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真正的战士无畏生死,也不惧黑水
由管虎执导的电影《八佰》正式上映了,作为观影者的我来说,很多情节都会让我的肾上腺素急速飙升。但是,就这样一部彰显民族情怀的影片却招来了诸多水军倒黑水,在他们的“观后感”文章中出现最多的文字就是“洗白国军、虚构历史”,我在想,他们和我看的是同一部《八佰》吗?或者说写这种“吹毛求疵、矮化抹黑”黑文的写手们压根就没有看过此影片。我们可以对一部电影“指手画脚”,但黑它之前至少要先看过吧,否则你就会黑跑题,靠想象怎能写出真实的东西!
其实,《八佰》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四天四夜。影片以这为切入点展现出群生像:“谢团长、端午、小湖北、山东兵、女童子军、老算盘、方记者、特派员、赌场老板、青帮大佬、外国观察员……”,抛弃了以往一些战争片中单一的“高大全”形象,而开始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个人觉得这是影片的震撼之处,因为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是英勇的战士,一定会有时时刻刻都想活着逃出去想法的人,毕竟四行仓库里除了一直在坚守的第524团第一营的士兵外,还有一队杂牌兵。因此,这种对小人物心理转变的描写和塑造,一定是细腻又悲壮的。就像群生像中被国军当做逃兵给抓了的端午,他其实就是四行仓库里小人物的代表,从最先的无知恐惧到逐渐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他是战争中每一个奋起反抗的普通人、他是捍卫民族尊严的一个缩影、他从不敢端起枪射杀敌人到转变为热血战士誓死守住防线,他的死让弟弟小湖北变得更加勇敢,这种通过命运起伏体现战争的表现形式让战争显得更加的残酷,这就是影片的闪光点。但并不是没有希望,当端午在弟弟的想象中化身赵云骑着白马冲入曹营时,就让这场残酷的战争多了一丝丝的希望。
还有导演对苏州河南北两岸影像的表述,苏州河租界这边觥筹交错、歌舞升平,然后镜头立刻转到河另一边,空袭、重炮、枪林弹雨、血肉横飞,再加上旁白“那边是天堂,这边是地狱”。这个视角下的战争场面让我在观影时近乎窒息,但有残酷也就会有温暖的一面,河对面天堂里的群生像并不是脸谱化的存在,它从一开始的看“戏”转变到送物资、捐献财物、最后与“八百壮士”同仇敌忾。此时,四行仓库与对岸不再是天堂地狱的对比,它也不再是无助的“孤岛”。这是壮士们用四天四夜的死守让国人明白,中华不亡,孤军无败。
所以说,他们是平凡人,但他们也是英雄!致敬每一位平凡的英雄!
另外,黑《八佰》的水军们,记得看完影片后再写黑文,这样至少会让反驳的人知道你黑的内容在影片中是否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