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将至》——解读你可能没看懂的符号

  一部优秀的电影就像一幅画、一首诗,出现在画面中的事物都是构筑意义世界的符号。

  看到网友评论《暴雪将至》中有许多无用的符号,或者说导演在没有把故事叙述好的前提下自己意淫。是啊,其实没看懂就是意淫,看懂了就是共鸣,就像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常常让人琢磨不透,而又价值千金。

  在看《暴雪将至》的时候就对里面的符号运用感到十分惊喜,在见面会上与导演交流过后理解又深刻了些。

  《暴雪将至》——解读你可能没看懂的符号

  让人最摸不着头脑的大概是“为什么一直在下雨”。

  作为一个北漂的广东人,每次回家坐上市里的城轨都会闻到一阵霉味,尽管是大晴天。《暴雪将至》的故事同样发生在多雨的南方,在不见阳光、暴雨连连的时节,不要说火车里的座椅,人心也会变得腐败。

  余国伟在追逐连坏杀人犯的时候,闻到了他身上的腐臭。

  《暴雪将至》——解读你可能没看懂的符号

  不仅仅是变态杀人犯,就连他身边的人甚至是想伸张正义的他,心多多少少也是腐败的。

  寂寞无聊的人到星光球场明舞暗娼,买春卖春,相互慰藉(20块钱随便摸);平日老老实实的工厂职工,甚至是跟随自己学探案的学徒小刘也收受盗贼贿赂,纵容偷窃;失业三年的工人与妻子日日争吵,最后一气之下砍死结发,留下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无人照料……

  《暴雪将至》——解读你可能没看懂的符号

  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符号从不同角度映射了多雨工业城的发霉腐败,一个失衡的社会。老张在押送杀妻犯人的警车上说:这到底是怎么了?

  余国伟被荣耀扭曲的心中觉得“总人皆醉我独醒”,不断到公安了解情报,独自追查和他没有关系的连坏杀人案。他就像磅礴大雨下炼钢厂里熊熊燃烧的钢水烈火(追丢犯人后从新回到炼钢厂的画面),烈火灼心,一种扭曲的执着。

  《暴雪将至》——解读你可能没看懂的符号

  最后就是“暴雪降至”的含义。全片一共下了两次雪,一次是余国伟发表获奖感言时因管道故障落下的假雪(这可能只是他的幻想,他并没有被评为劳模),另外一次是他即将离开长宁时2008年的真雪。导演兼编剧董越给出的答案是:一真一假,荒诞侵入现实,代表现实与幻想的模糊界限。

  《暴雪将至》——解读你可能没看懂的符号

  在炼钢厂被爆破之前,余国伟重游故地,人喜欢回到自己得意的地方。董越在里留下了让人难以理解的一笔,工厂老工说保安部并没有出过劳模。到底是余国伟是个疯子,还是老人记忆模糊了,没有人知道。 可能这也是一种荒诞侵入现实。

  所以可以说,《暴雪将至》讲的是在一个人心腐败的工业城,一个徘徊于现实与虚幻的侦探追求对荣耀的执念的故事。这么晦涩难懂的主题,难免会被误解成是一部纯粹的犯罪片。董越真是一个不愿意取悦观众的导演。

  综合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