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神第一次,尺度越大,我越怕

  关注我,淘好片,刷好剧

  不管你承不承认,2022 年,李政宰火得一塌糊涂。

  9 月中旬,他刚凭《鱿鱼游戏》击败 " 风骚律师 "。

  拿下艾美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成为史上首位亚洲艾美视帝。

  转过头来,就交出了电影导演处女作。

  电影不仅由他自编自导自演,耗时四年打磨;

  更是联手郑雨盛(《铁雨》)、黄政民(《新世界》)。

  三大影帝,同台飙戏。

  8 月韩国上映,观影累积 430 万人次,暑期档票房三周连冠。

  难得看到部走心也走肾,既有双雄枪战秀,又有谍战狼人杀的动作爽片。

  话不多说,今天聊聊——

  「狩猎」

  2022.8.10

  友情提醒:

  本片文本信息量大,机翻字幕惨不忍睹,建议观看人工字幕版本

  朝韩谍战狼人杀

  电影背景,设定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韩国。

  关于彼时的韩国,大量电影曾有过刻画:

  《南山的部长们》《辩护人》《杀人回忆》《摩加迪沙》……

  这里不展开聊了。

  对于完全不了解韩国历史的观众,只需要知道——

  彼时,韩国正遭遇内忧外患的威胁。

  内忧:独裁高压统治,老百姓怨声载道。

  外患:朝鲜虎视眈眈,骚扰小动作不断。

  故事开始于 1983 年,韩国总统访问美国华盛顿。

  韩国情报部门安企部(现国家情报院)负责总统安保工作。

  安企部精锐齐聚,小心布防。

  还是百密一疏,被中情局监听到恐怖袭击的风声。

  尽管安企部及时响应,提前一步阻止了恐怖袭击。

  但也令刺客过早暴露被误杀,幕后主使死无对证。

  回到韩国。

  掌握总统出行计划的安企部,自然要为情报泄露负责。

  安企部长把锅甩给了两名次长(约等于副部长):

  海外组朴次长(李政宰)和国内组金次长(郑雨盛)。

  部长相信,华盛顿刺杀事件是朝鲜策划的。

  他责成下属,尽快找到潜伏韩国多年的朝鲜间谍——

  东林。

  是东林,不是郭冬临 ~

  与此同时,刚好有个朝鲜叛徒,向海外组发来讯息。

  他透露东林就在安企部,手里有证明其身份的情报。

  愿以此换取安企部把他一家老小接到韩国定居。

  朴次长负责这次接应行动。

  他在现场安排妥当,下属却冒进贪功,打乱计划。

  不得不和朝鲜特工起正面冲突,喋血街头,枪炮火拼。

  结果,朝鲜叛徒丧生,海外组一无所获。

  接应任务失败,令部长怀疑东林藏身于海外组,破坏了行动。

  明面上,他差使金次长大张旗鼓调查海外组员的内鬼嫌疑。

  私底下,他却对金次长并不放心。

  授意朴次长摸摸他的底细。

  两位次长,一名内鬼。

  互为猎人,互为猎物。

  同舟共济的战友,开启同室操戈模式。

  " 狩猎 " 大战,刚刚拉开帷幕……

  处女作秘诀:用真心

  最早听说李政宰跨界导演,多少让人有点意外。

  众所周知,韩国有一套高度成熟,分工明确的影视工业体系。

  甭管多大的腕儿,都不能脑袋一热就转行导演。

  李政宰说,起初他买下版权,只打算挂名制片。

  等不到编剧接手,又不忍心浪费本子,只好亲自动手。

  最后," 来都来了 ",赶鸭子上架,接下了执导工作。

  初执导筒的李政宰,处女作算不上成熟老辣。

  吹毛求疵来看,可以找出不少新人导演通病:

  比如说,表达过剩,密不透风的信息量给人看得云里雾里。

  比如说,调度失衡,近乎自恋地硬往脸上怼特写乏味无趣。

  尽管如此,抛开处女作光环,《狩猎》也算得上是一部谍战动作佳片。

  具体来讲。

  肉眼可见,李政宰为这部导演处女作贡献了人脉,经验以及诚意。

  先聊人脉。

  这一回,青龙影帝实打实秀了把一呼百应的好人缘。

  片中,和他演双雄戏的是郑雨盛。

  1999 年,两人合作《日出城市》结缘,结成了韩影友情一股清流。

  《日出城市》

  20 年来,两人不仅合开经纪公司 Artist Company,共同打拼事业。

  还在戏外买下一栋楼,成了低头不见抬头见,一周要见 7 次面的邻居。

  国民 CP,人尽可嗑,粉丝戏称" 清潭洞夫夫 "。

  黄政民,客串了 " 为吃一口方便面而叛逃 " 的朝鲜飞行员。

  简单几分钟的对手戏,亦疯亦谐,抢尽风头。

  " 电梯战神丁青 " 再搭 " 瘦巴巴的老爷们儿 ",真 · 爷青回。

  除了这两位影帝之外,客串阵容同样豪华。

  海外组四名要员,分别为:

  朴成雄,《新世界》的唯我独尊李仲久;

  朱智勋,《王国》的皇太子,网飞当红炸子鸡;

  赵祐镇,《苏里南》的毒枭打手;

  金南佶,《潘多拉》的男主角。

  江湖传说,李政宰只是一通电话,说自己要拍电影。

  四名韩影主角级别的演员,就屁颠屁颠跑过来客串。

  演的还都是没啥台词,出场即扑街的 " 要员 1/2/3/4"。

  再加上李星民(《特工》)、郑满植(《七号房的礼物》)、张德秀(《鱿鱼游戏》)……

  数不清的韩影熟脸,组成 " 抢镜者联盟 "。

  资源拉满,或许这片就应该叫《李政宰和他的男人们》。

  再聊经验。

  整部电影,处处能看到李政宰向代表作取经的影子。

  文戏,主打悬疑谍战。

  男人戏,抓内鬼,带着点谍战版《新世界》影子。

  上《新世界》,下《狩猎》

  电影前两幕的谍战戏码,情节曲折,高潮迭起。

  双雄博弈,彼此都有内鬼嫌疑,勾心斗角,忠奸难辨。

  直到真相揭晓前,始终反转套着反转。

  环环相扣,高潮迭起。

  打戏,主打特工枪战。

  双雄戏,军火秀,多少受《从邪恶中拯救我》影响。

  上《从邪恶中拯救我》,下《狩猎》

  片中动作戏,没有夸张割草,只有人肉血战。

  东京街头营救,拍出了迈克尔 · 曼《盗火线》神韵。

  泰国守卫总统,拍出了迈克尔 · 贝《危机 13 小时》力道。

  简洁精准又华丽的动作场面调度,秀出了韩影动作片的超高水准。

  最后聊诚意。

  李政宰称,剧本打磨四年,大部分时间是用来考证历史细节。

  因此,片中不乏真实韩国历史事件:

  1980 年光州事件、1983 年朝鲜飞行员叛逃事件、1983 年仰光事件……

  有场戏,李政宰扳倒贪污的安企部长。

  不少影迷质疑,这是" 男频爽文意淫 "。

  实际上,这名部长确有其人," 受贿被迫辞职 " 刚好是历史重演。

  当然,《狩猎》是商业谍战片,而非科教纪录片。

  无需也不必照本宣科,重点还是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整体改编思路,类似《摩加迪沙》。

  全局写实,具体虚构,将虚构的角色设定在真实的历史中。

  比如说,现实中潜入朝鲜刺杀的 684 部队,电影改为 417 部队。

  现实中韩国总统遇刺的缅甸仰光,电影改为泰国曼谷。

  撕开历史的口子,将观众引入电影之中。

  前方重剧透预警!!!

  如果还没看片,建议快速划到下方点个赞,看完电影再继续阅读。

  电影有南北,理想有南北吗?

  近些年,每隔一段时间,韩国总会拍部朝韩南北问题的电影。

  虚构的、历史的、科幻的、喜剧的、情色的……

  能拍不能拍的,恐怕是都拍过了。

  韩国电影人近乎痴迷地把这民族伤痛,当作灵感源泉,拍成了韩式 " 主旋律 "。

  《铁雨》

  同样是拍 " 南北问题 ",这类电影也并非停滞不前。

  从打感情牌," 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 " 的《共同警备区》;

  到打利益牌," 同仇敌忾,合作才能共赢 " 的《铁雨》;

  再到打生存牌," 放下分歧,相依为命 " 的《摩加迪沙》。

  视角越来越具体,尺度越来越开放," 敢拍 " 我都说烦了。

  《狩猎》

  《狩猎》在 " 南北问题 " 框架下,似乎又尝试推进了一点点。

  影片第二幕尾声,真相揭晓。

  朴次长是朝鲜间谍东林。

  他的理想是刺杀韩国总统,和平统一韩国。

  而金次长也不是善茬。

  他同样计划刺杀韩国总统,为老百姓推翻独裁。

  一个反贼,一个内奸,来自不同国家,代表不同信仰。

  一个为了和平,一个为了正义,而在刺杀上达成一致。

  最后时刻。

  朴次长被上峰告知,他希冀的 " 和平统一 " 只是空谈幻想。

  一旦总统遇刺,朝鲜将武力进攻,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在任务和人性之间,他动摇,然后选择了后者。

  为了拯救万民于水火,背叛了国家、事业以及惺惺相惜的袍泽兄弟。

  我想,这就是《狩猎》与其它快意恩仇的谍战爽片不同。

  电影用两个小时布局、解局、破局,最终塑造了一种人。

  有理想,有思考,有独立的价值判断和矛盾复杂的立场。

  当他们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被时代的滚滚洪流卷入。

  敢于抬高枪口,拒绝随波逐流,守住公平与正义的人性。

  这种人,通常被叫作" 理想主义者 "。

  电影尾声,朴次长阻止了朝韩大战,没逃过报复追杀。

  他因 " 养女 " 暴露行踪,被朝鲜特工枪杀。

  屏幕变黑,两声枪响,留下了开放式结局。

  这似乎意味着现实的重力太大,理想主义者终究四处碰壁。

  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枪声如理想主义的悲歌。

  只要响起,代表仍有人前赴后继,不止不休。

  (狩猎)

  看更多精彩影评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2022/10/10

  监制:探长

  Supervisor: Tan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