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To be or not to be,就是这么任性!

    姜文的贺岁片《一步之遥》早早就进行过一次大手笔的宣传,那志在必得的气势很容易让人有凭什么你牛逼的质疑。再然后,广电事件引起不小的动静,又把一部电影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最意外的是,电影在公映之前积攒起来的口碑,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化成了泡影,失望之观众比比皆是。究竟是姜文犯浑,广电总局使刀还是观众期待有误,成为了电影最神秘莫测的部分。

  姜文的耍流氓

      大部分期待又一部《让子弹飞》的观众几乎无法接受姜文此次拼贴出来的腐败故事,纸醉金迷的华丽开场像盖茨比又像红磨坊,就是不像姜文。

      紧接着,马走人RRT那段荒诞离奇的杀人故事,弱智得实在不可理喻,观众对此唾口水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是,这该是姜文所为吗?不愿接受这个现实的观众展开想象,给了电影各种银幕以外的脑补。

      看多姜文电影的观众其实不难看出,《一步之遥》就是电影大腕耍流氓,游戏市场、调戏观众,这“站起来把钱挣了”俨然已经不是他的目标。

  姜文不是男神

      姜文导演的电影风格强烈、视角独特,在现今的中国电影市场上算得上少有的另类。但这不等于姜文就是绝对的优秀,至少对他那特立独行表示不削的观众大有人在,虽然以男性居多。

      不够完美的姜文被脑残粉和市场效应推上神坛,成了影迷眼中超级国际视野的电影巨鳄。这本来就是个很好笑的逻辑和现象,他自身像个极有戏剧效果的符号,他的电影也是符号无处不在的存在。把符号当做神,就像把牲畜当做图腾。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鬼子来了》,再到《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最后《一步之遥》,姜文一直在为自己“塑形”。这个形并非观众眼中那霸气、霸道的爷们,而是有思想、有脾气、有缺点、有趣味的电影导演,能恶搞、能端着,想文艺就文艺,想恶俗就恶俗,绝不是高高在上的神。

  符号不分中西

      姜文本身像符号不只是风格强化的效果,也在他善用符号。《鬼子来了》里,不明真相的百姓是符号;《太阳照常升起》里,疯婆子是符号;《让子弹飞》里,更是符号无处不在。

      尤其是《让子弹飞》里,纯中式的符号成为了影迷们津津乐道,以致过分解读的对象。说姜文牛逼,符号的谜题之功不可忽视。

      到了《一步之遥》,姜文运用的符号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符号统一走西洋路线。奇怪的是,这次的符号让逼格高涨的影迷无从解读。全片没一处是正经的,读起来就成了笑话。

      看不懂了,那就揣测吧。那嘻笑怒骂、讽刺挖苦、调笑恶搞,那一样能读通?面对简单得近乎弱智的故事,无从下手惹恼了不少人。但是,既然无法解读就是导演不想给解读的机会,何必要跟它较真?

  别对《一步之遥》叫春

      有人评价《一步之遥》G点通篇,观众一定能HI到爆;也有观众态度诚恳地写上一封公开信,苦口婆心规劝姜文回头是岸,别把观众不当回事。

      前者叫好且看成水军捧场,后者怨念且看做真粉掏心。姜文本就是个争议性人物,叫好叫坏两极化存在,就是姜文电影应该具备的效果。那些叫嚷声的意义就像叫春,高潮到没到的区别罢了。

      在经历了票房惨败之后,姜文知道玩深沉、玩文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是需要票房的,否则哪个导演能坚持下去。但是,他也需要坚持自己的个性,所以有了《让子弹飞》 ,再有了《一步之遥》。

      作为观众,你愿不愿意接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两极相争,你选队站时自愿掏腰包买票,姜文就赢了。

  姜文的“复仇”

      从姜文拍电影的风格就能看出,这家伙是个不本分的家伙。他以摄像机做武器,向社会“开炮”,向市场“开炮”,向观众“开炮”。而且犀利简洁、讳莫如深。

      姜文的“复仇”还要从《鬼子来了》说起,那时因为《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锋芒毕露,颇有些嚣张,直言不讳没有收敛。于是,被戳到痛点的组织把片给禁了。

      满腹委屈的姜文不甘示弱,用更隐晦的方式批判社会,这就有了《太阳照常升起》,时代也从抗日时期来到了文革。可是,审片的小心谨慎也没看出什么,观众同样绞尽脑汁也没看爽什么,所以影片再优秀也只能面对票房惨败的结果。

      这次姜文真的怒了,很豪气地发誓这次“老子站着也能把钱挣回来”。显然,《让子弹飞》赢了,而且赢得相当霸气。这就是有文化的流氓第一步“复仇”。

      待到《一步之遥》时,姜文的“不削”表露无余。他相信奉他为神的观众,与他之间的距离已经尽在掌握。所以,他用着很“艺术”的高格调手腕、各种作品的拼接讲了两个极其简单的故事,一个是中国人的劣根,一个是含而不蓄的爱情。

      故事不认真,影片很松弛,通篇不流畅,场面很热闹。像春晚类型的乱炖,却不是白菜猪肉粉条,绝壁的鲍参燕翅肚。你爱不爱他真不所谓,你乖乖买票就是胜利!

      别说《一步之遥》好不好,这部片的态度一开始就说了,To be or not to be,他是姜文,就是这么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