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为什么喜欢用庸才?

  稻盛和夫白手起家,亲手缔造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深刻影响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拯救一家原世界五百强企业。稻盛先生的伟大经营业绩来源于稻盛哲学以及阿米巴。但在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管理中,我们却发现一个秘密,就是他特别喜欢用庸才。在稻盛和夫的《活法》里,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显,以下为其中摘要——

  一

  我不太欣赏才子,因为才子往往忽视“今天”。

  才子自恃才高,凭着对前景似是而非的理解,就厌烦像乌龟那样认真过好每一个今天,总想如兔子般寻找最短距离。但过于急功近利,就往往会在意料不到的地方驻足不前。

  迄今为止,不少优秀的聪明的人投奔到京瓷的门下,但偏偏就是这些人,据说因为看不到公司的前途而辞职。结果留下来的,不少是头脑不够灵活、平凡、连跳槽也缺乏自信的“庸才”。

  但是,过了十年、二十年,这些“庸才”居然成了各部门的骨干乃至领导。我看过好多这样的例子。

  二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从平凡变为非凡的呢?

  是不厌其烦、默默专注于一件事情的力量,是拼命过好“今天”的力量,是将“今天”不断持续的力量。换言之,将平凡变为非凡的就是这个“持续”。

  不选择捷径,一步步、一天天拼命、认真、踏实地工作,积以时日,梦想变为现实,事业获得成功,这就是非凡的凡人。

  三

  但是,说“持续”重要,并不是说“反复做相同的事情”。“持续”与“重复”是两回事。不是漫不经心地去重复与昨天一样的事情。而是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哪怕是微不足道,必须不断地改良、改善。这样的钻研创新是加速成功的催化剂。

  可能因为我是技术出身,养成了一种习性,总是不断地自问自答:“这样做真的好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用这种眼光去审视,哪怕干一差也有无限的改进空间。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扫地,过去一直用扫帚,这次用拖把试试怎样,或者向上司提议花点钱买吸尘器用用如何。从各种角度考虑如何打扫得更快、更干净。还可以改进打扫的步骤和方法。这样的努力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无论做什么事,动脑筋改进的人与漫不经心的人相比,时间一长两者之间就会产生惊人的差距。以打扫卫生为例,每天琢磨改进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开起保洁公司,当上老板,承接大楼清洁工作。而不肯动脑筋,只求完成任务的人,只能永远当清扫工,天天扫地。

  四

  在昨天努力的基础上再下工夫改进,今天比昨天稍稍前进一步。想把事情越做越好,这种态度持之以恒,就能产生巨大的进步。

  不走老路,这就是走近成功的秘诀。

  看到这儿,终于明白了稻盛和夫为什么要用庸才了吧?其实稻盛和夫的“庸才”,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庸才,而是跟中国传统文化里所谓“大智若愚”“大刀无锋”“大象无形”等一个道理,指的是做什么事都要懂得持之以恒,懂得“苟日新,日日新”。