的种族裂痕。马丁路德金领导了黑人解放的高潮,自此之后,黑人逐步在享有了与白人同等的权利,一起生活在这个国度。但是,白人与黑人之间的裂痕从来没有消失过,它在公开的讨论中因政治敏感而不会被提及,但是私人的言行却经常小心翼翼地指向它。种族歧视罪就是一个例子,在中国你叫黑鬼,没人会怎么你,但在美国你或许就面临歧视罪的起诉,从这点看,可以看到这条裂痕是多么的敏感。
由于这条裂痕的敏感性,美国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里都尽量避免了它的公开化。即使有的美剧里出现了它,也顶多停留在个人情绪之间,不会上升到公开的讨论中去,这条裂痕继续保持着它隐然若无的平衡。从这点来看,《疯狂动物城》打破了这条平衡。无论是狮子市长的怒吼,还是羊副市长的阴谋,都是从政治上承认了这条裂痕的存在。而兔子朱蒂的言辞则是把这条裂痕置于公开的讨论中去。这几乎是捅破了覆盖在这条裂痕上的最后一张象征意义的薄纸。
这点是令人挺感兴趣的。《冰雪奇缘》里最终融解冰雪的不是男女之爱,而是姐妹之爱,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独立的觉醒,并不依赖于男主而活。这与时代的发展相吻合。如果从这条线出发,那么我们或许要追问将种族歧视这样的敏感话题公开化的背后,美国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特朗普的迅速崛起或许提供了部分答案。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协会(南加州)秘书长经过调查统计指出,特朗普的支持者大部分是中下层的白人。美国民主党忙着替弱势群体(女性、黑人)说话,美国共和党则认为个人得靠自己奋斗,这个结果是中下层白人在美国政策制定中被忽视了。种族歧视敏感所导致的政策倾斜加深了种族之间的裂痕,这一矛盾在繁荣的经济中会被忽视被埋没,但是当经济出现萎缩不景气,就业机会大幅减少时,这个矛盾就会凸显出来。如今,金融危机已经过去7年多了,整个世界经济仍然未有明显的复苏迹象。在这个7年间,美国社会究竟发生了怎么样的分裂无从得知,但从特朗普令人瞠目般的崛起可以看出,这条裂痕如此明晰。特朗普本身就是一个宣扬种族主义的政客,他的言辞如驱逐穆斯林,如遣返墨西哥人,无一不煽动着种族情绪。从这个背景出发,也不难理解《疯狂动物城》何以打破了这条平衡线。
除了触及美国梦与种族问题,《疯狂动物城》也触及了其他许多东西。比如政治,市长狮子在私下里说野蛮化会引起草食动物的恐怖,威胁它的地位,而在接受采访时,它则冠冕堂皇地说自己这么做是为了保护动物城,只是自己的方式错了。哪一个更是真实的市长狮子呢?我觉得两个都是。政治交织着美好愿景与个人野心。把政治家的行为完全看成是出于美好的愿景是一种政治上的天真幼稚,但是把政治家的行为完全看成是出于个人野心也没有强多少。又比如政府,《疯狂动物城》借树懒的形象嘲讽了政府的低下的办事效率,又借最后树懒飙车一幕指向政府的腐败。
从狮子、树懒的形象可以看出,《疯狂动物城》里出现的每一种动物可能都有其背后意义,只是我水平有限没有看懂。而这个和睦相处的动物城里,肉食动物到底吃什么呢?这又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