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咒》:一部中规中矩的国漫作品

  近几年的暑期档,几乎每年都会上映一部颇具话题感的国漫佳作。

  从2015年的《大圣归来》到2016年的《大鱼海棠》

  

  再到2017年的《大世界》和《大护法》

  

  而今年国内大银幕上,制作最精良也最值得进电影院一看的国产动画电影则是《风语咒》

  

  可惜今年的暑期档好片都扎堆出现在了7月份,在《动物世界》、《我不是药神》和《邪不压正》三部大制作,大宣传的碾压下,几乎没有哪部影片能够生存。

  尤其是显象级神片《我不是药神》,在票房席卷全国各大影院的同时,口碑也席卷了豆瓣。

  

  由“药神”引发的有关医药保险以及演员徐峥和王传君带来的话题度也持续发酵,以至于一直以良心国漫自称的《风语咒》在上映后并没有带来多少网络讨论,又黯然退出了市场。

  最终收获的票房仅勉强过亿,而《风语咒》的排片比当年的爆款《大圣归来》还要高出3个百分点。

  这个成绩对于作为“画江湖系列”的首部电影来说只能算中规中矩。

  

  与猫眼上评分不断上涨相比,影迷在豆瓣上对此片却吐槽不断。今天是《风语咒》在网络平台首播的日子,我们今天就再来谈一谈这部电影。

  

  从3D动画的制作上来说,这部作品虽然距离好莱坞的水准还差距巨大,但是从近几年国内出现的几部同类型作品来说已经算是良心之作了,保持了“画江湖系列”的一贯水准。

  

  上面这张截图,我们可以直接看到凶兽“罗刹”的皮肤纹路,以及颜色发黄偏暗的牙齿

  

  而在这张图中对于罗刹张开血盆大口后的牙齿和舌头展现地更加细腻,尤其是喷出来的口水,绝对是用心制作出来的。

  其实,国内的影迷大多都知道国内3D动画的制作水平远不及好莱坞,而国漫又必须要在这方面进行不断尝试,所以影迷们对国漫向来比较宽容。

  

  就拿《大圣归来》来说,同样是3D制作,其水平也并不比《风语咒》好,但是票房和口碑均远超后者。

  除了2015年影片上映时的天时地利人和外,更重要的还是《大圣归来》有一个好故事。

  

  我们再回来看《风语咒》,差距就出来了。主要还在于原创性。

  《风语咒》其实本质上还是一个传统的武侠故事,只不过披了个魔幻的外衣。

  人物形象上:《大圣归来》中无论是孙悟空,还是唐僧(江流儿)形象均有突破,但是却又都合情合理。人物不多却各有性格。

  

  反观《风语咒》就差了很多。

  即使是主角朗明和苏兮的形象展开都还不够丰满,更不用说里面一站而过的众侠岚了。

  我们从朗明一开始的自我介绍中就可以看出,其实主创人员很想把这部电影创作得与众不同。

  但是等到故事进行了大半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套路在以往看过的武侠剧中已经出现过无数次了。

  尤其是男女主角的相爱桥段,简直是烂大街了。

  

  觉得感情发展不够快?那就让外人来推一把。

  于是让“那个村”的王富贵们搞了个赤诚相见的祭祀仪式。

  

  而本应该大放异彩的金木水火土5个侠岚却只是漏了个脸,关键时刻也没起什么作用。

  他们的属性随便改成甲乙丙丁也并没有什么区别。

  

  另外,影片的感情线也有点乱,既想表现两个主角的爱情,又想要表现母子亲情,但限于影片的时常,最终两条线展现地都不那么动人。

  

  最后,也是最让我厌烦的点就是影片中的“血统论”。

  救世主的上一代还是救世主。许多国漫在这一点上深受日漫的影响,导致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

  犬夜叉的父亲是妖界神话犬大将,哥哥是高贵血统的杀生丸。不过好在作者对于这一点平衡得很好,最终才不至于烂。

  

  鸣人的父亲是木叶的金色闪光,自己一出生就被父亲加了个近乎无敌的九尾buff。相比《犬夜叉》,《火影忍者》由于连载时间太长,导致烂到我都不想看下去了。

  血统论已经烂大街了,前期塑造得很好的小李在漫画后期基本上就是酱油。

  

  《死神》黑崎一护就更不用说了,父亲是护廷十三队队长,母亲是灭却师,还跟虚扯上过关系,生物学上的杂种优势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血统论虽然在当时看来很燃,在剧情上也比较合理,毕竟“虎父无犬子”。

  但是现在的影迷对于这类情节看得太多了,审美早已疲劳,此时还用这种梗来推进剧情就一点点尬了。

  

  除了这些,影片中的笑点也不够细,仅有的几个笑点基本上都在预告片中了,再看已无惊喜。

  如果是想学《大圣归来》的成功经验,那么在剧情和笑点的刻画上还需下不少功夫。

  

  不论如何,《风语咒》也毕竟只是试水之作,这次的结果也应该给主创人员带来了不少的启发。

  希望国漫可以吸取经验,不断成长。

  今天就到这里

  我是飞鱼,我们明天继续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